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947& @5 I! G$ N" p" X7 S
, `8 h& l$ B3 s主呼召我们要为真道竭力争辩(《犹》3),不是要我们爱好争论,而是要我们站立在真道上,不妥协也不逃避。
v2 j$ I7 x7 Q! U$ U( H! {0 Z K1 b' u$ J- Z2 E( Y4 i
在许多方面,我们都会遇到不同观点的人∶在教义上,在教会治理的细节上,在宣教的方式上,等等。因此,找出一些基本原则,看如何与持不同意见的人打交道,是有益的。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些原则、方法,应用到非宗教领域的分歧,如政治,职场人际关系,家庭内的争执,等。
2 j# \9 e0 S4 ?' F' j" O7 U3 W* o! m |; H
首先,让我们先思考三个问题∶0 W) Q0 X1 N7 R. b- h s6 E+ F
1 ^; L* A" V7 t7 g/ t) C& w
(1) 面对观点不同的人,我们当持什麽样的心态?$ k. g& _+ b8 y( y
0 w/ B0 A/ E5 r3 m
(2) 我能从观点不同的人身上学到什麽?$ q1 ?- a- B: B3 R
/ N. D4 S- ?; R4 C- \
(3) 该如何跟观点不同的人相处?3 o" o5 @/ r' K4 i
" b. Q+ |& g+ G/ K7 \
第一部分∶面对观点不同的人,当持什麽样的心态? @' f, B7 K) h! s
+ t/ {2 u o, D9 `' F+ _- d+ }很多人会跳过前两个问题,直接问∶“我怎样才能把对方驳倒,好彻底消除反对的意见和分歧?”驳倒对方或许不难,但是我们能靠辩论,赢得他们的心吗?: a6 U, ~" T& m# z8 C
/ |5 h- p: _5 E& I2 W: ~! S 恩慈的态度
. S* f! o# f& g1 ?+ Q
, C. x- y1 M- n7 Q* M. t1 R; [如果对方的观点不符合真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他呢?我们不能赞同他,不能在真理上妥协,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然而我们必须爱他,必须以爱心赢得人心,否则我们就没有顺从真理,因为真理自然地与爱心联结,而不是与敌意或者嘲讽联结(《弗》4∶15)。当我们盼望能积极影响他人的时候,我们必须向对方表现出友好和恩慈的态度。/ z4 p# \3 W- o0 J! X9 J' e
8 @) b& O) A. C6 b" P& V8 L我们要让辩论的对手感觉到,我们不是只想赢得一场争论,或者表现我们如何聪明,而是真正关心对方,既渴望帮助他们,也渴望从他们身上学习。, k) b/ }7 a' I) |
4 @: r; g6 c" M) ]/ s6 i
充分的了解' Y9 \2 M; D1 i& y5 E1 c M2 t
! c. h& @- A* ]' Y3 ]
我们愿意人怎样待我们,也要怎样待人(《太》7∶12)。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待我们呢?首先,我们希望别人能理解我们的观点。那麽,请将心比心,尽力去了解别人。如果对方出过书,或发表过文章,我们不能连他的著作都不读,就发出尖锐的批评。, O! r0 `4 n. i, p3 c: @4 \
5 v/ Y2 v) o0 T. _3 {. M. h+ S范泰尔博士(Dr. Cornelius Van Til),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榜样。他曾强烈反对卡尔•巴特(Karl Barth)的神学,巴特则声明,范泰尔根本不理解他的神学。我曾有幸在范泰尔的办公室,亲眼看到巴特的大部头著作《教会教义学》(Kirchliche Dogmatik)(是德文原著,不是英译本)。范泰尔在每一页上,都做了很多记号,包括下划线、双划线、注释、惊叹号和问号等。因此,范泰尔是非常仔细地考查过巴特的著作,包括当时最新出版的,才提出批评的。0 o. {; `* W) y- ~6 N/ I; H
7 w s2 |, p8 Q9 [# H
我们必须尽可能了解对方,才能避免在没有足够了解的时候做出批评。2 r6 z) _8 p0 b7 t& d6 Y, F5 Z
3 F' I# E8 `; ^8 L1 P; J
不斤斤计较
- {; }+ A* {3 [. B8 H0 M+ g8 E' Q$ a7 E/ ~: U. q
即使这样也还不够。对方有时表达得不够准确,我们也没有必要在他所用的语言上太较真。我们应当努力去理解他想要传达的意思,甚至帮助对方说得更准确些。" d1 _1 P( q$ O8 H2 ]: S
# Z4 [! l2 G, y6 [9 T
我在家中就有这样的经历。我太太有时会说“你从来不倒垃圾”之类的话。可是我确实倒过垃圾,所以“从来不”是不准确的!不过我也知道,在这一点上紧逼不舍,对我没什麽帮助,并不能给我的家庭带来喜乐和平安。所以我学会了自行解释∶当太太说“从来不”时,她的意思是“很少”,或者“不够多”;当她说“总是”时,她的意思是“经常”,或者“过多了”。
Y4 X3 X W5 c0 K
* F' S, A7 F, H+ Y我应该留意的是,她到底对什麽有意见,而不是计较她的用词。例如倒垃圾这件事,我本该每天倒垃圾。如果我没去倒,哪怕只有一次,她都有理由诉苦。我则应该痛快接受她的批评,更加勤快地倒垃圾。5 h8 q7 G8 X3 c% F3 {
* c1 u& N/ A b3 `' C3 u
在与不同意见者相处时,也应当如此——如果我们真想对得上话,与其在言语上斤斤计较,不如努力理解对方的意思。在我们开口反驳之前,我们应该能够忠实和完整地复述出对方的观点,以致於对方说∶“这个人肯定了解我的看法!”甚至∶ “没有谁比你表述得更好了!”这样,我们才赢得了批评别人的权利。
4 {% H6 j* z6 X) f7 u3 x4 M+ r9 J1 _7 i6 y U: l7 y ]9 J/ w
真正的目的3 m0 X( @( j ~6 y$ h1 F# q2 Z
, D1 \ p% r* I此外,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对方辩论的真正目的。他们正在寻求什麽呢?是什麽在推动他们?什麽使他们畏缩?什麽样的经历(也许是惨痛的),使得他们采取强硬的姿态?什麽是他们担忧的?什麽又是他们渴求的?是不是有一些事情,我也同样担忧或者渴求呢?能否尽快找到一个共同点,避免双方进入各自辩解和具有敌意的情绪中?/ H4 E4 t: K& _2 `
' y$ t* I; q% M0 a, q: H7 `在加尔文主义与阿民念(或译为阿米念)主义之间的争论,就有许多阿民念主义者认为,断言神的绝对主权,会不可避免地否定一切自由意志,否定人做决定的能力,以及具有理性的被造(天使或人类)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样的理解,自然会导致他们强烈反对加尔文主义。+ x( N; _( I( C" O _. k0 I3 y' W
0 P1 i1 Z3 p( s; G因此,如果有人想为加尔文主义辩护,他就得说明,加尔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或排斥人的自由意志。只是,人的自由意志与神的主权的逻辑关系,超越了人的理解能力,超越了人有限的理性。. M1 w- d* s% W) [) X
" N; I. s1 o/ \
同样,加尔文主义者也不应该因为阿民念主义者宣称人的意志有自由,就轻易断定其放弃了神的主权。其实阿民念主义者承认上帝的主权,他们也祷告,求主带领人信主。
, w2 g: u4 ]' l4 S y4 d" J
* z- e: K6 z: \; \$ M- h; o在阿民念主义者同加尔文主义者的讨论中,如果双方能强调上述两点就好了,那样会使双方的立场更加清晰。
7 n. d7 E. m3 N' M
( |( }" P, j1 c第二部分∶我能从不同观点的人身上学到什麽?
# y9 u5 Z2 D. d- s7 m3 r3 z; Q3 v% k* h# m* y8 I8 d
当我们和不同意见者讨论问题时,我们要自问∶“我能从不同观点的人身上学到什麽?”几乎每一次争辩,都能提供我们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可是很遗憾,很多人没有好好利用。4 }* b6 s. M& ?; T# o' v" }5 j8 ?- U
/ y" j2 N( w c. n) X) E& ~
* 我可能是错的
, Q- q1 s$ c$ u7 I% j0 r4 ]# T) |) r- [( h& P w% u4 F+ r
我们首先要学会承认∶可能我是错的,对方是正确的。, W; |/ t$ ]" B. T' M/ p* n
% K" E8 j; g- e+ s
当然,这不适用於讨论信仰的基本真理,例如基督的神性,或者我们是靠恩典得救。基督教信仰的整体架构仰赖於此,质疑这些真理,不会显示宽广的心胸,只会带来根基的动摇。
4 q+ R7 U4 d# \ ^: r5 L
- [$ Q$ \% l3 |' X0 h! X然而,除了上帝亲自言明、不允许我们有怀疑和犹豫的原则以外,其他有些地方,我们自以为对的,却很可能是错的。如果有人前来纠正我们,那是在帮助我们。对此,我们应当感激,而不是怨恨对方的指正。我们应当回应∶“我错了,我很高兴你指出了我的错误。谢谢你的帮助!”
) ~% T# Y* `! w/ i+ K! m5 m; R
/ s" T! {: [$ J& n7 ?) _# E*“全方位”表达
5 p. j$ O6 ]* F! g C. }& j0 F% _: e F+ @: J2 \, @
其次,我们还能从不同观点的人的反应中发现∶我们的讲述虽然大体正确,但我们的表达,未必完整地体现了真理。. n g8 J- J* b- H
0 c6 L8 U2 u$ i2 n
比方说,我们可能非常注重维护基督的神性,以至没有给基督的人性留下空间;或者,作为一名加尔文主义者,我也许过於强调上帝的主权,以致於似乎否认人能够自己做决定。
9 s. [/ c7 n" K! k1 s2 U1 ~( j
: z1 E# P: ?/ _* E*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对我提出反对意见,我应该感激,而不是怨恨他。他使我更加注意启示的丰富性,并且防止我天生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往往导致夸大对方的错误,给真理带来损害。
+ i2 m3 f; D7 x+ E1 r* C
% j `* q, l! i8 i. @/ A基督教信仰的许多要素,都是“双轨”的──上帝是一,也是三;是临在的,也是超越的;上帝有主权,人也可用理性做决定;中保的神性和人性;称义和成圣;圣经的神圣默示和人的创作┅┅
6 O& j! E6 S% f; w1 |, j6 A) j; p, r+ H. W* y8 V# ~
不同观点的人,能促使我们更完整地表达真理,避免忽略某一方面,或者强调不够,或者过分强调。这对我们是很大的帮助,能帮助我们 “全方位”表达,而不是“半生不熟”。0 j$ i2 b2 @$ Y" {( L: j* N
# j6 \) M3 ?/ ?! ]! ~4 I: N6 z* 发现危险区域, I! F7 A2 O, L
4 M" T- Q8 D4 Q
从不同观点的人身上,我们还可能发现∶我们的某个观点有危险,需要特别小心。$ o% X8 s! W( r1 N! G1 D x/ Q' [
, @4 X# B* E. b( u7 v, N; }6 @
让我们想一想,起草《西敏信条》的人,是怎麽表达“上帝永远的定旨”这一教义的呢?“上帝从永远,本著他自己旨意的至智至圣的计划,自由、不变地决定一切将要成的事。尽管如此,上帝绝非罪恶之源,亦不侵犯被造者的意志,而且也并未废弃第二原因的自由性或偶然性,反而确立它们。”(3章1节)
1 p; e+ \7 L/ C9 G. n9 N
1 Q$ o% U) Y$ Q7 [“尽管如此”後面的几条,是为避免误解,也为回应阿民念主义者常提出的意见而特别放置的。这是半个多世纪的争辩,带来的智慧结果。《西敏信条》终於丰富、平衡而且细致地表述了真理。
9 ^2 U9 l9 F+ m( Y* |! t
; ^$ _, E H/ ]- B3 v法国的一些大桥、平台或者码头上,放有一些屏障,称为“garde fous”,意思是∶“给疯子的保护”。这些屏障,是为了防止粗心大意的人从边上掉下去。当有人向我们提出不同意见,就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发现我们观点中的危险区域,然後在那里设置“garde fous”。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是很遗憾的。9 Y' X/ l# y6 T* d
: F, H% i j! D# w
* 因此理清思路
9 H: q4 J- u" L0 U8 e# e8 t
* A+ \4 D$ x! q从反对者身上,我们还能发现∶我们的表达不清晰,甚至是模 两可,以致对方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因此我们需要改进,把我们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晰、更完整、更有利於交流。# a4 }3 K; M, D5 d
2 x; d1 C- i9 E$ E+ s( H/ x% \; a
这有圣经上的先例。例如,使徒保罗在《罗马书》6∶1-2中写道∶“这样,怎麽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那些可能的反对意见,促使保罗更加完整地表明他的思想,使读者不会离题、迷失,从而真正理解真理。
2 Y( L a/ }1 ]) h: F, w
3 c9 t: G4 Y1 F* `" T2 Z保罗的书信中,还有许多这类的例子(《罗》3∶3,6∶15、19,7∶7、13;《加》2∶17、19等)。我们的主,也在听众第一次没有听懂的时候,耐心细致地用不同的方式,复述或者强调他自己的表述(《太》13∶18-23,37-43;《约》11∶12-14,等)。4 G0 b, `/ j2 A) u/ j$ h: H/ T$ z
) D1 d/ r' r: e0 ^1 n* c5 N
努力向他人澄清我们的思想,结果常常是为我们自己理清了思路。我们因而可以更稳固地持守真理,更好地把握真理的含义,更有效地表述和解释真理┅┅这些都是不同观点带给我们的好处,我们当心存感激。4 O6 L3 H5 e7 E9 B
$ d) v. _8 s8 T1 w. D" h+ U$ V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减少敌对的态度,我们的手就不会随时捏成打人的拳头,而会伸出来,成为友谊和帮助的器皿;我们的脚就不会用来踩踏别人,反而带我们走近他人;我们的舌头也不会发出苦毒和嘲讽,而会讲出有智慧、有恩典、使人和平的话(《箴》10∶20、21,13∶14,15∶1,24∶26,25∶11;《雅》3)。- {& \" p( ^0 E# n
1 f+ X/ t: I/ L% B
第三部分∶我该如何跟不同观点的人相处?
# F6 `5 J' X% a4 Q+ C( w. t7 ?) P
5 u) k6 o( ]9 w$ J: b, M5 u在讨论问题的过程,基督徒要牢记自己的目标,给整个讨论一个基本的定位。我们要随时提醒自己∶我们是要赢得一场争论,从而显示我们过人的知识和辩才呢?还是要将陷在错误和不足中的人,带到上帝的真理和光照之下,从而赢得一个人?
7 A7 y# Q; I3 K8 L9 J) [
7 L6 }! P3 d6 k0 E3 B; z a$ o5 }如果为了赢得争论,我们的努力必将白费∶我们就好像是一个医生,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正确,才照看病人。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後者,我们很自然就会赢得人心。牢记这一点,会增加我们的耐心。. W8 C5 \8 t. e6 Q, }0 n; _$ B2 H
5 H# o1 Q& \* ?9 y: c
*圣经真理争论
- n+ ^/ O' Z6 Z7 i0 `4 _; t K
$ E3 _ Y a0 Z& Z《西敏信条》说∶“惟独神是良心的主,在信仰或崇拜上凡与圣经相反,或在圣经以外属乎人的教训与命令,就是卖掉了良心的真自由。”(20章2节)
' U( \" V* `! r4 A2 k' l6 D I$ i& n: `: r) v( P8 L8 k
当我们和人辩论圣经真理时,我们必须敬虔地运用圣经,引用和参考经文时,要注意整体性和上下文的一致性,以免“断章取义”,否则会出现严重的错误。例如有人说,圣经说“没有神”,因为在《诗篇》14∶1和53∶1中,可以找到“没有神”的经文(这两节经文原文都是∶“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 x' [- s W6 z6 A! t
* f6 ~) `7 `9 G4 Z; k% B这要求我们认识上帝的圣言,熟知神完全的旨意(《徒》20∶27);对圣经解释、经文之间的关联,以及经文的应用,有健全的认识。这是“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的必须途径,每个上帝的儿女都应当渴慕如此。
& a1 W0 c0 ]! z, Y
; I% a/ m8 }+ ]2 u有些时候,有人会在特定的经文中,找到一些解释,来反对我们倡导的圣经真理。我们或许可以证明,这样的解释是不恰当、说不通的,因为它使那段经文上下文冲突,或者跟上帝的一贯启示不符。我们也可以证明,这段经文有其它的合理解释,未必带来反对者提出的矛盾状况。我们的目的是寻求真理的合一,所以就应该优先考虑这样的合理解释,以避免冲突。5 o# W N4 x5 b* H$ q: N; O$ l' {
- Q6 V" m! ?+ H5 S/ E4 w, W
在某个问题上,当圣经没有给我们明确指引的时候,我们当节制自己,不凭私意推测。从这个角度来看,神学论辩就是把圣经的亮光聚焦,照亮那些看起来有亮光,但实际上还是暗晦不明的地方。9 Z% b0 ~( A; U" A T
1 a8 l$ G' ~ i* C4 q/ |$ I7 p
* 一般性的争论, j( `5 X) r" l1 c& E Q; g% d# g
2 l a( M& c& b" b" u1 e
所谓一般性的争论,就是要求助於圣经以外的东西,例如逻辑、历史和传统。虽然这些东西的权威性,与圣经──上帝的圣言,有天壤之别,但它们对讨论甚有影响,我们若希望自己的论证有说服力,对此就不能忽略。
& t- @6 \1 Y3 f/ p. ~1 G4 ^0 r# W7 W+ s4 z
例如,我们可以求助於理性。理性是人类具有的上帝形象的一部分。跟逻辑对著干,等於是自毁长城。人类的理性,尤其在没有被神的启示引导时,很容易迷失道路。尽管如此,理性仍然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在领受、运用以及交流启示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参见巴刻《基要主义与上帝的道》,J. I. Packer,“Fundamentalism”and the Word of God,英文版第128-137页)。$ j! f7 M5 e7 m8 x' R; k3 a
, A7 \6 j9 w6 L9 G6 E% V所以,我们当适当地提出理性的论证,同时也认真面对不同意见的人提出的理性论证。4 g$ z* @0 ~+ ?( R" k# Z' L
Y% z: P) c, ^+ c# s我们还可以求助於历史和传统。熟悉历史可以让我们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四世纪和五世纪关於基督论的争论,可以帮助我们不犯亚流主义(Arianism)和亚波里拿留主义(Apollinarianism)的错误,以及聂斯托利主义(Nestorianism)和基督一性论(Monophysitism)的错误,不必经历当时教会所经历的那些纷乱。同样,16世纪的改教运动,也保护我们不重犯罗马天主教的错误。# E0 k2 h0 y" A% X' y* D
6 ~3 |6 m, J- |* Q) g历史和传统还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对错∶如果某个观点明显违背《尼西亚信经》、《西敏信条》,或者其他经过很多世纪考验的信条,那它显然是不正确的。* r# ] O" N! v& \1 {1 ?- _
/ I. X9 z* o; z. F/ a6 k
具体地说,如果有些人的意见,跟某一广为人知、已经被判定为异端的思想接近,那麽我们就以史为鉴,告诉对方,持这样的立场可能导致怎样的後果。亚流主义就是一个例子,其灾难性的进程,在穆斯林征服北非的时候到达了顶点。+ O' G) e3 q1 `& G: M2 g$ |, r
" B7 J% r! B6 k' B K, `5 S
不过,我们也需要谨慎、全面地考量所有的因素,不要只看对我们有利的一面。例如,基督教在北非的衰亡,既发生在一性论盛行的埃及,也发生在信奉亚流主义的汪达尔人(Vandals)征服的地区。& o" U7 T# b' ]/ w8 B5 w$ q2 k
( J! @( p k0 H8 h
还有,因为非正统的阿民念主义运动在荷兰兴起而“幸灾乐祸”的人,如果想一想加尔文主义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命运,也许头脑会清醒一些──在1650年左右,加尔文主义在新英格兰还被视为纯正的正统,但是在19世纪开始的时候,这个地区的信仰,已经大规模地背叛成为神位一体主义(Unitarian)和伯拉纠主义(Pelagian)。
& P$ h& r2 J3 ]& P) O5 w
- \6 _. K: m8 \: @& M这些负面的例子,不能否定吸取历史教训的价值,只是警告我们不应该误用历史。1 ?' E) D$ |: Z) W- U
! G# r3 \. W! M. n( ]" P7 Q* 相信神的权能- q; Y; o. C+ z( l* J G* i
' {3 c2 B/ [# L6 f上帝差派我们为真理做见证(《约》1∶7;《徒》1∶8),上帝自己能够、也将会让我们的见证有效。我们永远不应该低估他的权能,他能对付那些最顽固抵挡他的人。谁能想到司提反竟能触动用私刑害死他的人呢?《使徒行传》第7章显示,当司提反被残暴谋杀的时候,他的见证为上帝所用,赢得了敌人的心,就是後来伟大的使徒保罗!
+ N4 V4 i3 g% s" e& N: s! L
) t2 e3 e5 r$ y. e# u基督徒跟意见不同者讨论,不应该带著拳击比赛那样的心态。拳击赛手一门心思,只想把对方击倒、摧毁,“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地待众人,善於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上帝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可以醒悟┅┅”(《提後》2∶24-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