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4|回复: 1

[前人字画] 兰花之美,君子之德——宋代至今大师画兰!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6-7-2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6-7-29 08:15 编辑
, A2 B" m; v( T. j6 W+ b" G/ i1 U4 z2 N3 @
        兰花之美,君子之德——宋代至今大师画兰
* [% e$ @" P6 S( p
/ `0 S# M  f, n; o& u) I在中国,兰花素有“君子之花”“空谷佳人”的雅喻。
( M1 y# t) A- `, D6 Y& w& j2 J# Z
) g- J- q3 `: a+ K历代仁人志士以兰喻志、以兰抒情、以兰赋墨,在赏兰品兰的过程中悟出了一种融华夏的道德修养、人文哲理之妙谛。因而,兰有:国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美称。  g* Q, z* l4 t+ G7 F

5 a, f' e# _" J: {' |. D“兰章”常喻诗文之美,“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2 {& X# d$ I8 b3 c

: T) |0 ^, Z" u/ R# c' o4 a“中国兰”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和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
! `2 h4 M! U) a5 r
- d9 u7 N7 W) L▼ 明  造渭 《双清图》. f6 [: C2 Y! S9 t& P5 ^' v
“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兰花品德高洁,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自古以来人们就视兰花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 a3 K4 V5 Y: G/ o" R
7 F, t" Z% J3 P8 ~/ m( S# G1 @
▼ 明  造渭《兰香图》
' H/ r5 p: S, O8 [; P5 ^兰之精神、兰之情怀、兰之境界、兰之艺术,都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脉络中。其品格风范已成为中国理想人格的象征。
/ S* k( D! u4 y7 g; S7 C, J0 h3 L# g3 i; i+ E2 H
▼ 明  夠克弘 《玉堂芝兰图》
; {# n) F! F/ k% M; I/ r我国古籍有关兰蕙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可见于《诗经》。% V' t' r* i- b, N7 `) o( j0 C$ Q$ K
2 l1 W( ?1 w+ Y4 r' }! z% E
▼ 清  高凤翰 《兰石图》3 f9 O- ~% t4 L  S) E
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3 x& p0 P# y, u! `
把兰花加冕为王的也是孔子,他有“兰当为王者香”之语,对兰美德推崇备至。1 T5 ^8 e7 O: Z) P/ Z' n
越王勾践也曾在渚(zhǔ)山种植兰花以示明志。6 N0 Z* ]: F& |* q$ ]) V
4 ~* f* d2 Q5 x0 M6 Z2 J* {
▼ 清  钱载 《兰竹图》
  H* u, r& {1 F) A$ a“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以兰为喻,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 j. y  v3 g9 t$ Z
“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地袭用、传播,并在儒家的各种典籍中被广泛地作典故引用。6 j7 Y) i% K) |
" s2 [2 A: F+ k" Y# O0 Z
▼ 清  樠士慎《兰竹图》
; k& z7 m( |4 `: ~2 t' ]$ l! _2 ^- y, ?5 l- U5 R0 }

& u5 z* o7 z1 C, p0 d宋代画兰之风兴起,南宋赵孟坚的两幅春兰画卷的真迹,至今仍存。宋亡后他遁隐于世,画兰以示清高。据说兰花从此成为忠贞的象征。而他的堂弟,众所周知的赵孟頫,由于在元朝做官,有弃宋之嫌,故从不画兰。
5 s6 S) P& U  h6 E9 N3 x* @. O
8 a4 X' |5 g  R- }) d6 G▼ 南宋  甠徍婛  《兰竹图》
7 x! j2 t# H8 c4 Q7 E  d郑思肖尤擅画兰,宋亡之后,元朝统治者慕名请他作画,遭到严词拒绝。此后他画的兰花,一直都是暴露根部的,且不着地,旁人问其故,他答曰:“国土之不存,兰根焉能着地?”借以抒发其爱国之心与亡国之痛,传为千古佳话。
' ^; r: y2 g% Z5 @& f0 ?. _3 L$ c2 Q' o5 \# Y" {
▼ 元  郑思肖所画兰草  p/ d4 ^6 b! C
兰花以其独特的幽香,亭亭玉立、刚柔兼具的形姿,征服着亿万人的心。她给人以高雅、纯洁、美好的精神享受。
$ d0 o! ?5 z" S1 S6 Y0 U
6 e# k" T! o  \! y' T3 \9 v▼ 清石涛 《兰竹图》
( Z% [! u, ^9 O. o6 C5 y兰花生于深山,隐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她象征着处困厄而不改其志的大德君子、临危而不移其情的志士仁人。
) T# c0 h- o' o' }) j1 [2 w$ j* M# T  B5 g: b5 `: l
▼ 清  夠稺《兰花图》6 F  y: I; D  E; B5 T  S8 S
纵观中华儒、释、道文化源流,虽然旨趣各有不同,但在爱兰方面绝无分歧,因此兰文化传承了中华儒、释、道三大文化脉络之精髓,而今已成为浩瀚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7 B3 [8 p0 A  |0 H

1 D' l0 k; ?5 S' L▼ 清  蒲华 《空谷幽香》8 ^  V" b$ O9 S
# H' l; S! ?  I% S4 L+ m$ A; u+ u7 g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曾说:“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 ~8 L7 N/ o; F* a( z# y ' t% e' g" R, M
苏轼咏兰曰:“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 y! c& Y1 l# U8 C: n & \7 \: R/ Y8 a  @* l7 o0 c
清人郑燮有诗曰:“晓风含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好似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系怯君看”。  v0 h& w: Z$ X& {' A* n) |
2 I. t) R0 e7 ^
▼ 清  郑燮《兰石图》
4 D* K5 F, d" ^& j* A1 P! Z* w 9 [+ J9 ]4 |  B: F. e# F) T* ]  Z
朱德曾说过:“一个国家文明不文明,要从各方面看。物质生活丰富了,还有要丰富的文化生活。好的摆设,也是文明的一个方向。如果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时的文明就更可观了。”
" g& y1 W, A8 W( a1 o1 b5 k8 V- B
( J8 r! l+ r& M* [' \▼ 张大千《兰花》) F# M* A+ ^2 w* ]2 Z+ R
3 ^( X: t; Q# \) z3 r
与其他花卉相比,唯兰花四季能花,并独具幽香;唯兰花品种繁多,其叶艺、花艺高深莫测,带给人们以无穷的追求和乐趣。   
6 x* ^# k+ f" j0 ?% Q9 q5 ]6 W* s3 l& T) W/ ?; N
▼ 齐白石 《兰花图》2 O1 K& K( [" R. j8 D: k! ^  V( N
人们把对兰花美感的追求,用文化的方式从自身的社会中反映出来,借兰花的魅力,抒发自己的情怀,并把兰文化与做人的情操、做人的道德标准联系在一起。
3 K& l( |. P" S% {& r# w/ B9 \( @1 s% ?8 ]
▼ 张大壮 《兰芝图》
, E' \( M  C5 N. V/ s* m3 X7 D
. X( i2 a) Y6 z▼ 王兰若 《墨兰》
6 m$ S- ?) D( |+ ?5 C$ m7 w, A8 z6 I1 A
▼ 符铁年 《兰石图》
% B; Q! \6 k9 @" p3 ?; @: t
# y; ^* g! W4 o6 l  h, ~5 j2 Z▼ 樊浩霖 《兰花》$ ^( Y8 v: z( w  K+ N% [
& Z2 F1 u2 y6 z  v
正是历代文人们的借物抒情、借物言志,给兰这种植物披上了独具人类情志的色彩,使兰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的理想内容、感情色彩的文化观念,成为一个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 Y8 q) f# m" e% Z$ t

. R, I" W/ ~+ O. u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g2x3MeWD2EypDyC1#rd7 _) z) W& g. a( R' {
' J/ X8 d" t% @2 F* V
南宋赵孟坚  《兰竹图》.jpg
元郑思肖所画兰草.jpg
明孙克弘 《玉堂芝兰图》.jpg
明徐渭《兰香图》.jpg
清钱载 《兰竹图》.jpg
清汪士慎《兰竹图》.jpg
清郑燮《兰石图》.jpg
齐白石 《兰花图》.jpg
张大千《兰花》.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6 13:04 , Processed in 0.14037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