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 A) D: t0 Z, ~( d) Q8 h6 O8 D5 v3 w2 s2 `
' _) W& F1 J) ]
石房精舍图(国画)
1 U) t& s3 s& m文嘉2 t# C6 [6 Z6 p) ~% g5 G) O
6 H# \8 L3 w4 S" R: W% f2 J
& u+ b8 {3 L( T 万峻池
' L' r8 {" v, T" n0 c, h4 c" ]) [, t, r5 S
自沈周、文徵明开创吴门(苏州古称吴门)画派后,一跃成为画坛主流,代有传人,遗风不绝。后学诸家成就卓著者有文嘉、文伯仁、钱谷、陆治、陈道复、陆师道、王谷祥、周天球等人。文嘉为文徵明次子,继承家学,光大吴门,向为鉴赏、收藏界所推重。近年来,艺拍会上偶有出品,求者踊跃,竞相搜珍,颇有“洛阳纸贵”之势。4 y2 `+ A) [' J- w
9 q9 ?# ^+ e$ x5 j4 ]. H% s2 ^( F
文嘉明代书画家、诗人,擅山水,笔法精脱,着色山水,具幽淡之致,风格明净秀润。间作花卉,笔韵秀雅,直追乃父。传世作品《赤壁夜游图》,现藏南京博物馆;《秋塘红藕图》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沧江渔笛图》、《石壁飞虹图》轴,均藏上海博物馆。万历二年作《临董源溪山行旅图》轴、《王百谷半偈庵图》轴、《山静日长图》卷,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1 q; r3 q* \( c: C- V1 p/ x
; w1 S( m$ }8 D: m% d' Q' M 在吴地浓厚翰墨氛围的熏染下,面临富商巨贾的踊跃购求,吴门画派画家(包括文嘉)对于传统绘画仿摹、研习可谓到了殚精竭虑的地步,取精用宏,矩度森严,使之适应市场的需求。从文嘉现存画迹分析,取径于元人的较多,究心于笔墨语言的精纯提炼,谋篇布局的苦心经营以及色彩敷染的匀净、明妍、秀润,绝去粗头乱服式的任意涂抹。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向为业内人士称道。* m. d7 Q7 S3 o/ B: l( y. K
3 x* g" q4 g. C( T
藏真海派美术馆藏品 《石房精舍》图,为文嘉五十二岁作,正临创作盛期。这年,朝中并不太平,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劾权相严嵩十大罪、五奸,被杖下狱。鞑靼攻扰辽东、甘肃、大同等地,杀掠二十余日,地方受害最烈。河南、广西等地农民起义,攻城破府,飞檄告急。文嘉所取访友题材,寄情山水,绝离世间纷争,这是其时山水画内蕴的一大特征。图中写一位隐士,在书童搀扶下,风尘仆仆来到深山宝刹与“谈僧”晤聚。此处的“谈僧”,当是声息相通、可以畅叙的大德高僧。二人谈的开心,忘了时间,踏上归途,天色已晚。满眼的湖光山色,飘荡的悠悠白云,宁静的山村小筑,还有那淙淙流淌的湖水,隐者想些什么,又悟到些什么?这些,都留下未知(也无须知)的话题。然而,画中呈现的景致、透露的意绪,都是明快的、积极的。观众所能品鉴的倒是文嘉长于剪裁的构图匠心,工于刻画的笔墨技艺,善于敷染的着色功底以及融书法、诗歌、绘画于一炉的综合艺术素养,这样的作品、这样的画家,能够引起当代人的足够重视,则可谓幸甚至矣。) s/ k- H V+ N1 \7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