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096 
, P! x3 {( O1 a' G; A8 Y& ?) V. l" ~& t; X! D2 @2 F& s% A/ z 
先声明一下,我是无神论者,不过,不是来踢馆的,是来问问题的。我身边也有几个基督徒朋友,下面这些疑问都找他们探讨过,然而没有得到非常满意的解答。于是拿来给各位参详参详∶ 
3 g) y: q! a1 m& ?9 Z! t. ~: h1 P* S7 c  G 
一、信仰基督的基础是什麽? 
+ k4 v" ?5 _3 y5 Y+ N' u/ \ 
, M6 Y  S' Z! L- d就是“爲什麽信”,以及“爲什麽信基督”。或者说,我想知道,在基督徒看来,“相信”和“信仰”之间的区别是什麽?  
. t( O0 t/ f6 |$ {- A7 I4 y! }4 s; Y$ l. x6 B' R9 S3 M& r  ?  C( a 
比方说,我相信有电流通过,灯泡就会发亮──这是基于我的书本学习和经验积累。然而我幷不会去信仰电流的伟大,也不会去信仰灯泡的崇高啊┅┅! h/ G3 {7 M& u) v  d 
 
; p( k9 A  `8 L圣经如果是神的话语,那麽,遵从其教导,不就可以了麽?爲什麽要去信仰说出这话语的人呢?世间的道理正确与否,幷不因其出自哪个人的口而有所变更┅┅孔子说1+1=2,牛顿也说1+1=2。这里,1+1=2是真理,孔子和牛顿不等于真理。 
9 j2 u8 W2 l* F* |3 i; B! B6 N! Z8 A2 b 
8 \) B0 a: f2 |" I% P8 o当然你们可能会反驳说,道成肉身,基督就是道路,是真理┅┅我的朋友就是这麽回答的,然後讨论就没法进行了。 * S6 x) T" q5 `# G/ ^ 
9 `8 P# I! ]) \  M 
另外,我的朋友相信神,不是因爲见到了什麽神迹,或有什麽感召,而是觉得身边“信教的人素质都很高,都很好”,于是也去信了。我想,因果 关系或许不是这样的吧?人幷不是因爲信教而变得“素质很高、很好”,而是“素质很高、很好”的人,更容易接触到宗教和相信宗教吧?4 t$ F$ @  ^+ l; G2 V2 I 
) G- k5 U6 ~2 k3 b8 I% e4 r 
二、信仰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什麽?  
; p/ K4 `& r/ A" |# h8 }  t) c+ i2 [7 W& _* n! k0 w/ P! v 
这里不谈外在的改变(祈祷、查经活动、聚会、礼拜),只谈内心。信仰有没有“把人打造成了一个更好的人”呢?如果有,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a( C  f' E9 G( o 
 
& j* C& m5 n# W0 i* t+ u& Q; ^3 b三、对无信仰或其他宗教信仰的人,该持什麽样的态度? ( q1 g' v7 J# b. ^ 
/ F; k/ d% _/ |" Q0 m  H+ o. J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朋友,他思考了一下,说∶“说实在话,我觉得没有信仰很可怜,比较同情。”+ V! B' g& |) t& p$ Y- s 
 
# n: K' H9 N' P除了这种悲悯的情绪(或许还夹杂了一点点优越感和幸运感),基督徒对无信仰或其他宗教信仰的人,还有什麽看法?又该怎麽看待呢?5 Z8 g% a; Y4 h 
# B+ f, |+ z  U' q/ [- q 
前两天,一位修佛的朋友在网上贴帖子,有些回帖的基督徒态度非常激烈,指斥他的信仰是属魔鬼的。这让人很不舒服,也让我理解了宗教间的冲突何以成爲可能。  
1 q% Z. E+ A1 j' R0 |; {  d* ]$ i0 y 
, ^% ]- U& ^7 j四、 神的最终目的,或者说最初目的是什麽? 
% g8 |1 T" ]! b# F6 n3 B/ ~# Y) ~ 
按照一般的理解,上帝造了人(同时还造了一堆天使啊、魔鬼啊什麽的),把人丢在世间试炼,给予他们自由意志,看他们是倒向魔鬼还是自己┅┅然後等到末日之战的时候,神的子民(经过拣选的?)可以升上天国。 $ [' l" l  \" f 
 
0 O" f& F; `& A/ e3 q这里就不纠缠“干什麽费那麽大事啊?直接把魔鬼灭了,不就完了?”这样的问题,而想请教∶进入天国之後呢?“和天父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到永远”吗?  
1 z+ a1 R2 k0 Z. R2 v0 d7 D1 H3 L/ B* r8 q5 H. `2 N 
上帝给人的这个巨大的试炼的目的是什麽?在上帝的眼里,人只是小白鼠吗?跑得快的,可以有奶酪吃,跑得慢又懒惰的,只能悲惨地死去?神造人之前,有没有徵求人的意见? * ^2 }, `/ D7 y 
  _/ t# u! ]3 R$ A9 ~3 Q 
如果上帝造人,只是爲了证明自己的意志之正确,那我也无话可说。我只能对这样的神,保持深刻的怀疑和不信任。  
! H9 L2 D5 a/ L# v. p5 s, W  k 
) _( R! w3 a  F  A5 K- l五、世界真的需要基督吗? 
) L0 S4 A* V7 |. t0 e& f" n8 g 
2 L' k3 B3 M; }* x/ ?再说一个比方吧∶有一家网络公司,机房里的设备是全自动的,幷不需要员工的照看。有一次,主任偶然发现,机房里的电灯是全天24小时开著的。于是他问员工∶爲什麽一直开著呢?员工说∶我也不知道,一直都是开著的。 + f' j" G- r+ O8 t8 G6 g& { 
 
( z) r4 ]" y# x6 J7 f: R9 @, H于是主任试著把灯关了,发现对设备运行毫无影响,由此得出结论∶照明不是必需的。 
& c: k- @* c4 C. n0 y1 N4 b. O' O+ u3 h1 f3 [; |" S 
这就是被称爲“奥卡姆剃刀”的原理——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 i+ e; t, w$ z 
 
1 Y( V! k9 A( Q$ I也就是说,如果对同一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我们应该取简洁的那一种(庸俗地说,取最经济划算的);如果对同一件事情有两种解释,我们当取需求条件更少的那一种。  
8 m$ U" m) [4 {5 Y6 r; p 
  F! k2 U9 r2 L  n放在有神与无神的争论上,也就是∶我们应该关了灯(假设没有神),看看设备(世界)是否照常运行。如果是,即可说明,电灯(神的存在)是不必要的。 
! \) }6 P% m& T3 Z: l- i6 x% \5 h& ` 
# V( L7 t4 L! Z6 y1 [5 V! r当然,这一逻辑不可能被基督徒接受,因爲神除了创造世界,还充填了人的内心。所以在基督徒看来,“天不生基督,大地茫茫如黑夜”。% a' C8 m, h9 X8 f. V 
- c. t( c' t  [2 w) O( O0 z0 [+ q9 k 
随便写了点,各位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看吧。如蒙解惑,不胜感激。谢谢。 
' G" ~7 p: O( @7 p9 H& E* L7 w( G( q4 K* d3 m2 P0 i$ b 
(节选自“基甸连线”网页) 
$ }7 j+ I2 W* k! n$ I7 N, u5 h1 v- i2 }' t, X2 [ 
 
$ T& J5 E' V+ ?, X9 s0 A0 v2 {& [$ j8 x 
走向葛城的小径 
: p# i; F! G; ?2 ^9 s! c 
1 c; A( G& }' L/ s. F+ M7 @: T5 W" Z7 ~9 \  u. |; o 
刘同苏 
" l0 q, m7 ^" H# K: t 
4 A/ p- R* D7 W葛城∶$ a  G  J; o8 u6 d/ R1 q! h9 d 
 
7 q! C1 r# I: c0 A你好。在“基甸连线”上看到你的贴子,《无神论者的几个小疑问》,有了闲叙几句的愿望。“葛城”不会是“葛藤缠绕的小城”吧?若是,贴中那种率直的探究,已使我见到,葛枝藤叶间的小径上,那个蹦蹦跳跳地真诚追求的灵魂。 
! ?3 m, i7 O1 \& l1 u7 ^ 
/ N, D! E! T" s) h8 Y请允许我怀著探求者的童心,也蹦蹦跳跳地沿著小径走进葛城。如我的言语步履不自觉地流露出某种思辩的滞重或词语的套路,先请原谅。0 r5 F- v+ M. {/ K4 H: }" b 
 
- [2 `0 W0 F: l" b' f* `7 l1 L# B9 X0 ^, p 
一、信仰基督的基础是什麽?2 Q3 b5 }, c8 Z; Z+ C, W 
 
9 N% i" l4 K, @5 X先来回答你的问题∶“相信”与“信仰”的区别。 
) W6 e- J, Q( V! m* X9 a5 _ 
" j: ?! o* J  T“相信”是一种理念的判断,其基础在於理性对有限客体的把握。由於被把握者一定小於把握者,更因为把握者的理性是有限的,故而“相信”只能把握有限的事物。 
! ~( @2 `8 g) k6 H) B% B( e+ ]  G# b  m6 L( X% b) i 
“信仰”却是一种生命状态,即有限的生命面对无限的他者。信仰的对象是大於信仰者的无限上帝,故有“信”而“仰”之的说法。信仰的对象不是被信仰者把握的——有限怎麽可能把握无限呢?信仰者是被信仰对象俘获的。* c$ e9 y* U3 Y4 a( U( l) g 
 
9 m2 k1 p% a' B: z( }- i& c: U人不会崇拜相信的事物——谁会崇拜小於自我、被自我把握的事物呢?人却必然崇拜信仰的对象,因为那是绝对大於自我的对象。# d/ g: y- |0 t/ D 
 
3 K( c" M: G. A) a8 l信仰不是推理,因为理性只能处理小於自我的事物。信仰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体验能够达到理性不能触及的真实——理性无法确定妈妈的爱,但体验却可以使人确知妈妈的爱。$ M+ [4 U0 b8 ]% ?* Z6 r 
 
) g- n* T7 {( G/ {3 S“相信”把握的真理是有限的客体,这种真理可以分离於其表述者或携带者;“信仰”接受的真理是无限者的生命,这真理就是生命本身。生命是不可解构的整体,能够被分解的,就不是生命。能够被解构的,例如理念、言辞、行为,都仅仅是生命的载体,而不是生命本身。若未遇到载体背後的整体生命,领受的就只是一些碎片,而不是生命本身。+ [- X# ~* f3 [8 H 
3 B4 g1 O6 _9 n8 _3 t2 ]4 F 
学画者为什麽要对著大师的原作,一遍又一遍地临摹呢?为什麽不将色彩与线条分解了,然後照著画就好?因为,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不是因为技术性的勾画线条或涂抹色彩,而在於整体构图的风格。风格即是画的生命,不可解构。临摹就是整体性的体验,就是学画者的生命与大师的生命相遇。1 ~. Y, \0 j2 E* q9 j+ ?) e2 K7 x 
, n2 F# K# ?! W2 b, h 
面对圣经也是如此,只要尚未体验过基督的生命,我们就只见到一堆描绘基督的色彩或线条,却没有遇到基督本人。 
+ z- x6 b0 p! }  x5 W, g6 R% h( B. R$ [" v1 |# c3 E) h+ z7 ~ 
基督信仰的基础是什麽?是基督。信仰是上帝(无限者)与人(有限者)生命的相遇,而基督耶稣是这一相遇的唯一通道。& j: ~" z1 Q7 y- V( D* o) r 
 
! [- i# v: h0 n+ {2 P人一定要信仰基督吗?是的。因为那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技能、理念、道德等等,仅仅涉及了活得好坏;信仰却关乎到底有没有活(即是否实现了人的本质,或者是否作为人活著)。 
# l  X& c; C. O1 S7 L0 j0 S+ ?0 n$ i+ p1 F5 j7 N 
二、 信仰与生活是怎样的关系? 
+ i9 I# ]% f8 }: j2 `3 c/ ^) {1 E( B6 a: V2 H& t 
内心真能完全与外在割裂吗?如有不能支配外部活动的内在精神,那也不是内心世界,而是缥缈的虚幻。若无对外部活动的关系,内不内的也就无从说起了。纯粹的内根本就没有外,又如何谈得上表现呢?只有在与外部活动的关系中,内才是内。就如离开了祷告、读经、聚会(包括礼拜)、奉献、传扬福音,一个纯粹的“内在生命”,不过是一种虚无的假设。% f# `! `1 k5 r- ?/ R4 k6 ?, ~ 
9 w$ J# z+ X2 U. g 
信仰的内在生活表现於外部活动,又不归结为外部活动。内里的事情,除了上帝和你自己,别人无从知道,也使不上什麽劲儿。但是,在另一端的外部活动,却处在与别人的关系中。从事那些外部活动的人,不一定扩大了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而扩大内在精神世界的人,却一定要经由那些外部活动。就像齐白石画画二十几年,未悟画的真谛。然而,他後来那一刻的顿悟,却必须以二十几年的画画为前提。这就是生命的辩证法。2 A; u9 p8 X9 _- q2 c# f 
1 P9 f! [# E. A/ l# M 
三、 基督徒对无信仰者应当持什麽态度? 
  ~1 T) {, F& Y6 H, z+ Z1 i! f. y- |  V- E; K 
基督徒是蒙恩的罪人。罪是人自我的本性,罪的本质就是自我中心。人因为信而称义——人本无义,这义是基督之义在人身上的彰显。於是,越是承认自己是罪人的,在他身上的恩典就越多,义也就越彰显在他身上;越是把自己当作义人的,就是越不肯接受神的恩典,就越是罪人。. u3 q" B! Y+ K0 {# c6 B, Y9 w 
 
& R$ A" l$ H% b- g6 i既然人人是罪人,称义只是因为蒙恩,那麽基督徒在非基督徒面前,又有什麽骄傲可言呢?打著基督的旗号说自己好,显露的不过是自我为义的罪性,而且更将基督的名声都辱没了。3 q1 w2 \( C" X6 K- H 
既然基督徒同样是罪人,对罪人的轻蔑,就应当指向自我。一旦能够将轻蔑指向自我,到此境界,轻蔑也就消失,而化作真正的同情。使徒保罗没有以义人的姿态到处招摇、怜悯他人,却承认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奇异恩典》的作者约翰·牛顿,在恩典面前则感到自己是垃圾┅┅ 
. a& q9 ], \9 m7 {" Z0 H' m 
! F! t6 v% h% Y# v' R, F2 J一个真正领受恩典的人,都会产生这种“不配”的感觉。在这种“不配”中,基督徒已经认同了世间一切的罪人。而这“不配”反倒“配”了,因为在“不配”之中,人才真正领略到恩典的意义。+ q) z) n4 S3 \3 z! M' Z" b6 l7 z' d 
0 X/ n+ Y6 r! D4 v 
四、上帝的最终目的是什麽? 
5 i  F& `3 [0 ]; E( L+ x: a1 @4 O 
! Y3 E! [# W$ }# `1 \上帝就是自身的目的。无限是自在的。 
/ j1 n. P4 n9 U9 |. W) j 
- u+ l4 ~9 p/ X5 W: I6 e6 b# j: I, s4 [6 a你的问题其实已经涉及了人与上帝的关系。既然上帝在自己绝对目的的覆盖之下,允许人具有自我的目的,那麽,这两个目的之间的关系,就非简单的形式逻辑能推理出来的。 
. S( @0 b: V& G' f+ r9 Y' L 
! F# p8 u# O& K+ o. _4 N首先,我们应当好好地审视“目的”。人们常常把目的与过程分离,把目的当作与过程完全脱离的独立存在。其实,目的正是在过程中实现的,从而,目的实在存身於过程之中。 
3 K7 n- P$ h; |, N5 v1 i7 y' }3 v/ j2 {: `  ?, ? 
与过程无涉而龟缩在终点的目的,不是真正的目的,高高在上、完全不被历史触及的上帝,也不是上帝。“道成了肉身”,恰恰表明,进入并引导过程的目的,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历史中与我们同行的基督,才是真正的神。上帝已经在我们中间了,从而,天国就在这里。  s/ N. S( p8 k' | 
 
& P) }' {, }4 m3 E永恒就是一切存在的终极目的。永恒不是永远的定格,永恒是运动中不灭的永存价值。彼岸的绝对超越也是永恒反合性的一个向度,但是,此岸的动态超越才是永恒实在化的关键。 
. [# c$ A# l1 {4 d% z5 j$ }& p/ G1 J: h1 F& f0 D9 K 
“和天父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到永远”,指的是永恒的绝对超越,然而,从逻辑上说,若要在来世“和天父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到永远”,必须现在就“和天父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到永远”——永恒是不变的,你今天接受的若不是永恒,将来也变不成永恒。 
$ X! x; e$ q& v9 p 
/ f% h9 r. M2 h9 o5 Q% P6 e再回答自由意志的问题。人的自由意志不是绝对的。绝对的自由只是精神失常的虚幻,杀人就是这种绝对自由的实践(“我的自由,绝对到随意剥夺你的生命”)。 
9 B3 n& j0 ~* O6 }8 g3 e) v9 y. C4 F: X 
“上帝造人之前,有没有徵求人的意见?”这问话在语气上都透著後现代的味道。在北京,我不止一次听过北京的少年冲妈妈嚷嚷∶“你为什麽把我生成这样?”“你问过我吗,就把我生出来?”我只能借用一位妈妈的回答∶“若要等到问过你才生你,这儿压根就没你呢!还有你向我问话的份儿啊?”% a" d, K" X/ i5 n" c5 d 
 
  J6 V! X. |; S# S) z1 W& z% ?自由也是一个给定。若自由到了没有给定的地步,自由根本无从开始。连反对给定的自由,都是给定的结果。自由只能是受造世界内部的自由,而不可能自由到成为造物主。就像我们,再自由,也不能自由到了自己生自己,还得妈妈生我们不是?) R0 q+ a9 \6 w& k7 f9 g 
$ @2 t1 k2 A2 Q$ a, Y4 S  J 
绝对自由只属於上帝。受造物硬要行使绝对自由,不但不会获得绝对自由,而且会丧失自由。比如,一个人非要自由到不服从万有引力,那麽,他非但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天马行空,而且一定会摔成一个平面。4 o- m5 i+ D3 |. u9 d 
8 A" Q* P; d- K& P, n' D 
自由的本质不是违反,而是自觉,自觉地服从必然。自由是主体以自觉的方式再现了必然。在自由中,必然还是必然,却由於主体的自觉而去掉了强制的性质。种植燕麦并没有改变野生燕麦的生长规律,乃是是服从了客观的规律。* I2 `+ W% v# v' [; C! `3 w 
 
! x9 z% x3 N# H% B" S违反是自觉的对立面,是必然的存在。没有违反作为背景,自觉就不是自觉;不能违反的自觉,不过是强制而已。自觉正是经过违背而返回自身,才成为了真正的自觉。罪就是纯粹的违反。罪没有意识到∶违反仅仅是自觉过程中,一个终将被弃的瞬间。能违反必然却不违反,是自觉;能违反必然就违反,那是自绝。 
4 D8 p6 b0 u5 y% y- Y7 ^3 Z$ `& g7 a& R( [0 `3 o3 z+ S  H 
至於为什麽上帝不创造一个不能违反必然的世界,则是另一个问题——违反是自由的必然背景。不允许违反,就不是真正的自由。  S5 {# N# @  t* y& R 
 
  G, I9 d) G% u0 C( @1 ~  T如果上帝不在历史之中,而仅仅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摆弄者,那麽,我们确实与小白鼠无异。但上帝就住在我们中间,他一直与我们同在,他亲历我们的痛苦。所以我们不是历史迷宫里面的小白鼠,而是永恒救赎计划的承载者。; c; ]0 u- L1 `# U& @. m+ ]$ | 
: e" j9 @. w! z, U 
五、 世界真的需要基督吗? 
- V5 }; u" r' F& ~) ~& z1 k7 g4 [) ]9 T) L3 ] 
“机房的灯光”,这个例子举得太好了。只有比较过“有光”和“无光”两种状态,才能知道“光”的存在是否影响“机器”的运转。比较有无两种状态,是验证“光”效应的前提。你现在仅仅生活在无“光”的境界,怎麽可能推导出“光”对你无用呢?赶紧也让“光”照射一下,然後,我们就可以一起比较“有光”和“无光”的差别了。' n. `  W6 Q( ^9 e 
7 v7 O# `, _) T7 n; M( Q- s 
结语 
: n, y; o$ u3 o9 y2 L8 y) K! M% Z* E) T" R$ ] 
从事研究久了,语言不免艰涩,而且一较死理儿,语气就生硬起来了。在这里特别道歉。但愿我没有成为你小径上绊脚的葛藤。其实,我在教会当牧师时不这样。在教会生活里面,一切真理都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活泼生命,讲真理的人也因为基督的恩典而变得谦卑柔和。常来教会坐坐,咱们一同体会一下活的生命真理吧!; c5 Q  z* D7 _& h: ]: e! I: D 
% C/ K# \$ _5 ?8 g' F7 G9 u 
祝好!1 Z# u# Y0 t9 I) i3 s, y 
$ I' q1 Y$ E3 T# D; F9 j 
刘同苏 
/ b' F* o7 h' d- q  Y; g/ n% W* ^0 C5 v8 g8 {# \5 B 
 
- F/ i2 s! J) _. A( P7 y7 e作者来自中国大陆,原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先後在康州及纽约牧会。现在美国北加州牧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