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41)  鸡蛋( 13)
|
重庆商报
! Q7 k. d, B$ P# D' S5 w- w. @ }. [
4 G- j( u2 d& S4 q0 T( K% N核心提示:重庆忠县天池山山顶隐藏着48间石屋,最大石屋有30平方米,屋外正上方雕刻有猛兽图案等花纹,石屋周围的水池与江水同涨同落。据当地流传称此处遗址为巴人遗址,石屋群外的“蜕皮槽”具有让人“返老还童”的奇妙功效。
. \3 U( H! a! r+ X/ ?: O; G
& b& q5 n9 w5 d* A2 c3 }- \2月17日报道 忠县天池山山顶隐藏着48间石屋,每屋彼此相连相互贯通,且均配有石灶台和石碗等用具,屋外正上方还雕刻有猛兽图案等花纹。昨天,当地一名大学生给国家文物局网站发帖,急盼专家前来揭秘。市文物局相关人士介绍称,初步判断有可能是巴人部落遗址,他们将立即组成专家组,实地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I/ ^/ s$ s. P+ }
: x7 C/ a' l; B
最大石屋有30平方米7 A2 W8 }) n R# P: k3 N; L2 t
石屋发现地位于忠县忠州镇复旦村,距县城约20公里远。当地村民称,整个石屋群全部隐身于海拔500米左右的天池山山顶。爬上山顶,一块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平坝展现眼前,这就是石屋群的藏身之处。记者看到,在每块大石头里面几乎都有一间石屋,大的石头里面甚至有两间或以上,每间石屋彼此相连,从远处看就像一座座连接着的“蒙古包”。进入石屋后,记者数了数共有48间,其中面积最大的约30平方米,最小的也有7平方米左右。
8 ^; E9 r. H2 B) l/ ?3 v& X, X" ]/ m
# m6 F+ v4 I$ [9 B4 j' g 与江水同涨同落的仙人池 石屋墙上的神秘石刻 传说中可以让人返老还童的“蜕皮槽” “隐身”于山中的石屋 通讯员 李宗仕 摄 墙壁外刻有人兽图案
& S- {; v5 x |) c0 h9 g) ]记者看到,每间石屋里面,均配备有相应的石灶台和石碗,灶台规格不一,而让记者感到有些吃惊的是,石床规格则十分统一:长约1.5米,宽约1米,高1米左右。石屋门外的正上方还雕刻有虎、狮等猛兽图案。除此之外,另几间石屋门外的正上方还刻有人头、人身图案。尽管石头上长满了青苔,但从右到左依稀可见男主人、女主人、女儿和儿子一家四口的“全家福”像,旁边还留有歪歪扭扭的象形文字。
z$ z" }" W5 j5 s* r
% r7 Q3 g4 @1 S相邻3座山均有石器
0 a& O% v# _1 r当地一名九旬高龄的老大爷告诉记者,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图案已经损坏,有些只能隐约看到。但令人有些心痛的是,这些石屋里面的布置有些已被打掉,有些石屋也成了当地村民堆放柴草的天然粮仓。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与天池山相邻的牟家山、石屋山和张家山3座山里,均有各不相同的48样“石器”。其中牟家山上有48间堂屋;张家山上曾发现48个石制烟罩;石屋山内也曾发现48个石制灯碗。3 Y/ V) _6 D2 m2 L2 T: @
$ q \0 ~) J! n* n0 [0 G9 S井水与江水同涨同落
e- T7 w4 U) k9 d. W( _' T# N9 |据村民介绍,现在除石屋山内的48个石制灯碗已经消失外,其余山中的石器均残留下来了,不过都没有天池山石屋群里的保存完好。在石屋群的周围,有几口大小不一的水池。天池村小学退休教师雷修俊称,其中一块马鞍子形状的石头旁有一块青蛙形状的石头,下面有一口水池,尽管很浑浊,但一年四季都是满满的。村民称水池海拔高度350米,而长江海拔只有175米,两者落差175米,可水池中的水却随长江水一起涨落,这让他们感到十分费解。) b7 Y; \/ @8 j- }
% `: q, V$ r. {8 T
9 q9 k8 I" S( F+ d4 K+ O
求证
( Y* x- R5 M4 ~8 H# r1 b* G8 {8 w( ?8 w& \9 s# T* y) ?. e
大学生发帖寻专家鉴定
T) h% R0 l) Y( r# C0 V昨天,记者在国家文物局网站上看到一篇《请专家救救这些神奇的古迹》的网文,详细地介绍了石屋群的情况,发帖者吁请国家相关部门的专家前往当地揭开谜团。发帖者吴江渝说:“春节我到天池山顶去玩,花了几天研究石屋群,然后萌生了向国家文物局发帖求助的想法。”2 l- [" Q; G: n, ~3 {# X
4 C6 G0 `/ Y' Y+ Z2 l5 v: ~回应) t/ ?/ e" m3 |2 ~
( I4 w" R; T; m# Y
重庆文物局派专家考证
1 h9 v7 M8 x8 u# M' r( k* }昨天下午,市文物局文物处相关人士也观看了石屋群及其石碗、石刻、石床等图片,并了解了相关信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将于近日组织相关专家前往忠县当地进行考证,然后给出一个权威说法。
9 `' I) l1 j2 A# g2 d% z
8 Z; O- T& h2 c$ N传说1
- n4 a) W$ d _7 o, E! D当地老人称是巴人遗址
- i# r2 k3 v/ c# z. t) D九旬老大爷说,父辈告诉他,原始的巴人部落曾居住在这些石屋内。天池村小学的退休教师雷修俊对记者完整讲述了这段传说。他说一万年前,当地有一个巴人部落,由于太阳暴晒,部落成员很烦恼。有一天,部落首领找来巨型铁耙,在附近的巨石上挖出48个石洞,从此部落成员在这些石洞中过起了凉爽的生活。
b5 e7 s' c3 v1 J, y, a+ y; \( i+ q' F1 n
传说2
7 p* x' M$ h1 Q% o% F9 Q' a“蜕皮槽”让人“返老还童”. n0 k+ ?: ^6 P+ k) x$ j+ y
在离石屋群外300米左右的地方,记者看到一个长约1米,宽约60厘米的石槽,从地面倾斜延伸至深约30厘米的地下,村民称其为“蜕皮槽”。村民告诉记者,相传人衰老后,在“蜕皮槽”上可将老皮褪去,这时的皮肤如“出水芙蓉”一般光滑,可以返老还童。
7 w G( j- ]8 ^3 a
. s' p% c, S [6 Q传说3! l" k- J; U8 A2 Y! r8 e7 n
白马过江吃庄稼被打死
1 { \" t1 p- g记者采访时还发现石屋群中有一块石头,上面凿有马铃图像和一个拴缰绳的洞。当地70岁村民雷树成说,当时有一匹白马,被部落人拴在这块石头上。有一天,白马挣脱缰绳跑到长江南岸吃庄稼,被打死,于是便有了马鞍子石头的说法。这块马鞍子石头顶部还有一口长3.5米,宽2.5米的天然水池,呈椭圆形。
1 i( `* ~: o9 ?1 U/ v( v2 T) {: B* Q0 t, w
: ]( j0 b' z0 a: C* {
链接
2 |# E& Z5 u7 W0 L
- V& L0 |. X3 m3 Z9 d) ^9 o国家森林公园天池山, k! r5 R& Y5 c6 S4 r
2008年1月初,经国家林业局审定,忠县天池山森林公园跻身国家森林公园行列。至此,我市国家级森林公园达到23个。天池山森林公园位于忠县县城以西20公里处的扬眉山上,因地壳运动形成两个天然湖泊,故名天池山。天池山森林公园面积11815亩,最高海拔为1127米,最低仅300米,有乔、灌木植物71科26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7.3%,有天然“植物基因库”之称。茂密丛林中,栖息着山羊、野兔、白鹤、山鸡等飞禽走兽。 据重庆日报. h5 t/ }# T& @: P1 q
( ]% x2 ?. g- H! T* h
史料
6 A: G4 w- o* x Z4 \ [1 U; x神秘巴人曾在此建都) |8 i) l$ d: ?% g" ]! {
大约4000多年前,在现在的重庆、湖北、四川境内曾经生活着一个远古族系,他们被人们称作巴人。然而,在两千多年前,这个古老的民族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伴随着文献资料和种种神话传说,巴文化像一团云蒸雾霭的谜,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空间。2 n; H1 z2 b# h' Y
从巴人的发展轨迹看,殷商开始往后的千百年间,巴人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巴人的勇猛善战,使得在春秋战国时期,在与主要对手楚国的征战中曾一度逼近楚国的国都江陵。巴楚两国相争,巴国的军队顺着今天瞿塘峡以东三十多公里的大溪而上进入今天的湖北枝江、松滋、江陵一带。这个时候的巴国可谓是如日中天,曾在长江边(现忠县)建都,最早进入峡江地带的巴人,在长江的支流上建立起了他们的家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