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394)  鸡蛋( 16)
|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 11:26 21世纪经济报道& C3 N6 G) E6 ]" m- f
( ~6 z3 E- t. S( z5 p, S
6 c, G8 N% ^. U8 C 美国汽车产业陷入危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底特律三巨头”陷入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在是否救助汽车产业的问题上,经济学家分成了两个阵营。强硬派的经济学家认为“三巨头”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失去国内市场,流动性危机并不是在今年才出现的,因此,给汽车产业融资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另外一些人则称“三巨头 ”的破产会导致大规模的失业,这无疑对衰退中的美国是雪上加霜。
T6 I1 P' t4 S$ y8 h" J' q, X& S5 ^/ b7 ?
“强硬派”反对援助,是基于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资本和劳动应该朝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部门转移。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了哪些企业会在竞争的洪流中淘汰出局。另外,相对于三大企业面临的大额的工人工资和医疗保健成本,250亿美元的援助款不能给汽车产业带来什么变化。* k+ \, K% D: M+ Y8 y
3 M) X( R! V8 m 另外,“强硬派”反对政府以生产环保型汽车为条件来向“三巨头”注资。他们认为如果美国真想生产“绿色汽车”,政府应该制定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或者征收排放税来达到此目的,而不是以此为借口糟蹋纳税人的钱。8 f2 a( V$ N5 @- J3 O+ p q# j
' C0 X3 k$ [- V" |7 g9 I
但之前财政部7000亿美元救助华尔街的行为是底特律人不服气的原因。为什么政府不去援助成千上万的中产阶级蓝领,而花上千亿美元来救助华尔街的高收入阶层。这明显有失公平。而我认为,救助华尔街和“三巨头”有着根本的区别。救助华尔街旨在防止银行大规模挤兑现象的发生。挤兑现象存在“多米诺骨牌”效应,挤兑发生可能会击垮一家健康的银行,从而危机整个金融系统。而汽车产业已经走了几十年的下坡路,让纳税人为底特律买单明显有失公平。
' e, L: [+ y% _) O; P2 e7 W1 Y' y" a# l: q' p
那么,在“强硬派”和“救助派”之间,是否存在第三种选择呢?我的答案是,在汽车企业按照破产11章破产之后,可以得到纳税人的援助。这乍看起来说不通,但只有破产才能够让亏损的通用进行重组,调整其资产结构,才有可能重新产生利润。只有在这个时候,政府才可以介入,承担被解雇的工人的生活成本,支付他们的养老保险,做政府应该做的。1 M" R, G' F3 i* E0 B. j
' U9 ^6 m5 Y1 N( K' \6 |/ }# Y
引自Edward L. Glaeser的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