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262
/ D; o* e# }1 I2 g- U2 e
, l9 P7 C+ J- {7 h$ G; E每当看到电影的结尾,谜团终於揭开,冤屈洗刷,真正的坏人被绳之以法,我那80多岁的外婆,总忘不了加一句评论∶“恶有恶报,好人一定有好报!”: {7 L6 p4 ?% J! u9 ^3 j8 a
1 C+ q; x- ?$ C% X; W& ^1 s' Q
“好人有好报”,这句话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不论是在面对挫折、不公平时,或是劝人坚守原则时,这都是一句相当有分量的话。
6 j3 b" I5 e1 p. T8 W2 u. ]" Q
) z2 {4 u1 m0 `9 G, L' `然而昨天早上,可能是在咖啡因的作用下,我突然想较真一下∶人从何得知,宇宙中确实存在这种规律呢?现实生活不是常常告诉我们,这只不过是人的一厢情愿吗?
0 B" r* ^/ z4 X+ T! w
! V6 H8 Y$ [! j4 }( O会渴望就证明渴望的对象是实在的4 _: Z* y$ U/ h- t. ~
# |2 D( Y7 C, z( A4 J2006年11月26日下午,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2年级学生汪洋,正在食堂里与同学聊天。他突然看到,一名男青年抢了一名女大学生手机,而後逃窜。他立即上前追赶,并最终将该男子追至一家网吧的卫生间内。该男子拔出弹簧刀,猛刺汪洋的胸部。汪洋经抢救无效身亡,年仅19岁。+ z- V# C! u, x3 R% j- ]
7 L& E8 |( ~! `; H; o好人一定有好报吗?其实现实世界中,好人常常得不到好报!8 x: y( w1 H0 r
, Z" U% }% Y' s3 J
既然如此,为什麽人世世代代还是持有这种挥之不去的向往?这种对正义的渴望和笃信,又如何会深深埋藏於人的心中呢?: w6 O; O8 t) h; B3 ?) [
1 A1 M" ~ J, z, l: \0 q- g; ?
上个世纪英国的大文豪,基督教思想家鲁益师(C. S. Lewis),在一则很有意思的短文里,这麽写道∶“人肚子饿时,并不表示一定有饭吃。不过人肚子的饥饿现象,岂不证明人需要食物来满足?尽管有些人会饥饿而死,然而这种现象证明了∶人确实需要靠食物才能维系身体存活,而且在人类生存的空间世界里,一定有解除饥饿的食物存在。
# L( @6 o. F4 F# u/ b: O8 V C' X6 ~4 M: K' J1 F; @
“同样地,虽然我不认为若有对乐园天堂的渴望,我就一定能得到天堂,但是我认为这种渴望的现象,可以相当证明天堂的确存在,而且有些人确实会找到它。
5 M- C* K% ^; P# Y; e) ^/ K! Y1 ]' p1 m1 T6 Z1 H3 ]
“一个男人会恋慕一位女子,并不表示他一定可以拥有这位女子的芳心。不过,如果这种会恋慕的现象,是在一个无性别的世界中发生,那就真的太奇怪了。”(The Weight of Glory,《极重无比的荣耀》)
0 A# ~5 ` {- i
; v* j) h* l5 a- v `同理,对正义的向往,是否也能引领我们追溯正义的源头呢?& l) l+ Y9 E5 u% s# A
( f4 n& a- w% R
在圣经的记载里,神创造了人类。人类拥有神的尊贵形象,管理著世上的一切。他们生活、工作,和神保持著亲密的关系。但是这副美好的画面,很快就被罪玷污了——原罪进入了世界。
0 r& |4 w" h! N0 c& r9 H5 e) F5 E9 A# b' k
自人间第一起谋杀案开始,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了堕落的血泪史。从祭司时代到士师时代,从先知时代再到君王时代,人类总是在渐行渐远地背弃神。人的心眼,被外表光彩的世界弄瞎了。最後,神差遣自己的独生子耶稣,来到这个世界重申主权,以牺牲自我的方式救赎人类,完成他的公义和怜悯。5 O# ^( D6 j8 J& n. u( t& l! S
# x/ z8 B# ~! w. y0 e' g1 W3 H神,就是公义的源头。因为他,人的心中才有对正义的希望和笃信,人才会不屈不挠地追寻。$ Z! C# o% a( E4 o ?' e# N
0 v; }1 q9 k7 ?/ I5 c看到真理的影子,却只拥有谬误 $ u3 e) m4 t/ Q5 n+ j3 @
o! ?( Y3 c! i6 e, J
人常常在走投无路、靠世俗法则再也前进不下去时,才会谦卑下来,思考信仰∶神存在吗?死後还有生命吗?宗教信仰仅仅是弱者的拐杖吗?还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道路?! Q* D7 Y- L2 o6 C' n+ o
. Q# C) \; q( [圣经的旧约中,有琳琅满目的律法条例,告诫犹太人∶“不要┅┅”中间最多次出现的是“不可忘记”。好像人类最主要的罪不在道德层面上,而是在记忆力上。
( y, Z& O& f# w0 T+ ~: {3 F6 J0 m+ @* A3 h
对,人确实一直在主动地遗忘神∶仿佛一幅傲慢的油画,遗忘双手沾满油彩的画家,宣称自己是独立出现的;又仿佛樵夫手中的一把斧子,在砍倒大树时高声炫耀自己的锋芒,并声称樵夫一无用处。9 S/ Y, H/ r# x( z
! v# K# h. V. z* k; t! s1 D' R人类就是如此。人把神从生活中扫地出门,然後宣称神其实一直是缺席的。! v/ b( t! U/ e! Y: T
2 c. P, ^6 F! c7 h这就是圣经中所描绘的罪。这罪带来了灾难性的後果∶“┅┅我们有幸福的概念,却无法得到幸福;我们看到真理的影子,却只拥有谬误;我们既不是绝对无知,又不能确切知道。所以,有一点显而易见∶我们一定曾经享有某种程度的完美,如今却不幸从中堕落了。”(帕斯卡《思想录》)9 B2 w6 o: v4 o8 n, N; M
" A9 g( a, d+ {+ h2 \# X2 K4 H
温柔的恩典遭遇无知的狂妄 Y3 {4 Q; ^" B% D" O
4 c8 j1 Q$ D' Y9 N8 f4 I
也许有人说∶现实告诉我们,好人未必有好报,这是不是表示,上帝并不良善,或者并无大能?2 `" z' Q4 k% B
- g2 T8 q- P! V8 P
“因为断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满心作恶。”(圣经《传道书》8∶11)“不立刻施刑”原本是神的恩典,因神愿意等候人悔改。然而这温柔的恩典,竟遭遇无知人类的狂妄。
7 A. q- {' f! L4 ]8 x$ P5 m& C" [/ w; _ @1 n* t
“好人有好报”是神所设立的原则,却是要在永恒的坐标上彰显出来。死亡对於有些人来说是通向荣耀,对另外一些人是走向绝望。圣经上说,我们每个人将来都要站在神面前,完全赤露敞开地接受检验。“罪人虽然作恶百次,倒享长久的年日;然而我准知道,敬畏神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终久必得福乐。”(《传道书》8∶12)2 n2 R. h6 e% n) j$ p. m) ?" o
+ j5 R f; y9 a, w/ ?# W鉴於我们这个时代对於“活在当下”的执著,你可能还是会觉得,信仰离现实生活有些距离。但是,寻找信仰,就是在求证活著的意义。哲学家吴光远写了一部书(《听大师讲哲学——人活著究竟为什麽》),他说,翻遍人类历史,发现先贤们也不过这几种活法∶
( L8 T6 N3 [; a- c4 t/ ]3 p
. _! V3 O$ c3 B1 p一是,为了肉体存在(生活)而活。通俗地讲,就是为活著而活著,满足肉体的种种欲望。为金钱而活者,当属此列。
6 ?/ \' \$ O1 z! G4 C5 ]
" i$ ~) N& F0 `; j: ~5 m! Z; F二是,为感情而活。信奉“爱情至上”,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因此,“刹那既是永恒”。
2 K- b6 c; C3 a% ?- a% U' t% C R1 t- _/ c2 E4 [& h2 H
三是,为意志而活,比如追求出人头地,获得比他人更优越的地位。
$ E, w5 B5 F7 K# [' c) S: r
) b3 m' z3 G7 b* z' d四是,为思想(理性)而活,思想自由是最高的信条。为了自由的思想,可以毅然抛弃生命和爱情。3 c0 W, r: _+ e; l; K6 i
8 K: V$ }: q0 l1 F. g五是,为灵魂(信仰)而活。活著是为了认识神,求得真正的拯救与安宁。+ ?7 _. q0 _; k; O- ~& Y, G' W
" f/ v0 T; M4 Z8 [, |六是,为社会而活,作一个与己、与人有用的人。0 N' E; F- C+ Z" c
1 H0 s W" u8 ^* B/ }
在基督徒看来,信仰才是生命之锚。因为信,人才能更加有效地理解这个世界,不陷进种种肮脏且致命的泥潭,去实现自己被赋予的价值。
) E. D' k2 ~. q
; Q4 W' w* z! Q& N, V$ X“不管你相信什麽,你都会死;但是,假如你什麽都不相信的话┅┅你已经死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莱)* l+ E( U0 ]" L, k2 |
( r! S1 ?/ G7 k8 P
如果不相信神设立在永恒坐标上的“好人有好报”,我们早已被“好人常常没好报”这个残酷的现实,击倒千次了。存在主义的大师们,宣称“对未来的真正慷慨,就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加缪)。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赌徒心态,代价很高。但是假若有人打定主意,要继续往这个方向走下去,上帝也只能闪身侧过,让历史来检验人的选择如何。
* [ k" B+ ]; E, {. L
1 i+ h6 L# W+ \& Y7 G1 ^9 ?“上帝死了。”──尼采说。1 a0 i9 Z; G6 Y/ S! _
1 Q6 x' ^8 X; _4 @, l' v8 V“尼采死了。”──历史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