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86)  鸡蛋( 3)
|
儿子打工8 E' @2 k$ T2 n2 n
子 夏
5 ^; B9 b3 u, U$ Z* \- d' b8 U, {, B6 O4 }7 A' N
---引子--- 4 k* X- U) p! S
$ m5 v* s$ r8 U- E. W6月上旬,学校的暑假开始了。我的儿子步入了他的高中第二和三年交接时期。由于北京的SARS风暴卷灭了他今年暑期的回国之旅,如何消磨他这“漫长”的两个半月便成了我们家一时的中心议题。
+ A) `# z% {- }4 ]- O, t7 |1 {3 z8 h# L5 t, c7 P J
儿子虽为不能回国和亲人团聚而遗憾,但心中早已构好了如何大过特过电子游戏和图书之隐的“宏图”--这是他的最爱,但平日无暇光顾。作为一家之长和父亲角色的“安”则已编织好了把儿子纳入他的统领之下,排了一大堆要紧的工作等着做的“美梦”——他平日总是不满意儿子的劳动态度。我看着这俩人南辕北辙的心计,尽管揣了一肚子中国母亲的“至爱”—我想让儿子有一个补习功课和放松玩乐的暑期,却也明白这将是难以成真的。想想唯一更好的方案让儿子顺利度过这个假期就是——打工。 ( P$ e% h( }, i7 h; Z
. Z7 Y* b1 H" j' U" v8 u说起打工,中美家庭观念有所不同。中国家庭千方百计让孩子假期过得舒适愉快,或是加倍学习。即便在美国的华人,也多着重于让孩子参加各式夏令营,补习班,以期孩子的学习大大超前,打好将来进入名校的基础。但我知道许多华人的子女也是做着各种有意义的工作包括志愿工的。而美国家庭的孩子最晚,一步入高中,假期就不再是玩乐,而是要打工挣钱,或是做志愿工。更重要的是步入社会,不论家庭贫富,多是以有工作了为荣。儿子身边的同学朋友多是如此。
+ I+ `6 @3 s% p* T5 o* z2 |" ?+ |' v. Z) |
在我儿子去年高一结束的暑假,办公室的同事就不断的问我“你儿子工作了吗?”,每每使我汗颜气短。那时儿子显然还没有这个概念,脑子全在放假旅游和玩乐上。我回家照猫画虎的“训导”一番打工的意义,鼓励他去找工做。他也不当回事儿。逼急了,他接了几许替朋友看孩子的钟点工(BABYSITER),挣点零花钱,并让我转告同事们“他工作了”,算是交了差。
* F. h( Z, X9 s
5 G, s0 h; N6 O) n3 `; r安在去年的时候也不鼓励儿子去打工。理由一是他不满十六岁,许多合法性工作不能做,二是,儿子毕竟到美国才四年有余,他的心理准备和社交能力还没有成熟到美国同龄孩子的程度。我想这是极有理的。 & N9 D9 f1 F4 W( F4 t
, _# a B2 r8 L' v7 i
今年可就不一样了,儿子十六岁半,驾照都考过了。成天“自立独行”,谁的话也不爱听,不出去工作,在家呆着干啥?于是,和安一沟通,一道圣旨就降到了儿子头上--“暑假打工”。儿子其实对打工也早有了兴趣,只是我和儿子对在美国社会找工还都没经验。也就是因此,他的人生第一次找工过程激发出我把这三步曲写下来为快。 ( ` \$ O: r7 n0 a1 w0 V2 z" v
1 M4 J9 k S# R$ X) h: @8 z {5 h0 P
我们三拍即合的决定了儿子暑期打工。儿子也兴冲冲的想着工作挣钱,脱离“安“管辖的乐趣。我和安也都为有了一致的决定而松了一口气。于是这找工序幕就拉开了。儿子虽没经验该如何找工,但他不爱听安的建议是事实。于是,半个月下来,我们每天晚饭要问问“工作找得怎么样了”,儿子那边却悠悠的一点风声也没有。 " T- G Y6 P J- l! w: K
- G }! C/ d4 d M& r# ?我高兴了没几天,家里的火药味浓起来了。我们这个家是个复杂的结合体: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而来美后接受美国现代生活观念很大,自以为是“取其精华,去其糟泼”的中美结合;儿子是是十一岁来美,无论中国的爸爸爷爷奶奶注入他多少中国传统美德,他的TEENAGE(青少年)观念可都是美式的,而性格上又还遗留个中国孩子内向敏感…,他的“中美结合”和我的“中美结合”不是一类的,也就是说矛盾是难免的。安则是个意大利美国人。当年选他,是看中他的博学的西方文化,想让他帮我一起教育儿子。而没料到的是,他是个意大利传统家庭观念的“卫道士”,欧洲上流社会教育的“牺牲品”---太多的礼仪规则,家长作风,多得不但儿子,连我都吃不消。儿子小时和他相处甚佳,越大越不服管;越不服他还越管,儿子越加逆反,有时简直就是水火不相容。我在中间有时调和冲突,有时又加剧矛盾。在教育上,安的严谨训导的意式作风比传统中国的有过之无不及,而我在美一年半的心理硕士课程洗脑使我对儿子的宽松态度上比安还美国化;在生活上我的中国母爱方式又常被安的美式西方观念搅的一蹋糊涂,矛盾百出;安常常哭笑不得的说我:“你说好让我教育你儿子,可每到我开始教育,你就象老虎似的跳将出来扑我保他…。”更添乱的是,儿子也不领情,从不和我结成统一战线。我们之间的中,美,意文化冲突,年龄代沟,种族习惯的较量不断的变化交错升级,这家里简直像是一出“三国演义”“战事不穷”。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儿子放假在家和安的全天候接触(安办公在家),他们之间的对持更多;安要想着纠正儿子的劳动工作态度,儿子觉得怎么干也是个不满意,干脆破罐子破摔。常常是下班回家,一看儿子苦个脸,安瞪着眼,我心头的火就往上窜…,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决心尽快把儿子推出去,让他体验体验真实工作的意义,也减少家里的火药味。 0 _8 a/ o* D1 D5 }( k/ `( u
1 `5 c: k4 N" |2 Q! s" ?: ^
我向安宣告:让他放弃对儿子的管理,帮儿子出去找工作。安也接受我的劝告。他以为儿子为他人工作会碰壁,然后洗心革面(他的理论是:到社会上会有许多不公平的人和事,儿子在他这儿磨砺好了,出去就不觉得难了)。至此,儿子的找工变得势在必行,进入了第二幕。
- F. U( G- L. Z* n1 q& d) k
* q/ t/ U1 J) s: z: o安教儿子到城内逐家生意自我推销,再到离家二十多里地的大商业中心逐门找工。儿子脸皮薄,小镇里问了几家没有就算了。大商业中心处还挑捡着不全上手。他心中期待的是安给他在我家门前河对过那边的法学院找个工作,那里既近便,又好听。以儿子的中国心计:安是这家学院的创始人,首任校长,该是举手之劳吧。但安告诉儿子:“美国人不讲究关系(不是绝对的),学院的工作要先仅着法学院学生,有剩缺才回考虑外人。而假期正是学生打工挣钱的好时机,憎多粥少。你还是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多找几家。”看儿子还是迟迟疑疑的,火了,周一大早儿让我上班时开车把儿子放到商业中心,给他一上午去挨家找工。中午他再去把儿子载回。
# }# D0 B/ W/ n. B9 \( a9 G N
- P, X( Q+ P" X) ?$ {这种空降兵式的方法儿,逼得儿子首先要磨练他的脸皮。儿子问我怎么找法儿?我指点道“你就挨家问要不要用人,然后那了申请表添好送回,人家要你回给你打点话的。”儿子还真不赖,一上午要了一大堆表,又送了一大堆表,就挺高兴的等回音。 : P) y0 t+ G. d
' D0 b9 K9 e/ [+ j& h8 [% a
一周过去了,泥牛入海。眼看着儿子的情绪又没落下来。无论再怎么催问,也不见动静。这下子,暑期快过一个月了。我可真急了,急的不是儿子没工作,急得是儿子的能力和态度,难道他就没有工作的意愿吗?回过头来只能再找安商量。安得知我是如何教儿子去找工的,说到:“这那儿行啊!这又不是你这种专业人士找工作,谁有功夫看你的简历,打电话预约。这种简单临时性工作,你就得直接找经理,当场定要不要。”他说“儿子得再主动些,明天我载他再去找,告诉他找不到就别回来…”我说:“千万别!别逼他,教他。”“OK,让我来摆平。”
. o! g3 n) F/ \$ c% _ v. T; n( ?& G
' E4 A2 J& @, a8 c6 R3 U3 s% }第二天安带着儿子又奔向商业中心,我这心也就悬到嗓眼儿里等着大结局的第三幕。
$ x6 E$ f N. W6 b- Q( M r" e2 Y+ W- D2 `( ]2 ]5 H, Y
下班回到家来,二人脸色均晴朗,心回到肚子里。安赶紧汇报“你儿子得到起码两个工作。”“怎么会?”“儿子优秀啊!”“你给找的?”“NO!是他自己。”安娓娓道来:今天一早我们先直奔“SHAWS”(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儿子留在门外,我进去把经理叫了出来介绍说“这是我儿子,想在你们那儿工作,干什么都行,有没有位置?”经理和儿子聊了片刻,当即说“很好,你周五上午来和人事科面试(要走程序)并谈定条件,下周就可以来上班。”儿子好高兴,这不难啊!我们乘胜追击又去了麦当劳快餐店。这次让儿子自己进去说,我在门外等。过了一会儿,儿子笑咪咪的出来了“经理说只要我肯打周末的班就要我了,一小时7块半美元,周末1.5倍,有培训。等我回话。”安说:“两份够了,打道回府,先决定要哪个吧。”儿子则算计着两份都想作,如果时间排的开。
9 m- m' z/ H6 h, F, ]7 U- ~5 j0 {% C) y2 W+ x% ^8 o
我看着儿子跃跃欲试的状态,领悟到他前两天不是不想工作而是在承受着很大的挫折感。看来理解孩子还不是很简单的事,如果我错怪施压于他,将会给他的人生初次工作经历留下负性的经验。
; }7 @. N+ S1 C- i" U* s2 h, K' a+ y; G" M a; A5 h+ ~9 k
周五一大早,安载儿子到“SHAWS”去接收他的人生首次工作面试。面试是9点,他们提前先到麦当劳快餐店,象美国上班族一样,儿子要了一杯他从不问津的咖啡,慢慢喝着,掐着时间。面试是个女经理,还挺认真正式。我问他都问了什么问题,儿子显得很见惯不怪的答到“就是些常识问题。”“有什么有意思的吗?”“她问我“如果你碰到粗鲁难缠的顾客怎么办?”我说“我要有耐心,设法去了解他的需要。”(答得还真老道!)还有问到“你的朋友同学是怎样描述你的?”答曰“幽默,友好,真诚…”。“你净挑好听的说,是真的吗?”我说,儿子说:“还有比这更好的我还没说呢…”。不问不知道,一问才领教:儿子成熟了!面试合格,告知下周开始上班。时薪$7.5,一个月后长到$8.5/小时。 : |; [: b* F: z& S% Z3 C
; Y. ~5 `7 L+ M麦当劳的位置也很有趣。儿子试图打电话告诉经理接受工作。但无论何时打,总是被告知“经理在忙,请你呆会儿再打来。”安又出招了“你再拨过去,就说,我是应经理的要求回他的电话的。”儿子如此一说,果然,对方犹豫片刻,马上就把经理找了来。(没人敢冒险耽误经理“期待”的电话)儿子告诉了他的决定,经理说:“好,下周四下午来接受上岗短训。”这位子也算大告成功。 " t7 ?2 x1 n/ I& |: }. l
' L' o4 B! E4 _! Z; V) _7 X$ C5 s
正当儿子在左右衡量接受哪份,或是磨拳擦掌两份都干时,出乎意料的又接到法学院的电话:有一份工作空出来了,他可以打全工(一天8小时,一周五天),如接受,下周一就可上班。哈,真是好事成双。儿子当即接受了法学院的工作,然后婉言谢绝了另外两处。即日便前去报道,开始了他有生以来第一份正式工作---职务:后勤处长助理,(其实就是勤杂工),时薪:7.5美元;时间:早8点到下午4点半,午间半小时午饭;工作:每天由处长派活—清扫搬运,刷漆剪树,会务修理…无所不为。儿子每天工作勤奋守时,处长没断了夸奖。我则眼见着儿子的举止言行显见成熟,自信心日益增长。我永远忘不了儿子有了工作的第一天,我心比他还激动。我知道天下父母都是骄傲着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里程碑,但对我来说这是儿子使我最骄傲,欣慰的里程碑——儿子自立了!我觉得这比他得大奖,中乐透都令我高兴。因为,他可以“不依赖我”,不依赖任何人而生存了!以后是苦是乐,是贫是富,是成是败,他在开始自己闯了,他的肩膀上能扛得住自己的生活担子了!当然我会一直在那里帮他,支持他,但是经过漫长的生,养,教下来,对孩子,对社会,还有什么比看到他成为一个自立有用的,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更令父母骄傲,欣慰的呢! 5 f N2 v# q [" S3 w) ?+ y; u
/ p5 y% ]8 @# ^+ J# c
一个月下来,儿子领到了第一张工资支票。去掉税,他挣了八百左右美元,真不是个小数目。他叫我和他一起去银行开户。我很细语绵绵的诱导他:“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第一次领工资多会交给家长,或是买一大堆礼物答谢亲友,你想如何安排你的钱?”“我不指望你给我钱,可你也不打算都花了吧?你要存些才好…”看他一付油盐不进的样子,我又把棉里藏的针露出来:“你可要想好,以后上大学的花费可得靠自己,早些准备…”。安照例又是和我唱反调:“是你自己挣的钱,你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过,最好开个支票帐户,以后好支付你自己的一切费用。”儿子仍旧没有回应。 . T; y: s7 r- a& e! I$ j4 R0 ~
& o1 v" b0 f4 v3 v- H到了银行,他让我在远远的等他。等他出来,问他如何安排的,这家伙即不听我的,也不听安的,而是各取一点变成他自己的决定:1/3零存定期,1/3SAVING(储蓄帐户),1/3取现金。他手里攥这二百来块绿票子(美元)宣告到:这是我第一次挣钱,今天要好好的SHOPPING(逛商店购物)!我感慨万千,这可真是典型的TEENAGE(青春期)作风,事事要显示出自我意识,不要听别人的,这第一笔钱,犒劳他自己!结果,商店里逛了一大圈,他拉了个袈式要把钱都花掉,也还是没花出去,除了买些书,也就是买了一大包AA电池,还是打折的!唯一表现的出来的“慷慨”是:那天的中午他要掏钱请我吃“麦当劳”。我暗自B嘴乐--国人的勤俭渗入到他的血液中了!
$ C4 R0 P5 `' j3 |& N! ]9 D7 c" W' M, L3 T
儿子的暑期打工结束了。由于他的工作成效佳,经理告诉他:“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每天放学来工作一到两个小时。”安也很高兴的表示:“即使给你工作时有我的面子在,如你做的不好,他们没必要再留你。这证明了你的价值,是你自己挣来的。”儿子很珍惜他的工作机会。放学即直接奔去学院,换上工装,做一个半小时的工,然后再回家做作业。每天乐此不疲,风雨无阻。每两周就会得到一张百十来元的支票。试想,如果不是儿子干活有成效,他这种不计件的工作,人家不会麻烦每天让他做一小时半的。
( X0 o" d3 q3 c1 A* Y j* R& r1 W6 @
儿子的打工一直持续到秋冬季他参加的学校篮球队要在放学后训练才告一段落。他有安排一旦时间允许,再回去工作。这个暑假下来,我高兴的看到儿子的进步和成长:他懂得维持良好的信誉不是单纯为了挣钱,而是要维持他的价值,维持工作机会。通过打工,儿子开始步入了社会,学会以成人的态度对待自己,他人和被对;领会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才能支持人格上的独立。作为母亲,我很想告诉大家我的感想:假期打工对高中生很有意义,儿子表现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