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信仰基督前,我是个出家的尼师,在佛教界有二十三年。
; {/ O) ]3 U. v4 w2 B
1 A9 p- g0 Z* h ~) ?3 Y, W 二十五年前,那是在大学念书的时期,虽然读的是外文系,却常跑图书馆借些哲学书籍;因为我在大学联招填选志愿原是「辅大哲学系」,虽然分数足够,但因女生名额有限,所以就改分发至「东吴外文系」,为了满足这样的心愿,只好自修哲学来补足。
) o- `5 u5 \3 c7 `3 k% i
" m0 ?0 x; @8 R: e1 U 当时诸如外国古典名著──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但丁神曲、浮士德游地狱,乃至近代存在主义哲学、尼采、叔本华等,我都相当有兴趣,而且我对中国老子「清净无为」的道家思想也有莫名的欣赏。但是心灵上还是空虚莫名。曾经也想参加学校的「基督徒团契」,但不得其门而入。在学校毕业后第二年,偶然与一群爱好写作的朋友到花莲旅游,来到一座佛寺;当晚就在声声的佛号中深受感动,泪水直流,似有归家的感觉,于是出家的念头油然而生,当时认定了我要寻找的人生就在这里。+ t* h$ _! V) F; F u$ B" ?
$ G: v# E1 X4 d8 s3 M
二十六至四十九岁,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我却在出家的日子中耗掉了。而出家生活并没有想像中的「清净」,反而更忙,更有做不完的事,过的也是一种不能免俗或更虚伪的生活,承受了超过体能的负荷,与精神的摧残。1 G0 S- m8 A1 W5 S+ p4 } M
2 M' y# p- ~0 K$ u7 u
二十三年出家的日子,前五年是「劳工」阶段,接着离开了「剃度」的地方,在某一「佛教会」担任秘书工作五年,随后便有机缘在佛学院担任教职与行政职事。其后的十三年还算差强人意,略能发挥所学,而且也因专职之故,才有较多的时间致力于佛法经藏的钻研;虽然还是忙,但比起之前的劳苦,还算平顺也得到人的一点尊严。
) b' m( j8 e9 F0 l4 L' g6 {
) {; `$ g B+ i: ]( `" F. O 生活虽然诸多劳苦,但生命最大的冲击,及至今天改变宗教信仰的导火线当可追溯到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我当时正在台中慈善佛学院任职教务长,却平白无故的被卷进一桩轰动全台佛教界的大丑闻里,至此可算是历经了人生的惊涛骇浪,看尽了人性种种的丑恶,对人的软弱虚伪,真是倍感痛心,更可叹的是自己也轧上一角,虽不是最重要的主角,却可算是举足轻重的配角,那时的心境真是恶劣到极点;想想自己一生──从一个纯洁的大学生,原本以为「佛门」是最清净的乐土;打从出家至今,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自己──「力争上游」;而到如今,却落得这样的角色──生命硬是「一块白布染成了黑布。」我好伤痛,我怀疑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 c7 k3 S. E$ J; o. C$ u
( {5 U* {9 z' o2 G% D 这种绝望的心情曾经请教过教会牧师,他教我翻看圣经罗马书七章:18-19节,保罗说:, A1 ?6 l8 Q' P1 D+ [" ]' T
: `, i; C0 ^5 T. A5 r
「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
2 q- N- ^1 F! m4 U; _: ?
* M: |& L; t5 ? 这段话,对我而言,真是心有戚戚焉;我又明白如罗马书七章:21-25节所说:
1 h$ {- {" L+ `/ I6 P: z8 M- A) T7 Y3 g; b, l; c
「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上帝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行为的律。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上帝!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上帝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
?( W" m0 V. x& w4 x0 ?/ n/ z4 K2 R" h
太妙了!保罗真是有智慧啊!这段圣经的话真把我释放出来;人全凭自己,实在不行。在佛教界,一意信靠自己努力修行,但结果却是一次次尝受失败与挫折,难怪要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却不知这样的争战要到何时方能止息。一般人都说宗教──「皆是劝人为善」,但是不要光说不练,如果您真是去做,才能体会个中的酸甜苦辣;过去佛教徒也曾向我诉苦,提出种种的抱怨,后来自己也尝受了类似的辛苦、疲累,也同样不知如何是好;现在在罗马书里保罗的话是最好的答案;宗教虽是劝人为善,但只有在耶稣基督里才能得到信靠、拯救与保守。* k$ u2 n+ l# i! T: T9 A
0 w1 h8 _* B5 d, A: Z 因为在罗马书八章:1-4节说了:3 q7 T5 \; {5 w' F, R1 o5 f
7 x, J, b6 [2 L+ }; L: p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
3 Q7 p& A9 q& R6 o
) F, y: K: V+ p 接续前面的记事,我在一九九七年九月三日,第一次到美国,落脚在纽约Flushing 的佛教精舍;是在六月离开佛学院后,再度叫自己燃起希望,接受美东一位老和尚的邀请,计画在美国兴办一所佛学院。老和尚首先聘请我当副院长,让我为他策划佛学院的事宜,双方几经洽谈、却一再让我失望;「廉价劳工」四个字在我脑海中不断盘绕,为了不愿做违背良心的事,我彻底醒了。决定离开佛教界;不想再背负这么大的重担;而且也背不起了。
! f5 `, z* G# }2 q. e0 Z. M
/ R5 m4 d* @0 e 对佛教界的失望,让我对佛法再做了一次的省思;当初出家,向往的是清净无为的洒脱,以为从此努力向道,必然可以成佛成圣,可是多年的奉献,换得的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退缩与消极。于是有人劝我还是「老实念佛」吧!2 M) U9 q' }4 }. i' D
! f2 e/ k( j- R" [: Q
「佛说阿弥陀经」有一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要蒙阿弥陀佛接引,您必须整日竟夜不停地念佛,甚至最好睡觉时也持续在念。我也照着做,梦中虽有瑞象,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还是经历了许多的挫败与罪恶,我的努力与罪在交叉运行着。虽是「良心」战胜了,可是却得从「世界的舞台」退落下来,让我承受极度的疲累,身心交瘁,几乎要死,这样的痛苦,只有圣经上的保罗明白。「悲观的念头」吞噬着我,让我没有活下去的勇气;感觉活得越久,造的、看的罪越多,活着简直是一无是处。
- m* E5 n2 [: ?" N% q( I* S9 _, z0 X
感谢上帝,十月的时候和以前大学最要好的同学联系上,感谢她带我上教会。第一次到新城教会听牧师讲道;牧师一再以自己为例,大谈人的罪性、缺失,这样的说辞颇让我惊讶,和佛教法师开示所表现的「自我标榜」和带权威口气的教示迥然不同。第二堂查经讨论,第一句「因信称义」让我深深感动,使已经心灰意冷的我似乎又燃起生命的光和希望,又提到「圣灵感动」更觉心动不已。, c) n5 P( e- E5 t' A. u" h
/ G6 b, S; Y' x# M' L2 V4 m" \
于是我心中开始有了对不同宗教取舍的挣扎。唯恐自己真会背叛原先的佛学信仰,还跑去一位弟兄家里斩钉截铁地对他说:「二十三年的佛法薰习,现在要我改变信仰,去信耶稣基督,那是不可能的。」言犹在耳,就在两、三天后,第二次上新城教会竟莫名其妙地上台分享见证,不知怎地,我对大家说:「经上说,我在众人面前认了耶稣,耶稣也必在天父面前认了我。」/ x8 Y4 I F4 d" G' r/ q
' F1 ~. h& A# f) c( |0 l 约略有看过这段经文的印象,却不记得出自何章节。奇妙的是,在我说完这句话后,才坚定了我信上帝的决心;于是心急地希望能受洗、信上帝。今后重活的是一个新造的我、新的生命。感谢上帝,人生半百,得获重生,有什么会比这更教人喜乐的呢?
) F m0 _/ D+ j. B# ^3 W* X7 w3 _" B; ^* E6 u) N' U
之前,有人劝我说:「这样是不是太冒险了?代价付出是不是太高了?」是吗?我也曾思考过;目前在佛教界虽然能「安居乐业」,但那是我当初所要的吗?难道原地不动,就安全了吗?这不是「鸵鸟」的行为吗?「追求真理」是我一生唯一的目标,这一点是我永不会动摇的坚持;「我追求真理,真理必迎向我」。而如今认识了:: V( C, C$ L, o( V" p8 H) h
/ }7 V1 o0 Q7 `
「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 |- R7 I' Y& g( P& {1 r/ [
. W7 M3 Z( h: o, s0 F' v
由于长期在佛教界,为了持有一位法师应有的庄严,并与信徒保持相当的距离,使得这颗心变得非常冷漠。现今面对一群很有爱心的弟兄姊妹,常觉格格不入;思想起来,不免啜泣。夜里,忍不住哭诉道:「上帝啊!我不快乐,虽然你爱我,主内弟兄姊妹爱我,但是我却不能爱你、爱人,不是我不愿意,实在是因为我没有爱;我没有;既然没有,我总不能欺骗你假装说有。」
9 K1 Q) t( G [, P
! G1 }2 N! [+ [: X, d 一瞬间,在我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一座干裂的枯井,从底部渗出水来,而后水满溢出了井口;此时的我,心中顿觉满了喜悦,轻快。我懂了;原来是上帝给我的爱满溢出来,所以我才能爱 他、爱人。之前我之所以没感觉,是因为过去二十三年来将「爱」压抑、剥削,让自己如久旱的干地,所以现今只知把别人的爱尽吸净光。唯有上帝的大爱才能把爱满溢出来。
" q! k/ s5 V# H6 I" y# D1 p
8 \ p! O0 L, k b L% ]$ p. Q 「哦!感谢主,我爱你,我也要开始能去爱更多的人。有上帝,生命真是充满了活力。」
) Z D3 D7 l7 |' s, a2 }! M# v+ m# \7 s. k
经由纽泽西若歌教会牧师们的热心安排,以及纽约新城教会的资助,今年一月六日我来到加州康邵的基督工人神学院就读;经过一学期的造就;培育了属灵的功课,增强自己对上帝的顺服,藉圣经的话语,更有了信靠上帝的确据。我们的上帝是「自有永有」、「昔在今在永在」胜过一切的神。犹记得当初刚信耶稣时,思及要去面对台湾过去的佛教信徒,心中难免有些胆怯,有如耶利米对主说的:
3 j9 j+ Z# ^' b; e% f$ R3 S' V% S) r+ ~4 j" d b, v" N/ O
「主耶和华啊!我不知怎样,因为我是年幼的。」9 |5 f; q( @. u5 v/ F9 h7 L( w# y
6 R- |) Y5 Z8 ~) G
但是,现在我能坚强壮胆起来,因为:
( L! {. d# q# _5 k
* O+ q& q3 P: ^6 Y; x; Q2 q 「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马书八章:37-39节
! t# I- W0 B' P
' G V8 o. e9 z 基督教义说是 「神」开启,创造了人类及其生命;而佛法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唯心所造,因缘和合、唯识所变现,无始无终。这两者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思辩」。过去二十三年在佛学里的「心法功课」,今日,若不是上帝把我提升出来,我可能还在那个《华严经》的「帝网天珠」里「重重无尽」地「乐此不疲」或「安居乐业」。
8 A# w& ^, O: x3 A0 G
1 O8 T5 e9 N7 ]; b. y" P) q6 P. u- R 这世间是无常的,充满着苦难;佛法的「阿含经」佛陀教导弟子们要时时观照「苦、空、无常、无我」,弟子们做了这样的功课,有导致厌世而自杀的例子。. E# h. D- X% c3 K9 H; a
; q) }( T# f# Y* v8 A 圣经传道书对世事的看待是:6 M r8 o6 d6 w4 E' e
3 {2 q+ ^- [# u. J; b( g
「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 n$ Y0 R5 x9 ~4 }* B1 n8 f
3 g- k1 v- j5 F. }5 f7 w 「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上帝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0 _# T. d; ^- B- d0 ?1 i' S' @( Z h
5 m. ?# K i4 s6 {) V 是的,普世的经历,人多半会有共同的历练和体认,所不同的,在于你如何处理。圣经上说:
/ q( p2 ~% g( ~, f! u# C" }5 C
+ ?. Y7 C+ A+ |$ I+ p0 l( E+ v: i 「我将这一切事放在心上,详细考究,就知道义人和智慧人,并他们的做为,都在上帝手中;或是爱,或是恨,都在他们的前面,人不能知道。」 j# k2 Z* T$ J: T/ ~
' [% _" e6 g/ {6 j- { C: p' v1 h* ?2 } 「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日子必多,所要来的都是虚空。」' H- E7 G# z, l7 _5 f& h
( S- O3 A" h0 J* U: W$ }# R 「所以你当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年幼之时,都是虚空。」
1 z; `6 s: j+ y# M, c2 L0 _! A9 t0 J6 T3 h" n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2 d& W1 w! U) h4 g* m7 A. }( W
: F1 k/ A2 O4 U- N( o. b% @
面对一群佛教徒,为我,他(她)们深表惋惜,甚至希望我能回心转意;不当「师父」当他们的「老师」也行。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是多么喜乐地在 耶稣基督里得到真正的平安、喜乐。! L3 {; V7 m& Y6 I- i3 d9 z
! Q- a, S( e/ W, t) z! S$ d3 ]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 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篇廿三篇
5 m& Y6 B) S/ N; L
3 J0 L/ D5 x- U* b/ T" a 佛教的「修行」为的是──「了生脱死」。用「厌离心」、真能解脱而「离苦得乐」?却只是无端地产生对生命的消极。而信靠 耶稣基督,人生的道路有真正「盼望」,因为:# ?: S( i0 D" y# r3 z$ }; p2 d
$ B$ }1 _* B& H- B9 o% ~7 V
「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罗马书八章:10-11节
/ ~1 [ T- Q6 s" ?) b% p+ e0 x1 t' E* d
哦!赞美上帝、感谢上帝。孩子的身、心、命要全仰望在天父的保守里,是的,我并且愿意,满心欢喜见证这美善的福音:& y' r- ?7 J) d: d
+ t% N" I' p, @1 j3 m2 ~8 b
「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哥林多前书九章:23节
1 g/ b& x/ O4 T' w' Y+ G" y
0 S/ X5 K& c p2 Y 感谢上帝,阿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