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2-11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2
第二章 长寿(第一福)
; D7 s; A& g9 V l
) M. `: ~& B+ E7 p一、寿命是个谜吗?
: ]* ]6 ?4 p3 z) p5 ^. Z1 [1 J/ i( k, ~" m0 ?9 C* \7 ?6 \, w
自古以来,寿命就是一个非常神秘的问题。除非在心智上下过功夫的修行人,否则谁都不知道死神什么时候会跟我们碰面,也许二十年后或者明年,也许是今天或者下一分钟随时可能有车祸、地震、心脏等意外灾害,真是太可怖了。因为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死期,所以把‘朝不保夕’这句成语用在我们身上,直是显得格外贴切。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告诫弟子‘从命只在呼吸间’,意思是说,一气不来,便属隔世。我们谁也没有把握这有生之年,趁活著的时候,努力学习,积极行善,用功的修行。免得临命终至,急得像一只落汤的螃蟹。# U; Q3 Q1 u, h6 Y
! h* J7 a5 N# C( a% U6 N
察觉‘人命无常’的事实,对我们有很大的益处。因为体会到生命无常的人,便不会再放荡和贪逸了。因此,对于生命无常的觉醒是智慧的开端,也是解脱苦海的第一步。难怪在《佛门日课》里,普贤菩萨要提醒我们:5 D1 C+ j( R, H! |
0 q) b- O9 l9 W: T* j6 g! I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C0 l) B1 Y1 Z
4 w3 r/ d% r, u; ]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U& o w' l5 y0 E, V, T
7 B; Q! a/ x7 q$ n# [* | 二、世间的成就不一定和生死有关: g# j7 e- `9 F/ B" \
/ Y1 ?- ~" x9 b* g4 P 财富、学识、地位、美貌和生死是多半不相干的。纵使富贵如王侯,世俗的学识渊博如大海,地位高如公卿,容貌美若西施,大难来时,仍不免手忙脚乱,一命呜呼。假如佳人才子就可以长寿,那么就不会有‘自古红颜多薄命’的说法了。所以不可因美丽的容貌而生骄傲。$ L4 l0 a7 J& @' K4 p% |
& O% k) }3 W5 p( _: B
不可以为我们年纪轻而就认为阎罗王还在睡觉,不会这样快找上门来。须知:棺材里所装的死人不一定是年老的。在人生旅途上,走不到终点而躺下来的大有人在。因此,古人警惕我们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 L( u+ r" G X4 h+ V) w! ], S2 o5 Z
人的死期很难预料,有的胎死腹中,在还没有出生以前就死了,有的婴儿一出生因染上黄胆病和血友病就长辞世间了;有的小孩活到三、四岁就被车压死;有的长大成人,在青壮年时,因遭意外而伤亡了。2 b& }0 n8 {, m" |0 Q2 z
7 `/ ?, ~3 h; ]6 r# e, c/ a& H& p 人不可以恃著聪明才智而轻慢他人,因为聪明而夭折的人也很多,例如:我念小学时,隔壁有位姓欧阳的班长,功课样样第一,可是在小学五年级时就生了肺炎而离开人间。小学六年级又有一位姓柳的高材生,因脖子长瘤死了。
1 T8 n! a% }: X6 o3 V( x4 K6 d; K, ^4 A/ n
有了财富和地位也不能够傲慢。你看,中国从秦汉到清朝,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才三十多岁,美国总统甘乃迪有地位、有才干又有魄力,可是没有人会想到他会那么早就死了。以歌唱起家的猫王普里斯莱拥有私人喷射客机、剧院、保镖,可是死得却很突然。
3 S1 y1 M; U, w/ Y* |- l( b" ^$ q' e- Q( K5 r7 `# h( f# d/ H8 M
信了宗教也不一定能够长命百岁。例如,屏东有一位信基督教很虔诚的青年人,刚大学毕业不久,因为飞机失事而‘蒙主恩召’。当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念企业管理系的学弟,名字叫涂有生,信了佛教,而且也当佛学社的社长。很不幸的是,他去珊瑚潭郊游,涉水过河时,滑倒溺死,这不是佛法不灵,而是自己功夫不到家,学佛不得力,才无法转变定业。- {. q2 D0 e) n) s$ ~. E& i
, ?7 F `& Q6 z5 S1 g: [
我引用这些真实的故事,其目的在说明,世俗的学问和技能只能解决生活上的小难题,不能解决生死的大问题。各种宗教都致力寻求生死大事的解答,而惟一能彻底解决生死的只有佛教。信基督教,天主教、摩门教,虽然可以升天堂,但却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佛教的教法和义理虽然尽善尽美,但并不是相信了就可以了事,还要不断地理解和实行,才能够实证永恒的真理,确实解决生死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信了佛教,阎王爷就不会这么快找上门来,因而也就漫不经心了。我们应该知道‘定业难转’这个事实。除非在佛法上修炼到有真功夫,能生死自在,对于生死问题确实十分有把握以外,否则还要拼命努力用功。丝毫懈怠不得。佛陀在《四十二章经》里说得好:; H" g2 R+ Y/ G1 @. _; P* T
; Y/ r0 `1 [8 q# J0 v ‘修道的人好像一头牛,背部载著很重的东西,走在泥沼当中,虽然身体已经很疲倦了,但是仍然不敢左顾右盼或稍停片刻;一定要继续努力,等到走出了淤泥以后,才可以安心休息。修道的人应该观察世间一切自私的情欲比淤泥还可怖,专心用功修道,才可以出离苦海。’
5 g. y+ l. ?4 b) w9 Y" D9 S. F! r% }) @! _: Q Q* _! z* A+ {0 q
三、营养、运动和奉命
6 x! M0 @) {/ z- D9 ` D6 S1 j' d- \$ c: E4 h4 ]% Z
诸君千万不要认为:只要多加营养多运动,寿命就一定可以延长。营养和运动是延长寿命的助缘(辅助条件),而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有许多纨参裤子弟好吃好穿又爱游荡,寿命却不长。近代的电影明星李小龙天天练拳运动,却很早中年逝世了。寿命的长短和知识道德的高低有时也不一定成正比例。譬如,盗蹠有几千名随从,横行天下,为非作歹,寿命活的却相当长。项囊七岁时做了孔子的老师,可是却很早就夭折了。我们也不能以寿命的长短,来断定一个人的品行修养,例如: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他的心念能三个月都不离开,犯了过失,绝不会再得犯第二次,而且从不夸张自己的善行和长处,可是却也夭折了。诸君千万不要以为颜回短命是因为营养不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而自得其乐,这是他的修养功夫好,如果颜回短命的原因,当然是前世业力的影响。要是一箪食一瓢饮会造成短命的结果,那么〈普曜经〉和〈因果经〉上所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未成道以前曾在雪山苦行六年,每天只吃一麻一麦,怎么受得了呢?; @: @5 v" L. A' A
O9 D- t4 b9 x 〈大美百科全书〉里有一个有关饮食和健康的科学实验。科学家把老鼠分成两组,甲组老鼠每天都给它吃得饱饱的,乙组的老鼠则给予少量的食物。结果发现:乙组的老鼠不但平均寿命比甲组的老鼠长,而且乙组老鼠身上的毛也较甲组的老鼠有光泽。心理学上也有类似的实验,例如,把白老鼠分做两组,甲组的白老鼠每天喂饱后,偶而用‘电击’来刺激它们:乙组的白老鼠则尽量让它们挨饿。结果发现:甲组的白老鼠犯胃溃疡的比例,较乙组的白求恩老鼠高出了许多。这也说明了:产生胃溃疡的原因主要是精神紧张,而并非饥饿。在自然界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吃得少而长寿的证据,例如,乌龟每天只吃很少的水草而可活上数百年。狮子老虎每天吃下很多肉类,寿命却反而短。在现实社会中也是如此,天下绝对没有暴饮暴食而活长命的人。我见到许多住在乡下的山上的老太婆,她们每天都吃很简单的蔬菜,却能活到九十高龄,你说奇怪不奇怪!0 t, O2 B. I0 V
: _# U/ X3 b3 G& h. _: f 四、长寿的因和缘0 }+ W$ d9 x! f4 W0 `/ X
3 f: U) r# V" ?0 { 寿命的长短跟财富、地位、常识、美丑等无关。可是跟‘慈悲心’却大有关系,俗话说,‘仁者寿’。这话一点也不错。宅心仁厚,宽于待人一定有好报。今生长寿的人,一定是过去世或今世对人类和动物慈爱的结果,今生短命的人,必然是前世或今生杀害动物的结果。
7 j& L% d) T- e( F5 l1 e6 Q8 [0 r5 v. R* I9 b
今生慈悲行善而短命的人,乃是因为他前世所造的恶业先结果,而今生的善业刚种下不久,还没有结果的缘故。行善而遭到恶报,应赶紧忏悔过去的恶业,而不可怨天尤人,说是行善没好报。
5 C, u' Y# p' B% S+ j1 }& s7 E- U2 ^) b) H% M8 L( O
我们需要了解‘心地’的原理。当我们垦地播种花的种子时,为什么杂草会先长出来呢?因为地里面先前就有杂草的种子,否则杂草怎么会那么快长出来呢?(关于吉凶祸福的根源,请参阅拙著〈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第四章)) r! _" ]# o X! X& N; T; }: O- C
# P- \7 B- p* y
下面我就扼要地把长寿的因缘说明一下:
- ?3 j9 `- w& s) h$ |/ Q) p8 A& s2 L
* O" u m' p5 w8 m7 H 长寿的因——仁爱心,慈悲或救护所有动物,放生、宣扬放生戒杀的原理,施舍饮食(请人吃素或以小米喂鸟)。
* F Y$ Y) a! W* q. [0 Y9 m$ G: X# I# t1 U" H
长寿的缘——心平气和,不动怒,生活有规律,调节饮食(不暴饮暴食),足够的营养,不过度劳累等。4 l+ y, I: R( b3 b z- i w
& U) I x5 ]( u& X) Y 夭折的原因——杀害动物,虐待动物等。; L. E( S9 t+ t: Y/ D4 n9 d
$ ~$ T7 o5 T: d) D8 l
夭折的缘——时常动怒,暴饮暴食,过度疲倦结交恶友等。* w8 V& K+ ]$ ~! l& v, l
8 Y' H% c' S# Y: {4 x1 y. B" \
五、‘仁者寿’的铁证
& ?; q) S4 z* z
+ X7 N) i% c( Y. o4 _( I (一)小沙弥救蚁延年( U6 F2 r; o6 F3 }
: Q+ m6 b2 c& b" T. m% A, u
《譬喻经》上记载:从前有五个人在离城不远的森林里修行,其中一位老师父证得了六神通,他的弟子是一个八岁的沙弥。那老师父因为有宿命通,知道小沙弥的寿命只剩下七天了。他心里这么地想:‘如果小沙弥在这里死了,他的父母一定认为我照顾不周,才发生意外,心中就会怨恨我的’。
' d1 w# l" e- ~- D4 u" k: W; N+ q( M0 V4 s2 o4 T+ h* C
因此,老师父就告诉小沙弥:‘你的双亲很想念你,你可以回去探望父母,过了八天以后再来。’小沙弥很高兴地顶礼,辞别了老师父。小沙弥走到半路,天上开始下大雨了。他看到雨水快要流进一个蚂蚁窝时,他急忙用土把雨水堵住,使雨水没有淹到蚂蚁窝里去。
) f2 x. ?: {; y( U b( W
% \- E8 M4 C' S0 B 小沙弥回家后,一切都很好,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到了第八天的清晨,他又回到师父那里,老师父看到小沙弥能够平安回来感到奇怪。他就入定观察原因,才知道小沙弥因为救了蚂蚁而延长寿命了。老师父又说:‘你做了大功德,你自己不知道吗?’小沙弥说:‘我七天都在家里,那里做什么功德?’老师父又说:‘你的寿命本来只能活到昨天,因为你救了那么多蚂蚁,所以寿命可以延长寿命到八十多岁。’5 p9 V! t; w! X4 {1 w; ]3 U& J4 X8 D, T
4 x+ o( J& ?8 x+ i- v" | 小沙弥听了师父的这番话,对于‘善有善报’的原理更加相信,当然心中也很欢喜。于是他就努力用功修行,从不懈怠,后来也证得了六神通的圣果。(摘自《譬喻经》第七卷)。7 ^- n. B; r+ f8 w# |8 ]3 N/ e
5 T7 j- Y2 z0 o* O6 [5 j& M
(二)刘璟放生长命
; V, E7 E/ m: H/ S
8 ~3 a& s: t3 f2 r# K0 r. H 刘璟是明朝人,他的父亲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司寇’。刘璟年幼时体弱多病,他原有的五个哥哥都先后夭折了。因此,刘大司寇对于这个最小的儿子的安危十分关切,他请了许多算命先生来看相。很不幸的是大家都说刘璟很难活到十九岁。
~# I! Z2 ? g8 M' R
& O3 A. U7 t$ E# ^6 E 恰巧四川有位叫周士涟的著名相士来到京城,刘大司寇就请周相士到家里来给刘璟算命,周相士看了刘璟的相貌和八字以后,说:‘你在十九岁那一年应有一个很难渡过的危厄;不过请你不要绝望,努力忏悔业障。广积阴德,可能扭转恶运。’
3 l" m+ u. w! `8 |* n- t6 M. @
: U, `$ Z+ @6 a" x 十七岁的刘璟听了周相士这一番话,他就决心革除众恶,广行善事。而且以《功过格》和《太上感应篇》作为行为的准则。每天逐条检点反省。起了一个善念,就在东边的墙壁上划一个红圈圈。尤其对于戒杀和放生,特别力行,不敢稍怠。这样行了三年,竟然平安地度过了十九岁的难关。5 j# h- u8 {1 g/ [8 V: J# c j
7 m' S' L o- K- ]& E7 ?/ G7 g
有一天,他从船要渡过长江,看到渔翁抓到一只大乌龟。刘璟看到了产生慈悯之心,就把它买来放生。那只乌龟好像很有灵性,一直跟在刘璟的船后送他,跟了五六里,还依依不舍。当天夜里,刘璟住在旅舍,梦见一位穿黑衣又短又胖的道人,对他说:‘公子广行众善,三年从不懈怠。现在你已延寿增禄了。但是你有身体向来薄弱,难免要受寒。但是有小术相授于你,依照奉行,可保平安无病。’说完了,马上就教刘璟调息的要领。
) C2 a* _: \& w3 O& `" {
5 p1 p% t; T+ q: Z6 f 刘璟醒来,知道是神龟报恩,就依照梦中所学的方法用功,果然健康情况一天比一天进步了。后来他请周士涟相士再来京城,以感谢昔日教诲的恩情。当天晚上他和周相士同床睡觉,周士涟半夜醒来,发觉刘璟鼻子的呼吸非常微细。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周相士就向刘大司寇道贺:‘这几年来,您公子的骨相改变太多了,我昨天跟他一齐睡。知道他已学会了乌龟的呼吸方法,这不但对健康有益,而且能使福寿绵长,这真是他行善的福报啊!’- h9 f0 d6 i1 Q7 z+ i1 ?4 p# D! `
4 |3 S) H$ \- W4 W* l0 n X
后来刘璟活到九十八岁,子孙都很贤明,果然符合了周士涟的预言。(摘自《命运在您手上》). P2 l( S* U5 l/ n2 b0 y% z. ?
, H( e' q4 o- o1 M+ _" p/ }9 ~ 六、从幼年培养慈悲心
7 ]0 h3 P* n' \3 C8 C
7 G0 }4 e& P: C0 c9 F; q2 j- w 慈悲心是各种善行的根本。慈悲大致可分为两方面,第一种是救贫苦,第二种是戒杀放生。第一种是对人,第二种是对动物。
) h/ Z) f3 Q# N3 o2 q Z+ P& ? r, i) ^9 N- z+ m1 p9 G8 N7 n) P6 H+ ^
救济贫苦的善举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可是戒杀放生就难了,这主要是一般人不明白其中的意义,而我们又很少加以宣扬。* {6 f9 b: p4 J7 o
* H4 c! A6 a: j- T! k 一个人如要长寿,不但要救济贫困的人,而且要慈心爱护所有的动物。譬如说:看见小孩无知地捕杀蝴蝶、蜜蜂、金龟子、小鸟等小动物,或者用线缚住小动物在虐待玩弄时,应加以劝告或禁止。因为这种行为不但损伤生命,而且会增长杀的习气;长大以后,容易成为一个没有仁爱心的人。唐朝有大诗人杜甫曾写诗描述这种玩弄动物的儿戏,并且感叹地说:: `/ O( ?0 J3 w% Q0 K$ H/ x: t
! e5 R' f( U5 [1 z* V
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鳞安在哉?, Y9 \5 u& c: q
, O% N, j. o+ w 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7 j/ [1 m9 V, a
+ R5 M% \" X; P- y {' ^ 因为这样,我们教训子女,要从小培养他们的仁爱心,看到所有的动物遇到困境,例如:飞蛾赴灯,小虫被捕,鸟雀受伤,蚂蚁被踏,鱼虾被网,走兽被逐……都应本慈悲的智慧,尽心尽力加以方便救护。7 _. j8 V' U/ \" L& _
/ Q7 c J1 o; ^0 D& r, n1 | 除此之外,还不可随便把热水浇在地上,因为地上和地底下住著无数的小动物,这么做,不但会伤害到他们的性命,同时也会使我们遭到短命的恶报。8 M" I! N: I ?8 x" ~6 \+ h
# F1 E: d! U" s, ] 同理可知:沸汤、肥皂水、石灰水、浓盐水、消毒水、水泥、化学药物都不可随便乱扔或倒在有虫的地方,以免减损我们的福寿。佛陀教诫我们:空瓶子、空罐子、空缸、空盆子都应该覆在地面上而不可仰著放,因为仰放著,下过雨后就会积水,水积久了就会生小虫子。我们要用罐子时,一不小心把水倒掉,小虫就会干死,这也是杀害生命。挖房子基地或筑水沟时,不应使水泥地和水沟下雨后积水才好。因为积水那部分,积了一两天,就会有蚊虫在水中产卵,长出小的幼虫。到了晴天,就会把小虫晒死。同样的道理,也不可用沟内(有虫)的泥水,浇花或浇菜。0 k- J$ v7 G; P$ ]/ ]: M
: u" y \; P. O
要把仁爱心充分发挥,就必须要‘放生’和‘施食’。‘放生’就是上菜市场时看见有鱼、鸟或其他动物被关、被绑或要杀时,尽力解救它,使它恢复自由。‘施食’有两种:5 |, s+ L3 ~' G; L: N2 _
* q" U4 p5 C4 q# T9 ^
第一种施食是喂小鸟、小鱼或其他野生动物。例如,每天洒一些小米在院子或房子外面,让小鸟吃,以免小鸟肚子饿去觅食小虫。这样做,非但养活了小鸟,无形中又减少了杀生的机会,这也是有积阴德啊!
7 Z' o/ m& V( O7 Y) v" H+ k0 e+ `
$ C- v9 p! r2 o j6 N9 o# Y 第二种施食是施饿鬼或孤魂野鬼。这种施食需要念咒语,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因为有些饿鬼的喉咙张开,胃口变好,也可以使食物变得很多很多,或食物变得美味。《禅门日诵》,《佛门日课》或一般《早晚课诵》都记载这些咒语。例如,‘破地狱真言’,‘普召请真言’,‘解冤结真言’,‘灭定业真言’,‘灭业障真言’ ,‘开咽喉真言’,‘变食真言’、‘甘露水真言’等。
2 y1 R: D: H2 \ r( ^ m# j7 L3 f6 B5 Q3 k# n D
《优婆塞戒经》上告诉我们:每餐用饭前,应先供养十方三世诸佛菩萨。(跟圣贤结缘;来生则容易亲近他们;接受他们的教化。)供养完毕时,应以专用的小汤匙盛七粒米饭或一寸的面,拿到外面去供养鬼神。并且诵念下列的咒语:. F6 E+ F. l2 [) F/ N6 A
! h6 N% _" q5 A6 S6 F' w2 C5 K
1、‘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唵 度利益莎诃’三遍或七遍。 v0 C6 N& ]7 x1 v
. W& D! W" W j2 M- Q" b, I; G5 K 2、‘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唵 穆帝莎诃’三遍或七遍,并弹指三下。& H3 Q& M1 s' i0 }+ c
# F) o. g$ K( c8 C! S9 z
3、‘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唵 穆力陵莎诃’三遍或七遍。
3 B$ w5 T% L# s5 l6 f- R
% F# O. V5 p. L% a$ ?6 t 4、‘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n' A( Q* l+ x, Q) `
* N0 x$ |" D5 f2 W$ D ~5 @ 诸君俗进一步了解施食的咒语和典故,请参阅《大般涅般经》、《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经》和《毗奈耶杂事》。
( d. w; o5 n+ T$ B8 P2 Y1 @* ~* C# X* v
七、举步常看虫蚁
7 e1 q0 o% Z/ r3 F# }' t4 ~# h9 z! j: A: ?, O, a/ l
‘举步常看虫蚁’这句话出自文昌帝君的《阴骘文》。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普遍爱护所有的动物,而不可以为虫蚁的形体小而就轻视他们,甚至还加以践踏。这种平等的慈悲心是可贵的!
7 z2 I/ l' g1 ~* O" R
$ r; f& F) K1 {/ ^- X7 C" _ 一般人的一举一动很容易造罪,单就走路这一项来说,我们一辈子走路误伤的小虫,不知有多少千万!- Z! _7 w' r' g, \) x3 d
8 q3 U' q2 Z6 ? 佛陀告诉我们:每日清晨还没下床时,应先默念数声佛号,然后念祝愿的诗偈:2 U: k, Q! q7 `2 p- I! j# o
9 v! T# N6 _8 ^- [2 C ‘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
0 _. S9 u& p* e/ }, I( `/ C# Y# O; ^
若于足下丧身形,愿汝即时生净土。’
3 |8 q$ B, Q" W& V9 b
: G) |: Y( J$ j4 Y 接著念:0 ~' h; m8 n! `# l$ `* T
5 u" K# H, V" t' a1 b ‘唵 逸帝律尼莎诃’三遍或七遍。6 v: A2 [4 R0 Z
4 D, y7 R) ? U" A ‘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a8 J# h0 Y. d4 q- [) w
7 f$ x4 q+ U$ a4 h ‘唵 地利日(音支)利莎诃’三遍或七遍。% V: j$ q! y4 Y* z0 D
8 _9 A" a' Z2 ^
上边这个咒语,任何人都可以读诵,纵使是愚笨的人,也不难背记这咒语。当小孩五、六岁时,我们就应该把这护生的诗偈和咒语教他,使他早日背诵,养成习惯。从年幼时就好好培养孩子的仁爱心,长大再不断把这仁爱心发扬充实,对孩子的人格帮助一定很大。假如人人这么做,将来一定可成为一个大同的世界。# K& d# v& ~; _9 y( f" X
8 C: F3 R1 P5 Z3 a 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应处处顾及小动物的危安,时常检点自己的行为会不会伤害到小虫蚁的性命。譬如说:吃饼和吃饭要有‘艺术’,不可弄得满地都是饼干屑、饭粒和菜渣。吃完饭和点心,应马上把地扫干净。以免掉在地上的那些饼干屑、饭粒、菜渣引来蚂蚁和小虫、被人走路不小心踏死。
- J. C- A( G) L+ x0 M" p
6 G/ |! S' T' P* l 八、施食得七种福报2 N5 F( I, O( H | _: d
6 P ~9 j- k2 k9 h5 k 《施食获五福报经》上说:布施饮食的人,今生或来世可以得到五种福报‘寿、安、色、力、辩。’3 j% M% W7 e- W2 b* ]) E3 n
1 W7 \' m( _5 Q 第一是是寿命会延长。因为人类和动物都靠著饮食来维持生命,施舍食物等于间接在延长众生的生命,所以施者会得长寿的果报。$ _; h; w; w$ t) z5 h
3 A! B1 \6 g! ^; a7 i2 M9 D; O
第二是身心得到平安。因为人类和动物缺乏饮食时,身心都会烦燥、紧张、痛苦和不安。有了饮食,身心就会安宁和愉快。所以布施饮食的人,一定会得到身心安宁的果报。+ R, G, K2 r# S
7 |" K# b2 @" W2 G9 T" ~7 I 第三是获得较美好的身材和容貌。因为人类和动物缺乏了饮食,身心就会枯瘦,容貌就会憔悴,所以布施饮食的人,一定会得到美好的容貌和身材。5 |1 v- o$ b) A) M4 k. Q
# R$ D. z9 Q4 }! X 第四是身体较有力气。因为人和动物缺乏饮食时,就会四肢无力。布施饮食等于间接供给别人充分的气力,所以施者今生或来世一定会得到孔武有力的果报。
) B9 N3 @) O* ?9 d. B
; _5 ], a _ s2 m$ V, D 第五是得到较优秀的辩才。因为人类和动物都需要有充分的饮食做后盾,肚子饥饿,口里又干燥,虽有唇舌,也很难发挥说话和鸣叫的功能。布施饮食等于间接在帮助别人的口才。所以施舍饮食的人,今生或来世一定会得到较好的辩才。《参见续法大法师所著佛说四十二章经疏钞第五卷》。( \4 q& s M( j4 N5 c8 \+ l% M* E1 L
9 j; ]! a, y9 M! p% \1 h 除此之外,施舍饮食,还可以得到富贵的果报。因为用恭敬诚恳,没有傲慢的心布施饮食,今生或来世可以感到出生尊贵的果报。而且因为食物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东西,或用钱财买来的。布施饮食等于就在施舍财物。施舍财物的人,今生或来世一定可以致富。所以布施饮食也可以得到较多的财富。
B$ |) I0 a& F. |. F W& z7 P5 L7 g5 A; C7 C
布施饮食的福报很多,以上七种只是略举大要而已。所以〈专那经〉上说:施舍饮食和汤药给众生,可以得到无尽的功德。
: \, e* }' c! K) k v3 h/ b3 I" ]
九、请客的智慧
- t `: C! r) J# o- b8 a9 ^8 K* N4 f: z- v
请人用餐和施舍食物给其他动物吃,的确可以得到上面七种果报。但是有两个先决条件,就是请客不能杀害动物,而且所用的金钱和食物,来源要正当。& s8 \$ y g; X. S" @4 D7 m* y8 v" f
1 f2 I2 i" m3 m1 h* i 因为以不干净的手法,例如,杀生、偷盗、邪淫、欺骗、卖酒等赚来的钱,都是肮脏钱,用不清净的财钱来施舍求福,效果不但欠佳,而且会有副作用。
7 M- z9 d; O$ U8 S" t5 V' {: I0 U" e. T
再者,杀鸡鸭鱼肉来请客,自己不但不会长寿,反而会短命。所以这是得不偿失的,得到了一点点,却损失了很多,这怎么划得来啊!明末高僧莲池大师劝我们过寿辰、生孩子、祭祖先、订、结婚、宴客、祈祷(求福消灾)、做生日凡事都不可以杀生。佛陀也说,万一不得不吃肉时,应把它当作吃自己的亲生子女的肉那样不忍心。(详见入楞伽经的遮食肉品)9 G/ ]: Q. E& y- b. l9 k1 P7 d
: R5 g6 {9 l" l& d5 R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请客的智慧:
$ }$ I" [ `; _
: M2 \$ L1 v: e* Z6 O m (一)萧震护生益寿
* Q( W/ X2 s1 f, P
( }0 r4 j# @: m5 R w* H 浙江省温州府有位丞官名字叫做萧震,年轻时梦见神人暗示说,他的寿命只能活到十八岁。后来他的父亲奉派到四川去做总帅。萧震本来不想随行,他的父亲却强迫他,他只好勉强一齐去四川。
W0 Z( X, a8 y" b+ e6 e) B# E( x. X& |, V% X) g5 r# @2 ~- q
到了四川,主帅设宴款待将士,酒过三巡时,照例要进一道名菜叫‘玉箸羹’。这道菜的做法是先以烈火烧红铁筷子,然后刺入母牛的乳房内,乳汁流出就凝结在铁筷子上,再加以调味,做成菜肴。
- O" D B9 q( [$ f7 g- R4 R& R) V( K c0 `. g9 H2 X b
萧震偶然走到厨房,看见许多乳牛被绑著,他觉得很奇怪。询问以后,明白其中真相,大为惊讶。心里想:‘人类只为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竟然不惜乳牛无辜惨遭这样的酷刑。’于是急忙去禀告父亲,向主帅请求了一面‘禁食牌’,并且下令永远禁止食用这一道菜肴,以免乳牛再遭刺伤的惨害。
5 A& u0 m/ P( p5 V( s0 s2 ^) l6 q. |# j' Y5 V9 W
不久,萧震又梦见神人对他说:‘你的心地仁慈,做了一件大功德,不但免受夭的之苦,而且可以福寿百年。‘后来,萧震果然活到了九十多岁,无病安详而终。(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吕富枝居士译。)0 v+ c4 @8 ]; v1 M; L, M
+ ~" \& N9 B- H1 G' b/ |$ S (二)许太夫人寿筵良范
7 D$ d! ^( k# N2 o Y! ]" M" ?* `5 h/ i+ R5 C. U$ d! X
江苏省昆山县翰林公徐赐余的母亲许太夫人,严持斋戒,好行善事,而且每天拜佛诵经,从不间断。9 ~: Z9 Q& Y" p7 |
$ T$ ]0 x- g' b: V( ~% N 明朝崇祯丁酉年冬天,是许太夫人六十岁的寿诞。这一天她还是照常拜佛修福,设素食的宴席供养众僧。并且将亲友赠送的寿礼,用来刻印《妙法莲华经》以答谢亲友的祝贺。宴席一律用素肴,而且将所刻的经书,每人各赠一部,明白道理的人,无不羡赞叹她老人家这次寿筵的殊胜和圆满。: s, Y S9 X2 \/ C# X. ?. f
9 d8 H. i' X$ \/ t9 [( p4 U, W: }# x 后来许太夫人不但活了很大的岁数,而且子孙满堂,个个都在社会上有很好的成就和地位。(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吕富枝居士译。)
; R; Y5 m# H/ H4 E2 Z
: c" o* }2 c% q3 ? 十、静坐得法可以延年1 A0 a' u3 Q& W! S B
( W% P/ ]% T: c0 X! h9 l 陈咸学习禅定的功效—( @) M5 T' s2 a" i8 N, W% P
( U9 _. t" f1 w: \/ c+ f 陈咸是五代十国时的陈隋人,他的祖先本来是颖川人,因为晋朝时要躲避五胡乱华祸难,而来到荆州华容这地方。
: w) |# x& W" x1 i' W" H/ C( z0 m5 ]- \
他曾经当过‘中军参将’的官职,四十岁一年,他遇到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张果老对他说:‘看到你的相,我相信你的寿命快要结束了,再过一个月你必死无疑。’$ W. p2 {( V8 a; s: q2 W, W
; G% T. W; s: q+ G 陈咸听了张果老的话以后,心里十分害怕,于是马上就去请问他的弟弟—智者大师。智者大师俗姓陈,十八岁就出家修道,当时已是一位得道的高僧。* C/ K6 g6 ]" J% L( G
8 s. P. a1 d# h' w" X0 V) a5 ~4 B& g
智者大师对他的哥哥陈咸说:‘你照我的话去修行,就可以免掉今年的灾殃。’于是智者大师就把一种名叫‘天台止观’的佛家静坐方法教给陈咸。智者大师对陈咸所说的静坐方法就记载在《小止观》这一本书里,现在各地的佛经流通处都可以请购到的。4 k7 {2 y' Q0 g6 f8 w/ ?
+ h9 k' ^0 o, P# c; C+ Q, u 由于生死是一件大事情,陈咸就很切实地遵照智者大师所教的方法做了。第二年,陈咸又遇到仙人张果老,张果老很惊讶地说:‘你怎么还能活到现在呢?难道你吃了长生不老的仙药不成?’陈咸回答说:‘不是的,我的弟弟智者大师教我修禅定的功夫,所以到了今天还能够依旧活得很好。’
* e' R8 K5 e9 x) E, z E
j1 P! ?1 _: ?7 U; k n 张果老听了陈咸的话,很感叹地说:‘佛法很不可思议,能够使人起死回生,真稀奇!’$ n, a" w1 h6 O4 c# q- w
: G! B) ^8 g0 E# j) B& f
再经过了数年以后,有一天,陈咸忽然梦见了天上的宫殿,并且看见那天上的宫殿写著:‘这是陈咸的宫殿,他十五年后才生到这里来。’十五年后,陈咸果然预先知道死的日期;临终以前,他先跟亲朋好友辞别,然后端身盘坐,安详地逝世了。
3 K' y' u# } q2 f# L! P
$ g p \9 Z% } 其实,延寿和升天不过只是佛家神定的一点皮毛利益罢了,并不是究竟的目标。其目标在于了生脱死,成就无上的智慧,并圆满度化一切众生。(见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
, }# ~2 |5 e# Y
- v9 t) r+ g4 x: K9 D# F2 ^ 十一、礼佛拜忏会延长寿命2 F) Y; f- {3 P) b+ c x6 }
6 t9 @0 J! Y7 X; L
南北朝时有一位出家师父,大家都尊称他为‘宠法师’。他二十八岁的时候,遇到一位精于看相的修道人,法号叫法愿。他告诉宠法师说:‘您只能活到四十岁,很难逃得过这一关,除非您能虔诚地祈求诸佛,忏悔过去的恶业。如能这样做,或许有点希望。’/ p& t7 W) j, a7 u9 k# g
' ^9 k+ ~% g! B! K- E 宠法师听了他的话,拿镜子出来验证,果然看到自己的脸上有黑气。于是他就把随身携带的东西卖掉,买了檀香和香花,来到海盐的光兴寺,整天闭门拜改忏礼佛,谢绝一切俗务,不但白天精进到忘了吃饭和休息,夜晚也不解开衣服睡觉。
, Z+ }6 @$ X- O- v" @, r+ m- ?8 ]8 N8 g) c' N
到了四十岁那一年的冬天,他忽然感觉到两耳又肿又痛.那天夜里他拜佛忏悔,一直快到天亮的时候,忽然好像听到空中说:‘您的死业已经消除了。’他打开窗户,却没有看到人影。& |- n0 f6 s3 |: Y! c
0 E1 H* S- K5 h% |) |1 | 隔天清晨,他照镜子发现自己脸上的黑气已经完全消失了。两耳的肿痛也逐退了。% A L- f! [: d
2 Z' m3 X( s+ {7 n: B
从此,他每天礼佛一百拜,从不间断,纵使病倒不能起床,也是在床上很虔诚在合掌观想礼佛一百拜。他活到七十四岁。而且得到了善终。(译自莲池大师〈缁门崇行录〉)。 , L' A7 L/ C b. y: ~& J& p3 e1 B' y
, T# |; t e* _$ @& J 十二、诚心诵经也可延寿
) O0 e w3 w! w l0 Z+ G! \: X, |2 T. M: w
南北朝时另外还一位出家师父,法号智藏,住在钟山的开善寺。有一天,他遇到一位著名相士说:‘师父您聪明盖世,只可惜寿命不长,只能活到三十一岁罢了。’当时智藏法师已经二十九岁了,于是他就停止讲课,专诚诵读〈金刚经〉,每天恳切拜佛忏悔,昼夜不懈。过了三十一岁后,他又遇到从前那位算命先生,那位相士很惊讶地问他原因,才知道佛法和经典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译自:〈缁门崇行录〉)+ L' F+ I; x% G, D% P2 D
: G8 k" }" K/ k, l- `
十三、神仙长寿而不能永恒 * a p: G/ H" z" V" d
! h2 G& q+ |+ J, x% Q. R 一般人很难想像,内心的宁静和寿命的长短有很密切的关系。心灵越宁静,禅定的功夫越深,寿命也就越长。例如〈阿毗昙论〉上说,靠行善的力量所上升的天,叫做‘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层:
% a4 D5 v' [* t5 K0 r& M! C. j3 O1 B6 e) U/ M
1、四天王天——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寿命五百岁。: l8 [0 m* q# F) s$ V. V* u
1 e+ K$ l! F a! b- }) h- ~
2、忉利天——以人间一百为一昼夜,寿命一千岁。
) p# M. L' ?' J& }1 c6 V7 F Z! B$ W! e& _9 D
3、夜摩天——以人间二百年为一昼夜,寿命二千岁。1 q- O9 v$ T# R% m: `0 e! x
}8 ^: M- c3 @8 p3 J$ ~% m' ` 4、率兜天——以人间四百年为一昼夜,寿命四千岁。
1 Y8 J" x9 x; V" J4 a$ b, K
, u9 w! N o3 I 5、化乐天——以人间八百年为一昼夜,寿命八千岁。1 ?( ^' v/ K( g }8 K7 r
& ^$ P, [( o# h 6、他化自在天——以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一昼夜,寿命一万六千岁。
/ a7 V( M% L$ ~8 y, v4 o! O0 h i. a7 }( S+ u
以上这六层天是行善所达到的,他们的寿命比人间是长得多了,但是因为心中有情欲,没有禅定功夫,所以寿命并不算很长,有定功的天人,寿命也就可以上用‘劫’来做计算单位的,因为他们是修禅定的,而且定功越深,寿命就越长。有定功的天人,最起码寿命长半中劫。5 H0 z- N( C0 m& f0 p
7 R) e. A! ^: N) I+ p5 q4 E% e7 j ‘梵众天’的寿命一中劫半。‘梵辅天’的寿命一中劫,‘梵众天’ 的寿命一中劫半。(以上叫做‘初禅三天’。
: q! v& P2 q, r* Z: \5 j
# }3 p1 h* n7 S2 T* T S- z& L ‘少光天’的寿命八大劫。‘无量光天’的寿命四大劫,‘光音天’的寿命一中劫半。(以上叫做‘二禅三天’。
7 b& d( }0 B: z! |: Q0 `
, Q1 Z) ^0 m: G% L$ b ‘少净天’的寿命十六大劫,‘无量净天’的寿命六十四大劫。(以上叫做‘三禅三天’)。
4 M% Z5 A( |# J2 P8 n
# b0 F! |( i% X8 t ‘无云天’的寿命一百二十五大劫,‘福生天’的寿命二百五十大劫,‘广果天’的寿命五百大劫,‘无想天’的寿命也是五百大劫,‘无烦天’的寿命一千大劫,‘无热天’的寿命二千劫,‘善见天’的寿命四千大劫;‘善现天’的奉命八大劫,‘色究竟天’的寿命一万六千大劫。(以上叫做‘四禅九天’)。( O/ G- S- a! I/ }- n; E
5 L- {% b$ Y& S% ~$ O8 H
另外还有四层无色界天:‘空无边处天’寿命国万大劫,‘无所有处天’的寿命六万大劫,‘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寿命长达八万大劫。(以上又叫‘四空天’)。
4 ^ R: \8 D7 Z$ L. M0 \: F; `% E7 `1 I1 E
所有天界的寿命虽然很大,但都不是永恒的,纵使‘非非想处天’的天人寿命长达八万大劫,可是过了八万大劫,到了八万零一大劫的时候,仍然还要死亡,还要轮回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 H0 p! j, W2 c9 H2 G' f0 M, `: X
. K1 c' v7 D& M4 P7 `) {
只有断除了烦恼和我执的人,才以达到真正的永恒境界。佛经上把这种人称为‘圣人’。圣人又可分为:偏于自度的‘阿罗汉’和广利众生的‘菩萨’。智慧和度化众生圆满的是‘佛’。& ?4 e% q% u7 T) [ r4 E
T% G" D2 A5 J' S. @ Q
十四、地狱‘万寿无疆’却苦不堪言
* i6 Z. \0 D' d, O6 S) l9 w( s. r4 n* x" E% W5 A
一般人都听说:做大恶的人死后会入地狱,可是对于地狱痛苦的情况和寿命却了解得不多。因为地狱受苦的种类千变万化,而且其受苦的程度更非人类所能想像。地狱不但受著宇宙间最凄惨的痛苦,再加上地狱众生的寿命特别长久,所以这种折磨也就显得格外恐怖了。佛经对于地狱描述得十分详尽。例如,《地藏经》、《观佛三昧经》、《起世经》、《正法念处经》、《长阿含经》等都记载了地狱的受苦情况和投生地狱的原因。在此不便叙述,请读者自行参阅吧。" b v- ]! e* Z, V1 I8 ? o( s0 g
# f) j7 Q! k9 W) N7 ~" R" R
根据《阿毗昙论》的说法,地狱的时间比欲界天过得还要慢,真可以说是‘度日如年’了。
) r& u; `' O5 ?
: C, ?, i0 N/ y. _ 5 A7 U- y2 O' r
- I! B9 q6 y5 ?3 h$ O4 B$ V
[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08-2-11 19:5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