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受访者:赵长军
, e8 m7 P+ H( ]' g! r# P2 l, x6 Z 地点:中国西安 ' a5 B) c+ p9 h& N
我是属于兴奋型的
, y& V& e: U$ Z% e, B
S8 B( t1 W% Q7 s! a# l! m 张:您习武、教武四十多年,能回忆一下您最初学习武术是为什么吗? 7 S: p- m& x" R4 c2 C7 U0 a5 Q
赵:六岁的时候家里面为一点小事和别人发生了争执,还动起了拳脚,最后吃了亏。我父亲说:我一定要让我儿子学武术,至少能保护自己。当初就是抱着这个目的练习武术的。一开始拜民间老师袁润生学习查拳,那时的老师教你的时候一招不到位,教鞭就打上来了。老师始终有一句话:不动手则已,一动手就是稳、准、狠。时时刻刻提醒你,你的一招一式目的是什么,强调它的技击作用,目的非常清楚。1970年,很偶然,我在跟师父练习时被专业队的老师发现了,他觉得我身体素质很好,有练武的天赋,就让我进入陕西武术专业队。
8 a6 Y- u [3 K6 H4 i) q 张:被选入陕西武术队,武术变成职业,您当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 B; K% w9 g# `+ u 赵:就是练武的目的发生了很大转变,这是一个工作,而且是自己喜欢的一个工作。当初进专业队的时候,我爷爷不是太乐意,因为我爷爷一直行医,他希望我能继承这个传统,但是我父亲一定坚持要我练武术。而且那个年代,好多人就认为练武术是国家培养,条件好,想上大学也不是不可能的,否则初中毕业就得上山下乡插队去,这么多孩子能被挑进去,很难得。
8 e7 f$ Z m; h; J9 B! @ 张:刚进专业队的第一感觉怎样? ' {3 ~" \0 {7 P" ~; p4 e% w7 T! t
赵:记得很清楚,我当时进专业队的时候,第一眼看上的就是专业队的地毯——红地毯。过去自己练哪有这个条件7就在沙坑、土地上练,进去一看这么大,还有地毯,折腾了一天不想离开。条件很好,本身我也喜欢武术,所以在训练当中很认真,很努力。1972年,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武术表演大会,当时李连杰、我、胡坚强、王群都是少年运动员,跟于海、于承惠等同场竞赛。
- R4 T0 x7 ]: R k' H9 ` 当时我练的是查拳十三势,还练了一套刀;李连杰也练长拳、练刀,都获得了1972年大会的最佳表演奖,当时还没有正式比赛。 # ?" e, M% P7 d" [( [9 n
张:听马振邦老师回忆,说您小时候特别喜欢翻腾跳跃,别人休息,你一个人还在练。
9 v3 U, K$ k3 Z9 c5 L. y) Q' F; b 赵:在新城广场,我围着新城广场打一圈旋子,打一圈侧手翻,大概能打一百个,我是属于兴奋型的,“人来疯”,人越多越精神,平常能打八十个,围的人多了,就能打一百个。在武术竞赛中,我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这与平时的训练、心理素质有着很大关系。 1 U: f- { T% a8 w+ {
张:我们知道“地躺拳”是您的“绝活”,能谈谈它的缘起吗?
! u% N/ \* H% `2 h3 } 赵:1974年访问日本,猴拳不让表演,当时沈阳体院的潘青福老师就说,我们练地躺拳吧。我们合作创编了地躺拳。我主要以这个地躺拳在日本进行了四十多场表演,很受欢迎,反响很大。当时的日本参议院院长和野谦三看了我表演之后很高兴,邀请我们武术团的人到他家里做客。
4 H: A* P1 h( X 张:听说您后来因为此次访日表演,被邓小平誉为“小小外交家”? % g0 ]; a' q& C/ u/ l
赵:当时日本参议院院长很高兴,说:你们马上回国了,我打算送你们每个人一些礼物,你们需要什么自己讲。在座的小运动员都没人回答,我就回答说:和野议长,我们不需要什么礼物,我们需要的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议长没想到我这样回答他,他说你能不能谈点具体的。我说你刚才谈了很多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话题,对于我们来说就很具体,我们应该按照您老人家说的这个去做。他听了非常高兴,要认我做朋友,说以后到北京,到中国一定要见我。 6 G d$ U+ p+ x" Q$ h6 R1 k
1975年,他来中国以后,国家体委让我马上去见和野议长。这个时候是我第一次坐上红旗车,进了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当时邓小平接见了和野议长,了解了他在中国整个访问是我陪同的。然后邓小平就给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说,这也是咱们的“小小外交家”了。就因为这个经历,国家体委给我立过特等功:乒乓球打开中美外交的大门,赵长军也为中日友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5 u# b, c( y/ A8 o
@! Y& r4 u# o' p1 Y, R 我看传统武术
3 V0 l, z) x! R% x2 j
. l6 k7 N% a! f" R 张:近四十年的武术生涯,您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中国武术的改革,回头来看,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她的根本价值是什么? 5 d. @* I- n& F' Y
赵:在古时候,武术的作用直接和战争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武术失去了这个价值。当今社会,武术价值是什么?健身防身、体育竞赛、艺术欣赏。首先我通过锻炼武术,我要达到一个强壮身体的目的,不管是练什么,比如说太极拳,我们讲是从头到脚的运动,它是适合于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来演练。现在的竞技武术适合青少年,要求更快更高更强,也就是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但是传统武术,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演练,通过演练可以达到防身的效果。 ; @. W+ E# K$ M) w9 F
张:那您怎么看待当今法制社会中武术的技击功能? ) c8 F4 \: I: c5 H- v" x2 ]- W; U3 i
赵:我们练武的人要求讲武德,但至少通过武术的锻炼,我上街遇到坏事情、坏人心不慌,能比较从容地处理应付,这是我们讲的武术的价值。 / b: j p) r; ^: r
张:去年举行的第9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武术套路动作简化,但难度更大了,您怎么看待现在竞技套路的改革?
0 h3 a" I$ @, ]) h Z2 t* o$ `9 N 赵:我们那一代练武,更多地继承了老一代对武术攻防含义的理解,在套路演练过程当中,有这种意识。现在的运动员,严格来讲,比我们那一代的身体素质要强得多,我们没有现在运动员跳得高,武术动作也没有他们的难度这么大,但是现在的运动员,对武术的演练缺乏内在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有了体操化、舞蹈化倾向。
8 p2 I; [( P3 F7 n/ Z 我这一生的愿望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的武术运动员能穿上中国的民族服装,穿上对襟衫,在奥运赛场上展现中国武术的传统魅力。 : U5 Z6 Y. R2 u
R! A$ g$ J' m6 I4 e5 L# [ 喜欢电影,更爱武术 3 x1 Q( w2 I% S* N* P2 I
; I2 p" {0 y5 Q( U& D0 w$ {; A: Q 张;您第一次参与武打电影的拍摄是什么时候,当时对电影有什么认识? G/ m1 v2 H8 e0 I0 V5 a) P: H
赵:我第一次接触电影,就是张华勋导演的《神秘的大佛》,我参加了武术指导,我辅导刘晓庆翻一个前滚翻,她一个前滚翻过去,自己回过头来用膝关节把自己的眼睛打肿了。当初她们训练很努力,总是想不要替身,想自己做。她们前后练了两个多月,当时在乐山大佛的一个体校里,刘晓庆、葛优的父亲葛存壮都在练。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电影,对电影一窍不通。
. Z& e" j- t& c: V( _ 张: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演了不少武打片,也做武术指导,特别是1993年前后与洪金宝合作的《神州第一刀》,动作打斗十分精彩。
% v" \$ c9 F4 e' X8 A 赵:因为以前我和长影合作过《武当》,洪金宝拍《神州第一刀》时,了解情况以后,就到西安来了。 ( y. A3 f8 N/ U9 c/ @* d
张:这部影片拍完以后,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8 r" a2 B f- B8 c
赵:拍完《神州第一刀》,香港有一些公司想跟我签约,我虽然很喜欢电影,但是觉得我是运动员出身,对于武术的喜爱更执着。当时洪金宝拍完戏以后,也希望我在影视界发展,后来我还是放弃了,还是从事武术事业。
0 z: _# {, V5 B8 i4 N 张:后来这部影片拍摄顺利吗? v p% l- e) w. A( ]2 u
赵:当时是洪大哥第一次跟内地制片厂合作,香港的拍摄都是那种快跑的,摄影、灯光、服装,导演一声召唤,马上到跟前。可咱们当时的服装、化妆都找不到,他就不习惯这种工作,很生气,中途有一段时间都不想拍了。后来狄龙大哥说,还是你去劝劝他吧,其他人劝可能效果不太好。后来经过大家努力,这部片子还是拍完了。 : F1 A7 T3 `+ ~( D8 ^! \3 n! x
张:《神州第一刀》中的打斗大多比较实在,可是您也知道,现在的特技可以让一个不会功夫的演员变成银幕上的高手,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 U* @8 A; e* _, e' k
赵:我看还是有区别。特技处理的方法,看着总是不太舒服,不是那么回事。对于一般动作演员来说,只要进行过一定的训练,并不需要达到专业水平。比如泰国那个演员拍的《拳霸》,如果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能达到他的那个水平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一看就是专业科班训练的。 # e- w+ k4 N' p
张:那您还是比较喜欢写实的武打风格? 8 H8 S2 _. v; ]
赵:当然。这可能跟自己的经历、对武术的理解有关系。当然电影不可能完全按照武术的要求去拍,我们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观众,电影要和绝大多数观众的爱好和需求相符合。电影中的武打和现实中的武术有区别
# Z k5 Z/ e# A. I 张:一直以来,通过电影电视表现武术的作品很多,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电影《少林寺》《武当》公映以后,学武术成为一个不小的潮流。您怎么看待武术与电影的关系? 4 N, p5 @; F3 q( ?& t' N
赵:很多人不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武术和武侠小说电影里武术的区别。电影上从三层高的楼上可以跳下,现实生活中是不可以的。可是有些人在模仿,结果很多人跳下去,摔伤了,这就是不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武术和电影当中武术的区别。 T0 W2 `6 X$ R& A0 V
张:那您认为电影里的武打与现实中的武术究竟有何区别?
4 M2 j. S8 J/ b 赵:电影当中的武打和现实当中的武术有区别,比如竞赛要求你在一两分钟内要把你长年积累的演练出来,要求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你的精气神、弹跳力、灵活性,在这短短的两分钟要完全表现出来。你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电影不一样,我们这次没配合好,失误了可以重来,不同的人,不管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可以临时编排。
7 a7 Q v4 w# L) O5 D' w& K 张:可事实上,很多人学武术是因为看了武打电影,所以反过来讲,武打片是否也可以推广武术? . l& A4 {) b2 d8 J. E
赵:这是一定的。我为什么放弃了自己很喜爱的电影,我当时的梦想也是希望中华武术能够成为奥运会的竞赛项目,这是我的追求,也是很多武术工作者的追求。我觉得以我习武的经历,在这方面我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说1998年我在马来西亚待了一年,马来西亚的华人也罢,马来人也罢,他们了解更多的是跆拳道、空手道,对中国武术并不了解,那么就需要宣传,我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介绍武术,我不但可以给你讲,还可以演练。
. n2 Z. |4 d1 n8 B" y/ L 张:根据您这么多年的武术和电影经历,您认为什么样的拳术更适合用电影画面表现,看起来更赏心悦目?
& H U% F0 _) n% d& g8 W7 V 赵:过去,在《少林寺》之前,拍的一些片子很多都是以南方的拳种为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动作,都是南拳的动作多一些。《少林寺》之后,特别是内地拍的,还主要是长拳的招式更多一些。因为我觉得长拳的动作,从电影这个表现形式上来说,好像更好看,这里面就以李连杰为代表,他主要是长拳的风格招式动作,看起来比较好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