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g/ o e# u: F$ a- N 事实证明,存在好的通缩和坏的通缩。所谓坏的通缩就是“大萧条”时期的情形。罗格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波尔多(Michael Bordo)写道:“上一次美国真正出现严重通缩是在20世纪30年代。在1929-1933年之间,物价年均跌幅为15%。”这种通缩是产出、需求和信贷的萎缩所导致的,也就说太少的货币和工资追逐太多的商品和劳动者。经济萧条对工资和价格的打压是灾难性的,因为它会导致企业和消费者更加无力偿还其债务。 ( B: x( z# X7 }0 Y' f- P% o p$ o/ U' z; K
但是历史上也出现过好的通缩,即物价在经济繁荣时期出现下滑。20世纪20年代今天被人们称之为“咆哮的20年代”,因为那个十年里经济飞速发展,但是期间物价平均每年下跌大约1%。在1870-1896年之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物价同样持续下滑。原因是:铁路、电报、电力和装配线等创造发明帮助农民、企业家和制造商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生产和运输商品。; U" m2 C9 o* F$ d. d& Z1 E3 O
7 [! b- C! e/ U5 N. t 能否对通缩作出有一个价值的判断,部分依赖于你处于资产负债表的哪一端,以及宏观经济的前景。那些固定利率贷款的借款方——比如政府、许多企业和房屋业主——将会为通胀欢呼而担忧通缩。如果经济当中存在大量过剩产能,比如被关闭的工厂、大量失业人群,那么一点点通胀便是对症良方。持续的物价下跌将会打消投资和风险承担行为的积极性。% T0 O, i4 X& \. {$ @7 z
- K# V+ Q4 O" e N
而且,许多经济学家和大部分中央银行家都相信最理想的通胀率是略微高于零。彼得森国际经济学会资深会员约瑟夫·加农(Joseph Gagnon)表示:“经验显示,2%或3%的通胀率有助于经济发挥全部潜能和实现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就业。”事实上,联储的确希望物价上升。联储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提供“价格稳定性”,这意味着稳定可靠的年度通胀率。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将目标通胀率设定在每年1.5-2%之间。 , `* [+ P4 _/ ?9 S( T; P+ h! W. x
下一份CPI数据将在7月中旬公布。如果读数继续为负,将成为CPI连续第三个月下跌,定将引发更多关于通缩的大讨论。但是在考虑通缩风险的时候,我们不应将CPI孤立起来看。在经济总体以3%的速度增长的时期,就像今天这样,物价出现温和下滑是不足为虑的。正如迈克尔·波尔多所言:“经济缓慢增长或停滞与通胀的结合体才是令人恐惧之物。”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提防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