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众生交往的时候,要保持适度。既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对他们有怨恨。所谓不能过度亲密,是指不能以贪爱心去接触。所谓不能有怨恨,是指不能舍弃众生。& D |# k, z6 h2 ^
7 e4 O' B6 P. \; x; |1 G 我们应该以慈心和悲心跟他们接触,保持适度。放下一切众生是智慧,不放弃一个众生是慈悲。既不是贪爱,也不是舍弃。 2 P) F g1 x/ z4 w0 D( s: i + j/ ^3 \! c5 o0 |' c
若是有智慧,就没有贪爱了。所谓智慧,是指无我、空性的智慧。你若证悟了无我,证悟了空性,就没有了人我执和法我执,也就没有我执我爱了。没有我执我爱,就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自私自利,就没有所谓的贪爱。有智慧就没有贪爱,不贪爱世间,不贪爱亲友。& s' c. t* a5 r; k- L) l! l! `3 j
& ]# s- q6 C m$ e 若是没有贪爱,会不会远离众生,舍弃众生啊?不会。不放弃一个众生,这是慈悲心,有慈悲心还能舍弃众生吗?所谓慈悲心,是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只要有慈悲心,就不会舍弃众生。 , T- c% K" {- b5 Y6 o 9 L$ M: `7 v8 ^8 b
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应该既能“放下一切”,又能“不放弃一切”。不能放弃,但是要放下自私,放下贪欲。自私和贪欲是一种狭隘的心。 , J/ _$ k/ q0 i9 v) W " y Q) D' Y# ]+ A" z
我们之所以会处处生烦恼,处处遇到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胸太狭隘了。如果你能把心量打开,把整个法界视为自己的家,把一切众生视为自己的家人,以慈心和悲心去接触众生,跟众生交流,就不会有这些矛盾和烦恼了。应该把自己的心态修炼得像大山那样稳重,像大海那样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