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一、摄影,你最需要什么? q3 c$ o6 g6 B, z" k+ `
G& c6 l2 p8 V3 F, m7 _
你最需要的是摄影家的眼力,就是能在周围世界中发现和捕捉到美好画面的能力。, R' A) A4 h$ z3 v# t! F% P
9 Z( |+ q0 R/ ^) t
请牢记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中的最经典的三条基本原则:0 q* k P3 I, I
7 r1 T+ e; t( c& b3 I 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也称之为题材)。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6 X/ s$ H5 p% ]' X, f8 T0 H# r5 V( h7 ]- z F* y6 a. t8 _6 A
2.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z8 L1 @/ K' }9 I3 r7 _" ~: C+ y
4 o' U* P9 @2 ?2 G8 t3 n 3.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L2 H5 |$ Y4 Y) |' z, I
# N' a( A$ a7 L3 D( O g) v2 _
只要根据这三条基本原则开始思考,你就会发现你作为摄影者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你会用新的标准去观赏一幅美丽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你会用全新的方式去观察这大千世界,从而用全新的方式捕捉画面。你会开始运用摄影家的眼力通过取景器去观察世界!
" s. e$ r6 V3 H a5 c/ z) R% u% U8 L" g' E5 n
这里所讲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你赖以进步成长为一个摄影家的基础。, g0 x4 C) j+ f6 _/ I- D
2 B- f1 @, ?9 u% P4 x7 s二、摄影基本技巧
) F2 R6 |' C* Z3 r# [$ @& R
0 |4 W; b9 M% ^$ S9 Q. d 随着数码的不断普及,数码相机(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体。而数字化的今天,对人们在原来的拍摄技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级用户反映: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片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特别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摄影本来就是心灵与光线沟通的桥梁,要掌握传统拍摄技艺并非易事。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简述一下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需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讲述一些拍摄前后的事项。/ K: A- j p# a( w# _4 F
9 F* D) Z: ]' F* ^6 w1、浏览说明书
! B% j, P: S: z( G a5 [7 A' h6 h+ m* y" K" x! `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索。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你手中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说后再操作的话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应简要先浏览一回厂家为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菜单与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 ; Q7 b4 b. O4 N9 z9 |& l
( Z8 x' p9 m1 J" S2 f2、合理选用图像格式
; _" |. R" W. X/ v! p9 u; W l# w2 g
我们都很清楚,数码照片的质量与象素(分辨率)有关,象素越高图像质量就会越好。而经实际情况的推算,200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大约与1200dpi的扫描仪拥有同等的数字影像撷取能力,而600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则可视为与2400dpi的扫瞄器同级。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扫描仪进行相片数字化,那么数码相机只要200万~300万象素就可轻易地胜过35mm相机了。不过,如果输出4"x6",约A6大小,使用200-300万象素足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电脑72dpi的显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为1024X768,才约为80万象素,任何一台二百万级别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为数码相机储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分辨率,如:只用于PC的,对于本人的SONY 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应用于印刷,一般采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时当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压缩标准也采用STANDARD,这可比FINE的压缩标准存多一半的图片呢!; B; ]5 S6 h, U/ t0 N7 M
! C. r0 B3 x4 m' u' W# G# ~9 a
3、构图与思考
" U1 R1 V; G: ^2 R5 _) l$ H/ N3 ~( |) I: |) Y$ R0 f" f: o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
3 Y( m9 n% m2 N: \, E! }/ t/ P7 w' r+ p# m8 A
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只有二维空间,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三维人眼。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直观LCD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达99%。可以直截了当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不过一般的数码相机LCD的分辨率都比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满意,但笔都对S75还是挺满意的。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为在实际上使用中发现:在LCD中显示曝光轻微过度,在电脑的显示器中显示曝光量度刚好。这也是有部份用户总是拍出暗淡图片之因。 而且LCD耗电量也一直让"色友"们头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摄中还是习惯于使用光学取景器,就考虑到光学取景器的视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摄近特写还要记得它可是旁轴的呀!当然,想拍出壮观的画面还得闭上一只眼睛,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个"镜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书里或挂在墙上的画……
, m2 Z( D2 t% }, |7 f; p6 g; y+ `
5 c$ @; q3 y7 A. P$ S总之,相机是拍摄的结束,之前的过程才是关键。 , m' N O( c2 x+ {
2 \0 v0 z, n7 N4 w" ^& a4、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
{9 ^% B) d8 @8 m. v: t+ v& r7 D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DC有一个白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生产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当我们刚拍摄到某一实物,该实物一般偏重某一颜色,假如蓝色,这时DC的白平衡会自动偏向于蓝色,再拍摄其它实物时自然也是会偏色的了。这点虽然在LCD中会体现出来,但初学者一般都没发觉。同时,有些模式也不尽完善,如:SONY的DC在室内模式下都有"蓝色综合症"现状,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而且,还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变化,一发现该白色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对白色的实物取光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7 l- z: ?# _1 i. E% d$ Z4 o; _9 X
( p4 }# ^0 c8 {, x, V, a7 f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一般会自动提升ISO值,如:SONY DSC-F505V在室内一般达282左右,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因为传统摄影中,我们通过选择不同的感光度胶卷或者通过"提速增感"来改变拍摄时的感光度,但是数码相机就不能这样做,它只能通过提高CCD的灵敏度以及电路的增益来提高CCD的反应速度,即牺牲滤波性能和分辨率指标为代价,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噪声的问题,并最终在画面上留下痕迹,这一点和传统的高感度胶卷的粗颗粒十分类似。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5 J1 {: T2 D% r8 ?, F
6 b! k+ H3 g& T* o8 }) M) p 再次,DC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数码相机的广角一般较大,达F2.0左右。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防止震动。但摄影常识告诉我们,照相机镜头的收缩一般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拍摄的照片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如:SONY DSC-S75在拍一些手机按键时,只有中间部份清晰细腻,周边的都带轻微的模糊。因此,我们最好使用光圈先决或全手动模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如果相机没有光圈优先功能,可以试着尽量提高环境亮度,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灯,图像质量也能有所改善。
2 k5 q/ o3 A8 ~
( C6 \7 ^) X; T- W1 ~5、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 l9 `8 Y$ |) |7 A' z$ x
- `' v5 Y4 t3 \/ N1 Q6 R 光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用心与光线对话。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象征着浪漫;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
3 C' i0 F. L# D& F' ~( w6 _# G e
' k2 I1 ~3 k* I4 Y; u5 `3 j 分辨光的强度
7 h( Y3 G& o# |6 `0 r$ v* G$ R H8 S
讲究用光角度
; A* b! q4 `) _3 H
- s/ F4 B4 R) C$ s9 n$ l2 s4 }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
# b* O8 X0 u9 {. r
' v- Q# l% ]; A: y 在传统摄影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也不容易掌握的色温问题,在数码相机中已不复存在,因为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来调整解决,而无需考虑光源色温与底片的关系了。这又是数码相机的一大优点。而数码相机比起传统感光材料,尤其是新的染料型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在曝光宽容度指标上并无优势,所以拍摄时的准确曝光仍是数码相机获得良好影像质量的基本原则。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数码相机对光线的要求更高,在室内拍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室内拍摄时若不可外另照时,就应尽量使用闪光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