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263. y6 L ?/ v" \% K
) }; V+ h) E. {3 m& r# V
手头有一本薄薄的特蕾莎修女传,《仁爱一生》。封面的特蕾莎修女双手合十,仰天祷告。她的双手骨节突出,深陷的双眸隐藏在眉骨的阴影内,而略显黯淡。皱纹在她脸上织起了一张网,罩住了瘦长的脸颊。很明显,多年来没有使用过任何皮肤保养品。
0 j: C6 T% ]1 E4 |2 N! `0 D8 n' k$ P( i
书中还有一些她笑著的照片。她的笑容和一般人的不太一样,即使开怀大笑,脸上仍然有一些悲伤的痕迹。当她凝神时,就更有一种深邃而空洞的穿透力,似乎她看到了未来的基督的世界,又似乎,她还在询问。, i/ G# X1 L2 _/ ^) ]
: r, a! u8 M( N6 @
他的爱,在呼唤' v$ h- x# [! Q
8 J0 {5 s# J, K. ~5 H8 U! F
耶稣说∶“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我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实在告诉你,这些事你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35-40)" t0 ?# I0 F7 l6 Q
- i% w u Y; l( r
耶稣二千年前在地上的时候,也是卑微人中的一个。他没有学历,没有地位,更没有金钱。他从不高谈阔论,除了引用旧约圣经,只用看似简单的比喻。然而他的话刺透人的灵魂,带著天宇高处而来的冲击力。
0 h+ \/ G9 `; _* J+ S0 l' E7 F( s& z: Y
耶稣到处奔走宣讲天国。在会堂,他斥责地位优越的宗教徒法利赛人的虚伪;他也到穷人当中,带给他们希望;他医治麻风病人、瘫子和盲人;他教导人不要再犯罪┅┅他温柔而坚定,他的脚踪是医治和爱。
# ~+ u$ w+ F* h; W4 S0 |
+ ?2 i0 e/ b: Q. h) f" n因为对耶稣的爱,特蕾莎修女选择去印度的加尔各答,爱和服事那些贫穷、卑贱的人。虽然他们肮脏、衣不蔽体,他们住在垃圾堆里、躺在街道上,他们浑身恶臭、频临死亡,他们麻木或心中怀著仇恨,他们挣扎在社会的最边缘┅┅她不怕,她越发地感到主耶稣呼唤她来爱他们。
; }5 K, k% `8 c; M8 \
) |4 z4 f1 V1 b4 [6 l7 h- _" W她从修道院的高墙中出来,从有规律、有节制、被认为足够敬虔的生活中走出来,从那种自我感动的内室的爱和忏悔里走出来,从那些自称罪人却仍旧高傲自矜的人中走出来。她住到最贫穷的人中,为他们擦洗伤口;她收养弃婴,为小孩子开设课程┅┅她为每一个寻找到的人,重建生命的尊严。3 d4 g" ], C: ]( l
5 c* b$ w& }4 `. \) ] b" s% _' P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基督的样式;因为,做在最小的一个弟兄身上,就是做在基督身上!我们的主耶稣,“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熄灭” (《以赛亚书》42∶3)。 他牺牲了自己,为人类的罪恶付上赎价,他饿了、渴了、作客旅,我们不接待他?
& |/ a8 N- x1 J0 o$ p7 s# V
# t) v. M. A% A, S依靠爱,有勇气
8 |/ f) k- y# l' M" ?1 f7 p- Y0 l
+ z" S* k" }, m. v4 c; v/ t P& \特蕾莎修女知道这个世界的本相,所以她才说“爱,直到受伤害”。她知道人性软弱和世界残酷,但她仍然坚持,始终不渝。6 H E$ n8 y4 {0 y3 E
5 ?4 x1 a0 g' c# I特蕾莎修女在36岁时,放弃了修道院平稳的生活,听从主的召唤,走到最贫穷的人当中。那时候没有人知道她,没什麽人帮助她,人们甚至觉得她有些疯狂。
+ P2 t) U! m. x0 K7 S
" A5 t7 x1 [: c* W" W, q ?然而她凭著勇气和意志力、爱心和谦卑,一点一点地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卑微的人。因为她知道,这是神给她的使命,她的一生是为此所设。
" ^9 Y9 o9 w, j- U2 w! c: |3 Q& k6 j& | I& ]$ Y
特蕾莎修女以她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她几十年默默无闻,但她的勇气、意志、慈悲、奉献的爱,终於使世界对她刮目相看。在一个朝著物质主义狂奔的时代,慈善事业成了许多人安抚良心偶尔泛滥的浅浅堤坝。这时,有一个女子,她近乎绝对地实践了基督的爱,这是一个神迹。
/ l! W6 `! v; t! K( P; J \5 T5 i6 l% h! ?9 r( ]8 D
於是,她成了宗教和世俗世界的明星。她得到了各地各样的奖项,包括诺贝尔和平奖。大批的捐款向加尔各答的贫民窟涌来。各国政要迫切地想与她相见,毕恭毕敬地向她请教。世界各地的人给她写信,听她演讲,流著泪,快乐地想像著,他们的捐款可以为印度的穷人买一个温暖的屋檐。
5 a. O6 a! |6 L @
" ]" b. \3 M9 Q" j) @0 W5 f* A她仍然谦卑,她为穷人甘愿做了这个明星!她知道∶“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16)4 ~, B$ f& R; C' p# h
+ Y7 ?$ ]" z5 ~0 W5 E0 v3 ^1 N7 F当人们热烈地敬仰她、谈论她的时候,可曾想到她孤单一人离开修道院的那个早晨?可曾想到她在被怀疑和漠视时,不为这个世界所移的意志?可曾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因为爱主,而奉献了一生的人?无人知晓他们,他们的名字悄然湮没在时间的河流里。他们至死,没有得到过世间的奖项和群众爱慕的眼光,只有背井离乡、疾病、死亡、困苦,甚至是牢狱之灾。几乎没人记得他们的名字,更无从纪念他们,他们在这残破而光怪陆离的世界上所发出的光,是短暂的,却是那麽真实、笃定。没有英雄的称号与伟大的形象,像绿草一般渺小,然而他们给了这个世界爱和生存的理由。: [% V R2 y# j2 Z$ z
' r! V3 H/ {: Z I* H因为爱,而割爱' I4 Y; }9 x" m1 b
+ F0 j3 v' b- u“如果人生有最高道德的话,那一定是爱——和割爱。没有割爱,也就没有爱。”(何秀煌《人生小语》), u7 B7 ?* J4 j G6 v% h
5 _6 E/ @3 ?2 g( D
爱意味著割爱。父母为孩子放弃自己的爱好,恋人为爱情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当我们去爱的时候,我们就会放弃一些自私∶舍去自己的享受,舍去自己的骄傲,舍去自己的时间,只要所爱的人快乐。
2 R- D9 a- u2 w" u0 p4 }, r6 l* w5 c4 G% |
即使这样小小的割爱,对许多人而言也是挣扎,所以很多所谓的“爱”,最终成为了彼此的伤害。人太爱自己了,虽然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爱自己、什麽是真正的爱。人在自己的窠臼中自恋地舔著伤口,或是在幻想的激情中,对著没有观众的剧场自我表演。
7 z% T4 q1 `# L! i3 J" D& w( c" c& k/ i4 ~" A4 t
小小的爱已经很难,更大范围的爱——甚至要求牺牲,牺牲人性的享受,牺牲与世界甚欢的相处,牺牲今生的骄傲,牺牲平安,牺牲健康,牺牲自由┅┅牺牲这些为我们本性所爱的东西,我们怎麽能轻易做到?
$ T) M) m' O; T+ `
5 W7 S) J4 k* e; m6 \# N所以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太福音》16∶24)1 \# x& O9 w; B @
8 E+ V$ y9 g( ~- f: w特蕾莎修女并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她是一位圣徒,她给出了一个割爱和舍己的榜样。所以,我们在仰慕她之馀,更要想到在我们的身边,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还有许多贫穷的人、被损害和被逼迫的人;想到基督的爱是让我们因给予而丰富,而不是为自己平安、富足的生活沾沾自喜。
( D. T1 }3 g, X, f* ?/ \& n! Y; H' |; j, U! |
让我们把眼光分一些给贫穷、困苦的人。当我们清楚神给我们的使命,就坚持去做——即使有些事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愚拙的。当周围的人们都在津津有味地谈论房产、孩子、财富,我们无需为自己不去应和而羞耻。让这个世界奔走它自己的路吧,我们要跟随的,是主耶稣;我们本来不属?这个世界。
q4 F$ q2 l$ |" k! q2 `& Z7 w; w: M% t+ G
爱里面,无惧怕 `0 v4 U1 o+ h9 E9 A5 \8 t* Z
1 n" W: `9 ^3 Z! h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著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一书》4∶18)
- e' `& \& m9 L
3 ] h8 k$ g3 @" u/ m恐惧感,在人的意念当中是一苹怪兽,它暗暗潜伏,却又常常出其不意地主宰人的选择。
4 s) W( z" z0 s. A7 f1 v
) x- o- ?4 e4 h O6 P2 R特蕾莎修女一定经历过恐惧,历世历代跟随主的人也都经历过恐惧。当一个人面对危险,面对与众不同的生活选择,当前方未知、不能给出保证,人性中的恐惧感就可能伺机出现,逼人回到庸常的生活状态,以求取“得到”与“付出”的平衡,向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看齐。! m! k8 u, t! b7 n
+ J* I5 m5 ^0 U& X# I
然而庸常的生活就一定安全吗?大多数人都走这样的道路,就意味著安全吗?这条路到底去到哪里呢?当我们真正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我们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 `$ f- p$ j& v% k: K) X; z: L
9 \: B9 K1 r7 R: \) A: a) M0 z) G- K耶稣也有过恐惧。在客西马尼祷告时,他感到了痛苦。是什麽使他最後坚持下来?是信心和顺服!所以他抛弃恐惧,割舍生命。
7 S ~% U+ S4 Q4 t5 K( [* s9 m! U
" v% G: V6 M/ \# P" t特蕾莎修女在担忧、恐惧的时候,必然会想到耶稣吧?那麽,就让我们以她为榜样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