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希望大家原谅,因为我下面要说的话听起来确实有点愤世嫉俗。
1 z3 e/ n) T7 M5 k( A0 ]7 @; F+ x9 }8 s, J8 m, c
曾几何时,我们千真万确是从华尔街听到了太多的购并交易赞歌。他们告诉我们说,购并交易的结晶,即那种多元化的综合企业与普通的各自分离的企业7 J$ n- w. `) A' Z1 s
! g, g" M7 ]7 C
相比,往往都能够获得更高的产品利润率,整体的价值总是大过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 [0 O0 K8 _( @/ B9 b' N* N, g K9 d# l; d5 {
可是,最近几周以来,他们却突然口风一转,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变化。现在他们挂在口头上的是,这些大公司当中颇有一些其实应该拆分成若干家独立的小公司,这叫做“释放价值”。他们的理由是:这些各孤立部分的总和要大过整体。
+ |6 ~8 n7 B' c! E+ H1 i" S4 M3 Z6 I' V" n
人怎么可以这样出尔反尔?$ t2 R% f5 q0 n& E1 k3 K/ H' J
4 s, f. q! W$ Z, o0 g
唉。我甚至开始华尔街就是为了赚取费用了——先把小的公司合并成大的,赚上一笔,然后把大的公司拆分成小的,再赚上一笔。
9 r7 |) [- b, n ^3 V- x
" @4 K4 f$ X, d/ j9 j1 |' x, z 显然,如果你想知道一家企业的规模究竟多么大合适,你问谁都可以,就是不必去问华尔街。% e6 J9 T5 K$ i0 | T
( R! J9 L+ n e& ?/ i- F6 o 其实,要寻找答案,学院派研究正是一个不错的出发点。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都认为,通常小一点就会好一点。
; Q7 b% Q# f+ n1 i" u( f" _) J
p- [" x) h/ M( g7 I. I 比如说基于所谓Q比率的大规模研究就是一个例子。这一比率的发明者是现在已经去世的托宾(James Tobin),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意思就是一家公司的总市值与全部资产重置价值的比率。& X" [5 a: F. z" }9 ^& T
_: }4 n% _3 ~) r. j 这一比率是一个反映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层信心的有效指标。比率较高就意味着投资者相信公司会迅速成长,而相反,较低的比率则意味着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缺乏信心。
6 k: _: T& E `/ b$ v) N4 Z3 i C1 _ X4 L' u, j
根据这一价值指标,研究者获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通常来说,企业越是多元化,其Q比率就越低,而那些专注于一个商业目标的企业,则往往会拥有较高的Q比率。这一趋势被称作“多元化折扣”。6 F' [7 c3 E2 V) P
@6 K7 J# @5 J2 ]
其实,这一折扣的例子在现实当中是不难发现的。比如说我们常常看到两家彼此无关的公司合并,而他们 合并之后新公司的整体价值往往不及之前两者各自价值的总和。% M _8 m7 A# Q& q3 V3 C
f& p; f$ F* y! J/ g 不过,有一点是必须予以澄清的,这就是:这一规律通常适用的,都是旗下各业务部门彼此几乎毫无关联的综合企业。至于两家从事类似或者关联业务的企业,他们的合并有些时候就并不怎么符合这一趋势的描述了。
# d" U8 k; o. `) p1 X2 P$ @: I y! U. [/ \- A' [( R
只是,这种豁免权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说,美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TWX)十年前的联姻就是个绝好的例子。我们完全可以说,这两家的业务有相似和关联的地方,他们都是媒体公司。
, I$ g9 @% v- n# Y/ B0 s1 E# {+ B9 @$ n: u; h2 l7 M5 f8 D
可是,交易的最终结果怎样呢?众所周知,它已经被公认为是美国企业史上最大的错误——甚至是灾难之一。(子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