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3|回复: 3

哪个是缘生,哪个便是空。- 佛教“空”的概念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5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摘自《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多识仁波切# q) v8 @6 v' e4 j, |4 B9 Y, r
; [* v8 J2 b0 [  e$ C
8 y: `7 }9 b/ N! [4 y9 V
哪个便是空。
" J, K: ^' W! k  d" E8 z人和各种事物若有“自性”,那他(它)的生成就不需要靠众缘结合。既然要靠众缘结合,哪有“自性”可言?
3 n) P1 c- ^2 B8 r% w: B+ m$ G人是众缘结合的产物,人的出生、生存、生活要靠社会环境、物质生活条件。人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受时代、地区、文化教育环境、物质生活、所从事的职业等客观条件的影响。0 ~6 i5 b) [: L- f& o1 M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变成不同的人,在野兽的环境中生活可以变成野兽,在文明人的环境中可以变成文明人。# z& D& }: M6 p0 ]- u
如果人有“自性”,怎会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影响?怎么会有狼孩?
- s7 X6 S  P+ e“水”这种事物若有水的自性,那么他就应该永远是水,不会受温度的影响而有时变成气体有时变成固体。0 m4 [# q5 q2 s: }$ z
如果说水有水的自性,那么它的自性是氧原子呢,还是氢原子?假如说水的自性是氢氧结合物,那么,既然是两种物质成分的结合,就没有固定的、单一的、独立的“自性”可言。
& r! x% X& c0 n% h( z7 e! m0 O同时,氢原子和氧原子也不是单一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把形成氢氧原子的各种成分分割开来,氧和氢何在?
- o9 ]: N0 b+ M0 X. B  \又比如时间,年是月组成的,月是日组成的,日是时组成的,时是分秒组成的,分秒也是由更短的时间组成的。
- ]8 T- R) M6 ?1 X3 E; k那么时间这种存在的自性本质又是什么呢?  p" d9 ]% t* F6 Q9 ~
所以,“诸法无我”就是说“诸种事物无自性”或“诸法性空”。, p3 k5 m: t+ R9 O
“人无我”和“法无我”本质上是一回事,只是说的对象不同。“人”指主体,“法”指客体。
; S5 S3 [4 V* v' `有人说释迦牟尼寻找的是生命的真“我”;又说“真悟”就是“我”。6 b2 A) T* A2 v8 D. L$ f/ I9 M$ z4 m; Z
凡是读过佛典的人都知道,佛法的宗旨就是“无我”。佛在四法印中亲自宣布“诸法无我”。
0 A3 O6 e8 ^: {1 q佛开始说法时就讲了四条原则,叫“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是佛法的根本原则,是佛法和外道的根本分界线。佛法修炼的最低成就——罗汉也是以悟得“人无我”为前提的。
, ^$ ?7 c" F' |/ U说什么释迦牟尼“追求真我”,这哪里像个佛家的说法?! @8 m) c1 N- n& w: e7 g+ ^
如果说这个“我”是指“佛心”的话,佛说“佛心本空”,哪里有什么“真我”?* J0 V* D6 E9 H) {
处处忘不掉“我”字,这正是世俗外道的特点。因为处处忘不掉世俗的东西,所以还要追求“我”,这就是没有真正理解佛法。4 r) s( G# ^; U
“无我”才是佛法的根本。
$ O& g/ `, h* B这里还要说一说如何认识“人无我”的问题。# @% a! o$ \9 r/ g
“人”是由物质和精神两种成分组成的。人既不是色(可见的色体,即纯粹的肉体,因为现代和过去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保存肉体几千年,如果肉体就是人,人就不会死了,肉体不能算作人),人也不是无形的识(即叫做灵魂的东西)。所以在《因明》、《俱舍》中把人和动物等有生命之物划分在“不相应法”中。3 l2 k5 {. b/ n, S: _6 b1 K
不相应法就是就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纯粹精神的东西,所以,不相应法就不是眼睛纯粹能看见的东西。眼睛能看到的是色法。
6 {6 W' A% ^$ O2 _8 P) X* J你想一想,你能看到人吗?人是什么?我们只能看见人的身体,人的表面,通过现代科学手段还可以看见人的内脏、血管,但仍然看不见人。& ?; ?$ W& E$ ^0 X: b4 |! X6 K
人的色体由土、水、火、风(气)、空的成份组成。0 }& Z. h: r$ a9 M5 U( E7 h
肉是土的成分;
& e8 B: U1 C5 t0 {2 a血液、精液、淋巴液是谁的成分;
1 M1 l  R' p6 O2 U! g人的温度是火的成分;9 J" o5 g8 D; K* |( m6 z1 `. k  q
人的活动、气都是风的成分;9 E) n1 r- q8 ]! |, T8 x
人的体内外毛细孔都充满空间,都是空的成分,体内若无这些空间也不行,这些都是有形的。
) H, {  Y) R: T8 z: {5 q; ~; v另外是识体,一般叫做“灵魂”。识体由感觉、认识、思想、感情组成。' \% p; P2 q: C6 T" B
佛经上把人的肉体叫做色,意识属性无形无相,就叫做名,在十二因缘中称“名色”。通常所说的“人”指的就是这种“名色之相”。! F/ k- C- A5 t3 Q. v; ~% B( A3 p
这种指名色之相的你、我、他都存在,佛家从不否定这种存在。
# U9 ~% g: c# Q但“无我”的“我”指的并不是这种我,而是指在每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中形成的肉体和思想意识的主人翁式的“我”。
% ^( v$ N! C  @* y想到“我”的利益、“我”的荣辱、“我”的得失、“我”的家庭、“我”的名利等等时,这个无形的“我”就出现了。
- O- X# c# b, F5 N3 r9 x这个“我”在什么地方?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我”吗?这个“我”把肉体、思想、意识都看作他的附属物,认为他们是“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感情、“我”的感觉等等。" J  z0 ?) a' H1 P* `- o: k
这个“我”是苦乐的感受者,在切身的利害面前这个“我”就会跳出来。
" d' A$ Y# _* T/ k3 ~" a这个“我”在自己和别人中间画上爱和恨、亲和仇的界线,名利财产的占有欲都从这个“我”产生,它支配着每个人的行动。
3 X2 P+ q1 Y( h( w. N  m% G那么这个“我”和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w/ D7 q0 y3 T9 E; i& c2 o是一体呢,还是异体呢?
6 n) _, u# `1 o; D' F/ f如果是一体的话,人的每一个组成成分都应该是“我”。但是,正如龙树所说的;. Z- P2 r$ d9 z; Z& |1 @" D9 e
人非土水火,! J& v) w8 X3 }$ Z: K
也非风空识;
' C% H. r3 f0 c4 ]除此无别物,+ F  P" k7 A+ j2 T- x6 k
究竟人何在?
4 y2 S9 W9 ~9 Z, }既不是肉体,也不是水分,也不是温度,也不是气,也不是识,那么,人在哪里?
( V1 N- I/ b; r5 O. j6 c通常人的意识中也没有把肉体或意识看作自我,而看作是“我的”。“我”和“我的”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如果“我”和肉体意识是异体的话,那么这个既非肉体、也非意识的单一独立的“我”在哪里呢?
$ ~% }+ M0 M% \% ]5 j( I, a实际上这个“我”并不存在,只是人们的思想意识中的一种虚构妄念。
( u. s0 Q- u1 z由于这种虚构妄念,人们产生自私、产生贪欲、产生虚荣心、产生种种烦恼、受种种苦,所以,它被称作“俱生无明”(生就的愚蠢)。
/ p2 O5 J, S$ T, |" B( f“俱生无明”是一开始就在人的思想上存在的。
9 ?5 s* a% s  Q$ e4 x3 M“无明”是愚蠢的东西,是智慧的对立面,人都在这种虚幻中生存。9 l' d4 z0 ^! }) c2 `+ Z
《金刚经》名称上的“能断”二字,指的就是断这种“人我执”和“法我执”。; {0 Y% ^9 ?3 p! o4 F; e4 P" }
这种“人我执”和“法我执”如果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的话,用智慧是无法斩断、消除的。' `3 B+ K" m6 m8 `9 I* N* k9 F
正因为这“二执”是一种虚构妄念,真智一生就会烟消云散。
, Y- t5 Y) Y( c4 T/ Z但这“二执”虽然是虚构妄念,却习染渗透到意识的深层,非常顽固,绝非一朝一夕可以破除,只有破执断惑的金刚般若才能断其根、绝其种。& _: \$ y, T  u# G
佛法中的“金刚”一词有二义:4 n  G% J8 Q3 I+ s8 G* o& z8 e
一是坚固、不可分离之义。如密宗“金刚乘”、“金刚持”之“金刚”,就是象征理识不离、智慧方便不离等等。1 J/ [  [+ H4 r: M/ m8 \/ o
人体的意识和肉体是不能分离的,一分离人就死了;, K' t* R3 ]9 z+ I4 b/ ^
阴阳是不能分离的,很多东西一旦分离事物本身就不存在了。4 r/ P/ A' J& N- s* g9 ?
所以密宗金刚乘就是利用人体规律来修炼。9 v4 E6 I$ x3 l* M
人身上有整个宇宙间的25种对立双合物,成双成对的阴阳。修密宗的就是根据事物本身阴阳不可分离的规律来修炼的,所以叫做金刚乘。
+ L. v7 ~& u7 A# q) g1 N) X二是指一种坚不可摧、威力无比的武器——金刚杵。欲界三十三天天主因陀罗(俗称玉皇大帝)是欲界的天人,寿也很长,神通也很大,他手里有一件武器叫金刚杵。
# Q. S, V9 w) e8 f6 ^8 U8 O3 }. ~有一个传说故事中讲道因陀罗率领天兵天将与阿修罗作战时手持的武器就是金刚杵。据说因陀罗抛出金刚杵,如雷电霹雳,能炸平石山,使阿修罗孕妇闻声而个个流产。
* ?, a( [1 M7 }9 Y* A' s因此佛法中用“金刚”来形容能破执断惑、无坚不摧的般若智为“金刚智”,把禅的最高境界称作“金刚禅”。
# Z# K+ ^! b7 W那么用金刚智所破的“执”,只得是什么呢?
. \  F6 h$ a1 M9 ]“执”也叫“执著”,是指与世俗的智见联系在一起的迷妄观念,分为隐、显两种,也就是细微的一种和明显的一种。
% v6 ^3 X. M; ?/ c" s! ^. J) u明显的一种“执”,称“见惑”,见道以后就可以把这种妄念消除。
2 r) y9 }7 U2 i但渗透在习性中的相当顽固的东西是隐分的,其隐分执实习染的彻底破除之日,就是成佛之时,需要很长时间,到见道以上经过十地才能破除。
% m( Z3 D( k1 j3 T' D0 j. q4 M/ v“执著”从性质上分只有执长、执断两种。
: d: V, B5 `. I; }( ^" H“执常”也叫执“有”,“执断”也叫执“空”,但其本质都是“执实”。“执”就是认定、“抓紧不放”。
) C. l! t% k' ^* _7 E比如认为钱是可爱的,权是可爱的,利益是可爱的,都是需要的,都是真真实实的,用手抓得紧紧的,这就是执著。: c% T% S+ F% C0 h! K/ A; q$ O6 N2 x9 b
如爱执,就认定其爱的对象是可爱的,是真的,其思想感情就像一双手紧紧抓着爱的对象不放,这就是一种执著。
( p4 k0 s+ J0 l3 L佛说“空”的目的,就是为了揭露一切事物的假面貌。有一位哲学家说得很透彻,“美女”就是花容月貌后面隐藏的骷髅。佛法就是揭露这种本质,让人们看清事物的真相、骗局和虚情假意。6 P3 I  N8 ?; N+ H) X4 H- f# Y
人们也许会说,我们所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到的都是真的,这怎么能说“假”、怎么能说“空”呢?6 C9 G( ~) p( r! \) n  A) N% n
对这种“真实”佛家从不否定。  Z1 G. y! a, {) b/ `* b
佛亲自说过:“世人与我争,我不与世人争,因为是人认为‘有’的,我也认为‘有’,世人认为‘没有’的,我也认为‘没有’。”
1 R; _3 f2 C* N0 O6 E' X那么佛经上说的“假”和“空”是什么意思呢?; ?2 K3 J8 v/ u5 N
佛经上所说的“假”和“空”是从真谛的角度说的。这种“假”和“空”的真正体验性的理解,要靠无分别真智的产生,并非世间俗智所能达到。
, h- @% B% q! f; Z/ s( O我们所能理解到的“假”和“空”,只能从概念上来理解,不是体验性质的,所以不深不透,真正的悟空要靠无分别智的产生。
& O+ D; [5 s5 z$ C“假”是指我们所能看到、摸到、感觉到、体验到、认识到的这个形形色色的现象世界、感性世界。对这类事物和现象,心理和感觉正常的人都能做到符合实际的判断,从世间俗智的角度来看是真实的,所以称作俗谛。
; T' G5 \9 @$ Z! s) m! K( U3 t9 @如果否定俗谛、事谛,就是否定佛法。因为佛家的轮回转世、因果业报、积德行善、修持证果、四身事业都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缘起现象的确认基础上的。! G+ w/ c* J1 ?6 B
只说空假而抛弃事法者是对佛法没有真正理解的表现。  b/ J7 T  `' _. [, b3 U1 v: g  @
在这种情况下,正如龙树所说:“宁可执有,不可执空。”* P8 q/ B0 G' h8 Y
如果不分场合,说一切都是空的,什么道理都不讲了,善恶也不讲了,那还能行?在这种情况下,宁可不讲空,也得讲有。7 k2 ~  C. P" t, x
“空”是更高的境界,所以不能一看到《金刚经》中讲一切都是空的,就把一切都否定了,以后觉得一切都没有了,什么都是空的,结果道德也不讲了,善恶也不讲了,修也不修了,那样就走上了邪道。
' t- x8 M# X# e1 w0 U" n3 g既然说缘生之物是真实的,那么为什么还说“假”的、“空”的呢?) H! r3 I6 F6 I) r
所谓“假”是指缘生(众缘合成)之物没有真实的,可以指出来为其物的“自性”,其实质是空的。' B/ t! ~9 @6 E; z
如手表由各种零件组成。其中的每个零件都不是手表,其形状表壳也不是手表。你能指出来手表的自性在哪里吗?
7 k- Q0 t0 K/ E. M手表是存在的,但“手表”这个名称所代表的对象除了众多零件以外没有别的可称作手表的东西,而且每个零件如时针,单独拆开或者从它的物质元素上也找不到可称作“时针”的东西,那么时针又何在?
4 p( v1 o8 u/ f2 h+ \2 |这样看来“手表”只不过是一个随便起的名称,其实质又何在?- M% k2 K0 i- v2 G& e3 A$ f  f
又如电影银幕上的人物、行为动作是真是假?
  c: E, r  Z7 X: k) p若说是“假”,它却有声有色,而且正常的视觉和听觉都能感受,也能引起感情和思想活动;: q+ t" _8 ~  Q
若说是真,银幕上的杀人放火是真的杀人放火吗?流的血是真的血吗?显然不是。
0 [9 l! t& }* }从见道以上的悟者的眼光看,世人都是迷惑颠倒、以假当真的傻瓜。+ B7 m( g/ x4 x# H0 S( _
俗谛事相之所以被称作“假”,是悟者所见,在未得般若智之前,世人谁也不会承认是“假”。
- _0 N% N2 G2 G) K- |; e但从事物的“自性”上说,连假都不存在。
4 r& V5 L3 G- ~  e  `因为,假相虽非真相,但也有相(幻有),而“自性”纯属虚构,如空花、兔角,如虚空。' F- J' s; b3 m4 x. g  [9 u2 R# T' f
正如当代全世界公认的佛学大师喜饶嘉措(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藏传佛教著名学者)说的:“我们所说的‘空’是指兔角之空,并非兔子之空(兔子是幻有、假有)。“缘起”(幻有)、“性空”(毕竟空)的真正的意思就是这样。. y$ w7 o7 C( ~5 z8 r
有人说什么:“手表是金属零件等因缘凑合起来的,就是‘缘起’;可是手表未造以前,手表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性空’。”1 \4 V% c% R# u- B
哪有这样解释性空的道理?手表未造之前没有手表,手表被砸碎销毁后也没有手表。这个简单的道理还需要用高深的中观这里来解释吗?
. i, o' h# q  O( b+ x( _还说什么“原来的本体是有”。如果本体是指自性的话,佛法从来不承认这种“有”;如果把“空”当作一种与有相对的“存在”而称作“有”的话,也彻底错了。因为“空也空”才是真谛义。
! E+ f+ L" ]' Y2 f' T2 w# `那么“空有一体,空不毁有,有不碍空”是什么意思呢?" E( \. S% u. s; Y" ~; Y
“空”不妨碍俗谛的“有”,“有”是必须作为承认的前提的,只不过看成是假的、暂时的联系。
, X0 B0 H$ v1 q5 \+ x有也不是本质上的有,是缘起的有,临时的有,各种组合条件的有,没有自性的有,所以说“有不碍空”。1 o+ E% I2 k, l. E1 i/ b; L0 X9 x
“有”是事物的现象,“空”是事物的性质,这两个概念并不矛盾。+ v& k& E8 F, t( t2 q+ P* E
从众缘和合的现象上看是“有”;
  ?2 k3 z5 U1 R- }  |- Y2 H, O) {0 p从不依赖因缘,脱离周围事物的关系的单一、独立和一成不变的自性上求却不可得,便是“空”。
" v, i) A' j" V+ S$ {$ u“有”是体,“空”是性,互不影响,互不妨碍。9 }1 n% U  Z, G; i
认识到“有”而不认识到“空”是堕入常边;认识到“空”而认识不到“有”是堕入断边。
% f! u: f& c  I有空统一,认识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离空无色,离色无空,色空互为前提,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才是正确的。0 b2 j& y* ]3 S. i/ j/ ]
从真谛的意义上是“空”,是否定概念,即无;$ E$ P8 U" P' t: T0 W) T
从俗谛意义上是“有”,是肯定概念,是有。若不分真谛俗谛,笼统说任何事物都是非空非有,这就将不通了。
# C6 I9 b! [7 E' \  r$ ]“非空非有”是非常矛盾的,非空非有中间没有第三者存在,不是空就是有,不是有就是空,不可能有第三种情况。* d4 {. t( e; ]4 N& K
那么“非空非有”怎么解释呢?7 ~6 z% Y9 s& ^! p* C
这就要把真谛、俗谛分开来理解。6 ]: m' o8 f# o3 m
从真谛上说“非有”,从俗谛上说“非空”,两个谛义结合起来才能解释通。) x$ T  ^5 w+ U# {
真谛俗谛分开来说,凡说“有”者皆执俗谛事相,凡说“无”者、“空”者皆指真谛理性。" h6 L: ?# s$ W! g/ f, `
从龙树到宗喀巴,都是这样严格按佛法的了义、究竟义解释有空义、般若义的。我可以举出无数的景点和正宗的理论根据。
$ h7 U; c1 e7 K9 V) d但当今解经的那些人,碰到这类关键性的问题时,除了用模糊概念愚弄别人,或者用一些道儒混杂、东拉西扯的障眼法进行搪塞外,一筹莫展。
8 y0 i! g- ~# @$ w* c$ ], {比如有人说:“道谛是俗界中的天人的境界。”
$ g- ~( _+ i! f' z; b# @欲界的天人竟然成了“见性圣者”,有了“道谛”。这不是笑话吗?
$ K# b: Z* B, w# u真正的“道谛”是修到见道以上的圣人的境界,不是欲界天人。
1 O! F0 F- Y; m9 O+ q7 s. G: c田人还是凡人,欲界的天人多一些神通,但是和凡人一样,业尽以后仍会掉下来——进入六道轮回。因此,天人和圣人要分清。
( F* U! q2 w3 t- B" S- c又说:“邪见——人世间的事情,有许多被认为是邪见的,有的却因时代和观念而改变了。”7 P6 t5 U( ]- k% y' j. ^* y1 x
照这样说,佛所说的“邪见”因时代观念的改变而会改变为“正见”,言下之意,“正见”也会因时代观念的改变而会变为“邪见”,如果不是“精通”佛法的“大家”,怎么会出这样“高超的道理”。?' F0 u9 L- R; l
从这两条佛法命题的解释足以证明这些“解经大家”佛学知识的“家底”了。5 W) g  l6 T5 \& }& ^( Z! ^1 L
佛法上的正见和邪见是有严格区别的,绝对不能混淆。正见就是正见,邪见就是邪见,不因时代而改变,与时空没有关系。
* G' ~' x( X# y: l+ v现在研究佛法的人很多,有些人对佛法随便解释。佛法对正见、邪见有确定的概念,不因时代而改变,贪就是贪,嗔就是嗔,痴就是痴,没什么可变通的,变通之法指的不是这个。8 g% W" V9 W# W0 I% s2 f# |
护持政法,破除邪说是佛家的神圣职责。
3 O. I1 D' ?" C! Z* J' A! t讲佛法必须按照佛法的本意来讲,不能掺杂自己的见解。世俗之法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来随便讲,佛法就不能。因为我没有成佛,我就不知道般若正见,就没有资格随便讲。. ~9 M2 O8 R3 ~6 |. G- x
佛的智慧有两种:6 v% q8 `0 d1 n! r
一种是世俗范围内的智慧,是世俗法;9 P8 y5 S- x# V' ]2 u; N
一种是般若智,这是超世之法,不能以俗谛的眼光来看超世之法,这是“各司其职”的。  B% d& C. ~, [9 C% I
从两种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我们是人看是真的,从般若智慧真悟的观点来看是空的,假的。6 b/ E$ u& c/ t9 s" O8 M6 G; I
讲空讲假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破除各种虚妄观念,所以,佛法最后就是清净无为,一无所求,连佛也不求,这就是佛的最后境界。
( Z" R% t" W4 M, V$ i以上讲了一些空理和事法、事相。《金刚经》的原文就接触到相和破相。
! ~, G7 |/ j3 r8 }* w* }9 {破什么相?就是破世俗相、破假相。4 ]2 h( K+ K' r
破相就是“能断”的意思,世俗的见解、想法全部破除了,思想境界就提高了。
1 g# \+ T3 r& Z( l# e1 l3 c否则学佛法,仍然破不了执,仍然是世俗的想法。
1 J" O/ F1 F, y  f7 a7 ]如有人学佛法是为了长寿,这比为了钱和名要好一些,但不管怎样,求佛的保佑全是一种“执著”,有“执著”就变成有相的东西了。
/ b' h" t+ p& g! J% F5 U破除一切世俗相,超越感性世界,才能明见真理法性。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5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5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师讲的好。非空非有,佛法之根本义理。宇宙万法之实相,体悟到此理,随处皆妙用。妙不可言。如同手心手背,阴阳一体两面。才是事物的全部。遇事执著放不下时,观实相空理地,执空无作为时,观缘生妙有之机。
3 I4 o2 A0 r3 q4 o* G- a7 T
3 Y! g" l4 }& V+ ?) {! E( j佛法之美!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5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哈哈,看看所谓佛教徒绿荷的嘴脸,什么空不空的,都是在骗人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5 06:09 , Processed in 0.14866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