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担负弘法利生的使命
5 z T& m3 R w* L4 b: X; T2 \# T' E/ [
' u7 a6 I- j& J- x
7 J4 l; d% B; c) D9 ]# U
2 V' ~2 v7 S0 j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8月9日)
( S* G* R5 ^# s
! y! T6 P3 u% r6 ]& W# J2 ]+ p 2 w% [$ x1 |7 f' P7 E# Q$ y
: w8 o# {4 ~1 q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6 d$ w/ g3 f" b8 A5 Q* W& [3 ]4 Z7 W" S& y- M/ J8 G0 {7 K/ Q" e1 G$ @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9 c4 I" Y( s9 T
' V5 M6 ?+ M7 d0 T6 J+ F) ?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 o+ S, A3 s9 z. h) i. [
- Y( _, r" g2 o( ~' k : a4 {; z, [+ [) o8 d! O
' O. d, z! @, Y3 P* E. A
今天给大家讲讲弘法利生。! X# E Y/ D7 u3 J' ^* \. L
/ h7 O! w& {0 g+ S" I& X U! U q- e7 s6 N6 n' X" y
7 q! }4 ~8 E2 A( K6 d. H% @, A 现在我们所投生的是贤劫。贤劫中会出现一千尊佛陀,在印度菩提树下示现成佛。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后在印度菩提树下示现成佛。0 p4 q! x& Y9 ^" _/ Q
- `6 d5 s0 b/ G
5 i9 s ~: i! q6 N
2 {8 e( N" Q6 s! Z8 I
太子悉达多有一次出巡的时候,看到了很多生老病死的情景,于是生起了强烈的出离心,在二十九岁的时候出家。他诞生的时候,看相大师告诉净饭王,这个孩子若是在家,可以成为转轮王;若是出家,会成为佛陀。他没有继承王位,而是选择了出家,当时只有二十九岁。出家后,他修习了六年的世间禅定,但是没有成就。最后,他来到了菩提树下,在地上铺了一层吉祥草,在其上打坐入定。打坐前,他立下誓言:“乃至未得无漏果,期间不解跏趺坐,此垫我身纵干枯,聚合皮骨纵分散,未得数劫难得果,身于此垫不动摇”。. e5 Y/ Z2 x' C6 x
% ~* u/ h- L$ X+ L' S+ ^! v" B
$ S9 j( p7 _" p( ^
; ` g4 W3 e8 w3 {* R “乃至未得无漏果”:他求的是“无漏”的果位。“有漏皆苦”,都是痛苦的。他求的是“无漏果”,是没有痛苦的解脱果位。. o5 q( u, }+ h6 a( Z
: U) M+ Q' R4 e. s1 z
' o' v6 f) F0 E2 c% j3 {! F/ j4 D2 ~% z+ c- t/ h" h0 N8 g: P
“期间不解跏趺坐”:在这座期间,我一定要获得无漏的果位,一定要解脱。若是不解脱,就不解开跏趺坐。
, _5 g) e2 o5 B$ B' ~: I- g
5 g* j% m& |( _. v( p3 s ! H# p( n) y" O9 D B1 \# }1 W
6 A. C; i. q5 t “此垫我身纵干枯”:在此座垫上,纵然身体变得干枯。
8 O7 O6 Z" @4 ^! e- i4 l9 ~) A/ G+ H. y6 Z+ l# F8 W* h0 B
7 l0 D5 D0 l' p8 z+ m Y$ [& \/ G0 @0 C! \- I* n
“聚合皮骨纵分散”:纵然皮肤骨头分散。
' i ^+ N! k- k$ f4 I* ]* C
5 X2 |: W, F0 @" c- N
+ N3 r3 ]7 g, u) F* K% M+ l
5 g* Q# B4 b3 Z) v/ \ “未得数劫难得果”:如果不能得到数劫以来难以得到的无漏的果位。
6 s" _! W. l' ~& u6 {/ Z/ _' F9 M' w, w
$ p7 E& I. e$ _ @3 C6 ?' g$ Y$ F, ^( ^6 M, g
“身于此垫不动摇”:身在此处不动摇。
, }2 m4 i6 c8 k
6 V( z+ O" d! u
1 w4 s- p) B) s# ^' g* z- Z% I/ @) e+ R* `6 {' d2 C
他立下了如是强烈坚定的誓言。他之所以成道,也是依靠这种坚定的誓言。大家修法的时候,打坐的时候,就没有这么大的决心,没有这样的毅力。
5 L- c* A% N; F# D
: ^8 C5 s) g/ ^! f4 ~" k9 z
4 z' D- _, e: G* n( E% v) z, r* y4 F8 b+ S
第二天早晨黎明的时候,他证得了无上正等觉的果位,成佛了。8 L8 ?/ L- P$ g I6 f! Q; c' r' }7 ~: }
{" T& w1 U3 z/ [ j/ N4 P3 z' e w d3 n9 n9 B( t0 F0 p
' j- P9 e% ~* ?( I- H, a9 T 他成佛之后,七七四十九天没有传法。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已经得到了甘露般的法药,已经得到了究竟的解脱。但即使将这个消息告诉别人,把这个法传给别人,别人也不会相信,不会去修行,还不如在树下继续安住,继续保持寂灭的状态。之后,他又入定了。天界的众生得知了这个情况,梵天王、帝释王等拿着右旋海螺、千辐XX等到释迦牟尼佛面前祈请转XX。自此释迦牟尼佛开始转XX。" ?3 L6 k! _3 E+ g! A
$ q9 Y) V, Q# ]( G1 k
& {0 o2 f" _2 s7 K, R6 G( l
7 j& Q2 a7 w) |, @0 w; T
其实,释迦牟尼佛成佛就是为了转XX,转XX是为了众生。但是他为什么七七四十九天不传法呢?他示现成佛后第一次转XX,必须要有人祈请。如果随便传,显得佛法不珍贵、不稀有。
' N ]! k" J& g3 ^$ G. y( r! t- R& ^3 `$ K
4 F% d' m9 {: J* f# I
& G2 `1 ?. E( s/ k/ @; x! m) w; H& U 在梵天王、帝释王的祈请下,佛开始了转XX。佛二十九岁出家,苦修六年。苦修时,有乔陈如等五位同修一起修世间禅定。他们特别精进,一直苦修,甚至没有穿的衣服,也没有吃的东西,只靠禅定生存。佛三十五岁成道,乔陈如等知道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不服气、不相信,前来跟释迦牟尼佛辩论、比神通。
* @0 t6 s1 Q" y6 L* o
7 g) J& ]" D# `0 ~" R; d; W# [ % V5 ?, i& o# U6 { l. z& f" h
% T7 z7 u# y" n; c2 c 正月叫神变月。从初一到十五,他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神通、境界比赛,但是都没有比过释迦牟尼佛。最后,他们降服而在释迦牟尼佛的座下皈依,释迦牟尼佛给他们传了法。
; S k: X" F% N% o1 y$ Z! t$ E) u% F+ @0 v
0 j; {' q9 A1 G, K5 J3 j( m# Q
& T& X- ?9 Y9 V1 y+ @5 C 第一转XX的对境就是这五比丘,其他还有八万天子。八万天子是天界的众生,一般人看不到。也许一般的人看到的只有五个人。+ a# T" `0 n$ e; s3 C% r) c
4 D) a. p" ?& ?" h
/ Q( U# |1 w2 k- ^# j+ u
! |2 W2 G. U3 X7 k5 {0 g
初转四谛XX,讲的是苦集灭道四谛。第一转XX,所传的法是小乘法。佛最初有五个弟子(五比丘),后来有很多阿罗汉。. f8 c1 b: I i3 Q* ]
7 R* P) m" [1 p- X6 ^1 V0 o& j
/ V4 T5 C" W1 j2 Z
( \; y) ^4 d( j3 R+ ] 第二转XX叫无相XX。“无相”指大空性。二转XX讲的是大空性,将万法抉择为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大乘佛法的核心是大空性。大乘有唯识宗和中观,中观有自续派和应成派。应成派抉择的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这是显宗最高的见解,是最究竟的真谛。8 q& u) b# Y8 w2 B# C+ v/ Z* V
/ V3 t9 B [5 O2 K/ {% q! U
9 _% K) {( x: J8 e( n
5 e) i, p$ s) m2 y) c 佛当时没有特别公开地宣讲大空性的义理。正因为如此,后来龙树菩萨弘扬大乘佛法时,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说“龙树菩萨是魔的化现”“龙树菩萨所传的法是邪法”……因为佛在世的时候,公开传的是小乘四谛XX,眷属大部分都是阿罗汉。
, z2 _0 U- C. o* Q# h6 X4 c |0 X. @7 z5 O0 j
. G# b6 T$ T, O8 B+ s, I; E9 Z( p9 Q! Z
第三次转XX叫广分别XX,也属于大乘佛法。区别于二转XX,三转XX主要讲的是如来藏光明。为什么称“广分别XX”?从空性的角度来讲,轮涅一切法都是空的。这个空是大空性,是不离显现的,不是一个单空,而是跟显现不离的现空双运的大空性。显宗里讲,显现都是如幻如梦,都是虚假的。显现分两种,一种是清净的显现,一种是不清净的显现。佛在第三转XX的时候,讲如来藏光明,指的是清净的显现。从最究竟的真理来讲,清净的显现是存在的。不清净的显现,即我们的这些见闻觉知,都是迷乱的、虚假的,都是不存在的。八地以上的菩萨佛,包括八地、九地和十地菩萨,都是三清净地的菩萨,他们的境界和佛的境界相差无几。虽然还没有成佛,但离佛的境界特别近。他们和佛所看见的都是清净的显现。从显现的角度讲,这些是存在的;但从空性的角度来讲,还是不存在的。
& {6 C! `$ h9 @& l" j* R- Z5 k; p6 |& R
' h4 Y4 g7 Q! @* n! s& Q
, F) T' i/ w/ B% ]6 d& [' z
我们主要修学的是密宗。佛在第三转XX的时候,讲了如来藏光明,但只是有所提及,还没有广泛地讲,更没有广泛地弘扬。从空性的角度讲,显密没有区别,显密的见解是一致的。但从显现的角度来讲,显现有清净的和不清净的。显宗里主要强调,这些不清净的显现都是不存在的、虚幻的。佛第三转XX的时候,讲了如来藏光明,这指的是清净的显现。密宗重点讲的就清净的显现,即明分。
2 p+ M& e2 A* e7 f$ w# j
p3 L' C9 K" P4 H& }/ R( {# t
. c$ w; C0 }) y; {! G9 l; h W/ ~' P" V3 Y g% C: a
从现分的角度,不清净的显现都是迷乱的显现,是虚假的,是不存在的;但是还有清净的显现,即三清净地的菩萨以及佛的所见,在究竟上也是存在的。密法广泛宣讲和弘扬的是这个明分。' r5 w% a- s# Y1 I9 N! V
2 ^- ~% ~% H' v. }" y/ A
8 S+ W+ e( x( _4 _2 L/ w+ G' _. Z# f3 I
密法分外密和内密,密宗注重讲的是清净。它不是从体的角度,不是从空性的角度而讲的,而是从显现的角度讲的。不清净的都是我们心的显现,都是虚假的,其实都是清净的。所以,如果想学修密法,一切都要观为清净。这个地方是清净的,这些人也是清净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清净的。一切观清净,这样的人可以修密法,这也是密宗的境界。
1 i8 [& D2 ]+ K' I. W* [+ a
2 J+ Q; p1 |+ f1 G % \1 h6 I0 s) o6 c
; A* _; N% g: D ?2 W
佛次第转了三次XX。8 t3 M: |: r9 j" q+ G- j
. h, @+ u& s' g3 K3 S 0 H) w7 ~8 Q! p' w( {' }9 s2 V. O: [
' N3 T& I# ?. \' P! a
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佛当时是随缘讲法、传法,有弟子就讲,有时间就讲,但是没有形成文字。这些弟子都是正法时期的众生,都有一些禅定功夫,他们修得都特别快,能把佛所讲的这些都记下来。像我们现在录音一样,过后播放时一字不落。6 E( {3 y2 T# W
3 [+ H& D) j; W! r2 i h: K
, z6 l! e$ e5 o5 d( g9 Q- ~
3 _; j) S. p5 H. W6 b: c8 {! I( R 释迦牟尼佛在81岁的时候,把自己的教法和四众弟子都交付给了大迦叶尊者,然后就趋入涅槃了,弟子们都很难过。当时佛的很多弟子都是生死自在的大阿罗汉,他们也都随佛圆寂了。舍利子圆寂了,跟随舍利子的很多生死自在的阿罗汉都圆寂了。目犍连圆寂了,跟随目犍连的很多生死自在的阿罗汉都圆寂了。这时,天界的众生都说,佛已经入涅槃了,很多生死自在的阿罗汉都圆寂了,佛教已经成了火灭之烟——火灭了只有一点烟,一会儿烟也会消散,什么也没有了,佛法就快要隐没了。 o# Y, ?3 y. C
6 T* q! ?: t& U: r
; W1 o; z- k! i. Z; a+ R0 f8 D2 l3 r9 K6 i" B& \8 t
佛涅槃后,佛教共做了三次结集。: |, A% G* N! J0 o% v* m
( W$ c) u3 {6 U* v
* ?6 |- e6 q2 G! O h1 c5 _
% n4 L7 ]5 Q0 S4 m0 \ 佛涅槃的第二年,就出现了这样的讽刺。为了遣除这种讥讽,做了第一次结集。地点是在古印度的王舍城(古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未生怨王是佛的一个弟子,也是印度的一个国王,由他做施主,所需的一切资具等都由他供养。大迦叶等五百大阿罗汉聚集一堂做结集。阿难尊者结集经藏,优婆利尊者结集律藏,大迦叶尊者结集论藏。阿难尊者坐在法座上给大家念了一遍经藏,优婆利尊者坐在法座上给大家念了一遍律藏,大迦叶尊者坐在法座上给大家念了一遍论藏。通过这次结集,遣除了讽刺,佛法继续在世间弘扬、流通。5 H' I/ V% [5 _( |7 ?5 g- U# c
- G# J. f Z( O' F2 J0 o
2 Q6 d- e5 T$ |5 w" \) o; ]9 y
4 v: \3 j- f {! ]% R0 r4 v5 x9 E 第二次结集是在佛涅槃一百一十年。当时佛教出现了一件事情,有比丘大肆宣扬十种非事。这些比丘列了十种事情,这些按佛的教言都是犯戒的,但是他们说不犯戒。佛法开始被染污,不清净了。为了遣除这种事情,制止十种非事,做了第二次结集。地点是印度的毗舍离城,由阿育王做施主,提供条件。耶舍等七百阿罗汉集聚一堂,摈除了十种非事,完整地念诵了一遍三藏——经藏、律藏和论藏。通过这次结集,佛教又变得清净而正规了。# E7 e" U. s- p# ~6 T" j
5 o, U1 M4 u p- }
& z4 q- @4 M- y: o" \( L
5 G8 z; f, ^! n1 U( ]2 S4 `
第三次结集是在佛入涅槃后近四百年的时候,佛教又出现问题了。当时比丘每个月都要做两次增净法,要念《别解脱经》。这时出现了十八种不同念法,彼此互相争论,出现了不团结的情况。每个派别都说自己是正确的,这样就分成了十八个宗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佛教又做了第三次结集。地点在克什米尔花积精舍,由腻契波王做施主,提供一切资具,密藏等五百阿罗汉、六万一千凡夫大尊者以及五百菩萨聚集在一起,把四分五裂的十八部均立为佛教,然后将三藏立成文字。以前没有形成文字,在第三次结集的时候才开始形成文字。# L* |: N, @5 E. t/ M8 k
" } G, o7 R0 e1 K
( V$ s9 W4 C& z1 B: w& J$ ?2 ]( ^# \1 ?
2 \7 V w( b# {1 _2 Q7 C8 `
为什么说十八部都是佛教?这也是有依据的。佛经里有一个公案:以前迦叶佛时,有一位哲哲国王做了比较奇怪的六个梦。其中一个梦是这样的:有十八人共抢一块布,最后把这块布撕成了十八块,但是这些人最后得到的都是一块完整的布。他去请问迦叶佛,佛告诉他,将来会出现一尊佛,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会出现十八个宗派,但都是正法,都是佛法。在第三次结集时,他们以此为依据,将十八部都立为佛教。+ b2 {+ W. d; C' r
- K) M; V! k4 o; d5 p7 Q3 c- n
/ O- k0 w1 ?' l4 d! j0 Y2 R* z* @ D/ Q; T: I
佛教共做了三次结集。最后一次结集的时候,将三藏立成了文字,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问题。后来,印度出现了很多菩萨、大成就者,他们一直弘扬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后来,佛法被广泛弘扬至各地,也流传到汉地、藏地等,至今传到我们的手中。7 {8 E4 [$ H, o* E' `' k: ~6 Y
" e1 t m$ u- O8 G
" W8 E' Q, F4 y$ Q/ g( C, s6 ^0 e! D. e# U, k5 A/ ^
释迦牟尼佛所传的法有两种,一种是教法,一种是证法。教法指经藏、论藏和律藏三藏,证法指戒定慧三学。我们通过弘扬三藏教法,在众生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叫弘扬正法,也叫弘法利生。$ M- \) j9 P- `, m5 k- I$ j1 V
4 M0 o$ Y$ Z5 X; T' e4 N M
& I' j+ w' O8 A9 P- u$ P. _: o0 T# c& t3 {; z
我们都皈依了佛门。作为佛弟子,有责任将佛法延续下去,发扬光大。那我们怎样去弘扬呢?
+ a9 U/ F8 T; k" t
& J6 K& u. Z; F1 ^0 [
4 ]' y+ ]1 ]9 i: }2 _- W8 m
/ h- \) `! @/ e7 Y 若是自己有讲经说法的能力,可以讲三藏。众生通过学修三藏,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的功德。7 v: T- T; T2 ^5 d
. T3 N6 q' o) T' f- r% P( k
# I1 n. `% R s/ @ i, H! @* H8 T4 ?$ C* W- ~( e
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是最重要的。若是令众生的相续中有了这些功德,就是真正的利益众生。但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并非能直接传到众生的相续中,也不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把它融入众生的相续中。
# m* Y# Y0 j. ]/ m! S& N* C' y K2 w) e
- R' ]1 A8 q! S5 }4 y4 v
: c4 C7 Y+ o* b3 I) R/ Y 现在很多人都塑佛像,建道场。但若是道场里没有道,也可以说道场里没有三藏,没有人讲经说法,就没有意义了。现在的很多道场都变成了文物保护单位,想讲经说法也没有权力;有的道场规模搞得很大,但是都变成了旅游的地方,这就没有意义了。建寺院,建道场,都是为了讲经说法,若是不能讲经说法就失去意义了。
& b& }1 U, h. `5 J G) m6 H E* J9 w
2 L0 {$ r9 {" B% m7 W
7 h G5 x: o6 g( q6 f* p8 S; f 寺院、道场里一定要有讲经说法,讲经、律、论藏三藏的内容,让大家明白三藏的内容,这样自然就会在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通过学修三藏,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相续自然就能清净,就有了戒学的功德;心也不再散乱,可以安住了,这是定学的功德;明白了道理之后,开启了智慧,心里不再迷茫,人生也有了目标,相续中就有了慧学的功德。知道什么是真谛,有分辨和取舍的能力,这叫智慧。
0 W1 W" h3 v6 V; E3 @; c F3 n0 d; E& c$ s) z& G' R0 Z/ H
8 g9 t7 i" o- n# d, N/ @
' r, Y( g7 \9 F# M. T7 z) A 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不可能在外边产生,而是在相续中产生。道场弘扬的应该是教法,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的内容。佛经中,经藏、律藏、论藏是分开的。我们有时候也讲一些经典,但是很多时候讲的是论典。论典是再来的菩萨以及大德高僧们的著作。他们通过研究佛法,通过自己的修行写的心得,也可以说是他们研究出来的结晶,这叫论典。
4 t" t5 M; ]" A% V$ n- A5 C0 {
( g0 Y B7 k$ L - M* D. | K- f9 j, t# S
. x. ~0 W H" q+ O; Q; n% y! m2 c4 W
经典和论典不同,经典的内容比较分散,而论典则是总结性的。每部论典里都有三藏的内容。诸如,讲怎样受戒,让自己的相续变得清净;怎样修禅定,让自己的心定下来;怎样抉择万法,让自己的相续产生智慧。* Q% b5 g; T$ p: Y: r4 G/ `
$ F* U1 \* W2 x+ _4 T! \
9 t% }0 e7 Z3 B0 P
. F+ M7 h* s8 I7 T% i' {3 ~
我们讲论典也是可以的。论典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造的。以前在印度,造论非常严谨。三种人可以造论。
0 _: w8 i+ P9 R; P- K$ \3 [
) a) e5 \2 G0 {6 s' [: E( w. m 2 }+ g6 ]6 z# Z# T
4 u; L7 n1 z3 i# D 其一,精通五明的班智达。以前古印度有很多班智达,那烂陀寺也有很多班智达。“班”是五的意思,“智达”是通达的意思。“班智达”是通达五明的意思。五明,即医方明、工巧明、因明、声明和内明。医方明是指医药、医学。工巧明是指诸如建设、铁匠、木匠、画佛像、写字等。因明是指逻辑学。声明是语言学。内明指佛法,包括四续五论。密宗有四续,显宗有五论。五论是戒律、中观、般若、因明和俱舍。我们的多美十明佛学院学的就是五部大论。四续是密宗,包括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四续五论就是内明,内容很多,面特别广。; b5 {6 E5 d- n) b& \! o) @0 O
+ o1 f7 Z k" i0 S8 \ 4 @( b C4 m2 `& {% Q/ q3 z
4 o% a0 F2 t: P
精通五明的人才可以写著作,才可以造论,这是最低的要求。以前古印度要求很严格,后来则没有那么严格了。
9 Q6 b0 f7 c* O% {: q
: [* ?. E; R4 H5 ^# ?7 e' ? - J; L' G$ U3 ?7 O
# q* |; j- L4 I; I
其二,面见本尊。比如无著菩萨就面见了本尊。无著菩萨和世亲论师是兄弟。当时印度的灭佛行动给佛教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佛教即将隐没了。这时,有位比丘尼想,“我是一个弱女子,没有办法保护佛教,还不如还俗生孩子,然后让孩子学修佛法,弘扬佛法”。于是她还俗了,之后生了两个儿子。他们长大后要继承父亲的事业。以前印度都是继承家业。比如,如果父辈是屠夫,孩子就必须去从事屠夫的事业。两个孩子就问母亲,自己是何种种族,应该继承何种事业。母亲告诉他们,你们不是为了继承家业而生,而是为了佛教而生,你们两人要去学修佛法,将来要弘扬佛法。
$ _' S/ J# ^( _. R; L( p9 Z J
- h6 L0 j0 S' j# K( l; O! i 2 ]/ n [/ k3 U. F: i- w
' T8 q7 q5 \6 g2 h- F- k1 n
弟弟世亲论师找了一位很有名的大德,到那里学修佛法。哥哥无著菩萨则到了鸡足山修弥勒菩萨。他修了很长时间,弥勒菩萨都没有出现,最后他灰心下山了。在回途中,他遇到了一只狗。这只狗下半身都腐烂了,还朝无著菩萨狂吠,生嗔恨心。无著菩萨生起了无伪的慈悲心。当他一生起慈悲心,业障就清净了。狗的身上都是蛆,他想拿掉这些蛆,但是用怕伤害到它们,于是闭着眼睛用舌头去舔。当他伸出舌头时,没有碰到狗,而是碰到了地面。他睁开眼睛时,看到弥勒菩萨显现了。他对弥勒菩萨说,“我修了这么多年,您也没有出现……”弥勒菩萨告诉他:“从你第一天到鸡足山时,我就在你的身边,但是因为你的业障没有消除,所以看不到。”弥勒菩萨告诉他:“若是不相信,我坐在你的右肩上,你到街上问问,看看你的肩上有什么,就知道了。”于是他走到街上,逢人就问是否在自己的肩上看到了什么。人们都说什么也没有,还觉得他有问题。下午他遇到了看似很普通的一位老妇人,她说看到了他的右肩上有只下半身腐烂的狗。因为她的业力稍微清净了一点,看到了一只狗,而其他人什么都没有看到。可见,心清净的时候,才能看到佛菩萨;心不清净的时候,看不到佛菩萨。后来弥勒菩萨把无著菩萨带到了兜率天,给他讲了很多法。之后,他回到人间进行弘扬。现在的无著菩萨所造的《弥勒五论》,其实是无著菩萨在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的时候,弥勒菩萨给他传的法,所以叫《弥勒五论》。后来世亲论师也回来了,也很了不起,但还是不一样,无著菩萨是亲自见到了本尊,由本尊亲自传法的,境界不同。后来,世亲论师跟无著菩萨一起弘扬唯识宗的观点。
, M* _( V- j) _% O' t
$ D0 p& C; B& ` % N- M; ^) y D
4 I1 D" [( [ t1 _ 其三,证悟空性。
$ s! Y, U+ L$ I- E+ B6 |8 y/ N4 r$ d2 U
& M, U6 T1 Q! U& v6 e/ p& x G
9 ~* R" e1 _: @- g9 ?" c% f! M' Y
' V% z v% @' f G 第一种是精通五明,第二种是面见本尊,第三种是证悟空性。这三种人可以造论典,不是随便就可以造论典的。他们所造的论典非常正确,也是非常可靠的。我们现在也讲论典。相对而言,论典好理解,也好讲解。1 B' y; J H- D6 K n
5 h p) U; _. c$ p3 F4 O/ u
* p( K2 j6 E) Q5 q$ K8 _. P
& Z( Q5 ?* d9 o* v8 g! U/ l 道场里必须要讲经说法。讲经说法要以佛的教导传讲。上师们以佛的教导传讲,我们也要以佛的教言、上师的教言来传讲,内容不能有错。虽然可以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但是内容不能变,都要按佛的教言、上师的教言来讲。自己所悟到的和明白的,不能随便夹杂在其中。除非有上师的认证,才可以讲自己的境界,否则是不允许的。如果将自己的分别念、自己所明白的夹杂到其中,这是误佛法,也是误众生,是不允许的。如果自己有境界,有悟处,也要经上师认证后,才可以加自己的东西,否则不允许夹杂。
* q0 T1 ^/ O0 A- n X$ |6 ?/ u# s
1 ]$ ~, I+ M7 R/ R; ~
6 l$ g, u! }* u! ^" T
6 t+ T' P* [0 g. c 我们现在建立了僧团,出家人要好好学修,将来就可以通过讲经说法这种方式来利益众生。将来我们也可以建立居士辅导员,但都要通过考试。出家师要当辅导师、法师,要经过考试。只通过考试也不行,还要看人品、戒律。若是人品好,戒律比较清净,佛理比较精通,有讲法能力,才可以当辅导师,当法师。居士也有同样的要求。如果发心好、人品好、戒律清净、精通佛理、有讲经能力,将来也可以传法,但是要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查。所以,大家都可以努力,力争将来都能够弘法利生。% Z; a O2 W& X9 Y1 O& g3 w2 C
' j. W+ j* {9 ]1 S: D& S: _ : Q% s+ f; Y+ J( F8 b1 [
, O+ }; n! J+ J* }2 `3 z n& W' @
若是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其他的居士也可以通过印书、刻光盘等形式弘扬正法,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 y& w, S1 X' l* g' F% b* B: D8 g1 K+ t: R9 s! d% b
1 S {3 `. m h' k4 X: _* [9 t, C% O- c" @" k$ s
现在网络、微信等都特别盛行,可以在网上转微博、转帖,可以在微信上转发文章等。转发这些内容时,一定要观察。对那些内容比较珍贵,而且对众生的相续绝对有利益的,才可以转帖、转发,其他的不能发。一旦发出去后,他人就会看到并在心底有所触动,产生一些想法。若是影响到了他的相续,让他产生了一些恶念、邪念,这是你造成的,这叫伤害众生。若你打了他、骂了他,这也是种伤害,但相比而言,这种伤害不算大。若是直接染污他的相续、断除他的慧根,这个罪过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弘扬佛法,要利益众生,一定要保持众生相续的清净,一定要保护众生的慧命。所以,大家不要随便转帖、转发,不要什么样的消息都发。
0 d* h/ ]* v- b6 M$ M
$ L, {" t; R& D: e5 K
3 G! z, L, d5 Q$ h
8 J; [ O. Z+ ?$ A J/ @) @ 大家还可以印光盘、印书。以前看书、看光盘的人多,现在处于网络时代,也许看书和光盘的人少了,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4 ^; L) l, Z( P
4 g. ?3 J& [9 A
c/ f$ I8 D; k, C& A% C1 B# h9 ^; Q2 L! e
大家有什么特长,也都要用在弘法事业上来,去帮佛、帮上师弘法,这就是做弘法利生的事业,也是利益众生。尽管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你能帮佛做、帮上师做,这也是弘法利生,是每个佛子都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 k; H" @" | _ b+ G( n! I- Y" E% A( n- B
9 J" x1 i( |* d; C8 J5 {5 N1 \+ Y9 g
根据藏传佛教的说法,现在已经快到像法时期了。像法时期是什么样子呢?就是表面上有,但实际上没有。虽然有很多寺院、道场,规模也都很大,但是里面没有道,没有讲经说法的人;虽然有很多剃头、穿袈裟的出家人,也有很多装着学佛的人,但是相续中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像上有,而实际上没有,这叫像法时期。像法时期要持续500年,然后佛法就要隐没了,不存在了。现在快到像法时期了,已经有这个征兆了,很多道场都没有讲经说法的人,只有几个出家人。这就是快到像法时期了。/ n$ y5 h2 ?' K! }& r6 a
J* ?$ F* r# t0 [
* B: P; W* h; o, Z9 _& a, j' \9 u* O4 t$ K; u4 t
现在出家的人多,穿袈裟的人多,但是有戒定慧三学功德的人很少很少。有的人甚至还把出家当成职业,听说有白天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在寺院里上班,晚上把袈裟脱了,下班回家了。这都是一种征兆,说明快到像法时期了。我为什么日不缺讲?虽然我汉语说得不是很流利,但还是使劲儿地讲,就是为了给大家讲这些道理,让大家明白这些道理,哪怕你们能明白一个道理,听懂一句,我觉得都很有意义。这样才真正能够利益他人,这叫弘扬佛法,续佛慧命。
. j, l( x% H7 S3 L1 }6 V. L0 ?5 t) v( p* O9 f2 W
/ }+ D+ [2 b& f6 @+ P; c {) m+ b8 V- N
我们都是发了菩提心的大乘佛子,无论是汉地还是藏地的众生,都是观音菩萨的所化众生。汉地众生觉得跟观音菩萨最有缘分,都信观音菩萨,对观音菩萨的感情特别深;藏地众生也是这样,每个人都信观音菩萨,而且特别信。我们都跟观音菩萨有缘分,都是观音菩萨的所化众生。
7 W. H) _3 B) H% {$ t4 [+ g
- o7 ]1 f; Q; {1 B# H* S# F
/ K3 }6 R# O; y G8 ]* X, f y, j% y
无论是藏地还是汉地,都是观音菩萨的刹土,都是观音菩萨的所化众生。在藏地,观音菩萨显现的形象是男相;在汉地,观音菩萨显现的形象是女相。佛菩萨以各种形象度化众生,形象上可以显现为女相,也可以显现为男相,都是不矛盾的。若是真正懂佛理,就不矛盾;若是不懂佛理,也许会感觉是矛盾的,“到底是男身还是女身?”很多人都有这种怀疑。若是你真正懂佛法,就不矛盾。
* ~1 T% h+ \, S! a0 A# \% {: U5 A- c7 f J- {
9 c" K; d% Z% U* Q r* S+ {
, q. z3 D* V5 d/ G 都是观音菩萨的所化众生,都是大乘种姓者。也可以说,都是对佛法有信心、发了菩提心的人。在座的很多人都发了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以后要做什么?就要做利他的事情,要利益他人,帮助他人。怎样才能利益他人,帮助他人?给他们吃的、穿的解决不了问题。佛当时是发心为众生、利益众生的,为什么他要成佛呢?只有成佛,才可以转XX,才能真正地利益众生,帮助众生。
) }$ p5 S" w$ ]4 A; S3 A+ H* Y: q% [' ~' i$ ~* F8 O
# Z7 M+ }: B$ W7 E# D; k
. d: h. f* O! R" N; @" a
我们现在也是通过佛法、通过智慧去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去解决他们心灵上的问题。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的心态改变了,命运就随之改变了;你的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很多人可能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像看魔术一样。我们看不出来魔术中的奥秘,当没有找到它的诀窍时,就觉得很神奇似的;一旦知道了它的诀窍,其实很简单。同样,一切显现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心的幻化和游舞,但是当你不明白的时候,就会感觉很深奥,一旦明白了以后,一点都不深奥,都是心的幻化和游舞。
# d2 f( A" m- f7 c; a# @' }
# W4 ], _2 T4 f- Q
( P2 H$ ] S( A) E P" O4 k8 _, m/ R! O5 W3 r7 q8 u4 \$ ^$ r
怎样才能改变心相续呢?怎样才能使心清净呢?只有通过佛法,通过智慧。我们之所以要传播佛法,就是为了让大家增长智慧,这才是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帮助。我们尽力地去弘扬正法、利益众生,自己的福德和功德也会同时得以圆满。其实,利益他人、帮助他人,这是圆满自己的一种方法。
- D3 s: W8 B A
6 z- i7 D, G6 w- R) T( s ( H0 w1 _- Q" l9 w
0 e' u$ i4 H& N) @) Y$ C4 {
人不能自私!自私的人是很痛苦的,现在痛苦,将来也会痛苦。人必须要有帮助他人、利益他人之心,这样心量自然就能打开,烦恼自然就会消失。如果我们要利益众生,也是要通过佛法。希望大家好好弘扬佛法!; M! W6 V0 t% k! |" M5 R8 `
+ F" F3 r1 p" d: W4 J0 b2 v
# @; [7 ~6 ^+ u5 t9 ]6 M$ q0 I. U9 H+ T9 O* M. o& C- U
我们现在弘扬的是佛法、正法,大家要竭尽全力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接触佛法,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是我们每个人肩上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 Q- s1 O1 \" r0 d# y
0 y0 V# Z3 ~, I$ M1 F! {) _0 t 2 S+ S+ z7 W: ^# s2 \
& k' Q" C& v# ^. ^, K 今天讲的弘法利生,大家明白了吧?无论你是何种身份,身边都有有缘众生,要想尽办法让他们接触佛法,让他们进入佛门,这叫弘法利生!
+ y0 t; w( I ~3 U& z' z$ L- p3 @4 g1 V6 R R
; i$ W5 t: F3 ?0 D& G& m( Q3 N+ z- L5 h S( s& t' E' h) l7 u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 k$ Z5 Z+ V ?5 `/ B% ]
! k% G- g# k; Q* m7 x( {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4 T+ v) U' C- p1 \- `
% r8 R2 D8 P/ V6 b$ X* ~- G
# R: }7 f% v9 n2 `5 x. L5 M0 M* v" f, N# p
: F6 p9 ?* m& Q4 a; F- q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I/ o) J6 D: d( ^9 t( { e' a, p' U" c
" `% D6 a7 ~3 C5 d& {/ i( j& l V, z. R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4 p0 R, i2 a% W8 C7 b( s4 X7 O1 b2 _' l2 C9 }3 D
: E! b1 v# r* c
7 k* J: o9 f1 G, h! e; Y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L# g4 N, Q, k# S/ z*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