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大跃进的时候,国人提出了10年“赶英超美”的口号,是典型的中国式产物。40多年过去了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赶英超美”的目标真的在我们身上实现拉?
5 X; I3 ~' q* I1 u; j& ~' a$ L4 P: R$ E( X' C
GDP重估:“赶英超美”的目标实现了一半?
- t9 L; w7 G% o3 z" K1 h7 s2005-12-16 09:56:4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此页 网友评论 56 条
2 K: s9 _* u. Z5 g( o" Q6 T% Z" w l Y/ i' \9 P9 Q( V
就“制造悬念”来讲,前几天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个报道,为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即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所作的“预热”,效果真是好极了———虽然未必是刻意而为,但由于不言自明的原因,人们的期待也当然有其理由———这次新闻发布会题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情况及利用普查数据测算的2004年GDP数据和对历史数据进行的修正情况”,将最终揭开中国GDP的最新面纱。 ' r- {; H; b& l! `
) A$ ]0 Y) P: W/ F4 D 最新面纱,自然指的是关于中国GDP的最新数据。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的全国性经济普查表明,中国的经济规模大大超过了先前的官方数据———中国2004年的GDP可能被低估了20%左右。按照初步核算的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计算,20%的低估则意味着27353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没有被纳入到当年的统计当中。
! i3 D* ]( F4 O3 C7 k# ?+ v" e
B) J% e9 @- T c 如果这一数据属实,一定程度上将改变对中国经济的认识———中国不仅将正式取代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且如果按照IMF和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实际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C; f3 S- Y7 p9 Y8 ^5 _* M0 m* [5 L9 n" u: h# y/ l r q2 N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被低估的20%主要属于服务业,这一行业中,一般认为,私营企业占有较大比重。而在以往的官方统计中,由于各种原因,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明显偏低。
7 M9 a; N! R/ N- C$ }5 d$ X& P( H( B8 ~5 b4 a# [0 A
这一数据显然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尽管就统计数据而言,许多国际研究机构都有自己的统计方法和数据来源,未必就完全认同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但由于中国这个经济体是如此庞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研究机构敢于宣称,它们已经掌握了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所以,尽管心存疑虑,很多时候,却又不能不把中国官方的数据作为参照。' Y7 U& W& w! |: w# M `5 B
, C9 N- {1 m4 K q 而对这一次由中国经济普查所得出的数据,虽然不排除仍然含有水分的猜疑,但与以往相比较,又有些许不同———这次官方的统计,与中国经济给外界的印象,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0 \8 D# I A0 U0 W, p0 x S. {- @
- G* j5 n: [% l- ~& \6 q 国家统计局的一位官员向媒体表示,全国经济普查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平常年度核算的数据“更多、更准确”,“以此为参照,不仅GDP数据,方方面面的很多数据都要修正。”0 Y9 [( K* X( G
$ X+ k6 D8 Y, z, {" [0 ?
由于最终的数据还没有由权威部门对外公布,如何修正我们不能贸然下判断。但如果数据属实,中国的经济状况反倒给人以比较乐观的感觉。高盛公司14日发布报告认为,这一数据减少了市场对“硬着陆”的担忧。中国经济的很多“比例失衡”问题将没有原先设想的那么严重。同时,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对投资的依赖没有那么大,受消费驱动更多一些。而这,也恰恰是中国一直希望的结果。$ t2 } r, s4 s( m$ U
1 b4 |5 u8 d+ F
这自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但这个结果显然也带有“中国特色”的幽默———不知不觉甚至稀里糊涂中,“赶英超美”的目标竟然实现了一半。: D# p6 X6 X. ^/ @" d8 ^# c/ x
1 e- D1 H8 w- B5 U( m1 I4 R
我们无意怀疑“更多、更准确”的判断,可是考虑到“中国特色”无处不在,疑虑总是难免的。更何况,在经济普查的过程中,多次出现不合作甚至部门扯皮的情况,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数据的信心。
& h6 p" E# m9 r8 H8 l6 T
- w5 F' k- w% s 由此,那些乌鸦嘴们的声音是有价值的。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袁钢明研究员对媒体说,即便GDP真被低估了20%,但现行的经济结构和体制并不会因此而有明显改善。(作者:徐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