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这句话的翻译太故弄玄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让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不论是任凭还是让,这句话从语义上都说不清:死人怎么埋葬自 己的死人?莫非埋死人的死人不是死人,而是仍然健在的人?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有人这么解释过,但是从耶稣“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14:6)的自 我宣称来看,这种说法讲得通:不跟从他的人,在他眼里即使活着也是死掉了的。活着的死人固然可以埋葬他们的死人,可是,把活人说成死人,毕竟是一种诅咒, 有损于耶稣“大爱”的形象,恐怕没有基督徒、尤其是今天没有基督徒会认可这种说法。所以,这种说法留在这里存疑。1 R8 w/ S- y8 V! I, H
还有一种说法,忘了是哪位亚兰语教授说的,说“让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应该是“让城/镇埋葬他们的死人”。这种说法最起码从语义上讲得通。8 T T1 d0 R. U
/ k8 x4 ?5 A% u2 Q, d g不论是哪一种说法,其意思是同一个:家里死了人的,不用去埋葬死人。对这句话的解释,本人在德国牧师圈儿里听到过两种。一种是,耶稣想说不用过多地去挂念 死 去的人,活着的人更重要。这种说法的确经常被人拿来安慰死者亲属,但是,这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释经法。因为,这句古怪的话在新约里出现过两次,而且两次 都不可能看出这种解释:
$ ]: s% l# u; L. S4 |
s. Q* `/ l8 L0 U) f7 {0 C' b; T马太 (山顶训诫后)
7 u+ w7 E/ \5 S. I3 Z8:21 又有一个门徒对耶稣说,主阿,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8:22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
/ W$ }- [' i9 h
5 [% m' ~. R0 S' S+ i1 E路加 (9:51 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x$ x9 w. W( N& B
9:59 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9:60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 9:61 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 9:62 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8 c' S" V8 k# {: G, v
$ y( p: F. Y6 w* I从这两节来看,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可能得出活人比死人更重要的说法来。7 F) |- D9 D4 L& n9 h
! i) T' L7 W1 A7 l0 f与此不同的是,中文灵修版圣经对马太福音那句话的解释显得更有道理:* t! A* ~! ^' `6 V. I4 u( {
“8: 21-22 这个门徒并不是请求耶稣让他先回去埋葬已死的父亲,而是在拖延,要等父亲死去后才跟随耶稣。也许他是长子,希望得到父亲的遗产;也许他害怕离 家,跟随一个周游的传道人,令父亲忿怒。无论他所关心的是甚么,都是不想立刻向基督委身。耶稣没有接受他的藉口。他总是直截了当地回应那希望跟从他的人, 为要确定他们已经衡量过代价,放下一切条件来跟从他。作为神的儿子,耶稣要求人毫不犹疑地完全效忠他,即使对家庭的忠诚也不能超过顺服神的优先次序。他直 接要求我们省察自己,跟随他在我们的心中是排在甚么位置上。不管有何等重要的事,也不应拖延跟随基督的决定,没有任何事情比完全委身基督更重要。”
' z2 [7 b8 b j/ I& b& ]2 }
7 h9 T/ i2 T& Y: q% G' i; ]这 一解释合理的地方,在于耶稣迫切要求弟子马上跟随他,在于对跟随他的重要性的强调。但是,这个解释第一句话有问题,说这个门徒的父亲没死,太过牵强,明显 与“经文”矛盾。如果这门徒是想为父亲送终,那他当说的不是“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而是“容我先回去侍奉父亲”。如果父亲还没过世就声称要埋葬,那 就实在是大逆不道了。至少,“经”文没说这门徒的父亲还活着,说什么长子更是漫无边际的臆想。
+ Y0 g* N% K( ~4 z9 t2 J' _; X, A! T4 T# c3 t# m- a8 y4 s
倒是德国一位当代的天主教神学教授说得痛快明了:这句话就是“抛弃最亲密的、最基本的孝敬方式”(eine Absage an die intimste und elementarste Form der Pietät),而且“至今让人吃惊”(埃尔福特大学天主教神学系教授Claus-Peter März,见http://www.kathweb.de/port/artikel/409.php)。; u% }, r3 e) [9 i9 Y N; e W
8 T; v5 _! i$ A/ D- ~' M* S; y
实实在在地说,“任凭死人埋葬 他们的死人”这句话说明,耶稣要求弟子不顾父母的死活马上跟他走。路加福音接下来的话:“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耶稣 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这同样说明,对耶稣来说,世间的亲情与他所幻想的天国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正因如此,他才会直呼自己的母亲为“妇 人”【其实翻译成更无敬意的“婆子”才合适】,才会有马可福音中的这个场景:
3 U) ?, _1 k- m" a, |$ Z4 I) a9 ~4 l3:31当下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站在外边,打发人去叫他。3: 32 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着。他们就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在外边找你。 3:33 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 3:34 就四面观看那周围坐着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3:35 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 a0 `0 Q5 S- S8 ]' M
& k5 l, U2 F0 p) ~3 d, _7 h2 ~新约耶稣有这么明确的态度,有这么明确的指令,而且还有“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 门徒” 【路加14:26;“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古本或作“而不恨自己的……”】这样明确的要求,还要说耶稣不反对门徒尽孝,那就只能说是自欺欺人了。
! J, f( x p( d: k, W* G. {6 Y' ?6 e" L) R0 x( J
其实,如果要为耶稣辩护,又要否认耶稣反对信徒尽孝,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老老实实地“以经解经”,承认耶稣当时预言世界末日在当时就要到了:/ O N; g3 H! X/ h( Y, x
$ ~; q: m% W: s& T7 q( c
马太
4 R, T$ ]$ N2 I9 \. _' n10:23 有人在这城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 H/ A* w3 |: [" Q! d# v3 ]0 o5 V5 _! c' k7 |- I( C
路加
* T' B# o x0 d9:27 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神的国。 0 @6 O3 r# }% x+ Z$ ]: U) R V% K. K
( B6 M$ p- F# e' A1 v$ ^. }马可; q" V9 N' h& A0 H) J
9:1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要看见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
5 O2 m6 I- P% C. P3 L o5 p9 B* k1 E+ x7 p$ R& R, w
马可
K* [& v3 {+ K' e! G2 p13:28 你们可以从无花果树学个比方。当树枝发嫩长叶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夏天近了。 13:29 这样,你们几时看见这些事成就,也该知道人子近了,(人子或作神的国)正在门口了。 13:30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
; j2 c; ], ?" @5 x! R. B) D5 Q' p7 w; K
正是因为坚信世界的末日马上就要到来,他才会有难以抑制的紧迫感,才容不得门徒们的任何拖延或者权衡,才会要弟子马上放弃一切跟随他,才会“让死人去埋葬 他 们的死人”——反正世界末日要到来,死人埋不埋已经没什么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要弟子们宣告神的国马上就要来临的紧迫感,他才会嘱咐弟子们“行路的时候,不 要带拐杖,和口袋,不要带食物,和银子,也不要带两件褂子”(路加9:3),“不要带钱囊,不要带口袋,不要带鞋。在路上也不要问人的安”(同上,10: 4)……7 X3 J" F( r; [$ R
4 a, e$ M0 o! F- B6 G, J) r G: K一句话,只有看到耶稣当时对世界末日的期待,他今天看来莫名其妙的许多话才有意义。从18世纪开始的耶稣生平研究如果有什么明确的成果的话,其中之一正 是: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当时在急切等待马上就要到来的天国。这一点,史怀哲已经在他著名的《耶稣生平研究史》一书中有明确地论述。他甚至明说: “如果不承认末日到来的期望未能实现,那么我们的基督教就是建立在欺骗之上。” (史怀哲,1951, S. 22)
" d6 Y" x1 B% x( Z }9 a( {$ R4 H1 f9 H: y% T5 P0 N
但是我们知道,耶稣预言他的弟子在世时就要来到的世界末日,到现在也没来。换句话说,新约耶稣在世界末日问题上完全陷入了迷茫。但是,如果现在的基督徒们老老实实地“以经解经”,承认耶稣在末日问题上完全迷失了方向,又怎么能让自己和他人相信耶稣是神呢?5 d* E0 K. [" K+ A5 V) d% C- E
: m+ Y6 |) h% l2 U! h5 n J(来源:乡下人进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