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近期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局面正在改善,可是消费者却在告诉我们,情况似乎并不是这样。
, _1 D( o' k! N+ N7 F) w$ j% J* d- U; z1 D# L2 z1 F
两者之间的这种脱节正说明我们的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受困于就业焦虑的消费者显然会更加不乐意打开钱包,而一直以来,消费开支都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引擎。
* J0 l3 g5 @: s9 K: i* [2 x
4 G: \! L9 A$ h 在谈到就业问题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最常关注的无疑就是每个月的美国就业报告了,这一报告每月第一个周五由劳工部发布。今年迄今为止,支薪人数正在以每月平均16万的健康速度成长。
% x1 g) d5 K$ {. w) i o: Q9 I
, V, ~& ]! y. ~3 U 不过,支薪人数所反映的,毕竟只是数量变化的净值。劳工部的职位空缺和劳工周转调查(job openings and labor turnover survey,JOLTS)报告才能真正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情况的变化。
* z" D" O4 t9 l1 L
' e) n ?" C" }' X/ q& S! c 2月的JOLTS报告是周三发布的,显示裁员自衰退结束以来已经大幅度减少,而且同样重要的是,愈来愈多的企业开始再次寻找更多的人手了。6 t! w0 X* ?' B2 F0 G
) `, _3 E1 p0 t
2月底,企业报告的空缺职位为310万个,较之1月底的270万个明显增加。职位空缺率——即空缺职位与现有全部空缺与非空缺职位的比率——上涨到2.3%。当然,目前的比率较之2008年9月金融风暴开始前的最高读数还有相当的距离。
6 F( M3 n/ R% s1 {9 _/ ? q |8 l5 f( a. i% h8 g) l! P
问题在于,尽管愈来愈多的工作机会开始出现,但是消费者的想法却没有改变,他们依然觉得劳动力需求的局面依然像深度衰退当中一样可怕。# d0 l0 U) d3 v$ i4 L; l# S @
; o1 p& P# C( M1 \
Conference Board的3月消费者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4%的受调查者认为工作机会已经称得上充分。这一数字在2009年3月是4.7%——当时的裁员规模——达到令人吃惊的79万6000人——之后的两年,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变化。# k4 Q' t1 F5 Y$ I6 G8 t) n
+ ]* H$ `5 ?$ O. w9 k& V 总而言之,两边的数据彼此矛盾——一方面是企业在寻找更多的人手,另一方面是消费者依然觉得劳动力市场一片惨淡。9 J8 ^8 p" B/ c7 Q. R& v0 @
7 B7 C$ }! _% e 这该如何去解释?3 j( \4 A) _- M
5 f1 s4 X, ~4 @/ @9 Y0 ]* @: ]( @
一种理解方法将这归为人类的心理,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消费者在美国有史以来最可怕的大衰退之一当中目睹了就业机会的急剧萎缩,现在哪怕失业率在过去四个月当中足足下跌了一个百分点,也依然是心有余悸。
- [. S! p! J/ X! ^% ?8 S! k3 |- m) Z- ~* f6 F2 h2 N
这种悲观主义的解药就只有时间。伴随企业吸纳愈来愈多的人手,来填补自己的空缺职位,关于支薪人数持续增长的报道最终将会改变多数人的态度。2 K6 \/ z: v% A$ ^ m2 A
5 B3 X) T1 V( B% B9 F3 {9 L
可是,与此同时,还有一种解释,而如果这种解释才是现实,问题就要麻烦许多。一些职位之所以空缺,关键其实是在于企业找不到具备相应必需技能的人手。事实上,很多联储官员,尤其是明尼阿波利斯联储总裁柯薛拉柯塔(Narayana Kocherlakota)就持此种观点,认为结构性失业将使得美国的失业率长时间居高不下。
8 X/ r8 r- S$ I9 l1 b$ l$ O) F, h
9 M; ?1 S; c7 ]& m/ S 要解决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为劳工们提供训练,让他们去适应那些岗位的要求。可是,当前的经济政策在这方面可说是没有什么建设性可言。换言之,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6 `6 q- i c, Z, b1 X X
( S9 ?) e t% i) v8 P* p5 n u/ p 联储能够提供的是廉价的货币,但是这显然不可能用来改变工人的技能结构。正如柯薛拉柯塔在去年一次演讲中所说:“联储可没有办法让建筑工人变成制造业工人。”, `. h9 \) M4 o2 Q n) y, v% r
* x: ?9 @1 e4 D" k3 `1 O2 R 再培训最好还是由政府机构来完成。不过,联邦和州层面的政策制定者们却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为这样的计划提供资金,于是乎,被裁员的瓦匠也就很难变成合格的焊工。这就意味着,空缺职位还将持续增加——尽管消费者同时依然觉得就业机会愈来愈少。
0 `/ r* n4 W# [2 F6 D0 M: H$ P# a* z: L3 o" g' j5 U
当然,现在政治家们谈论的最热门话题是预算赤字,而不是就业。(子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