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8) 鸡蛋( 3)
|
两周前,沙特阿卜杜拉国王去世,把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累得够呛。奥巴马不惜伤害印度人民的感情(为迎接奥巴马,泰姬陵所在古城阿格拉曾动员600名工人扫除,并在亚穆纳高速公路沿途部署“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取消泰姬陵古迹参观行程,携打造“沙美关系黄金时代”的重要干将詹姆斯·贝克和康得利扎·赖斯等人出访沙特,以期让两国感情“保鲜”。3 |9 y/ j, K9 S* [( m9 K( [$ X: Z5 i
! G$ a- ^# Y/ j V6 n
克里姆林宫方面,普京先是对数月前自己怒斥“沙特与美国阴谋做空俄罗斯”的表态失忆,转而高调赞扬已故国王阿卜杜拉是“英明且始终如一的国家领导人和政治活动家”,随后又派出总理梅德韦杰夫、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等重量级人物前往吊唁,借机“献媚”沙特新国王。/ g; e t7 p. R7 P$ X1 x
5 [, a) d& g' g/ V( e% H% Y8 k 然而,沙特最近的一次油价调整似乎表明美国、俄罗斯分别“抱错了大腿”。2月5日,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商沙特阿美在致客户邮件中表明,3月交付美国客户的沙特轻油价格每桶涨价15美分,这是自去年7月以来首次上调对美国的官方石油售价。另一方面,将出口亚洲的原油价格每桶下调90美分,达到12年以来最低位。看来,沙特似乎是准备放弃美国市场,弱化沙美能源依存关系,而与俄罗斯石油供应商在竞争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上“缠斗到底”了。短期看,沙特与俄罗斯继续恶斗符合美国利益,但长远来说,沙特与中国加深联系,有助于中方维护海湾利益,推进一带一路等大战略,恐非美国所乐见。
2 t4 p- r$ u& L
% n9 c1 p. `2 s/ l8 W4 q 而沙俄关系的悲观前景并不令人意外。尽管此前普京有意伸出橄榄枝,而27日沙特石油部长阿尔纳米会见俄罗斯、芬兰、挪威三国大使磋商油价,也被看作是“友好回应”,甚至有不少舆论称,沙特与俄罗斯拟进行“秘密交易”,以前者限产保价换取后者弃挺巴沙尔政权,但鉴于当前沙俄双方利益冲突,达成实质性共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7 G. J, M- [: Y
) `7 t* D$ N, F4 p 首先,如果沙特真以普京抛弃巴沙尔作为石油减产的交换条件,那么二者谈判失败是必然的。自70年代开始,苏联与后来的俄罗斯长期为叙利亚萨阿德家族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并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建立了俄罗斯在地中海一带唯一的海军基地。渗透伊朗与叙利亚既是俄罗斯与美国较量的有力筹码,也是俄罗斯干预中东地区事务、制造地区动荡从而抬高中东石油运输成本、增加本国石油出口优势的重要手段。因此,普京宁愿动用联邦储备基金与沙特竞价到底,也绝不会在叙利亚的问题上低头。
$ P4 s' E P) n1 A: `
! v. |$ S) u9 J9 q 其次,在争夺亚洲石油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层面,沙俄也难以找到磋商平衡点。虽然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是沙特石油的最大进口国,但由于掌握先进的水力压裂提炼页岩油气技术,美国完全具备能源自给的潜力。纵然当前国际油价走低遏制了美国页岩油气的开发,但美国的资源和技术犹在,一旦油价大涨,美国页岩油气行业又能重振雄风。所以对沙特而言,美国的石油市场注定难以持久。' X7 k8 T4 q& @6 N
) p% d/ }" M0 x3 _7 v- @( B 相比之下,中国、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的能源消耗远远超过能源生产能力,是更为牢靠的能源市场。去年11月,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14》报告指出,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原油消费国。这使中国变成了各大原油供应商眼馋的“肥肉”。日前,圣路易斯河流投资管理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比尔·欧格蓝迪对彭博社透露,“过去,美国曾是沙特最努力保护的市场,但现在不同了”,“(沙特人)把中国视为未来数十年市场增长的来源”。. u- k# m* _8 v
8 E9 S8 y) r' L4 ?2 ` r. @0 h 然而,据彭博社策略师朱利安·李,由于去年年底中国增加从俄罗斯、安哥拉的石油进口比重,致使沙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10月的44%降至12月的37%。所以,在市场争夺的意义上,沙特并没有赚到便宜。
' z( c( k1 s3 m+ ?3 U2 ^8 z+ X
; |; }6 b$ J1 v" [9 N) u 于是,眼下沙特扭转局面的办法唯有继续压低亚洲原油价格,以“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拖垮俄罗斯。
9 {, T1 E& Y2 Q3 ^$ s1 u% h
- D% j5 \4 ~6 `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市场重要性的提升,加之沙特放弃美国市场,是否会成就一个更加“任性”的沙特?沙美两国的外交关系又会否因此发生改变?
+ r! T. f5 G( I T5 |
* W3 R) o! ]- f; R1 g! |" c 最近一周,有不少迹象显示,沙美双边关系有走下坡路的趋势。2月4日,《纽约时报》重磅爆料,直指沙特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油价跳水的“幕后真凶”,还说沙特此举让美国陷入“进退维谷”之境。虽然此前美媒也常常提及“沙特阴谋论”,但大多限于猜测的层次,而这回《纽约时报》以匿名沙特官员的言论为“证据”,试图“证实”沙特阴谋,颇耐人寻味。更有趣的是,就在同一天,美国《星条旗报》网站又晒出9·11劫机疑犯穆萨维的口供,称多名沙特王室成员曾资助“基地”劫机,涉及人物包括沙特前情报主管费瑟亲王、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苏尔坦亲王等。
4 ]1 u( M( s- x* J; u( Z/ v6 F
& { F6 _3 z2 D' w7 M 实际上,由于9·11劫机者大多原籍沙特,关于沙特王室与9·11事件的关联早有各种传闻。但早先,美国受制于对沙特的能源依赖,采取“哑巴吃黄连”的态度,不仅在9·11事件之后,特批多架专机接送包括本·拉登亲属在内的几十名沙特特权人物回国,而且在2004年,9·11调查委员会曾明确表示:“没有证据显示,沙特政府或任何高层沙特官员个人资助过‘基地’组织”。但十余年过后,美媒旧事重提,虽然官方没有出面,但确实意味深长,这些小动作很可能既有倒逼沙特新国王加大打击“伊斯兰国”力度的盘算,也有洗雪前耻的意味。* V7 K5 c! C% R Z1 A
- T0 Z! X) q6 [ Z
不过,笔者认为,现下断言沙美关系破裂,未免言之尚早。短期之内,鉴于沙特的国内形势与中东地缘格局,沙美之间仍有不少“互补性”交集,双方还有相互利用的价值。沙特一方,刚搞完“政治大换血”(萨勒曼上台之初,撤换了31名内阁部长)的新国王萨勒曼,不会希望在统治根基未稳之际与美国为敌。而且,埃及、也门等周边国家的动荡也使军事孱弱的沙特更为依赖美国的保护。至于美国,鉴于其在中东的传统盟友穆巴拉克、哈迪等接连倒下,而塞西等新盟友游刃于美、俄、中等大国之间,对美国的忠心不足,因而保住“老代理人”沙特对美国插手中东事务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拉拢坐拥两座伊斯兰教圣城的沙特共同打击“伊斯兰国”的“反恐”效果会好过信奉基督教的美国单兵突进。
" v$ p. v/ H7 w" o! u
7 y; @/ q+ c) N 总之,在可见的未来,尽管沙美能源依存关系的减弱会给两国的相处带来更多的摩擦,但在美国找到可靠的“新代理人”之前,在中国对中东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强之前,沙美这对最保守君主国与最开放民主国之间的“政治联姻”恐怕还会勉强维持。
) X l/ j C6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