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68|回复: 7

[名家风采] 金文声先生相关文字报道

[复制链接]
鲜花(30) 鸡蛋(0)
发表于 2010-4-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dzgzpy 于 2010-4-9 21:49 编辑 ! f' J1 Z( z! E8 |
: n& ^  N; ^0 ~. h  W
本帖收集金文声先生相关文字报道,其中有7 D: x1 P7 a% g/ C0 h/ o- }4 A$ V
. B) p  T" f% H  |/ E
郭德纲传奇恩师——金文声
  r1 d: I6 S- B. r金文声传奇,壮哉!0 i" T+ I' _7 a3 h3 Y6 U! O7 y
“四门抱”金文声
6 q  ~/ O& J9 ]一书三叹金文声!
2 T# ~8 n5 m+ V2 d采访金文声:“我只是个民间艺人”8 N, o  n- c. c0 @7 i1 f- O
专访天津曲艺界“活化石”---金文声3 R8 d' Z+ y! }4 {
7 f9 V* d* r7 ~4 c- i* G1 h8 o. M2 E5 ]
每个楼层发布一篇文章
0 g) \9 U! W# W( l# k' j注:文中的所有XX都不是原文中的,而是被网站屏蔽“共☭产”才出现的。
: q% P8 W; y0 p0 x' ] 1.JPG ) Q+ r* u$ H6 Q- N" }
2007588315389103.jpg
鲜花(3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德纲传奇恩师——金文声6 g. q0 h) ^# k; ~

; `% l4 n# d1 C; u/ f# x    在金文声老先生家我们见到了这位年近八旬精神矍铄、豁达洒脱,有着鲜明性格的老人:我和郭德刚早就认识,他第一次上电视是我介绍的……千里马好找,伯乐难寻。
4 Q8 B( N6 @. O- i
: A, g0 ?: B* p6 l3 @  正象金老先生说的那样,他自己正是郭德钢千载难逢的一位伯乐。他与郭德刚1999年就相识,金老凭借一双慧眼,认定他是个学相声的奇才,并预言郭德刚日后必是一位成大器的演员:我正式收他是在1999年……那个时候我就认为他有前途。# f/ B: L, I1 P6 X; I

0 r4 N( I+ ~1 m2 q7 s  金老毫无保留地向郭德刚传授了很多评书、相声段子的表演技巧,鼓励他踏实学艺,将来必有出头之日。师徒二人也结下深厚感情。即使是郭德刚成名之后,也经常往返京津之间,悉心向老先生求教:他一来我们就在旅馆街开一个房间,说活,一聊就是一宿' P3 v( O7 V: n" X$ q  |
& Y5 U  ^: l( O" ~9 g
  由于多年前郭德纲拜金文声为师时还是个默默无闻、囊中羞涩的穷小子,根本无力举行拜师仪式,只是口头上的拜师,没有举行拜师大礼。如今已成耀眼明星的郭德纲为了回报7年来恩师的抚育教诲之恩,决定回天津补办拜师礼,2006年12月20号隆重盛大的拜师仪式上,郭德刚与德云社演员于谦、李菁、高峰正式拜金文声为师,在金老家老人拿出当时拍摄的珍贵照片和我们分享:这是郭德刚,他们都磕头了,举行个拜师仪式吧……怕我捋不顺……为什么选12月20号呢?这是我进天津电台60年,三大喜事造成五大事件。
0 m! q6 \; B* ~, B: d
, S9 D/ V3 e1 O  那么在他的高徒眼中金老先生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郭德刚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这样描述自己的师傅:老先生精湛的表演技艺,直率真诚的人品也让同时拜在金老门下的德云社演员于谦感触深刻。
+ q) Y% U0 o: y  n; H8 G
( @; g" d7 H, l6 ]  金文声1930年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祖籍山东济南,幼年从艺,后成为天津电台曲艺团演员,曾与张寿臣、马三立、郭荣启、骆玉笙等曲艺界著名演员同台演出。然而他学习曲艺进入天津电台曲艺团这些经历都充满着传奇色彩。他走上从艺之路就是一个偶然:比偶然还偶然,等我长到五六岁的时候我舅舅给我妈妈打电话,母亲是中医,想让我学医,可舅舅听成了学艺。把我送到山东富连城作科,一掉嗓,五音不全……
0 U1 R, L6 P+ s5 y+ a+ q' E; o" }* f0 c* ^3 I/ L
  后来金文声开始学习曲艺,因为从小在山东居住,讲一口标准的济南话,他拜山东快书名家徐教明为师,很快在山东小有名气:我当时是叫7岁红……怎么来天津?这又是很偶然的。% _2 [6 v: Y" }2 M' \

  D* W9 _4 K/ t8 O* j" t9 n6 t) j/ u  就这样1956年20多岁的金文声在天津电台曲艺团这样一个高手林立的曲艺团体里,凭借自己的技艺站住了脚。后又拜在王凤山门下学习快板书和相声,在评书名家张起荣门下学习评书,因此金文声在艺术上称得上是快板、快板书、评书、相声“四门抱”。
: ?* o4 E) |0 h$ I
0 Q  y, O# g( u! \# K# A1 `0 k  然而正当金文声春风得意的时候,1957年的一场反右运动彻底葬送了他满怀憧憬的艺术人生。他被打成右派、现行反革命,不能正式参加演出的金文声离开天津,身无分文的他只能“撂地”说书为生:我就去村里,给人说书,总不能说一个段子啊,就买小人书看,我看一个小时的书,转天我就能说两个小时。2 H, v9 _3 g, _  u1 x- ]3 p

4 _3 P  ~; v4 W  金文声当时为了躲避迫害,只身一人漂泊于山东、安徽、山西等地,后来辗转到了上海,把评书说进了大学校园:《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这些书我都能说。
  B5 z9 `, x9 N6 K+ R
* x; p. n2 p9 I9 w; Y  b  `  在外漂泊的20多年中,古今中外的名著老人读了不少,在一些人眼中晦涩难懂的外国著作甚至也被金老先生编成引人入胜的评书段子。就是凭着这样的一身本事、一肚子玩意儿老人艰难度日。
' C& `  G7 ?* N" T9 H, W3 c0 E
/ B8 |& Z) M+ u( _* @5 U  1985年,金文声终于得到了平反,重新回到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在电台办公室行政科做后勤工作。1995年老先生退休,不久便重操旧业,在南市燕乐书场说书,票价3元。书场经常客满,有人提议,是否应该把票价涨到5元钱,被他严厉拒绝,他说这些老观众风雨无阻来听我的书,现在火了就涨价,岂不让人骂我见利忘义。耿直、淳朴的金先生,他一生最大的快乐和享受就是每天面对着几十张熟悉的面孔,醒木一拍,扇子一抖,滔滔不绝地说起书来:就是得在剧场里,这本身就是下里巴人,不是阳春白雪。曲艺艺术离不开老百姓,就像鱼与水的关系,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听……我说的这些每天两个小时,9年不翻头。0 H5 \0 o9 W8 ^' u; m/ V7 H
/ R: n0 t  J9 g4 J2 u2 r
  在老人家里我们看到一整柜的经典史书和小说典故,每本书上都包好了书皮,有的上面还帖着红色的标签。家人介绍说凡是帖签的都是金先生说过的书:这些帖标签的都是说过的,有几百本吧。
* c, u7 \; \) b. @# c0 G7 x
7 \/ ^1 D, L3 h# X% h( z2 O  有人形容金先生的才华是“一书三叹”:第一个让人感叹的就是奇——说书更像是讲书,评古论今,嬉笑怒骂,信手拈来;第二个让人感叹的是妙——金老说书针砭时弊、剖析人性骂得也是酣畅淋漓,意味颇深,听来其妙无穷;三叹就是绝了,金老说书引人入胜,技艺超群。虽然得到很多赞誉,金老先生总是非常谦虚:我只是一名民间艺人……解放后XX党管咱叫文艺工作者。
4 M' f5 y) {3 K- G$ m0 |5 |
$ a4 U$ E0 a! a0 q/ s( P  由于身体原因,金老先生不能再登台演出,淡泊名利的他开始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我游戏人间……我一年出去旅游好几趟,全国各地风景我都见过……不过问起金老最大的愿望,他依然是希望民间艺术能够振兴,自己的技艺能够继续传承。
, Z' _* d4 J7 b. A& [% x6 ]* V! A* K
  现在老人正在物色更多的曲艺人才,把自己的所有倾囊相授,让传统艺术给更多的观众带去欢乐。
6 o% B+ v) l( T' o0 S! \6 J4 Y2 o. w- W: H1 d8 I- |4 I+ _4 N
  众位朋友,这就是津门民间艺人,郭德刚的传奇恩师金文声的故事,对于这位技艺超凡、经历曲折、性格直率的金老爷子您是否已经有些熟悉,有些了解了呢?
鲜花(3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文声传奇,壮哉!( e! n; d% Q3 \' n5 O) m6 U4 _( n

  e# e- \4 _% y先介绍一下金老的家史。祖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陡沟乡、潘庄。其父金木庵,身高1、92,因年少时与家里呕一时之气离家出走,在雪地之中冻俄晕倒,冯玉祥带兵路过此地救起,看其虽然年少,还算机玲,将其收为贴身传令兵。几年后又保送黄埔军校,成为黄埔3期炮系学员。毕业后命其回到江苏组建反共抗日剿匪之炮团,后因其作战勇猛,屡建战功,亲自任命为前沿总司令。(在此期间,金老爷曾成过一次家,娶妻金氏,双手能打枪,并且有百步穿杨之功。因其可以在马上把驳壳枪分成两口袋零件并打马飞奔38步甩手枪响,得外号38步响,与金老爷婚内期间对其建功立业有着不可么灭的功劳,后因病辞世。)后金老爷与蒋介石在反共抗日之事政见不同反目成仇,金老爷曾经只身一人光天化日刺杀过蒋介石,连打三枪伤其两位卫士落荒而逃至济南,落至济南大户丰家躲藏。+ D# S: l. S# \& l$ ~; k

- H# Q( W# @* e  p8 }话说金老爷后终被逮扑入狱,多亏丰氏家族有一奇女,乃丰老爷的侄女,我国第一位也是至今中国唯一的化学与纺织留学归国女博士,丰云鹤,与宋庆龄、邓颖超都拜过干姐妹,其夫家是当时中国金融巨头熊家,(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行政级别待遇3级)。在捐了一架飞机与十辆汽车物资的情况下,总算买了金老爷一条命。金老爷出狱后弃武经商,(因金老爷子在部队期间桃李满天下,他不管是对下级还是对XX党人士都是平易近人,以德服人,其间也利用职务之便救过不少XX党人)。他用国民党的炮舰从连云港贩私盐到上海的吴淞口卖,发了大财。据说当时金老爷家的地骑快马一天跑不出他家的地。他为了报答丰老爷一家的救命之恩,因丰家无有男丁,因此决定尽半儿之孝。丰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得过天花,脸有麻子,而二女儿貌美如花,所以与二女儿成亲,只生一子,金文声也。(前妻也生有一子,名金铜槁,曾于迟浩田同时打上海,那时迟浩田任连长,他是指导员,解放后任东海舰队政委,军级待遇。文革期间他与金老划清界限,其妻是上海档案局局长,金老79年平反,83年落实政策,85年官复原职后才又有联系)。在此期间金老爷用自己的财力和人际关系不断帮助XX党,后终于加入XX党天津领导小组,组长吉鸿昌,副组长南汉臣(解放后任第一任中国银行行长),再有就是金木庵。
  e+ K5 _" i9 O4 f! n& Z- Y( d3 O3 I4 Y0 U$ R
当时天津地下党领导小组就三个人,国民党去国民大饭店抓人是奔着三个人去的.南汉臣金木庵在外联系工作未能及时赶回来开会,而国民党特务又不知开会的人未到齐就急着动手了,所以,金老爷,南汉臣幸免遇难.吉鸿昌被捕后,金老爷曾要去南京找蒋介石要人,被吉鸿昌的夫人孔氏拦下,吉夫人怕金老爷步张学良的后尘。再往后的事恕本人不太清楚了,据说一直往返于济南与连云港经商直至解放。解放后被错误的定为大军阀,历史反革命,戴帽不批判,(他为了工作之便一直未退国民党党籍)被遣返回原籍务农,因其早年乐善好施,也未受到太大的冲击,1972年享年92岁的金老将军,含笑驾鹤西去。壮哉,一代雄将,悲哉,背屈蒙冤,呜呼!1990年江苏省民委费尽周折十几载找到已经平反后在电台工作正处级的金文声,告知其父金木庵早已平反,并以载入江苏省史志,江苏省民委为纪念金木庵老先生一生的丰功伟绩,也告慰其在天之灵,出书一部,名为“金木庵老先生传奇的一生”。金文声亲自回到原籍,取书祭祖,内心告慰在天老父,您可以安息了。
. r: I8 i- X* l4 }4 b1 Q5 r# t% Z
谈金文声本人对我来说真是个难题,我只能试着写一写,姑且知无不言吧。金老从小是从蜜罐里长大的,生母生下他几个月就交与金老的大姨代养,她就去做她的阔太太去了,整年的跟着金老太爷全国旅游。金老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石棚街,(与江青是街坊,江青的大哥与丰家交往甚厚,但是不知为何她的兄长并不认江青)。金老从小上学就跟着四个卫兵保护其上下学,不知何时金老开始逃学去济南的杂巴地南岗子去听玩意儿,(相当于北京的天桥,天津的南市三不管)。在那里认识了前后都成为他老婆的西河名角张连霞,(其父当时号称山东第一把琴)及南岗子的虎妞,人称大辫子的孙宗英,(因其两辩过膝而得名,而其父是南岗子一霸,是济南的黄金荣,袁文会).金老先是听、后是学,再往后就敢表演了。不知何时他就与张连霞好上了,以至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经双方父母同意,在金老19岁,张连霞17岁时二人结婚,结婚时三台大戏连唱15天,盛况可谓空前,这在济南市也是不多见的。但不知何故婚后百日金老因其父原因即摊上官司,出狱后其岳父让二人离婚,金老一气之下北上来津。(好像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对不起各位,时间上有点乱,据说金老解放前就在电台工作)建国后第一批进入天津广播艺术说唱团,(与马三立、王凤山、小彩五、史文秀、李梅耕等老一辈艺术家一起进团的)金老有过一连返场13次的爆棚场面。后剧团党委决定让金老拜王凤山为师,这期间金老曾娶过李梅耕为妻,生有一子,后为家庭琐事离婚。离婚后又娶当时天津人称江米人的史文秀为妻,生有一女,57年与马三立一副手铐进的板桥农场,罪名是军阀家庭、右派、历史反革命,劳教三年,(后被平反)出来后遣返回原籍。各位看官,郑吉平是何许人也,量知道的人也不多吧。郑吉平、吉鸿昌之外孙也,吉鸿昌之女吉瑞芝之子也。老天也不会想得到,几十年后金木庵之子与吉鸿昌之孙再次合作,前几年出品的中国传统相声百集录既是二人合作之成果也。吉老英雄、金老太爷在天之灵当含笑俯看其子、其孙联手笑傲江湖,当不胜欣慰之至亦。
鲜花(3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1 }; c0 u, N5 x' z# v“四门抱”金文声
+ o" d- j2 T! \& ]+ i  o; B6 G" j
% ]) s$ D) ^% N  C4 N9 A+ K5 N' ?金文声,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曲艺团著名的山东快书演员,曾与张寿臣、马三立、郭荣启等人同台演出。十几岁时,他就拜艺人张起华为师学评书。后又拜在快板书、相声名家王凤山先生门下,取艺名金文声,除了山东快书、评书、快板书以外,他还说过相声,因而,他在艺术上可以称得上是“四门抱”。
: _% w1 z8 w& @) r% H; R% L3 Y: Y# b
/ N) v8 T6 q2 b& Y/ B9 O艺人故事1 G( M- W# L! J" @2 P. ~, d& r- a
# ?! g' n6 N) U) f" f/ u
  北上演出途中被盗   津城开始演艺生活) S- Z/ u' L/ V, l' ]4 R
* g4 e/ |$ Y8 C/ }
  金文声幼时学京剧,后因嗓音的关系改学曲艺。十几岁时,他曾拜西河门(评书)艺人张起华为师,学评书。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他又拜在快板书、相声名家王凤山先生门下,到了1954年,金老先生在曲艺圈子里已经是小有名气了。
; k4 m4 E/ ?! S+ h% U+ Y8 S, x/ L
8 p( N2 V# [4 u  1957年,金文声在从山东去东北演出的路上,乘火车被小偷偷走了身上所有的钱。无奈,金老先生只好在天津下车。下车后,他来到当时的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曲艺团。从此,金老先生凭着自己的实力,在天津火了起来。
5 e5 ~2 A0 {+ M8 ?8 y
: Q: L5 e0 C% {3 L% Y  艰难时期辗转漂泊   退休重新回到书场3 g, q3 B. j0 E  _8 k

# f* b( U4 B) E6 W! Y3 |  就在他春风得意时,全国掀起了一场反右运动。1958年,金老先生被下放到了板桥农场。此后的二十多年,金老先生为了躲避迫害,只身一人漂泊于山东、上海、安徽、山西等地,经历了无数磨难。粉碎“四人帮”后,他终于得到平反。平反后,金老先生回到了天津市广播电视局,任行政科采购主任,直到退休。! f- C& U) k: l# Z+ K4 X

2 `. D6 `' y; ]2 q3 m0 j% G/ P  在文革期间,金老先生辗转到上海,说评书糊口。当时,因为不让说那些传统的评书段子,金老先生就把《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等世界名著改编成长篇评书,到上海的大学里表演,很多学生和教授都拿着书去听。“我那时候就凭一身本事、一肚子玩意儿活下来了。”说到这里,金老先生的眼睛湿润了。4 T: y& N+ v3 r0 B

8 S! h/ H' f2 v+ k# o  1995年,金文声退休后不久便重操旧业,又回到了他最熟悉、最喜爱的小书场里说评书。经过多年的打磨,金老先生可以做到进一个书场每天说两个半小时。他不仅能将《隋唐》《大征西》等20多部传统评书背得滚瓜烂熟,将各朝代的历史人物熟记在心。金老先生说:“书中涉及的历史背景不能出现一丝错误。行里有句话,那就是‘不怕千人瞧,就怕一人看。’我必须要对观众负责任。”  R7 j$ d9 q6 B0 j) l) ~/ u9 J- i
% K: r, m" Z  N0 J
  书场齐聚众铁杆儿   台上发病观众救护7 f2 t" O1 Y6 d$ p+ q6 H, ^
' [# T  z4 U+ z; }' l
  观众爱听他说的评书和山东快书,更喜欢他的为人,台上是表演者,台下和大伙儿是朋友,与观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三年前,在民族文化宫的书场内,金老先生说得正尽兴时,台下观众发现金老先生面色苍白,便要求他休息一下,谁知观众话音未落,金老先生便倒在了台上不省人事。这一下,观众们可吓坏了,赶紧拨通了120求助。金先生被送进医院后,经检查,他的症状是大面积心肌梗塞,必须立即做心脏搭桥手术。四名陪同金老先生到医院看病的观众,二话没说就凑了3000元的手术押金。由此,金文声和观众的鱼水之情可见一斑。
8 F' q4 ]* N+ x' f" |8 p- ?# m
: e* V( h- x" I1 X! ~. K! W) e- U' T  金老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大夫说,如果再晚一分钟,我就没救了!是观众将我从鬼门关拽了回来。”说到这里,金老先生沉默了。正因为这样,在家休养不到半年的金老先生,很快就回到了他热爱的书场,每天雷打不动地坚持说评书。也正是因为这样,天津的观众不仅舍不得金老先生的评书,金老先生也舍不得天津书场的那些热捧他的“金丝”。曾经有一位北京的经纪人找到金老先生,提出让金老先生进京表演评书和山东快书,而且表示评书的出场费是每场2000元,但被金老先生婉言谢绝了。2 y0 m: h/ L! Q. |7 U1 g

0 E+ Q) h* ]+ s9 b! y4 x$ z  其实德纲早就是我徒弟
5 R  D# E9 t' \4 I' B# `7 G! |, a1 ], g# m8 O+ B, `+ ^1 ^$ g, a
  【台下缘分】
* n' {9 ?$ H3 q
4 n3 B3 O# @) m- g8 ^4 `8 M+ D  师徒交往多年二人情同父子
, H  i' D  C& z" V4 l/ W, X6 w' f5 D8 Y# ^
  谈到郭德纲在天津举办拜师仪式,金老先生笑了笑说:“其实德纲早就是我徒弟。1997年我在北京说书时与德纲相识,那时德纲每天给我开场。熟了以后,德纲说想拜我为师。我告诉他,要拜就拜名师吧!我没什么名气。后来,他常来天津,到我家来求教。慢慢地,我觉得德纲是块曲艺的好材料,也愿意对他倾囊传授。”
2 W8 \* Q- e; ?+ h% m0 p3 }9 H) ^  r$ ^' i/ U9 A& Z
  金老先生说:“我69岁生日的时候,一些曲艺界名家每人凑了一百元钱给我过生日,德纲得知消息后特意从北京赶来天津给我祝寿,并再次提出要拜我为师。于是,我就借过生日的热闹场合向在场的人宣布,德纲这孩子我收为徒弟了。”
6 d- ]% s1 r; i
- S$ b3 i# N* E. A  正当记者与金老先生促膝交谈时,金老先生家里的电话响起,电话那边亲切地喊了一声“爹”。原来,打电话来的人是郭德纲,他询问金老先生拜师仪式的准备情况。放下电话,金老先生说:“我和德纲私下里都是以父子相称的,德纲再忙也会抽时间打电话问候我。他还一有时间就到家里来,和我聊‘活儿’,一说就是一夜。德纲有天赋,我很愿意教他。”
2 b' m9 b  D$ ?; d- B0 j# E! g; b- B2 H( i2 ^8 I
  【徒弟坦言】4 l- ~& e8 v5 w5 q; v

' g/ H! `, I2 b3 r: X, A6 T7 M  正式拜师仪式全为表达感激9 z3 F0 R' \9 `6 P6 b+ h( |+ c6 q

4 y  o; i- U7 J  记者日前采访郭德纲时,他告诉记者:“金老爷子为人不保守,虽然在圈儿里德高望重,但只要是他知道的,就一定会传授给徒弟。我和老爷子(指金文声)学了不少东西。和老爷子学艺多年,早就有正式举行拜师仪式的打算,这次回津拜师主要是通过拜师表达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感激老爷子给我的教诲。之所以这次要与于谦、李菁、高峰一起拜师,是因为他们三个人在金老先生教诲我的时候经常也在一边旁听,他们三个人对老爷子也是仰慕已久。”
) D! @! o3 ~* V5 J1 q# H9 {2 d, t2 G* G4 j/ P, w: m, ^1 L$ i- K
  【师父心里话】* _, x$ V, O- q2 M* a
2 B; {" j( d  d' \. R7 r( b/ m! O
  不管有无仪式都会倾囊相教
9 |7 v' ?# u7 f7 D- f7 U8 E1 `- Z5 _- Y
  金老先生说:“我能体会德纲的心思,看到德纲现在火了,我也很欣慰,不管他办不办这个正式的拜师仪式,我都会对他一如既往,将自己的本事倾囊相教。相声是一门给人带来快乐的表演艺术,我希望年轻人能通过学习提升艺术水平,将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 ?+ }- `+ s$ n" p' L6 t2 n. [/ X) M
0 `( e, W% Z& Y. k8 c+ d7 b4 i  他对于郭德纲艺术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金老先生表示,相声演员需要良好的基础,德纲他们四人拜我为师,也是冲我肚子里的活儿,是他们重视传统曲艺艺术的表现。我教他们的东西杂,更多的是我继承先辈的一些看家本事,这些东西可以为相声创作奠定基础。' p0 \5 X, U% A& p5 a
; u; c, G7 j2 _" W
  谈到相声的发展,金老说:“以前,相声演员都是没什么文化的,节目不是很高雅,现在不一样了,比如德云社的高峰、李菁和徐德亮等相声演员都是大学毕业后从事相声表演的,有这样的高材生加入,会提升今后相声艺术的层次,使更多人喜欢相声这门曲艺艺术。”
鲜花(3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书三叹金文声!
5 V5 N  a2 v8 \$ m1 Y# b) s- L: f/ a' W5 p9 E  m3 P/ }
从各种渠道听说金爷,是去年的事。- t1 C9 W8 s5 B; j
# X4 J; H, n+ l2 _6 M( l* g7 K2 d0 T
郭班主西河门的准师父,后又听说还有李菁和高峰,想当然师父了得!北京天津的网友们也都夸好,一时间灌满了耳朵。约集同好,三下天津卫,专为听金爷!故有三叹。
* @1 i* e8 Q$ e' T( D/ f0 Z
4 U  s- V. Z$ E: [借用苏文茂先生文章会的词儿:奇哉妙哉奇妙而绝哉!0 o1 Q; L7 b1 X0 \& B0 F
8 v/ P# C% ]4 i9 L2 C  E6 o0 }( k
一叹曰奇:
9 P8 q9 u7 ~( Y0 C6 t
" `& t( d' \  V6 n, ?. w2 N* F* O金爷在西河门评书的辈分奇高,应是当今第一人,换句话说现在所有说西河门评书的,都是怹的徒子徒孙。闯荡江湖多年,说书更像是讲书,评古批今,嬉笑怒骂,信手拈来。平时亲切慈祥的一个老人,一件棕褐色缎子面中式棉袄,开场前系上一条蓝布练功腰带,醒木一响,竟似换了一个人,二目炯炯,精气神十足,令人仰止。七十六岁高龄开新书《基督山伯爵》,大仲马先生在天有知,亦当叹奇!第一次去听到《七侠五义》开书,说到兴起,坐在椅子上搬起右脚,直接拎到脑后!在座的无不大声喝彩,拍案称奇!头一次知道说侠客也要练功夫。真一派仙风道骨,不愧大隐于市的奇人!
4 ]" [+ L) x: Q' h7 k% ?) |" M! X% C/ `( O; K
二叹曰妙:
9 j0 {9 A+ Q# M" u  U5 O9 [: i) v; P% x6 ?5 q3 F
金爷骂街!金爷使荤包袱!同样是骂街,怹骂的人就爱听。多数是骂说相声的,惯用“BK的那揍性”一句。而针砭时弊、剖析人性骂得也是酣畅淋漓,意味颇深,不由拿来对照身边的人和事,听来其妙无穷。使荤包袱点到为止,虽粗俗却也可爱,抖起包袱来妙语连珠,“阿弥陀佛”与“我没头发”之误被我们传诵一时。金爷广博,从命盘趋势到阿基米德定律,无不涉及,直觉妙趣横生。更有评“错数七侠”,讲“女人没丹田”,三批“两肋插刀”,都是闻所未闻,禁不住暗忖自己浅陋无知。一部《响马传》,贾家楼秦琼断义,逼得罗成跪单雄信,虽是英雄相聚,豪侠气概,说到情动之处竟也热泪盈眶,怆然涕下。台下的我们也不胜唏嘘,怎一个妙字了得!也有胡批,说母乳是血变的以劝孝;学生便是学习生活,所以要谨慎言行,也当得妙论了。劝忠劝孝,谕礼义廉耻,实够得上微言大义之说。刀枪赞盔甲赞开脸这些“书套子”自不必说,每每赢得满堂彩声,决非一日之功。金爷,妙不可言。
7 b" b, w/ n- u$ m# q0 J. b# _, O/ u1 U2 d; _
三叹曰绝:
# e- ~% @$ N; D3 }" z$ f
6 e/ n, Y- D7 w金爷书场的屋子不大,大概坐得下三五十个人。屋正中架起一个火炉,炉子上面滚着一盆沸水——这里可以抽烟,这也是我最得意天津书场茶馆之处,当然对那些不吸烟的就是罪过了——烟气蒸汽混在一起,数九寒天却有有一种燠人的气氛。失修的排风扇哗哗噪响。金爷坐在台上,所谓台不过是木制的一个稍高于地面十来公分的平台,背后是一幅略显俗气的红碎花幔幕。上面贴着一副对联,正中是金文声评书几个大字,朴素得甚至嫌粗糙。人坐得挺满,看得出都是老听众,互相频频打着招呼,不时调笑几句,金爷向着大家微笑、颔首。桌上茶水、花生瓜子、山楂片、糖、萝卜,很对得起三块钱一张的票。有老先生整场垂头瞌睡,却能不失时机地在节骨眼儿上叫声好,然后低下头继续瞌睡……# [1 }8 n9 ^/ N0 n, Y

  W3 n. [3 }" e% a/ ^; N金爷自己说:我死了这玩意儿就没了!旋即又说:可是我且死不了呢!场中哗然而笑。听书当中一时思绪恍惚游离出去,胡同外面就是著名的食品街,车水马龙,繁华景象。谁又能想到,陋巷深处,危楼之中,一位逾古稀之人,振矍铄精神,说风云际会,述沧海桑田。真的,再过几十年,还会有这种温暖的景象在眼前吗?真想到时能成为那打瞌睡的老先生。后辈们还会知道这样一位说书的老艺人吗?生能临实境,真是我辈幸事!实在堪当一个绝字。
0 e6 f% x7 Q! O& m# |1 W! b- Z7 D# o* Y  G7 B
惜别金爷,出了燕乐的书场,那含混着山东口音和天津方言的声音油然在耳,眼前破败的胡同,依稀间觉得既陌生又似曾相识。暮然回首,觉得自己似乎应该是属于那间屋子的,而不是属于这屋外的世界。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只要金爷在这里说书,就永远是这屋里的主宰,这场中的王!正是:8 p/ V3 d- r; B3 n
5 y  W' a( H) I
是非曲直口舌争,1 z+ y$ K2 C* f/ x. g
说古论今集大成。! z; a: Z, U" y( s: P+ H4 G3 r/ ]
谁道英雄终迟暮,# z" J& W7 ]2 a% K( |/ H( b
一书三叹金文声!
鲜花(3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访金文声:我只是个民间艺人- Y( v6 z/ H/ Z+ u. t4 d3 ]* h
一人四门抱  说书造诣高   慧眼识良才  耐心没得挑 . ~4 U8 B/ o5 f
德纲无名时  倾囊细指教   七年教诲恩  佳话终打造
; t+ X  k2 R5 q! ?$ u, Z
  x1 L, m- U2 t% g  在德云社成立十周年庆典的最后一场演出中,此前一直宣传的“神秘嘉宾”出场了。一位身材瘦小但精神矍铄的“干瘪老头”在不少疑惑的目光中登场了。“金文声?哪来的?”“靠谱吗?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就在大家的疑惑中,一段山东快书《武松赶会》开始了,随着老先生的表演,满场观众被老爷子的艺术魅力所折服。
* ^1 Q0 d" k, C# d; O% H( p
. {, x; ]9 d0 v+ T2 X  也许现场的观众谁也不知道,这位“神秘嘉宾”金文声就是郭德纲的师傅!他是天津广播电台退休干部,上世纪50年代曾是天津广播电台曲艺团山东快书演员,曾与张寿臣、马三立、郭荣启、骆玉笙等人同台演出。他早年拜山东快书名家徐教明为师,赐艺名金永胜,成名后自改艺名金刚,已故山东快书名家高元钧先生是他本门的师侄,后又拜在快板书、相声名家王凤山先生门下,取艺名金文声,曾经和文哏大师苏文茂先生合作表演。上世纪50年代初又拜在评书名家张起荣门下,张起荣的父亲张士权与评书大师陈士和是师兄弟,因而金文声在艺术上称得上是“四门抱”。而在这次表演《武松赶会》的时候,金先生因为已经“搭了桥”的心脏承受不了超强度的演出一度骤停!当恢复正常心跳之后,边幕后台的演员们都着急了!侯耀文在不住地向金先生招手示意停止,但是终生视舞台为生命的金老爷子居然凭借丰富的舞台经验,改“唱”为“说”,硬是完成了演出。当金先生颤颤巍巍谢幕的时候,现场掌声如潮水一般……
1 `. |* Q/ |/ W( Y- _! s
+ n9 H) \7 i7 d  其实熟悉天津曲艺园子的朋友都不会对金老爷子的评书和山东快书陌生。“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白光一闪,‘嗖’的一声,一把尖刀直飞而来……”一年前,只要您循着这山东话夹杂着天津味的声音,走进破旧透风的燕乐书场——在那间浓烟缭绕的小屋里,书桌后,那位瘦小的老人便是金文声。如果不是郭德纲的大红大紫;如果不是时下相声火得一塌糊涂;如果不是媒体披露郭德纲的义父名叫金文声;如果不是一帮“钢丝”们急切地想看看“大腕”郭德纲的义父长得什么模样。金文声这位其貌不扬的小老头,谁又会知晓呢?不过有幸见过金文声的“钢丝”们不免心生疑窦:这样一位只能在容纳二三十人的破旧书场说评书的小老头,怎么会是郭德纲的师傅和义父呢?莫非郭德纲傻了不成?
4 B2 J5 y8 r- t  D9 a  V) A7 l
1 l( E& o! C7 S# l! h  寻找金先生也是一件颇费心思的事,当通过他的好友郑吉平先生见到在水上村家中的老爷子时,他的一句“怎么样,我不好找吧?到我这里能学到玩意”,让记者所有寻找的劳累周折化为乌有。老爷子的自信是有依据的,用他的话讲就是“我的评书不能说好不好,只能说好!”而郭德纲的话更加肯定了金文声的艺术成就——“我的活儿都是和老爷子学的!”
8 m3 c  I- P0 u2 ?/ h: k) `8 x" j8 `* D. y9 H8 t  x8 |
  从将郭德纲收为义子、徒弟的那天开始,他便觉得郭德纲的确是说相声的奇才。当时郭德纲还是无名小辈,无人问津。金文声便嘱咐他“深挖洞,广积粮”,踏实学艺,必有出头之日。并向他传授很多评书、相声段子的表演技巧。1999年郑吉平先生所在的天津广播电视音像艺术开发中心正在录制一批相声幽默小段节目,供电视播出和出版音像制品。邀请了张永熙、潘庆武、刘文亮等全国各地及本市的相声名家参加录制。金文声向郑吉平推荐了郭德纲,说这是一位日后必成大器的演员。凭着对金文声的信任,郑吉平便同意了。当时,郭德纲26岁,给他捧哏的叫王玥波21岁,是个身高1米80以上,体重足有200斤的大胖子。本来说好录两段试试,录过之后,郑老师极为满意,结果一次为他俩录了21段相声。- L- W; J7 a! U' c

; R+ r% x3 V) x" u$ o, U7 {  J2 F: n  时光荏苒,一晃7年过去了,郭德纲也从留着中分头型,变成了“板寸”,身形也胖了一圈,捧哏的王玥波也换成了年龄更大一些的于谦,但郭德纲却在不知不觉间成了相声界红遍全国的一颗新星,前途不可限量,不过不变的是郭德纲对义父、师傅金文声的敬重,他从未因名气大了而冷落师傅,经常派人或亲自到师傅居住的狭小“独单”问安。郭德纲经常自称是非著名相声演员,而金文声本人上台的开场白:“我不是著名演员,连演员也称不上,我是民间艺人。”这正体现了金文声言传身教、低调做人的一贯风格。由于上世纪末,郭德纲拜金文声为师时还是个默默无闻、囊中羞涩的穷小子,根本无力“摆知”(办酒席),举行拜师仪式,只是口头上的承诺,未行拜师大礼,但如今已成耀眼明星。, b% v: ^* U3 t, }1 |. p4 O
7 M1 Q, P- u: ]/ |
    “当年我们认识的时候我在北京说评书,一到北京就干响了,而德纲则是每天给我开场。后来孩子有心要拜我为师,我说——孩子,我没有名气,你要拜就拜个有名的吧!但是后来德纲还是坚持要做我的徒弟,我也倾囊传授。在我69岁生日的时候,少马爷(马志明)出面,一些曲艺名家每人凑了一百块钱给我过生日。那时候我没有钱呀,但是德纲也没有钱,他知道消息后马上从北京赶来天津给我祝寿。我当时在少马爷等同行面前就说了——德纲这孩子我要定了!”5 D( e) ~. h2 \) [, [
; v% l5 M' l# O! j5 d* M
  为了回报7年来恩师的抚育教诲之恩,了却心愿,郭德纲决定2006年12月20日在津举行隆重盛大的拜师仪式。他的想法甫出,又引来了“德云社”另外三大主演的“跟进”——也想一块儿拜在金文声的门下,他们就是于谦、李菁、高峰,由于金文声经常被郭德纲接到北京“授课”,他们在一旁旁听,早就成了金文声的弟子,所以借此机会,四人一同拜师,成就曲艺界的一段佳话。
鲜花(3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专访天津曲艺界“活化石”---金文声5 w" _5 ]: y* k) Y3 b: p
金文声,自称为民间老艺人,6岁登台,到现在已有70多年艺龄。早年曾拜在山东快书名家徐教明门下,后又拜快板书、相声名家王凤山和评书名家张起荣为师。金文声精通山东快书、评书、快板书和相声四艺,在国内曲艺界被称为“四门抱”。) W+ \% Z- F8 D% d. l9 Q/ a0 \
" K5 y" Y; b0 b# s
  心愿: 录完60多段传统相声+ U  N" q5 ]4 u: E7 M2 M! z

* p; X+ \2 F6 ^3 v* D) `   记者:金老,您好!您病了后,很多观众都很关心您的身体状况,最近您身体如何?
1 }) {) v' J6 @% _4 f% [6 c& z. w$ F- s
  金文声:生病后,有很多观众来过电话,非常感激天津的观众朋友们。现在恢复得不错,除了右边的胳膊、腿不能动以外,其他的都还好。你看我现在说话没问题,但实际上是有问题的,用的嗓子是假嗓。要想恢复到过去是不可能的,争取今年“五一”前后与观众见面吧。
3 K) P( U) A7 l. g# X/ s" u, ?2 _+ C
# @1 y) I1 [7 _! y( F7 t/ ^  记者:能说说您与天津的情谊么?
- G3 g5 @, ~( d- O( y8 j
- \" Z! l: i. ]" v" ]; X2 g- w  金文声:20世纪50年代,我坐火车从济南到佳木斯,结果中途钱包被小偷偷了,于是在天津站下车,想找个书馆说书,赚点儿钱。当时就找到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曲艺团,结果我留了下来。我记得是1956年,当时在园子里演出,我就一炮打响了。
( ~( s. L, D5 C1 a
4 O; W3 M2 |0 k5 U  记者:您是“四门抱”,四种艺术中,您自认最擅长哪一个?+ l5 @& ^3 e0 R8 e6 @

3 s5 n$ _+ h7 n8 d2 o  R- h  金文声:最好的是山东快书,因为地方曲艺地方曲种有它的地域性,我祖籍济南,是真正的山东人。我说山东快书,是大板加鸳鸯板一起打,这在天津是独一份的。当然,我的评书也很受欢迎。
3 ]" R- c7 P3 [7 o4 K6 F
# a& I6 V( q2 }% J  记者:过完年,就快80高寿了,现在有什么心愿?
( \/ J0 Z- D" a) x. ]& _  Z, f9 Q
2 v. a; }7 E- `2 f$ V* U  金文声:心愿嘛,就是早点康复,与观众见面。当然,最大心愿,是把那60多段传统相声录好了,这样,中国相声就齐了。- D/ y# _5 Y. V; |7 f

( M. I- F; \1 w' I0 y; p( `( x  记者:您是说的是《中国传统相声集锦》?
4 ^) Q  r1 t2 U) R( y" D+ ]3 `, K5 I* v9 G$ }2 S& {  q& |
  金文声:是的。1992年退休后,我心想给相声留点儿东西,就计划着做这个《中国传统相声集锦》。我所知道的传统相声有260多段。1996年,录了《中国传统相声集锦》第一部,主要是天津演员,共录了80多段。1997年录了《中国传统相声集锦》第二部,这包括全国八个省市的演员,共有90多段。这一共就是170多段。还剩60多段没有录,弄好了,中国的传统相声就全了。我都已经联系好了演员,可是,没钱啊,得找投资,还有30万这就够了。再不录,就没有机会了!12年前我录制这个的时候,许多老人都还在,现在,王世臣、赵世忠、马三立、于宝林、冯宝华、王长林都已经过世了。
8 y& t1 J* U; R9 B5 j, ?9 Z# ?1 i) l: H8 P
  徒弟:郭德纲是相声里程碑
9 U# l4 l- N+ H+ H2 X
; N0 o' k$ y, U% R3 C- g  记者:对于您的徒弟郭德纲,能说两句吗?& M% c4 [/ {0 S' F- s

2 p: A! J0 [. T2 X  金文声:我觉得郭德纲是相声的里程碑。当然,骂他的也不少。但是,相声敢卖9000元一张票的,也就郭德纲了。今年的2月14日,情人节,他在济南的相声专场,据说最高票价是9999元。去年12月20日,圣诞节前夕,他在北京亮马河饭店说相声,价也很高。" F* L' `$ A9 E$ P4 n
1 o" J2 ]2 P" @* x& l9 V% J; ~1 b
  记者:您觉得相声高价是好?还是不好呢?' ]  H0 |- [# I# b/ b+ q+ B
7 H: g  x' \7 q8 `
  金文声:按我说,这个不好。高价相声票都是别人买了送人的,一万元钱一张票,群众接受不了的。干我们这行,不可以离开群众,没有群众,就没有了艺术。我们相声是下里巴人,价钱这么高,怕以后不好下台。落下来?不落下来?都是问题。9 t' g! Q* `+ M  f* v1 h! B

3 y# S' r; ^0 ]* D6 Q8 y  记者:作为师父,您觉得郭德纲相声为什么这么火呢?" X) d8 m, w. `* q' g
3 P6 E7 {/ w+ [2 K& u. `5 o& u3 t, p
  金文声:郭德纲的相声还可以。而且,他嗓子好!我是他师父,我嗓子不好。我们有句内行话,叫“一唱三响”,说相声,能唱好了,也火。
/ u3 v/ j6 C0 S. B  J1 a
/ E5 D  L  D/ S9 c5 B1 B3 L  记者:你刚才说骂他的也不少,您有所耳闻吗?
  O! R7 N% g0 L
. a- _, t& i3 T$ h( G' d5 S: T  金文声:有人说他的相声跟传统的不一样,是胡说八道。可是,万物都在前进,如果相声完全不动,能有进步吗?笑就好,相声原则就是让观众笑。郭德纲一上台,观众就笑,虽然与他本身有关,但也与他的相声有关。郭德纲的相声,是要了传统,又有所更改,传统是祖宗,不能丢。
. _4 c6 G' I1 t' V1 Y
% t. c. k+ S% P2 j8 V0 d  记者:除了“天价相声”以外,您说的“郭德纲是相声的里程碑”,还有其他方面的意思吗?, E% V4 b' s2 L1 d. d: K2 Y
# s6 X& @" @  V
  金文声:相声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现在的年轻人去听相声,郭德纲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前的相声都是在小园子里演出,现在进剧场说相声,他敢去,郭德纲有一定的贡献。在相声的发展上,郭德纲可以说前无古人,有里程碑的意义。马三立的相声也不会卖一万块钱的票啊。( {" N  @/ C  g# D

: H9 l* Y, V. y+ B* O7 m  评书:评书现在很可怜6 M& t1 W  r4 I* C7 E1 T0 G0 }

& K6 {3 J, h4 R2 Y" k2 q9 F$ J" B  记者:您说“五一”的时候,与观众见面,还是上台说书么?
- i# a& S/ _! P1 l9 i4 y. K
" E6 H/ Q0 G$ p* T  金文声:我争取在“五一”能上台说书。我虽然说话还不是太利索,但是坐着说书还是不要紧的。: t1 ]3 n8 g8 Q% G6 X& i( p
+ H+ Q+ ^( z- y
  记者:您会的书有多少呢?; H( M7 _" C" L2 L6 E

  K; a* e* s( q' `5 s  金文声:这样说吧,说书一天两小时,三年可以不翻头。# Y: x, r/ i, C7 N' e+ `- B5 m3 O

! B1 U4 y( e* o$ k  记者:对于评书的发展,您怎么看?
+ P' D0 `, ^7 s
" I4 c  I7 }9 A  金文声:评书现在的状态很可怜。天津是评书的发源地,当年有名的说书人有陈士和、马轸华、蒋轸庭、于枢海、顾存德、姜存瑞、刘建英、高庆海,包括现在的刘立福,但是,他们的艺术没有很好的继承人。年轻人不下这个功夫,说评书得懂历史,不懂历史不能说书。而且,评书还不像相声,能和其他节目一起登台,共同演一场。评书就一个人的场子,一个人站上去,至少两个小时,一般人来不了这活儿。
, B# w9 ]) G9 c+ l2 M# |  D
! [) C0 E2 @7 a/ i' p  记者:我记得您之前提到,说评书与平常说话不一样。具体区别在哪儿呢?
( ]. ]6 K9 G% U3 E/ L3 \) _5 a7 }1 V
  金文声:评书语言和普通话不一样。必须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说书的时候,说书人掌握三种人称,进去、出来,在故事中跳进、跳出。现在,有的说书人都是以说书人的口气,也就是第三人称,这是讲故事,而不是说书!
1 [% J% g) u6 ?* _8 ?3 L, g  P
1 D$ v' N0 e  t) }3 U  “三俗”: 曲艺本身不低俗
$ o$ ?, O* ?+ u/ ~. K4 C$ Y# h% k. k  h$ _4 Z. Q
   记者:听郭德纲相声,常听他说“反三俗”?, @8 n; z* j: @

- h- V9 K! m9 n1 g+ F" J/ V  金文声:郭德纲学我多,好骂人。我倚老卖老,郭德纲年轻,骂人经常会得罪一部分人。) }5 Z( i4 O+ [1 u- B& R+ Y% T( t2 b

4 G; D1 E% |. v* t' N4 ^  记者:“三俗”,也就是庸俗、媚俗、低俗,这种情况在曲艺界中是不是比较多见?2 j* m2 W/ M) E: n1 p
+ ?0 @" r4 K: s/ R
  金文声:在以前,说相声就是耍贫嘴讨生活的。我是老艺人,包括我在内,一个好人也没有,好人有干这个的吗?好人也干不了,人家也不干这个,大学毕业,去德云社说相声,爹妈还不哭!现在有些不好,动不动就“表演艺术家”,哪来那么多“表演艺术家”呢。京剧中有表演艺术家,说相声的没有,因为他不表演。好的相声演员,可以说著名演员,优秀演员。
! ~/ L' r6 Q8 m1 H8 h4 m6 Q0 n  Z1 o% L0 i. E- Z7 N
  记者:在网上我看到一些帖子,有网友讲在某些茶馆中,会听到一些脏口、荤口的段子?
% Y/ Y* [6 ^) O- m6 c. P( @
1 K! s' u) x7 \( x  金文声:中国曲艺有100多段荤口活儿,那是艺术。真正的“荤口”讲究含而不露。演员在台上要讲究舞台形象,喷口水、吐口水都不行,是舞台形象恶劣。
/ B- H( N2 f; [7 y$ x
) R, Q+ P  p4 m/ |  记者:您说学曲艺一开始是为了生活,那是不是曲艺是由下里巴人而来?本身的审美起点比较低?
3 j: P' m( ~  [5 p
+ m# `: ]- n9 k3 B  金文声:曲艺本身不低俗。现在有些演员把骂人搬上台。就像某些“表演艺术家”,没有艺术,光剩家,我也骂!演员找乐可以,但是,不可以出卖人格,像父亲、儿子称谓,拿这类找乐就是出卖人格!9 M6 Z6 p( |  A4 Y8 w+ `, i; @& b

. ~; A+ \' t) V+ s. c. Y) Q  记者:您刚刚说了相声就是让人笑,那好的相声是怎么让人笑的?
8 w  e! C  }; Q* c& [4 ?4 k! {, ^+ B5 S; {0 ]
  金文声:以前有的相声,从头到尾观众听了可能不笑。回来吃饭的时候,想起来,噗,嘴里的饭喷出来了,笑了。听过马三立的单口相声《逗你玩》、《八十一层楼》没?30来分钟不笑,最后笑了,而且,一想起来,还笑。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7-30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2 11:36 , Processed in 0.14282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