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56|回复: 2

美元泛滥:开启全球恶性通胀时代

[复制链接]
鲜花(1005) 鸡蛋(11)
发表于 2011-6-12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各类媒体时常会出现这样的说法:X国今年贸易顺差为XXX亿美元;国际油价又一次升破每桶XX美元;XX地区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XXX亿美元……,为什么这些财富都要用美元来计价?因为美元依然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储备货币。如果说在金本位下,人们把美元作为结算单位是因为美元等同于黄金,那么自从1971年布雷顿体系瓦解、全球陷入浮动汇率的海洋之后,世界依然认同美元的国际地位,更多是出于一种习惯和无奈。
+ h& w4 |( P0 {
  {* T7 E! H, T; m# u目前,虽然欧元、日元、瑞郎、澳元等多国货币相对美元已实现自由浮动,但绝大多数币种依然与美元挂钩(或在政府控制下微幅波动)。而将本国货币绑定于美元,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因为美元在与黄金脱钩之后,其实已经丧失了定义。这就好比把绳子的一头系在一根锚上,而锚本身却没有固定在任何地方一样。. \% D" p7 e9 v5 m+ w8 r4 w& S

. {3 z+ Z& I! T/ x: ~, P6 p( D" b“特里芬难题”, A# V2 {) ~7 A' ^2 \/ h+ \' i6 Z  ?
7 K% L, a/ X9 ]0 j, g
将某国的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发现具有严重问题,这便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由于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 I- {7 E; |$ D# s8 D) R# }5 C& I& }1 @9 g! P, }
事实证明,特里芬的推断是完全正确的。美国的贸易赤字一直呈持续扩大的态势,尤其是在脱离黄金约束之后的30年间,其债务更是犹如脱缰的野马。1971年,美国国债总额只有5000亿美元;但是截至2011年初,其债务已经超过了14万亿。自2008年奥巴马上任之后的两年里,赤字几近失控,每年增加2万亿美元!这是怎样一个概念?自从来克星顿的第一声枪响,到1981年里根上任的这200年时间里,山姆大叔所积累的债务总额也只有1万亿美元。
4 u' B8 @2 y, O7 ^& \% v2 W% ?- k; ]; U# s0 a2 u
毋庸置疑,得天独厚的储备货币地位,使得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占尽便宜。在一个正常的贸易体系下,每个国家都必须用出口来支付进口,而出口依赖的是诚实劳动与生产;但美国却是个例外,它可以通过印刷美元来支付进口,这些多印刷出来的美元便沉淀成为了债务。1971年之前,虽然他们也曾使用过这种卑劣的支付方法,但出于其他国家可能要求赎回黄金的担忧,不得不适可而止;然而现在,没有任何机制能制约美国滥发钞票。用一台印钞机就能坐享全球所有的产品与服务,何乐而不为?这便是美国债务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原因。" c8 I6 \, \- P5 D
* x' j9 E0 c% c% C5 d2 `: B
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转嫁通胀压力。津巴布韦政府疯狂印刷钞票,但这些钞票只能在本国国内花,所以引发了恶性通胀。而美元不同于津巴布韦币,它不仅追逐美国本国的商品和服务,还可用来购买全球所有的大宗商品与资产。两次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国释放出的流动性规模虽然比津巴布韦大得多,但这些钱大多流向了海外,通胀压力也随之分散于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印等新兴经济体,海外热钱趋之若鹜。
' v: j  x8 t& p4 k3 k$ n. T* N2 |8 V
: k+ Y6 ~; ~$ i; Q  o有得必有失。美元的国际地位使其坐享其成的同时,也让这个超级大国渐渐失去国际竞争力。这就好比一个“富二代”,起初借着父亲的信用四处愉快地赊账花钱,但他没有意识到,由于一直欠钱不还,债台高筑,其“家族信用”正在不断下降……终有一日,当没人愿意再借钱给他的时候,再想通过自己打工来维持先前用赊账换来的生活水平,便十分困难了。目前,美国的GDP中有70%由消费贡献,因为美国人储蓄率很低,所以消费主要依赖借贷,即寅吃卯粮。在全美所有的就业岗位中,服务业占比90%。由此不难预见,只要美国无法继续借钱,消费水平就会快速下降,导致GDP严重萎缩。消费的萎靡会直接影响到服务业,由此造成失业。2008年,金融衍生品市场崩溃不过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真正的问题在于过度负债所引发的支付危机。
; R( T& M* i, _9 h( `( ^; {) x8 i7 o+ |
但遗憾的是,美国政府从来没有严肃认真地对待过债务问题。在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影响下,多年来人们已经形成一种观念:一旦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件,不论是金融恐慌、经济衰退还是恐怖袭击,只要开动印钞机,就一定能“药到病除”。而由此产生的赤字,政客们并不指望在自己的任期内解决。原美国审计署署长大卫·沃克尔(David Walker)因不满政府财务状况愤然离职,他在众多场合强调,美国入不敷出,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财务危机。9 h: ]7 J0 {7 B$ t3 b: f
美债30年牛市结束) b$ D, V) k; ^  l

; ~4 u3 v. i: p/ }( i& |3 R* r8 l客观地看,美国欠下的14万亿美元国债,能公正偿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公正偿还意味着削减福利和加税,在美国当前的民主政治体系下,没有哪届政府愿意做这种得罪选民的事。前段时间华尔街各大评级机构不断炒作欧洲债务危机,连续下调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债券的评级,甚至连贸易盈余仅次于中国的日本债券评级也遭遇了下调,但美国自己的状况呢?它的赤字规模全球无出其右,国债与GDP的比例也高达96%,为什么人们反倒认为美国债券更安全呢?
: ^% O1 P+ q2 d* Y
& a/ F/ F2 u& \- B一般来说,当债券需求下降的时候,收益率会走高,但美国国债却是个例外,甚至美国财政部每一次进行国债拍卖,都不愁找不到买家。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世界各大央行(或主权基金,如中投)与美联储对美国国债利率的扭曲。截至2011年1月,中国政府持有1.15万亿美债,是全球“头号债主”;日本持有8859亿,稳居世界第二。中国与日本的最大共同点,就是都不希望本国货币升值,而是用不断购入美元的方法来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积累了大量无用的美元储备。2 `9 k$ f' X, H( S' F

4 g9 E' t' q+ w2 ?4 B光有中国和日本还不行,因为他们的胃口毕竟有限,要是有朝一日这些国家的央行也不愿再继续购买,或者无力购买了怎么办?这时另一位“重量级玩家”就要出场了,它就是美联储。在最近一年时间里,美联储已连续两次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QE1和QE2)。所谓“量化宽松”,就是指印钞票来购买各种在市场上没人要的债券。在2月底的一次总额290亿美元的7年期国债拍卖中,53%的债券被美联储照单全收(美国法律规定美联储不能直接参与拍卖,但可以先由摩根大通、高盛等投行买入,然后再转手卖给美联储。这也是这些国际大投行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可想而知这个市场被扭曲到了何种程度。美联储做这些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压低国债收益率(也就是提高价格),不让这个世界最大的债券市场崩盘,否则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可能顷刻灰飞烟灭。
/ h. l. W: s/ D1 [
+ I  l" m' j+ a$ d% b美国国债市场的牛市已经持续了近30年时间,在此期间收益率持续下滑,由14%下降到2.5%(债券收益率下降意味着价格上涨)。正是因为如此低的融资成本,才使得美国能肆无忌惮地借钱消费。但是在最近两年里,形势发生了变化。3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从2008年12月触底(约2.5%)之后,便一路上扬,即使美联储和各大央行一直频繁干预,上升势头依然不减,现在已经超过4.5%。很显然,美联储的QE2也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市场上真实的买家正在不断退场,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号称“债券大王”的比尔·格罗斯近期宣布清空旗下所有美国国债。这条被很多人忽视的消息其实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美债的30年牛市结束了。0 s% }7 o! Y' _5 I& }6 S# C  ^0 ]

" ^$ I, P2 [, z3 E7 i* v, e5 J$ n或许有人会问,美联储会继续“量化宽松”政策,推行QE3,QE4吗?答案几乎是肯定的,连联储主席伯南克自己都没有否认。QE2将于今年7月到期。而美国2011年9月~2012年9月的这个财年,财政赤字预计为1.1万亿美元,另外还有1.1万亿美元的旧债到期,也就是说美国必须再借2.2万亿美元的新债!但谁还会借给它?中国的贸易顺差正在缩减,可动用的美元现金越来越少;日本也因地震自顾不暇。可想而知,美联储最后将会成为政府债的唯一买家,那时美元会在全世界进一步泛滥。全球恶性通胀的时代即将开启。这将是美元的终结,也是一个极不公平的世界货币体系的终结。
鲜花(1115) 鸡蛋(0)
发表于 2011-6-13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DING
鲜花(7) 鸡蛋(0)
发表于 2011-6-1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同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4 02:37 , Processed in 0.08721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