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转贴一个偶然看到的文章,写的蛮可笑的
大学生蜂拥出国 到底是谁的错(上)# Y, a( e0 @" R$ S5 k# R4 A7 E
5 A6 B" g3 B4 C3 k: l 原题:《为什么我们要像狗一样的出国? 》4 r5 G# g( r: [" z
! O6 |1 r8 e; \1 K6 Y
--------------------------------------------------------------------------------9 S+ `, J2 w7 A, z' a2 L, D% k
1 I, \, f t. a& v
作者:佚名(原载 中国雅虎论坛)
8 O/ w/ l4 @. j. [' D+ D- }) r
7 N/ `" }) p9 P8 ^' Q5 c4 \5 Bhttp://bbs.cn.yahoo.com/message/ ... JUJEJUM3_14867.html
2 [# o) `* L4 A9 ?; b
' c0 W8 {7 G; x8 R: ~5 ?9 I" ~2 E& |6 M5 r2 T
中国大学生历来是关注焦点,任何新闻,只要和大学生扯上了,都是热门。前段日子,有个记者叫陈杰人,一度成为知名人物,他也没做啥大事,就是披露了武汉女大学生“陪聊”的事情。几乎是同一时期,卫生部副部长宣称中国有六百万以上的妓女,关心的人却寥寥无几。
5 T' r ~5 F( {7 U/ e; t+ o6 A: d$ N
大学生,在中国历来被视为纯洁、真诚的象征。仿佛人一进了大学,就高尚富贵起来,与众不同了。大学生卖肉,大学生行骗,大学生贪污腐败,女大学生傍大款,女大学生卖淫,个个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主角换个身份大伙就视而不见。! J4 T. \) h5 Q: c8 _: T6 Q, e l4 l
. E0 w6 X% y7 P3 v9 D3 N
大学生如今热衷出国,众人皆知。在中国,有出国权的人并不多。年轻人里,除高官富翁的子女,只有理工科大学生——往往还是成绩比较优秀的那种,才有出国的机会。那么多高官的子女,就算留在国内,也是要风有风,要雨得雨。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出国。大学生又如何?每年大学里出国的,都是成绩最优秀的那批,往往争offer争得头破血流。大学生出国可不容易,苦背GRE,花流水般的钱上新东方,多半还得租房子、等 offer、过签证,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随时会有被拒的危险。就这么恶劣的竞争环境,这批本可在国内混得不错的人,依然削尖了脑袋出国,而且数量越来越多。
1 Y" d/ i9 j1 ~2 F
. l5 u5 R( @: m; m, Y( x" Z8 ]9 ~俺的大学记忆里,有这么件事儿。大三冬天的日子,托福报名。那时候,托福考试可不像现在那么灵活,一到报名日,就是人满为患,赶上一次报名,非得漏夜排队不可。俺和几个哥们拿着小凳子和报纸,在附近一个报名点旁边守夜。从零点,在寒风中一直等到东方泛起鱼肚白,终于等到人家上班了。因为队伍太长,几百个人混乱不堪,专门拨出了警力来维持队伍。警察花了半个小时,把这几百人的队伍整好了。怎么整的呢?用脚。看看谁没站好,就狠狠地用脚踢他的大腿和小腿,直到把他踢到队伍里为止。几百个学生,清华的、北大的、北外的……凡你能想起的最牛气的学校中的自尊心最高,恃才而傲眼高于顶不可一世的最牛的学生,就咬着牙齿,在那里默默忍受几个警察喝斥、脚踹的社会主义教育。
7 y7 o: ~* Y' e" l+ Q
& W. ^" g& S0 ?这是为了离开这个国度所付出的代价之一。
% E0 G; V8 ?' @$ r8 @/ I# L
# o4 N l$ ^, v- Y8 I6 u7 y3 u% V, n0 l! s Y8 d5 j0 s0 }" D1 i* J$ z
中国人对北大学生和清华学生有个最大的误判,他们以为,北大学生和清华学生是不同的。例如北大是理想主义的,清华是实用主义的。北大学生是反抗型的,清华学生是乖乖型的。北大学生是自由化的,清华学生是爱政府的。北大学生是个人主义的,清华学生是国家主义的……其实,在出国问题上,北大和清华学生是完全一致的,不含糊的。唯一的不同是:北大学生一边骂这个社会,一边出国,而清华学生一边赞扬这个社会,一边出国,然后他们之间的绝大多数读Ph.D.,找工作,入美国籍,定居。
4 h9 `4 ^) g# U- D* M. G
! k7 ~; A1 p8 X6 A俺在清华也有几个好友,97年,清华有个响亮的口号,叫“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话琅琅上口,有气势,清华小伙很爱喊,直到他们出国为止。俺在清华的朋友,在美国建立了庞大的同学会,留在中国倒显得孤零零了。
( x8 q' ^" k% K' Z) d( ]5 i1 ^ f% S% l) \# y( v. Z
中国知识分子最是忍让。他们秉承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小富即安,嫁鸡随鸡,百忍成精的优良传统,院士王选转述领导人的话说:中国知识分子价廉物美。两千块钱的工资,就可以随意使唤。中国知识分子安于现状,能够忍贫受饥。适应能力比蟑螂更强,在金星上也能生存。近期报导的陆步轩,从一个北大中文系高材生,适应成一个卖肉屠夫,这样的生活现状也没有让他成为土匪或是人肉炸弹。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是这样善于忍受,只要一点点尊重,一点点慰籍,一点点利益,他们就可以在中国呆下去。可还是呆不下去。 ^7 K) y" }8 `- i. ]9 |
' c+ ]6 b' ?2 Q$ m% c, q- g0 ?- l6 P中国对待知识的态度很奇特。比如说,一个工人,每个小时可以生产出十元的产品。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改良了机器、流程、管理,于是一个工人每个小时可以生产出一百元的产品。那么这多出来的九十元算是谁的功劳呢?西方人对此争论不休,有些人说,工人产出的是十元,工程师的价值当然是九十元;有些人说,工人也提高了效率和劳动强度应该得五十元,工程师五十元比较公平。但中国人会说:我们工人的产量增加了,感谢领导们对工人的指导,对工程师的培养与栽培。这九十元是领导的功劳,剩下的十元,请尊敬的工人同志和尊敬的工程师同志平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