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人生在世,總有種種痛苦、不自由,而這些苦厄,世人又往往無法解脫。比如今日世界戰事紛迭,洋人都有毀滅力甚強的原子彈,只要一被引爆,後果不堪設想。此種苦難,世人皆束手無策,只有佛有辦法。什麼辦法呢?佛家講因果,教人從內心自我省察,只要深信,就能轉變心理、離苦得樂。, v) ?* Q: q9 S' t
; |/ Y% T7 i# u# z其次,吾人有現在,也有將來,將來死後往何處去?知道的人恐怕萬人之中找不出一個。大多數人都說「隨他便」,可是這樣可不得了,因為百分之九十九會墮入三惡道,極少能再得人身。如此一來,該怎麼辦呢?有兩句話─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眾生由於無始以來造業太多,所以在六道中輪迴不停。其實,從前的惑業就像一粒種子,雖然已經種下地,但是只要遇不到機緣(如日光、空氣、水等),就不會生芽、不會結果。因此,要消舊業,就必須從斷緣下手。意即日用平常間,不論順境逆境,我們得時時警覺,不讓貪瞋癡作祟;若能控制住,即是斷緣。只要沒了緣,自然就不受苦果了。
9 y5 S; W& t9 w, z: y, d) h$ P$ Z
吾人當知,業力雖大,但眾生的心力亦不可思議。學佛就是在擴展吾人的心力,讓善性發展;雖然心力愈強,魔力愈高,但若不著力,魔就作主了。有人會問:「若精進修持,仍然不敵魔力,該怎麼辦呢?」可請救兵。即以本身心力,聯合佛力,二力結合,即可滅魔。8 D& c: A x: t# C: S T
6 Z4 d$ Q/ {: U4 J
不過,請佛幫忙,要先捫心自問:是真心要與佛合作?還是一時興起?若是真合作,就不能三心二意,必得一心一意,淨業方能克成。
1 t! i7 k \% n0 ?3 {. d( S# n" W+ |
淨土念佛法門是二力法門,吾人念佛就必得求一心。茲就修行持名念佛之要點,分述如下: A* M. m# |- z5 K8 H' a& m0 u2 l
8 W' o) N0 G5 E* E. B
(甲)念法正謬* y3 d. r5 Y+ v' y9 T
念佛的方法有正有謬,平素必須留意、警覺。一者「外念」,如平日數珠念佛即是。此種念法,聲音或高或低均可,只是切忌「有口無心」。如果口誦佛號,心中卻落入二種煩惱(即散亂、昏沈)當中,這樣就沒用處了,只是種種善根,增添福報而已。二者「內念」,即念佛時,內心要明記佛名、佛相、佛之功德而不忘。世人總是不忘飲食,念佛若能像這般念茲在茲,成就決定可期。再者,念佛除了當下明記不忘之外,如果能再加上憶念的工夫,則效果更佳。因為若能憶念不斷,就能時時照顧念頭,如此一來,即無昏沈、散亂,這是念佛的妙訣。不過,話雖如此,照顧當前一念畢竟不易,故勸諸位內外合行,口出聲加心內念,互相調劑,如此輪替,自得淨念相繼。
$ C2 M5 ?0 _; k F6 F 念佛的目的,是要求生極樂、了生脫死,但是必得伏惑,往生才有把握。雖然無量壽經上說,聽聞彌陀名號,即使稱念十聲亦得往生,不過彌陀經也說,必須念到一心不亂才行。由此可知,兩經要對照著看才能明白箇中真義,否則斷章取義就成了魔說。至於「一心不亂」,有兩層涵義:工夫若深,即能斷惑;工夫若淺,則是伏惑。5 h+ e7 h: E: D" ]; L s
; C0 ~2 n8 X1 C; p. P, Z
(乙)三慧成就$ X* @3 B; B, R1 Q- X: m3 }- f, T
學佛必須求開慧,佛法講「三慧成就」,「三慧」即「聞思修」,聞後研理,如實修行,智慧自然開顯。淨土宗不言「聞思修」,而說「信願行」,但二者不相違背。
% o0 ]: H, t0 o4 X8 U: N6 c9 r- d 淨宗之「聞」,特重「信」字,一聞即信。信而願,有信願就能開慧,就不會退轉。信後研究求解即為「思」,「思」即明記不忘、憶念不斷,可就事理兩方面探討,意即念佛有「事念」、「理念」之別。若不懂佛理,但信西方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便「如母憶子」,一心念去,此即「事念」。若知極樂、彌陀為自心所造,念彌陀即念自性,生極樂即生自心,此即「理念」。知「事念」,便可得「事一心」,雖然見思未斷,然能伏住,帶業往生。) H3 r6 \* b3 K# ^
能「理念」,便可得「理一心」,不為煩惱菩提、生死涅槃的二邊之見所亂。由於心開見本性,所以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皆是心影,無物可亂,一切皆是阿彌陀佛。7 ?; L( w! b/ ?* u: A3 f

2 h. L7 a3 H- g" v- z! E) H (丙)不亂薰習* ^2 {' f5 q; Z/ P. E3 a6 W
$ D& ?% U9 Y8 ^% R+ V能「理念」者,乃上根之人,因不為二邊所亂,故能斷惑。至於中根者,雖未悟理,但佛號提起,即能伏惑。若是「口念彌陀心散亂」者,即屬下根之人,雖然妄想如流沙,但若能念至口熟,以口薰心,日久天長,亦能奏效。總之,不論上中下根,若想得結果,要訣就在一個「誠」字。君不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世間法要成就尚得如此,出世法要成就更須強調。
: c4 H1 Z, f1 ? e; L" p) n3 w/ V7 t
* e k/ o2 D- |. ^/ R0 y# g# }以上略述念佛得一心必知的事項,若覺所言均辦不到,仍有方便法,即「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能老實奉行者,亦可免受墮落三途之苦。3 w) t0 S4 v. S, u B$ W; Z$ O& g
0 h# Y S$ a5 z1 ]( | N, o4 @
2 y# w$ M, f6 j0 y* w6 _[ 本帖最后由 紫金莲 于 2009-3-26 21:4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