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1)
|
加拿大华人超市生鲜部员工感染 血氧急降 买肉回家千万小心!
+ l' R+ q* m0 J) E x! Q; ]; @9 G+ [9 F0 }" C4 e4 n' V% n. L3 \
进入2021年,加国疫情愈演愈烈,截至发稿前,全加已有68万人感染,1.7万人死亡。就在刚刚,BC省首席卫生官Bonnie Herny宣布,BC省出现了首例南非变种毒株感染病例,感染者近期并未去南非旅行,也没有和任何旅行者接触。这意味着,高传染性的南非变种毒株,很有可能已经在BC省内悄悄传播。
1 \5 ]+ f4 S0 p0 f, E' S4 q( {0 Q9 A$ @- |7 [0 O
随着无孔不入的病毒攻占一座又一座城市,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华人,也不幸成为疫情中的受害者。3 G0 n8 G0 \' F2 E
# Z' w* {1 L; ?+ ~4 c近期,多名加拿大华人接连在社交网络上发帖,自曝感染新冠的经历。6 @/ {) C! j6 \% u+ _: R
1 X2 D- B* |7 ?6 E2 ~* ~6 w1 v2 x, A其中,一位华人超市员工的感染经历,似乎格外有警示意义。3 w4 ]# U* a* h2 D. F3 q
: A: f" p' j7 w3 U$ v
网名为“晴天娃娃”的网友,1月12日在社交平台上发帖:% Z( t( P5 |9 A1 a" j+ \/ B
8 i$ l$ ?+ ? P; ^) H6 _: |" E& \“五口之家,妈妈确诊新冠,警告!”- L4 M$ m8 Q) K* s
1 N) ?+ z0 C6 C- y9 y9 I帖子中,作者介绍道,他们一家人住在多伦多地区。作者的妈妈53岁,和女儿女婿外孙女一家住在一栋房子里,在当地的华人超市做肉部生鲜冷链方面工作。 Y$ ?8 v9 w6 H
5 z# k5 ]$ U3 f# N* h2020年最后一天,作者妈妈突发高烧,1月1日元旦当天,体温38℃多,1月4日体温升至39.3℃,接着开始出现咳痰、打喷嚏等症状。
- b! I. f. K$ j, ?0 j( [
, \ d7 _, g1 W* D终于,病了一个星期后,1月6日,作者妈妈去做了新冠核酸检测,做完测试回家后,作者妈妈的体温一度飙升到39.6℃,并且血氧急剧降低至90。8 r* c# q6 |) y3 |& t1 z
2 ]7 C7 ]' y5 b2 b/ |
第二天,检测结果出来了,阳性。3 N: M9 Z- T4 y# o% A1 i8 C
, D Q0 N. k- X, c: V6 K4 B& m在此之前,作者妈妈出现症状后的前两天,一度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仍然和其他家里人密切接触,比如逗外孙女玩等等。作者也意识到,全家人“已经错失了隔离的最佳时间”。但不幸中的万幸是,作者和其老公、父亲,后来都去做了检测,无人确诊。作者觉得很困惑,因为一开始觉得“全家都跑不掉了”,现在仍怀疑会不会还在潜伏期中检测不出来,因此全家人都在隔离。1 f; S$ }# D/ [0 C: s" M7 F
b% g% f# ^1 Y3 R X
直到作者发帖时,1月12日,出现症状的13天后,作者妈妈仍在发烧,37.5℃,且胯部撕裂疼痛。
! N9 V1 _1 r& w w6 I8 e2 h9 [' g1 Y- ^4 l
一家人事后分析,作者妈妈很可能就是在超市生鲜肉部感染的病毒。
. V; ?& q. N$ n/ I* l7 I& P5 E* {: r# `. w
作者也借此向大家提出建议去:超市卖肉要特别注意,戴口罩戴手套,买回家的肉,外包装消毒,碰过肉的手一定要洗,家里的冰箱和冰箱扶手也要勤消毒。" v3 t% ~ L( T' y4 S' {, ?( y
( Q2 K; I1 q1 W# S* a" I; J
的确,由于新冠病毒可以在低温环境中长期存活,冷链食品确实容易成为病毒传播中的一环。实际上,早在几个月前,国内多地的疾控中心就已经发布过关于处理冷链食品的建议。
* {% R/ J3 G& o p3 ~9 H. [8 {! ^+ w$ ^- l+ a/ h6 d, `
8 \) S( r9 l+ \* K0 L# |(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