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5-11-28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9 H% _" U8 E% B- D% R: k2 G
$ U0 a6 m# ?* S5 a' l* s5 t; q经历了三年的灾荒,我的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十五岁的他与他十一二岁时的高度没有多大长进,饥荒的年代和长身体的年代重合了,这便成了没办法的事情。虽然饥饿,他却没因了饥饿而中断学业,他还是读完了初中。他的这个初中读的并不轻松,从十二三岁开始,他就要忍着饥饿给家里干活,那些活,有一些根本不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能干得了的,而他也干了下来。5 d5 L& H s3 }* T
9 z9 A, g/ U" a+ z8 J% W9 S
6 E7 d# Q/ G# D
% H" L8 r% o' Z) }8 `2 y. h ! r3 h- J8 N9 u x% |' P
A! M# n6 `2 J7 V; M1 O! |
! p* Z( ]# z! k+ a, @5 ^
4 X1 V) A1 C5 Z* J5 s9 @0 q
到十五岁的时候,他已经在凌晨两三点起来,推着独轮车去另一个城市去运冬天烧的煤回家了。那种车子后来我也见过,装煤大概能装五六百斤左右。父亲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候,同村里其他的青壮年一起结伴,披着星月,带着露水,步行几十里,到那个煤厂去装上一车的煤炭,然后他还未发育成熟的胳膊抬起车把,用他瘦弱的肩膀挂上车畨,一步一步蹒跚着,将车子向百里之外的家中推去,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襟,额头上的汗水滴到地上,在暗夜中发出滴答的声响,他却一刻也不敢停歇,怕停歇下来误了第二天其它的活计,父亲弓起来瘦小的脊背,推着沉重的车子,一步一步向家里走去,当他从清晨的薄雾当中,一天一车的把一冬天的煤运回家中的时候,家里的其他人都还在梦乡……9 R: V' q, ?0 Q! {, d. V
* R4 \, r3 ?8 F) J. [
! L# n, a; }2 f7 C3 N5 O7 b' \; T& @/ |3 D4 N3 [: I% w
# k, F% Z9 R+ Q; c7 t
2 o( S4 ~" `& m, C1 \* E* _6 y
U- C- u2 {( m
% ?: p S2 R1 K& |1 z v! Z
我的大伯二伯使唤父亲就像使唤一个长工,而这长工的工资就是给你一顿饭吃,一件破衣服穿,我的父亲生性忠厚,一直默默的干活,从来不多说一句。这样的压迫使得母亲后来跟我们说这些的时候,都还是一脸阶级斗争的表情,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父亲在这种“压迫”环境下,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一身的本事。他什么都会干,修理屋顶,缝纫被子,打土坯,盖房子,后来他还凭自己的聪明学会了修理自行车,修理电器,安装照明电路……,到现在为止,我也没看到哪个人,比我父亲会的事情多了,我对他的崇拜,一直有增无减。
- E) g/ q- N* F9 R5 h4 t1 N8 {. q) C# C, b5 R5 Q2 p9 _
3 y% V1 d4 {) D+ Z7 F& o9 G
# l' t3 j |7 u. T! p6 }8 I
/ _1 I8 L5 m0 _( t
5 U& q9 \ a- {# Y; b( j
# o8 c3 j) L& F8 ?; |8 i; e8 y, D- ~0 J
因为干活他时常耽误功课,但是成绩却没有受到影响,他还抽空看完了全本的聊斋志异和其他的一些能够找到的古书籍,父亲的文言文功底,到现在我都望尘莫及。他因为成绩好,也颇受学校老师的喜爱,有个教音乐的老师教会了父亲识谱和吹笛子,将他仅有的音乐知识倾囊相授,我的父亲也因此而受益匪浅,成了远近村子里面真正懂点音乐会玩乐器的几个人之一。
O* [5 H* S0 k, Z
" I ?% B5 c. M5 [! e4 b" b! c9 T9 c* F8 e* @3 N
0 U& o6 m2 w* b
$ I9 ?( d6 v! w! L% ?1 S" d
+ K, c8 [2 H7 T/ t2 y7 K# q% U; m. @5 `# ~
, T R B) t( N$ D8 x- W: ?7 C7 U
父亲喜欢历史和文物,有一个志向就是想当历史学家和考古专家,可是一个穷乡僻壤的穷小子,又何以去当考古专家呢?我的父亲参加了中专的考试,被录取且成绩优秀,但是没有人再愿意供他上学了。爷在济南不知道情况,他的两个哥哥都已成家,除了有什么重体力活的时候能想的到他,他们是不会想到用微薄的收入来供这个弟弟上学的,我的太爷太奶已经太老了,他们在心里面疼爱着怜惜着这个没了母亲的小孙子,可是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1 W8 W: f/ J/ `+ V
, Y( J' ^3 |) o/ v J% C" _0 s7 h- P* y
4 {* a! T W0 n0 X % E/ I9 W" j! b
; n2 P( d, U# t/ y8 {( u0 s. d+ x3 j' F* A! R" R- j% W
- H) O& A( U; [3 J3 F2 h* u) }! t3 O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能有什么办法呢,他自己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想我的父亲一定痛苦过,徘徊过,但是他所能做的和他最后所做的,也只是向命运低了头,他回过头去,勇敢的面对了祖祖辈辈一直面对的土地,他抗起了锄头,成了人民公社的一员。
) N' P( Z& P: X* \# [. g( B# n9 F7 d: @, i& O
" c! `1 u2 v8 m4 s t
1 n% x2 I$ X) }5 P: M& A
他起早贪黑,干活卖力,挣的都是全工分,他用他善良的心地和灵巧的双手一点一点的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谁家的锄头坏了他帮忙修理,谁家的锹柄断了,他去弄一根最直的木杆来,用刨子刨好了,给人家装起来,生产队的帐目算不清楚了,他去帮着整理出来,一分不差……,在忙碌的生产和帮助别人的快乐当中,时间晃了一晃,我的父亲已经成了一个二十岁的青年,而二十岁的他,也成了村里生产队的最年轻的保管员,一个大家羡慕、尊重却不是谁都干的来的工作,这个工作在队里是相对轻松的。虽然父亲在村子里有了地位,可是在家里,他仍然是长工的身份。最破的衣服由他来穿,最重的活儿由他来干,其他人觉得他在队里轻松了,于是家里自留地里面的活计全成了父亲的,大伯二伯甚至连孩子也是他带,他挣的工分多少,全要上缴给他们,他们的理由是我的父亲还没有成家,他们先替他保管,父亲似乎习惯了这种压迫,就像一根从来都被压缩着的弹簧,他从来不知道舒展开来会有多么舒畅的一种心怀。2 M6 p7 x p% A3 l+ }' x, H
. P& e2 D+ o w. J
; u% y. }$ Z7 o: A
* z% h) o8 i6 Y1 u6 I- {( ?! R 这个家仍然贫困,二十岁的他,从来还不敢想到,再过几年,就该是他就是娶妻的年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