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8) 鸡蛋( 3)
|
终老于此还是叶落归跟?我和儿子已对这个问题商量过好几年了。, B/ x" V7 Z- ~2 t
- Y# m3 s3 Q2 _8 C" z) X
在他三岁时,我就和妻子离异,留给他的只有一个并不精明的父亲。这些年来,他长大了,出国了,四十岁的他在加拿大用勤劳和智慧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温暖的小窝。为了避免代沟冲突,我独自居住在老年公寓,倒也自在。前些年,我还有个九十多岁的老母在世,所以每年总会回沪探望一次,以尽儿女之责。7 I% M \# l& ~: ]4 a
- `6 [# Z0 m d3 e6 P; v+ h, z
时光荏苒,老母在去年离世了,而我,越来越感到十五个小时的航程难以承受,再这样飞来飞去总不是个事。于是,选择留加还是回沪的问题便顿时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Q4 _# s1 J' J y
4 i6 l& z- ]6 B4 s( Y9 E$ s
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我牢记着先父的遗言:“每个人只能占一边,不能占两边。”怎么能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呢?
0 [! B0 t: ^9 {0 ~- }3 J. x7 I" V' L4 p+ Y
为了占对某一边,我就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加拿大和中国各个方面的长处和短处逐一相比,并列出了一份表格:* S1 Z& f1 I1 r" |
5 ^ a- q& |. h5 j加拿大的长处是空气质量很好,比较重视食品安全,社群关系和谐,乐于助人,交通方便,但购物路远;/ r; }4 {$ f* } J
1 ?- S1 ]$ y/ X6 q+ r而中国空气污浊,时有雾霾,有毒食品时常曝光,常见无端争吵,交通拥挤,商店林立,就近可得。
# f$ {# u3 ] Y" t
: \( S3 S! x2 C' i在医疗方面,中国不需预约,当天就看到医生。
( h% G. s, m3 [+ h( E$ l0 ~7 `# }; }
m7 }; u: c- H5 S加拿大就医困难,往往一等数月。
3 {0 ]' {* B9 W. }& t0 b
7 J# \- t4 H6 `7 w1 X. q中国的亲友邻居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地闲聊一番,精神上可获得极大满足。
7 ~$ N9 G6 a; Y* Y. u
# T! S$ L9 Q4 `# ]: p; w% u% B2 U加拿大缺少曾长年生活在一起的,拥有共同话题的亲戚朋友。
. o/ ?+ t5 _2 m% |- Z
+ C: _2 p* ?$ `; }/ K9 \+ L }# b此外,在中国本土母语听来格外亲切,而在加拿大语言隔阂造成沟通困难。4 I8 r' q; c+ j5 `: G0 R
t4 W. d) ?* q中加双方竟然旗鼓相当,平分秋色!我只能取一弃一。再三斟酌,故土的情结最后在天平的砝码上增加了些许分量,我毅然决定回到中国去养老。% M+ ^' d3 j9 f; p8 V
! [2 q* v& N- J/ t( v3 ]9 u+ _' R儿子突然提出:他也随我同去。只是担心离开二十多年,无法找到工作,如何煳口?我心里明白:他并不想丢弃这里的一切,但又不放心我独自生活在上海,身边无亲人,让谁来照看?若能同去,我当然乐意,但他还年轻,不是去养老的,今后漫长的道路不能为了一个年已八十的老父而轻易阻断!再说,他的妻子又不是上海人,陪着他另辟一个第二故乡也非她所愿。衡量得失,我不该为了一己之利让他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S! j s! {5 m- F* a4 Q( K4 U
b: R {# i* f" w+ u: {& c1 B当他知道我不想与他同行的意愿之后,劝我还是留在此处:“这里有我,碰到什么难题,我还能尽力帮你解决。回到上海你去找谁啊?”话是没错,但真的遇到急需解决的难题,他能立马赶到我的身边吗?他的一片孝心我能理解,也很感动,然而,在当今时代谁也无法指望养儿防老,年轻人有他们要做的事,怎么能把他们的手脚捆住在老人身上呢?* ?9 Z4 u5 }3 m# \
( i& x+ L8 z& I) J" K: c, f7 I毕生不知愁滋味的我居然也犯起愁来了。在儿子的善意和自身的愿望之间我究竟该做何种抉择呢?儿子啊,别再给我添堵了!就各自走自己想走的,该走的路吧。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再怎么丢不下,总有一天必须丢下的。让我们把那份亲情藏在心底,相互祝福,轻松地走完人生的道路。
, J9 d7 b. T(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