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耶穌基督的救恩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因信稱義』。在教會裡面,我們會聽到『因信稱義』的教導,因此我們必須要對這個教導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很多時候弟兄姊妹活在一個律法的關係裡面,他們因為不了解『因信稱義』 的重要,無法活在恩典的裡面。. U7 U2 o5 k. X: k* u
. O5 Q0 s; H2 `
/ v' X$ _2 l6 h, H" a4 I: c, X4 _5 B& \' G, J6 i# ^8 O
首先,我們必需從歷史的背景,來認識學習『因信稱義』這個主題。很多人都知道是馬丁路德,把這個失落的教義,從中古時期的灰塵裡面把它找回來,『因信稱義』是一個帶動教會改革的教導。
( I! V, n4 y- F; I# c4 d' m* e1 D% j. I4 E0 Y2 F. H" g: x
. T- A3 V* ^8 F# o' D8 ]. v
; E2 h/ y( ^9 J4 e- w& M
【馬丁路德與『因信稱義』】5 ]' `7 I8 H R8 n; G) \
6 B6 L9 P. j8 W' ^; X0 Y6 c
( G: w0 o* c# q" N& k3 a- L/ L! ?# f+ w/ J9 Q7 }
路德──宗教改革家,他從小在中古世紀的神學信仰教導之下長大的,但他發現到教會忘記了『稱義』的教導,所以他再次把這個『稱義』的教導找回來。路德年輕的時候,進入奧古斯丁的修道院,他常常跟他的神父做告解,在羅馬天主教會裡面,他們鼓勵的信徒向神父告解。
/ U! V. a! M4 g* w1 V; o
# Q% ?4 ]- P& q5 ]! U 7 P# c) Y5 Y/ `% g. k! r
@( _7 i2 \* a7 G( c
路德在修道院裡面,他是一個修士,但他常常覺得冒犯上帝,常常犯罪,所以他就常常找他的告解神父來告解;因為年輕的馬丁路德天天的來煩這個告解神父,所以這個神父覺得非常的煩,怎麼他一天到晚都要向自己告解…,路德曾說過一句話:「他覺得他需要一位告解神父在他口袋裡面,他可以常常把他拿出來向他來告解,他覺得說他是一個常常犯罪的大罪人,他需要常常在上帝面前認罪悔改。」' T b% O* l( l3 |' j
T2 M0 k2 b! `+ \! Q
0 W: V# b* o6 N) W/ q1 g# g1 H. Q
* D! u* O+ ~4 w. Q4 g. ^
這個告解神父就覺得他太麻煩了,就鼓勵路德去研究德國的神秘學者的作品,之後神父就介紹他去教書,覺得說他如果去教書的話,可能就不會那麼多把那焦點罪的身上。) ~; V8 O( n P; K Z
5 w# [# D3 M d% _2 J
3 O6 C6 `% `: L( Y3 a' d3 M; v* p
1 F9 ?1 M" p3 J {% e; T 他去一所剛剛設立的大學,就是威登堡大學教書。在他教書的過程中,路德的生命有很大的突破跟改變。這個改變被稱為是路德的「tower experience」(路德高塔的經驗)。路德到大學教書的時候,他一開始教詩篇,後來教羅馬書、加拉太書,在教導過程中,他有了新的屬靈突破跟經驗。那大概在1518年的暑假,當他在準備羅馬書的時候,他沒有辦法了解,羅馬書的第一章第十七節這節經文在講什麼,當他了解以後他說:「天堂的門就向他打開」。
) ~. ? s8 z; b* Z# v* D9 v; q- V5 ~8 Q- o7 G6 j
! L1 A5 o# j) y5 L( d
& V8 a/ S3 F* T$ w' W' B* H2 @
我們看羅馬書一章17節:「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3 X, [9 }/ `# E1 q$ w/ M
/ N6 o$ S2 ^! J4 n( X5 a
2 D' I1 M1 p1 ^9 i
" w/ C6 k8 s1 {/ W a/ e; F8 y7 b當路德讀到這經文,他不了解這個經文在講什麼。我們面對一個不解的經文,往往就跳過去,但是路德本身不是這樣子,他不斷的思想這經文在講什麼,路德不了解什麼呢?請大家注意這經文保羅說:「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
$ N% }5 I9 @- M% P2 f: [ T
% h1 S2 h4 _. x2 c8 z 7 ]- h9 K7 n. L& _
1 \/ ?0 l$ B* s d
路德想上帝的義怎麼跟福音有什麼關係?路德覺得上帝是公義的上帝,義是向罪人討罪的義,是審判罪人的義,福音是好消息,怎麼會跟福音有關係呢?怎麼會跟上帝審判罪的義有關係呢?後來他終於想通了,他覺得這個義不是上帝審判罪人的那個義,這個義乃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把義加在罪人的身上。所以當他想通這一點的時候,他就說:「天堂的門為他打開。」
! n1 ~: f% K% e, ]8 A4 R: [" s6 ]1 e. Q* [- K3 f+ q. G
; p4 l$ h0 a; o6 \
) ^- K' T4 Y, r: j5 U. h所以他發現到這個『義』是我們在基督耶穌裡所領受的『義』,不是上帝審判罪人的『義』。路德自己作見證提到,當他想通的時候,他知道這是在屬靈與神學上一個很大的突破,而這個突破後來也成為改革運動的主要動力。
& a8 d% o5 W; ^- S+ v: J
, n8 c% Y! H5 |+ Q" l- K+ f- I 8 I/ Z( d/ a" o2 C0 V
- |5 _. n) W* C, |7 ~
我帶大家來看一段路德他自己提到,關於他怎麼突破的經驗。他說:「我非常想了解保羅的羅馬書,但是第一章的一句話,讓我手腳發冷不能繼續研究,那就是 神的義正顯明出來。羅馬書第一章的第十七節的經文,我討厭上帝的義,因為我以為那是上帝之所以為義的那種義,那是要刑罰罪人的義。雖然我身為修士,生活無懈可擊,但是我覺得自己是個罪人,在上帝面前良心不安,我也不相信可以用行為 討祂喜悅,我完全不愛那位刑罰罪人的公義之上帝,反而憎恨祂。」: w, d8 _0 |9 X6 y. K; U
5 v D0 ]6 ]9 {* C; Y
+ ^. R) K- R% \. ]* O) t
& M6 [4 v# j& i' W( S7 e" d: f& p; H 路德恨這位審判罪人的義,這位懲罰罪人的上帝。他繼續講說:「我極其渴望了解保羅這段話的意思,我晝夜思想而上帝的義正顯明出來,就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 _: y* m9 @5 v; j8 g, w: x7 |2 W
" n) _* o) ~' I
5 C0 W/ z1 j; i0 B0 J這句話的關連,終於我開始了解上帝的義,乃是指義人因上帝恩賜的信心而活的義,這個義是我們透過信心支取的義。而「上帝的義顯明出來」是指消極的義,憐憫我們的上帝,藉著這個義讓我們『因信稱義』,這立刻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得了重生,進了樂園,敞開了門,從那時候起,我看聖經的眼光大不相同,從前我討厭上帝的義,現在我愛它、高舉它,視它為最甜美的話,保羅的這段話,成了我進樂園之門」這個經文認識的突破,帶給路德一個生命的大轉變,因此路德的因信稱義的教導,帶動整個新教改革的運動。3 n% S# r: |* H/ A$ |5 B& ?
, ^$ @9 u2 b9 t# L' o+ t
4 D; m0 {9 _$ T( J& } _
7 B. G" @8 ` o/ ^【聖經中的『因信稱義』】+ i0 S/ k$ `0 j0 ~
( H- s* q( ~/ k; o$ e) D+ J/ p: b
7 D- `* g7 j% A ]4 ~, N- _" Y* Q8 `9 s5 t0 \% _+ U- Z2 K
第一:罪人的罪得赦免' Z5 B% F1 y, E1 V# v3 w
0 [# W1 O% ?! \( H
( B7 V. P5 R8 E) @" }" Q1 J
& }% h4 F/ ^8 Z- p- V 我們還是需要從聖經來了解,稱義的基本的觀念,包括罪人的罪得赦免的部分。使徒行傳十章43節提到「眾先知也為祂作見證說:『凡信祂的人,必因祂的名得蒙赦罪。』」0 y1 `3 d$ g) v# Z+ i Q
" O0 g6 h# Q4 f9 z/ u. x
5 \. ^. t! g: p$ R# m7 r
* k& B) v% M- K另外一處經文羅馬書四章6-7節:「正如大衛稱那在行為以外蒙上帝算為義的人是有福的。他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0 @, a$ B; q' J) p
& r1 [" O2 Z% x4 g5 f
這裡保羅談到,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所以『稱義』本身一定包括罪人的罪得到赦免。
) u: {. }( h* b/ z: g4 H' ` K3 B. Z$ i( y- `
4 a0 ^* g' R) q5 m# I( M9 N$ j
5 r- m7 ?# V9 b' A) l4 p# q 第二:宣告為義人% x! c* X8 b8 z- e, C h3 E* Q8 L) Y
# t: R @$ v8 ^8 {
' {& |. P4 c6 H# E! \- C
/ n7 h* _ K+ }+ A* a" X
『稱義』定義的另外一個部分,就是罪人在上帝面前被宣告成為是義人。上帝把基督的義歸在我們的身上,因此上帝宣告我們在祂面前,不再是罪人乃是義人。羅馬書五章1節:「我們既因信稱義,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 `4 X# C3 Q* l0 V1 f
6 B! {2 F4 ~3 M9 s9 p9 A 8 e) H8 u; h7 A4 [: a$ T2 u, D. t( Q
5 o$ f6 e; f- R! P
我們跟上帝的關係,過去是破裂、遠離的,但是在基督耶穌裡面,我們可以與上帝和好,不再是罪人,乃是被宣告為義人;因為基督耶穌的緣故,祂的義歸在我們身上,我們就成了義人。羅馬書五章19節:「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2 Z2 i8 G5 c. Q$ n* Q$ D
+ {/ J: k( E8 s1 H. ~ 3 k0 [# P& n) j7 b: @6 V. n5 x
F) C9 j0 x: I- g: r+ y 從羅馬書的第五章第十二節到二十一節中,看到明顯的比較,第一個亞當跟第二亞當 中間的關係,羅馬書第五章第十九節提到「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
. u& i9 B) |& |' u
. u" M4 `" F; C4 b* V8 o$ H, n
8 {7 K! h7 y6 N6 r+ H1 i% D; B: o z. A! S( k! N
第二亞當基督耶穌,因祂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我們這些眾罪人,因為基督耶穌的緣故我們成為義了。稱義不但提到罪得赦免,同時罪人在上帝面前,因為基督耶穌的緣故成為義,這是第二個部分。1 I" Q; y: u @# _! @6 [, g
0 V# [) M! o0 {9 Y
- o B6 ^" _% i! h* z1 r; Y8 x2 Y4 d% m' e3 x1 D6 D5 s6 H" ~( s
第三:上帝判我們為義人& \7 x& z8 q+ t. _0 i
7 l/ t. l1 D! R. m' M: [- r0 ]
9 a* a. Q! o7 h+ q( u3 M
6 E# {4 \0 V) O c" a$ f第三個部分,『稱義』它很明顯的是一個宣告,如同法庭裡面的一個宣告。我們在末世的時候,都要在上帝的審判台面前受審判。所以我們在末世的白色大寶座面前,所得到的判決,是我們信耶穌的時候,上帝就判我們不再是罪人,判我們是義人。所以原是將來末世的一個宣判,這個終末的判決拉到今天,使我們在上帝面前,祂不再稱我們是罪人,乃是義人,所以是所謂終末的層面。
; `3 [7 h. m. Y+ C/ ?$ v0 I3 a, o; q% Y) C2 c$ a5 V2 ^! @! Z
7 E% X+ d8 b; O9 ?) [8 t. m
2 V2 v8 X5 Q( S Z* c
所以談到稱義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顧到這個三個層面:% [7 D$ [# m r
]8 p/ T: V" R4 P) t2 M
. k0 u* c5 x% l; i$ t1 z8 l, [5 }$ ^% I5 |$ f q2 p9 v: ?( ]
第一、稱義本身談到罪人的罪得到赦免;, t' |% E* H. R8 z, A
' P# E C) C2 c: q1 ?- ~
/ w: n' M8 X4 j8 J; x. @( ^" Q, y+ O' U
第二、因為基督耶穌的緣故成了義人;7 j& A& c4 N( A. l- R' w
9 g# z/ L: {* A( k2 F% } 1 y& v& u* b4 h2 r# B6 }5 w
. z6 G; Y3 D! Z+ w6 h/ z" ?- k W
第三、終末的判決拉到今天,祂不再判我們是罪人,因為基督耶穌的緣故,祂就判我們是義人。
) l" d/ E( R# s! w
) @+ g2 V5 A6 b2 ?, R0 O' [% I
' L% w3 {2 @1 W+ x1 `# ]; o a2 O, X4 V
9 D/ J, \3 R, l) m0 E0 j
8 g) E. _3 B" S4 {' `2 h- C7 K t/ A& x& W7 b, s d- Y+ @
8 K, w; o6 }4 g" I+ s; H) v# `5 o5 D
$ n2 U" e% N5 s$ y- s** 相關閱讀: 救恩論(贖罪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