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2|回复: 1

佛陀偈语“热无过于淫”

[复制链接]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7-2-1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佛陀在2500年之前讲了一首偈语。“热无过于淫”,什么意思?一个人很热,热过头了,就是淫。“毒无过于怒”,这个人一发脾气,一发怒,心中就有毒了,恨啊,我要去搞他,我要把他弄死,我要把他弄伤……“苦无过于身”,你的苦其实不就是因为你一个身体的苦吗?哪来这么多苦?“乐无过于灭”,也就是说你快乐在人间很快就灭掉了,没有了。我问你们,你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那些快乐,现在还有吗?没有了。没有,叫不叫灭掉了?刚刚还有火,现在灭掉了。小时候多快乐,那些一去不复返,灭掉了。所以佛陀讲“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
5 _# H  A9 w! L9 ]' D  W
$ T6 i4 C9 y1 H( f. ~      佛陀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精进力的比丘,具足五种神通。每当他在山中树下独自修行的时候,总有鸽子、乌鸦、毒蛇,还有鹿,围绕在他的边上。鸟兽们每天白天出去找食物觅食,晚上就回到了这位精进力比丘的身边。# o5 ^# @" T5 j% C" }5 L# E% g
+ z# `4 j) x( m+ H& k( f
      有一天晚上,这四只鸟兽在讨论世间之苦何者为重。乌鸦说:“我认为饥渴最苦。因为饥渴的时候,身体虚弱,不仅眼睛看不清,而且神智不清,常常不顾被猎人利刃宰割的危险而自投罗网。”2 g1 ?0 L7 d1 s+ A, @5 k$ K9 Y% t
+ {5 B' U2 K% v% m( ?
      鸽子说:“淫欲最苦。因为色欲炽盛时,内心失去理智,行为也毫无顾忌,于是危险就接踵而来,甚至连性命也不保。”
7 }4 z  v: d  g! Z3 [& t) n+ U! V6 V+ A/ u) W2 E) u6 |& t$ O; z$ Y
       毒蛇认为:“瞋罣最苦,当毒害别人的心念一起,不分亲疏远近的好友、朋友,都会遭到危险。这种毒意不仅能够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4 x3 C, y7 o5 {- p
9 B' l3 ?4 e/ Z5 H& Z& l* y7 T       鹿表示:“恐怖最苦。每当我在山林旷野中游走,心中总是恐怖有加,害怕被猎人或者豺狼虎豹捕捉,只要听到一点点的声响,我会惊慌而逃向岸边,躲在坑洞当中。奔逃的时候,即使是母子亲眷,我也无暇相顾。所以,我认为恐怖是最苦的事情。”; `3 z8 m6 O5 ^

4 b, w$ T/ f6 H9 V      比丘听到鸟兽的对话,告诉他们:“你们所说的都是枝微末节,没有探究到苦的根源。天底下最苦之事莫过于这个色身,我们因为拥有它而产生无量的忧愁和畏惧。所以,我舍弃世间一切,出家修行,断除所有的欲望、想念,不贪着四大享乐,就是要斩断这痛苦的根源,达到涅槃的境界。”知道是谁了吗?这位精进力比丘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世。1 q- `4 E3 s: E" Q
% A$ x8 C6 T. p: ^
       记住了,涅槃就是心念俱灭,我没有这个想法,我心就灭掉了,没有形象,没有一种样子。所以你看人在想事情的时候,他没有给人家感受到你这个东西,但是现在的人想贪什么东西的时候,还要做出表情出来。过去的人面无表情地在想:我要去把这个东西拿过来。你从他脸上看不出来的。4 i7 E1 ~5 @7 ~& J6 i6 z6 l5 {1 M

! s- V5 X6 N0 X  D# d5 w      现在的人贪啊,“我把他东西拿过来……”对不对啊?过去古时候一个男的比较好色的话,看见很多女子过去,他最多眼睛看一看,心里在想:这位女子好漂亮!现在的人一看见走过去,“哎哟……”形象都出来了,所以叫恶形恶状,形状都出来了。我们不受色身的束缚那才是最大的安乐,色身对我们束缚什么了?让我们痛、难过、痒,身上蚊子咬,嘴巴干啊……都是束缚。这四个鸟兽听了比丘的解说之后,开解了。
" Z$ t. c; {# h) [" R! H6 P9 ^* _0 I2 U
     这时,佛陀告诉四位比丘:“当时的五通比丘就是我的前生,而四只鸟兽就是你们四个人啊!你们在前世早已听闻过苦的真正的根源,为何今日还保持错误的见解?”四位比丘一听佛陀这么讲,自心忏悔,思维此理,当下即证得阿罗汉果。
鲜花(6) 鸡蛋(0)
发表于 2017-2-2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4 I- S- {6 V1 J3 _
, N! ]; V2 S* X$ V
这里“热无过于淫”的“热”,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热,而是指“烦恼、苦恼”的意思。1 V6 _% E2 Y8 U! v5 _
佛经里面经常把“烦恼”比如成“热恼”,即“为剧苦所逼,身热心恼,故名热恼”。3 H8 A1 b  n' L6 d" U4 A4 ~' n

" d0 ?9 d  ]4 \% _1 }佛经也常把佛、菩萨比喻成“月亮”,月亮一出来,热恼消除,众生当下清凉宁静。“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薩影現中”。  v; l1 N. ^3 Z8 e" v
/ L$ L3 ~7 c' H+ h
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中有这样的愿:
6 q* ]7 k$ w/ j( Z9 ~5 S3 F
; k' H! L4 N# I+ p. W, A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 z3 {( h% y; n' U7 w
  M3 K/ |5 |6 y; s) {' A
阿弥陀佛!供养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8 07:19 , Processed in 0.15846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