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u, c$ n8 ^) N8 G" Q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二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2 h+ S# B) J; B) U) Y' C/ z
$ @5 Q. L0 {# X O5 Y1 j, n, j 国学研究专家、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认为,“中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既能唤起国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更寄寓家和万事兴、祖国和平、世界大同的深刻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倡导。 ( y8 q0 q9 z$ W1 n/ e0 C : ?; f7 }1 f' ~* {4 z- G( ?" c$ j1 X 有网友认为,月光下的中秋成为中华民族生活中一种特定的沟通公式,这次中秋申遗的签名活动,无疑具有光扬传统文化和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现实意义,也应和了全球华人的心声。 : c; ^$ I' ?, d. u! c" T ! A4 m% M' u& w( S: w+ m 据悉,目前签名赞成“中秋申遗”的海内外网民在网上的留言已达二千多条,来自全球各地的华人,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弘扬中华文化,共筑华夏辉煌”(网友语)的心声。来自长沙市多家单位的一百名少年儿童日前在岳麓山爱晚亭旁进行书法表演,现场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书法艺术,书写这些网上留言。活动主办方精选了其中八十条,内含九十九个“和”字,加上标题,共一百个“和”。长沙两家装裱厂的十几个工人师傅,加了三天班才把这一长达二十米、蕴涵了海内外网民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弘扬和传承中华文明心声的长卷赶制出来,在佳节来临之前献给全球华人。; _$ C+ w3 ~1 w5 i$ j7 @3 n& g: E
/ v4 `4 h9 }. d; _) q
和,是中秋文化的基质,更应是凝聚华人世界、实现世界和平安宁的人类共同理想。“百和长卷”传达的,就是这样的清澈理念和美好理想,蕴涵的也正是全球华人网民的珍贵心愿。: `% S$ f" K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