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9|回复: 1

[学书论画] 邓散木先生隶、篆书视频——黑龙江省博物馆提供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6-8-16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邓散木先生隶、篆书视频——黑龙江省博物馆提供3 Y5 H- b, g/ s5 c1 l3 L) e* r* X

/ i( o& U- V. N. I; X' a3 M9 {9 O      中国汉字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它变化多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汉字的书写要从篆隶谈起,隶与篆自古至今都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J  j* h  m% a& Z- Z7 S# K
      隶书也称作“佐书”、“史书”。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把篆书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划,以便书写。始创于秦朝,普遍使用于汉、魏。在秦代,隶书与小篆并行,是书吏日常抄录公文的便捷字体。小篆难写,不能适应秦代公文往来的需要,多用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为了便于快捷地书写,隶书将小篆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粗细有致的笔画;将小篆纵长内聚的结体风格变为横扁舒展;此时的隶书成为不再象形的汉字符号。隶书对汉字字体的改变是巨大的,因此,“隶变”就成了古今汉字的分界。小篆以前的汉字为古汉字。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象形性强,定型性差,字由线条构成,没有形成构字的元素──笔画。隶书以后的汉字为今汉字。今汉字的特点是符号性强,定型性强,字由种类有限的笔画构成。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正式的书写体,也称为“汉隶”(也称今隶)。汉隶书写风格多样,一种以方笔为主,如《张迁碑》;一种以圆笔为主,如《曹全碑》。现代隶、篆的书写方式则在汉隶、秦篆的基础之上不断推陈出新。当代著名书家邓散木先生就将隶、篆书写得出神入化,沉雄绝俗。
2 B# r* }, z$ s3 \" H' S" c7 ^9 h9 h, Q. |
       邓散木先生是我国当代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现代著名艺术家。早在三十年代就以精湛的书法篆刻艺术崛起于上海艺坛。受到时人的喜爱和推崇,称其书法为“江南祭酒”,篆刻为“北齐南邓”。其诗思想性强,才华横溢,豪迈奔放。其书法气雄力健,深厚流利,富金石韵味。正、草、隶、篆四体皆精,融会贯通,自成一体。晚年所作“草篆”、“草隶”独辟蹊径,风格高古。- I& |# U4 D, f3 Y) R
       散木先生金石、书法俱有极高的成就,本篇将着重介绍邓散木先生隶、篆的书法造诣。
% D) h) I& S* K$ T- Q* f       散木先生在书法艺术园地中是辛勤的耕耘者,几十年孜孜以求,四体书无不深研力究,尤其隶、篆更是字字斟酌,故能俱臻妙境。他一生所书隶、篆作品甚丰,为了更好地展示邓散木书法作品的特色按其完成的先后年代,将其展品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分述。. S( r3 c, B9 Q* o

+ d+ B& P4 w4 s( \; `      早期作品(1937年以前)。散木先生的早期作品,可以看出邓先生的书法作品的渊源:邓先生的篆书从峄山碑入手,参以钟鼎款识。所书之金文更充满了雄健、浑朴之金石气息。如邓先生临的虢季子白盘:“唯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作宝盘丕显子白庸武于戎功经维四方博伐”,浑厚流利,神完气足。
% A% z# o+ v0 W' J      临虢季子白盘篆书轴0 ]2 E: i; X. c* J$ O: E7 V, o
      如大篆联:“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此作方笔庄重,园笔流畅,丰神奇宕。
) P0 v7 z: w. [5 X& {3 l8 {; c      散木先生的隶书则初学伊秉绶,后遍临汉碑。如:“殷牖斯空夏台虚设,楚诗早习沛易先通。”刚健浑朴,用笔遒劲,粗细结合,疏密有致。邓散木先生的早期书法作品,临神不临貌,取长不取短即“遗貌取神”。这使得他的书法日臻完善,渐趋成熟。
* n, ^5 Y! L! Y& g$ \7 p6 X/ `5 ^' R( E
      中期作品(1938-1956年)。邓散木中期作品已经完全以其独特的个人风貌出现,独树一帜,卓然出众。他曾先后举办个人展览及师生联展12次,当时被报纸誉为书坛的“江南祭酒”。中期丰富多彩的作品反映了邓散木先生精湛的艺术修养。正、草、隶、篆各体皆精,擘窠、蝇头大小的字也是游刃有余。隶书除临汉碑外又集《张迁碑》、《曹全碑》和《石门颂》于一炉,取各家之长。
: |, C) s+ Y% j$ v       散木先生集史晨碑联“寓书阙然不报临池雅有可观”;集石门颂联“书纪春秋尊楚宝 政成清晏答川灵”;集南史王筠王景文传“甥舅之间风韻都复相似 容止既妙餔啜亦自可观”。这些集联皆是笔酣墨饱,气韵生动,纵横磅礴、奔放。邓先生中期的隶书作品多端庄遒劲、纵横潇洒。
9 y) i! P+ B9 l       如:“如公一世雄也独此情未了任红鳞生酒面怡然心会双桨凌波买绝风光镇长好识我少年狂态相逢意便亲情黄莺报春归略借工夫一醉秋色更凭佳句尽拘收”; “福禄未渠央松菊关情元气本同天地寿  精神浑似旧芝兰争秀从今更愿子孙荣”; “九宇平成来万国  五狱祭秩皆三公”;“天汉珠玑凤环参合  都门骑射虎辟雍容”;有些则天真奇宕、筋瘦园动。( A/ ^! X9 X4 F9 g" [
       如:“风物小桃原且此徘徊说道花深堪避世,水竹旧院落无人与问真个壶中别有天”;有些则以拙取势,拙中有巧,其趣妙使人回味无穷。4 u) a" l( d3 ^6 s& s  Y8 D  L
       如:“看堆床宝晋图书何人汉简雠天禄,雍群仙蓬壶阆苑使君才气卷波澜”;“依稀见三岛风烟翠节红旌晚过银河路  要须償五沽深愿青鞋黄帽分付紫冉翁”。邓先生三十年代便开始倡导汉简书,写得自然生动、率意不羁。
3 @. \: a- n  J* F" J+ W       如:“始建国天凤元年王门大煎都矣完坚折薄阳矣伤利汉坠药函麈户纵缋镜敛踈”,此作书写奔放、飘逸。“缋镜月来纵帘队户,碧莆膏沐佩玉辟邪”,此作舒展潇洒、气韵生动。邓先生中期习篆书,先驰骋于钟鼎、权量、诏版、封泥、石鼓等文字,后旁搜博采、善于溶铸,使所书小篆不限于说文,苍劲雄浑。
9 N0 L# [0 p1 B* m% _       如:“花前眼底幸有赏心人歌金缕醉琼卮此外君休问,烟敛风清共结寻芳侣并兰舟停画楫老来情转深”;“壮怀久寄林泉,轻暖轻寒,才拈团扇,半晴半雨,披鹤,戴华阳,分占水云乡,独坐胡床暂摆脱世间尘境。修景常留池沼,闲吟闲咏,戏唱高辞,真色真香,列山肴,烹野粥,便呼诗酒伴,为簪斜几,长醉赏月下花枝”。邓先生所书金文、古鈢文字雄健浑朴。
# i# }! U* D* Y/ o; U# ?      如:古玺文字联“七子九孙各有喜,左龙右虎辟不祥”;又如东坡先生诗集古金文字“得鹿亡羊同喜戏,南北东西各一天”;“事能知足心常太,人到无求品自高”。这些作品无一不彰显邓先生的黄钟大吕之气。
% T9 w+ b# [7 y* D3 E: K( y
# q' P% q& N$ w' N% N6 u       晚期作品(1057-1963年)。 散木先生的大部分晚期作品都是在截取左腿和右手伤腕后所作,肉体上的残截并没有使邓散木一蹶不振。从其晚期作品中可以看出邓散木极强的毅力和在艺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坚韧不屈的精神。这个时期的作品摆脱了古人规矩,师法藩篱,吸收了各家各派的长处,融会在一起,豪气纵横、下笔恣肆,升华到“自然天成”,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然“王国”的领域和高度。篆书既带有甲骨、金文和竹木简的韵味,又有草书流转的笔意。如录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隶书则参以篆书结体。如:“欲端方向惟依党  自为前途奠后人”。% S, i  C) ]; i% T! ^
       邓散木晚年虽肢残而志不残,他不断提炼各家精华集于一身,冶鼎彝籀斯于一体,复参以隶书、草书之用笔结体创草篆、草隶,既具各体之美又协调统一,呈天真奇崛之气。如最具典型之草篆:“千山鸟飞绝,万里(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作用笔流畅飘逸,气势奔放,一气呵成,笔法苍老独具风貌。草隶杰作如:“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此作笔酣墨饱,挥写自如,气韵生动;又如:“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此作结体灵活,自成天趣,沉雄绝俗。这与先生精通书论与文字学且又勇于不断创新之精神密不可分,故能融会贯通有所创造。
* t1 {' `; k. D5 q# h6 [4 V      散木先生同时又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和治学严谨、著述丰厚的学者。在隶、篆方面所著《正篆篇》百余页按部首笔划考订篆书写法、《篆文尚书》三万余字、手写《说文声谐孽生述》八册,《说文韵谱》万余字、《许氏说文部首》五百四十部,及隶书《厕简楼临汉碑》、《分书急就》等等。邓散木先生一生致力于书法、篆刻艺术的普及工作,为祖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部分著作手稿已整理出版,由于印量极少,未能广泛公开发行,需要订购的读者可以联系汉字书法大会微店:3 Y% F6 N+ y! I# c
手指轻触  直接订购,可试试!7 D/ b1 V2 {  f% O! a
      邓散木先生这位才华超群,正直不阿,艰难跋涉了半个多世纪的当代著名的诗人、书法篆刻家的名字,又重新唤起世人的记忆,可谓诗篇金石翰墨誉九州。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真正精美的艺术作品是不朽的,永远不会被历史的尘埃湮没,真正伟大的艺术家是永生的,永远不会被后人遗忘。
; q+ h* h4 R7 K! Y. _       邓散木(1898~1963),现代书法、篆刻家。1898出生于上海,原名菊初。字散木,别号芦中人、无恙、粪翁。一足等。
% r: H$ l" @  ]1 m" I- T/ B" ^1960年因动脉硬化,截去左腿,因自署一足、夔,斋馆名有厕简楼,三长两短斋(三长者,篆刻、作诗、书法;两短者,绘画、填词,这是散木先生对自己艺术的评价)。实际上,他长于诗文、书刻,也能作画。精于四体书,行草书集二王、张旭、怀素之长,旁参明末清初王觉斯、黄道周两家。隶书曾遍临汉碑。篆书初学《峄山碑》,继杂以钟鼎款识,上溯殷商甲骨文。篆刻初学浙派,后师秦汉玺印。早年得李肃之先生发蒙,壮年又得赵古泥、萧蜕庵两位先生亲授,艺事大进,又从封泥、古陶文、砖文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章法多变,雄奇朴茂的风格。1931年至1949年之间,曾在江南一带连开十二次展览,艺坛瞩目,有书坛的“江南祭酒”之称,在艺坛上有“北齐(白石)南邓”之称。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
$ L( s. O0 ]8 V& V* Y8 v      邓散木先生一生勤于艺事,几十年间,黎明即起,临池刻印,至日出方才进早餐,曾手临《说文》十遍,《兰亭》也临过几十遍,去世前几天还在伏案工作。1963年逝世。
' z6 j: }& i" U( M0 H7 t: N  [/ x) ^. e# v
      邓散木作品主要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过程中,对散木先生的艺术作品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彻底的整理,使得这些制作精美、饱含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珍品,能够充分完美展现在我们面前。
5 O5 Q; u' i* @" G& t) i
  L1 P2 ^! u  x1 r: D诗词 2部; U) x% \& j* R( e9 |
书法楹联 1部
, X, }5 j! A" C" ~; @. }7 w书法成册 16部% I/ b; \4 V, S4 H* Y6 I( |( d$ m
手札 2部
( M4 R6 Z3 }8 Q- w  N- R扇面艺术 1部
( ?+ b, m$ O& z7 G/ f5 h# E7 _; A著作 15部" C* I" n5 R& d  w  T' R7 u' c
篆刻 4部
% B+ o$ x. I9 ^  P. Y9 q1 }印谱 7部/ j4 R1 L+ i) E) k* u+ Q5 n+ q
) z9 g4 F$ I; f# m

6 c6 n9 |  I; g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UObCd9H5fzfiTnz3#r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9 22:19 , Processed in 0.10676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