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刘罡% x- Z4 A2 w9 B: O3 W4 d* A
+ a' k6 }4 ~ E0 J/ _年终岁末之际,美元兑欧元和日圆等主要货币突然走软。美元此轮下行即使不是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有意为之,恐怕也是他们所乐见的。美联储主席贝南克早在2002年的一次讲演中就指出,1933年和1934年美元的贬值以及货币供应量的急速增加很快就令美国的通货紧缩刹住了车。鉴于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目前正面临着通缩而非通胀威胁,推动美元贬值有可能是贝南克下一步要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
1 \6 H+ Y! f: D$ H, [! Q( L; q+ {. k: H3 J9 \+ D
问题是美元贬值真的能遏制住美国的通缩趋势、进而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吗?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由于本币贬值会使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因此它能改变人们对价格的预期。这些人还举历史事实为例说,美国1933年让美元贬值的时候,部分大宗商品不断下滑的价格突然之间就开始回升了。
_2 e4 n. {8 ~$ F( D9 v2 C6 D/ R2 ]: J( y( @
但问题可能恰恰出在历史经验上。1933年时奏效的美元贬值策略放到当今却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笔者日前指出,美元的持续贬值会减少美元的全球流通量,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全球性通货紧缩。个中理由其实也很简单:无论任何商品,如果其价值不断缩水,这种商品在市场上的紧俏程度也会随之下降,人们获取它的热情亦会降低,美元也不例外。问题是美元现在已经是无可替代的世界货币,其他国家间的相互贸易大多以美元结算,随着世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就需要美国不断以经常项目逆差或资本项目逆差的形式向世界输送美元,而美元贬值恰恰会降低美国进口、鼓励外资购买美国资产,从而起到缩小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扩大美国资本项目顺差的作用,进而减少美元的全球输送量,导致物贱钱贵,引发通货紧缩。) `% ^0 f1 t7 K
- O- c, {& L+ k; P5 e' F) d
之所以说贝南克打错了算盘,理由就在于美元现在是世界货币,而1933年时不是;美国现在对海外大宗商品的依赖也要远大于1933年时。在美元贬值引发全球性通货紧缩的大背景下,美国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是不会上涨的,美国的通缩势头也无法得到有效遏制。
1 C- v( _. V9 g, m, \2 Z& W2 O$ q! m9 X) ^) C9 | ?5 ^
另据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数据,那些半数以上收入来自海外的美国公司,其今年的总体股价跌幅是46%,而无国际业务收入的美国公司,其总体股价跌幅是38%。鉴于今年大部分时间美元兑欧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都是走低的,可见美元贬值并未真正提振美国的外向型经济。
2 v/ Y+ G" V: Y, I8 q1 ?# \9 D W
本周日,科威特方面宣布放弃了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资协议,从而使后者一项重要收购交易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这生动地说明美元贬值引发的通货紧缩正开始损害到美国的实体经济。
2 i! `+ Y' Q% f6 W# o7 `4 x9 n6 c8 |; J* f$ ]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