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8|回复: 6

[其他] [ZT]微波炉辟谣+隔夜菜辟谣

[复制链接]
鲜花(172) 鸡蛋(1)
发表于 2012-3-2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看了隔夜菜和微波炉的帖子,不得不感叹民科V5  A) D2 \/ K/ r, B! x( S" R/ l
$ T1 B& y# ?" u( w; L+ q0 r6 G" O
建议mm们有时间上上科普网站,有疑虑的时候放狗搜搜。8 n- q" I% A2 C4 @! i) C
% O' g' d! l% j- z9 t
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不要被专家民科们蛊惑
1 W( d! g% @$ F# z* N$ Z/ n. S$ b0 E! [- {$ G) E/ Y  g/ ?3 M
, K$ P. R* \, x1 R! }0 ?- _6 G3 V
原帖链接% Q/ y# c. z! N# ]

9 U2 ?2 J4 I' q6 S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5175( p" ?5 n2 P) a& Z; a
( F, c/ H9 G% I! O* O
5 j0 O5 x5 v7 @: R! y9 U

4 g( S4 d3 v: G+ x8 i5 C( y微波炉的那些传言+ V7 \- U' j' v# S  P5 I
! e2 u+ A+ W4 H% [8 ^' S; @, u: C

- s4 d2 P$ R/ g1 b  S8 B0 S0 `3 Y0 u( K4 G3 B$ l
在所有的家用电器中,对微波炉疑虑大概最多的。“微波”“辐射”这样的词总能引起许多人的恐慌,关于微波炉的“可怕”传说也就往往得到格外关注。在这个“闻癌色变”的年代,“微波炉加热产生致癌物”更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成为广泛接受的“信念”。本文从微波炉为什么能加热食物入手,来介绍微波炉的特点并解析关于微波炉的一些传言。
- S( x; |$ T2 S; T9 q! d6 r4 }) d% k/ |) m: ~0 ~- E" J6 g

  V" `/ N. N1 r4 x# h一、 微波炉为什么能加热食物2 g9 t7 P% B8 y8 d4 i- N+ s- o: R1 \
: H- W5 @: B3 {  Z0 w# z2 p+ z7 G$ I9 x
让我们从水说起。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氧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很强,所以水分子中的电子比较集中在氧原子那一头,相应的氢原子那头就少一些。整体来看,水分子就有一头带着正电,另一头带着负电。在化学上,这样的分子就被叫做“极性分子”。
" Z+ i8 B5 d' u" j* y) V8 M
1 h9 v# U( ^4 J8 y! ~在通常的水里,水分子是杂乱无章地排列的,正电负电冲哪个方向的都有。当水处在电场中的时候,正电的那头就会转向电场的负极,而带负电那头会转向电场的正极——所谓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
3 W3 J8 u; t# B5 |* Q
( x/ |/ u' o: S+ ^2 {* F; z1 S3 h! m) }如果是一个静止的电场,水分子们排好队也就安静下来了。如果电场在不停地转,那么水分子就会跟着转,试图和电场保持一顺儿的队型。如果电场转得很快,那么水分子们也就转得很快——类似摩擦生热,水的温度就升高了。
0 }" ]0 F: e/ J8 Q+ @0 ~8 f+ s6 A& Q# w- X. [7 W
电磁波就相当于这样一种旋转的电场。用在微波炉上的电磁波每秒钟要转二十几亿圈,水分子们以这样的速度跟着转,自然也就“浑身发热”,温度在短时间内就急剧升高了。一旦微波停止,旋转电场消失了,水分子们也就安静下来,它们的世界也就回复清净了。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并没有被微波改变。
4 K1 h2 K" m: v  O
  z- p/ P* F/ s3 R% R, b不仅是水,其它极性分子也都可以被微波加热。通常的食物中都含有水和其它极性分子,所以在微波作用下可以被迅速加热。而非极性的分子,比如空气,以及某些容器,就不会被加热。我们平常热完食物后觉得容器也热了,往往是被高温的食物给“烫”热的。% x8 r5 F. N# [% W2 J

7 r5 ~6 H  g: v1 L. ^二、 微波加热,致癌吗$ Z- u: \& h. l1 {8 O
2 Y" T' _3 f) y9 H7 l7 J
因为微波是一种辐射,所以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它会致癌。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跟收音机、电报所用的电波、红外线、以及可见光本质上是同样的东西。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频率的不同。微波的频率比电波高,比红外线和可见光低。电波和可见光不会致癌,自然也就不难理解频率介于它们之间的微波也不会致癌。其实,这里所说的“辐射”,只是指微波的能量可以发射出去,跟X光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辐射是不一样的。X光虽然也是电磁波,但是其频率比微波高得太多,因而能量也高,而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会放射出粒子,所以它们能让生物体产生癌变。; H5 N. j! s& y& z9 A

5 Y$ Q9 D' z0 B1 e微波不会对人致癌,也不会让食物产生致癌物质。甚至,它还有助于避免致癌物的产生。对于鱼、肉等食物来说,传统加热尤其是烧烤炸等方式容易导致肉变焦,从而产生一些致癌物。2004年发表的一篇科学综述介绍了这类致癌物的产生以及致癌性,最后指出:用微波炉加热可以有效降低这类致癌物的产生。
. R" U" @! W3 A$ r3 l
) T. e7 @. M0 I三、 微波炉,安全吗4 U0 y5 B. T2 I7 u3 k) h  M

6 n. e7 q! V; r7 `" K1 e$ E太阳光是比微波更高能的电磁波。太阳光,安全吗?
) }! E! q& k" v
5 M6 j3 _# z5 i, X3 l微波的安全性跟太阳光一样——是否伤害人体取决于能量的强弱。和煦的阳光让人舒爽,烈日暴晒则可以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微波也是如此——既然能够加热食物,自然也能加热人体。问题的关键在于:到达人体的微波还有多少能量?
0 q9 k/ X( J1 M2 R$ T3 u: F: |: v2 Z4 B
科学家们已经为我们作了大量的研究,找到了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最小微波功率。完好的微波炉,泄漏的微波功率距离伤害人体的强度还很遥远——美国的规定是,在距离微波炉大约5厘米的地方,每平方厘米的功率不超过5毫瓦;而我国的标准更加严格,是1毫瓦。而且,微波的能量是按照距离的平方减弱的。也就是说,如果5厘米处是1毫瓦,50厘米处就降低到了百分之一毫瓦,更是“人畜无害”了。) c2 C: n, {% a% l  @, {

" t( s& S' o- _2 H# G- R所以,对于微波炉来说,只要是合格产品,使用中没有损坏,就不会泄漏出能够伤害人体的微波来。( ~+ M# h2 O4 Q6 B6 ]4 \

/ y- J! F7 O3 v  {微波炉使用中的另一个安全疑虑是塑料容器释放的有害物质。的确,有些塑料在受热的时候可能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的成分来。FDA测定了各种塑料容器在正常微波炉加热中可能释放到食物中的有害物质的量,要求这个量低于动物实验确定的有害剂量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才可以标注为“可微波加热”。所以,对于那些合格的“可微波加热”的塑料容器,是相当安全的。当然,如果还是不放心,或者不相信厂家的标注名副其实,使用陶瓷或者玻璃容器也就心安了。0 S& i( ^6 T  \! Q9 e! I; d
1 r  t. G/ A* D- S. R
四、 微波安全事故从何而来1 k' s, C3 q" T2 {* ~$ D. e/ }
) }: g2 `2 \, a# P
煎炒烹炸涮,这些传统的加热方式安不安全?至少,因为做饭,有人被烫了,有地方着火了……8 r: c/ d9 H; G5 m: x3 V

: |! I6 B* f5 Y$ F& Z' w0 R美国的FDA(食品药品管理局)说,接到了许多因为使用微波炉而“受伤”的报告。不过,这些“事故”都跟微波炉本身无关,而是不当使用造成的。以下是最常见的两类事故:+ {5 O0 H' x  ^8 S- U2 }) B
" U6 m# ^' x! s0 R! B5 Z8 Q
1、 液体过热。传统烧水的时候水会流动,到了沸点就“开”了。而微波加热水不流动,只是温度升高,有可能超过了沸点还“不开”。但是这个时候的水温度已经非常高了,只要有一点扰动,就会猛烈沸腾。如果这个扰动是你去拿水的时候产生的,那么就会被烫得比开水还厉害。越干净的容器,越干净的水,就越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故。所以,为了安全,最好不要“以身试法”,去体验过热水的“过热”。其它的液体,比如牛奶、汤等,因为其中有别的成分不容易过热,但是长时间加热也很容易“暴沸”而冲出容器。不是不能用微波炉来加热这些东西,而是要算好加热时间。0 M3 d! x* _: x' B6 p
6 E0 Y9 d; N' V% h: ]8 B- }& O0 |! f8 a
2、 鸡蛋爆炸。微波炉不能加热鸡蛋,大概是一个常识了。鸡蛋爆炸的原因有点类似于水的“暴沸”。鸡蛋内部过热,压力很大,受到到外界干扰,压力释放,于是鸡蛋就暴了。如果爆炸发生在鸡蛋进嘴的时候,大概就相当于在嘴里放鞭炮了。
) ~2 w* f; a. t9 t7 K3 h+ ]
% ?# W  \5 D8 @* }五、 微波炉,能否替代传统加热
5 z3 E1 f! ?: K1 p0 h" T
) _* w, J' ~5 t; F微波炉很方便快捷,但是对于烹饪而言,它有着先天的不足。所以,尽管有许多所谓“微波炉食谱”的出现,但是微波炉只会成为厨房的一个好帮手,而难以占据烹饪的主导地位。
+ J5 W9 Y' x; H$ w' w5 |$ `
4 K  r+ [( k. T4 h6 ~' v( {许多食物的风味是把食物加热到相当高的温度才产生的,比如爆炒、煎炸、烘烤等等。在高温下,蛋白质与糖发生发反应,碳水化合物“变黄”,一些香味物质分解出来……这些是“美味”来源,也是通常所说的“火候”关键。这在传统的微波炉中是无法实现的。一些新开发的高档微波炉,增加了热量对流和红外加热的功能,也能够实现一些传统烹饪的需求,不过价格自然也就很贵了。
- j9 \! F# N' P+ C! H# C4 L+ {$ ~$ C3 A& ]4 N) D# z4 o. L
微波炉加热的优势在于很快地把食物加热,所以擅长的是把已经作熟的食物很方便地再次变热。这样的加热一般不足以杀死细菌,对于保存时间过长有可能变坏的食物来说,微波炉加热就不能保障安全了。
0 E. M% M# X' `( y
5 z0 g$ q4 O) ^8 r8 X+ o微波炉加热食物最大的问题在于受热不均。微波炉不加热空气,直接加热食物,这是它的能源效率高的原因。但是它并不是象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从内向外”加热——它也是从外向里加热的。只不过跟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的穿透力强一些,能够直接加热到几厘米深的地方。而传统的加热是从表面逐渐向内,外层的温度永远比里面高。因为微波能达到的地方升温很快,不能穿透到的地方升温慢,所以内外的温度差别可能会非常大。这在化冻食物的时候尤其明显。因为液态的水在吸收微波能量上远远比冰要高效,所以外层最先化开的部分进一步高效地加热,而内层只能依靠外面被加热部分的热量慢慢往里传。如果用微波炉的常规加热功能来化冻的话,可能外层的已经熟了但是里面的却还冰冻着。在多数的微波炉里,有专门的“化冻功能”——对传统的微波炉来说,实际上就是加热一下,停一下,让外层的热量有时间往里传。
+ Z9 ~  N( S/ a: k" i( U6 [# r/ {* c$ I
总的来说,关于微波炉“致癌”“产生有害物质”的说法都是谣传。虽然微波炉难以帮助我们作出很美味的食物,但是它所带来的方便、快捷,是它的巨大优势。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用微波炉来热菜热饭,也要比电炉或者煤气要安全多了。
; o6 u* l8 T  ]6 {6 o% B' n8 H
鲜花(17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隔夜菜的* {7 Z9 r$ Q% `' O

4 ~7 k6 V* C( V4 S+ D) g$ X9 m" n! Dhttp://www.guokr.com/article/62900/
2 K0 Y* o+ v& M2 |* {4 D* e; M2 J* b7 S5 P4 M  n4 N6 h. m

  Y" H2 M5 }5 n% x; n  N" j( J, i
5 c3 a# @' q6 Q* m! y流言: 【隔夜菜放冰箱24小时 亚硝酸盐含量全部严重超标】据都市快报的报道[1],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进行试验。将炒青菜、韭菜炒蛋、红烧肉和红烧鲫鱼在冰箱放置24小时后用微波炉加热,结果亚硝酸盐含量全部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限量标准,其中荤菜超标更厉害。亚硝酸盐对人身体危害大。隔夜菜你还敢吃吗?  M. X% R( H1 |7 J, Q# e

  k; `) r: G. b( ^真相: 这个新闻里有几个要点:蔬菜和荤菜中的亚硝酸盐为什么会增加?“隔夜”之后的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真的“超标”了吗?这样含量的亚硝盐酸有多大危害?
: N3 ^3 Z8 _  c9 x% F4 s% M# H
超标,得明白超的什么标
' Y: g1 Q6 B+ ]2 l3 E$ d9 k新闻中的实验结果为:经过冷藏24小时,四种菜中的亚硝酸盐“全部超过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限量标准,其中青菜超标34%,韭菜炒蛋超标41%,红烧肉超标84%,红烧鲫鱼超标141%”。
$ A$ y4 J+ L" Y- X( Z' U
1 z# u) k, e( U( p$ i! g  W新闻中引用的亚硝酸盐标准为“蔬菜不超过每千克4毫克,肉每千克不超过3毫克”。实际上,这个标准指的是新鲜蔬菜和肉类中的亚硝酸盐含量[2]。这个限量的依据,是蔬菜和肉类中本来的亚硝酸盐含量一般不超过这个量。如果超过了,说明受到了污染。它跟最后直接食用的成品是否有害,并不是一回事。2 g0 J8 A4 \- r8 }. \

* a, _) `& t! g  W因为国家标准不规范餐饮业中的含量,所以炒好的菜中也就无所谓“标准”,“超标”也就无从谈起。如果要找一个相关的“国家标准”来做参考的话,应该是加工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残留量。因为餐饮业中的食品和加工食品都是直接食用的,二者更具有可比性。在国家标准中,熟肉制品中的亚硝酸钠残留量是每千克不超过30毫克[3],而酱腌蔬菜中的残留标准是每千克不超过20毫克[2]。
* D4 K0 `! I7 r. h! i8 ]
' G  Z4 m' `: M1 T暂且不讨论新闻中报道的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它所宣称的“严重超标”的青菜、韭菜炒蛋、红烧肉和红烧鲫鱼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5.36、5.64、5.52和7.23毫克每千克。跟加工食品中的国家标准相比,远远要低。也就是说,即使这些数字准确可靠,也谈不上就不能吃了——既然熟肉制品、酸菜、泡菜、酱菜都可以安全食用,为什么亚硝酸盐含量低得多的红烧肉、红烧鱼和炒青菜就不能吃呢?
3 p. n! I+ w; q; A9 O& c7 M3 L4 @" y8 B, c( Z$ Q
蔬菜中的亚硝酸盐从何而来
/ y1 [1 f" t  R3 q8 R, u. [- Z, C氮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元素,植物的生长必须要有氮肥。植物吸收环境中的氮,通过复杂的生化反应最终合成氨基酸。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硝酸盐是不可避免的一步。在植物体内还有一些还原酶,会把一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所以,所有的植物中都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除了蔬菜种类本身,硝酸盐的含量还跟种植方式、收割期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蔬菜之间,同种蔬菜的不同产地不同季节之间,硝酸盐的含量也会大大不同。( N6 x0 q$ S" j4 \( t- O& F7 P' A

) S- S6 r: r( `- u6 M1 a: g# I植物被收割之后,硝酸盐和亚硝酸的平衡被打破。还原酶被释放,会有更多硝酸盐被转化成亚硝酸盐。此外,自然环境中无处不在的细菌也可以实现这种转化。也就是说,蔬菜被收割之后,只要是需要保存上一段时间,就很难避免这种转化的发生。实际上,有很多文献报道过各种蔬菜在不同的储存条件下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具体的转化速度跟蔬菜种类和储存条件密切相关。像白菜等硝酸盐含量本来就高的绿色蔬菜,在运输分销过程中很容易就超过了“每公斤4毫克”的国家标准。曾有不止一篇文献报道菜市场买回的白菜亚硝酸盐就已经超标。也就是说,只要蔬菜没有在收割之后马上被吃掉,“隔夜之后”再炒,亚硝酸盐同样会增加。
# ^; D9 W- [7 }% ?3 K1 Q& M. V0 L
) w5 ^* b' u  Y) E# W7 h& n在蔬菜被加热作熟的过程中,还原酶失去了活性,产生亚硝酸盐的这条途径就被截断了,而细菌在烹饪的过程中也被杀得差不多,这么看来烹调的处理可以帮助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不过在保存过程中,还是可能会有一些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而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又有利于亚硝酸盐的增多。所以,到底是熟菜还是生菜更适合细菌生长从而产生更多的亚硝酸盐,取决于“炒菜——包装——冷藏”的操作条件。实际上,如果是罐头包装的蔬菜,别说“隔夜”,“隔周”“隔月”也不见得有多大变化。$ l( C/ l( O) i7 l

) }5 R1 [5 N& `9 n& H* ?3 B2 X肉中的亚硝酸盐从何而来
1 h( i. a- Z* Y7 g7 d7 t不管是肉还是鱼,其本来的亚硝酸盐含量都很低,所以有国家标准的“3毫克每千克”。此外,硝酸盐含量也很低,通常并不担心肉在保存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
$ o, X2 Q% M! h+ r  x: f0 @5 K; U5 S0 O
而新闻报道中出现了红烧肉和红烧鲫鱼中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时间升高的结果。如果数据的测量没有问题,那就说明:在烹饪中加入了相当含量的硝酸盐。虽然硝酸盐本身是很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是通常的调料中基本没有。这家饭店使用的什么调料,反倒是很值得追究。
9 r. C4 q2 F4 \, c& e
' p3 O; `( n8 E" w如果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硝酸盐,那么出现新闻中的结果倒也不难理解。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自己烹饪不会使用含有硝酸盐的调料。“隔夜肉”,也就不存在亚硝酸盐增加的担心。
; L2 w5 j! |( f$ I/ p- V" p6 h( L9 b, y% b- V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 l4 S6 F3 o0 V- x% U/ {, {3 A6 N无论是否做熟,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在储存过程中都可能增加。但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使得很多人不可能像农民那样每顿从地里现拔蔬菜来吃。对许多人来说,买一次菜吃几天也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事情。所以,不保存蔬菜来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
6 }1 Z' W- \# N2 M2 W) w5 q
+ B, t, W, R0 W* p1 G蔬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原料是蔬菜中的硝酸盐,转化条件主要是细菌生长,“隔夜”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减少它的产生,可以多管齐下。首先,减少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的保存时间,增加买菜频率。其次,需要保存的蔬菜,洗净包好可以减少携带的细菌。作好没吃完的蔬菜,也可以封好保存在冰箱中。“隔夜”并非亚硝酸盐产生的关键,加热也不会增加致癌物的含量。有许多文献研究过蔬菜的保存时间与保存条件如何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结论都是冷藏可以大大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如果实在难以实现频繁买菜,速冻蔬菜其实是个不错的替代方案。
" F3 R, o6 i! A! E* R
鲜花(17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论:谣言破解。 虽然在保存过程中,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有一些增加,但是冷藏条件下,总的亚硝酸盐含量还是大大低于加工食品中国家标准允许的含量。而肉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应该是烹饪过程中使用的含有硝酸盐的调料所致。这在常规的烹饪中,是不会出现的。即使新闻中的实验数据准确可靠,“严重超标”的说法也是对国家标准的曲解,而“决不能吃”更是耸人听闻。如果把做好的蔬菜趁热封装,快速冷藏,“隔夜菜”的风险是可以忽略的。
. @1 V8 s& Y5 E/ O& x2 q9 t0 y' @, m2 n

4 T1 ^% s5 @8 m! s4 z
大型搬家
鲜花(7) 鸡蛋(0)
发表于 2012-3-2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鲜花(20) 鸡蛋(0)
发表于 2012-3-26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78) 鸡蛋(0)
发表于 2012-3-26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2-3-27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很好的文章,不知道楼主相信还是观望态度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9-29 07:17 , Processed in 0.18493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