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52|回复: 6

[旅行] 数码照片要不要处理? -ZT

[复制链接]
鲜花(19) 鸡蛋(0)
发表于 2011-7-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数码照片要不要处理?这个问题从数码相机问世到现在一直争论。现在大部分摄影人基本共识是数码照片需要处理,但不能无中生有(比如广场鸽,青藏铁路藏羚羊),也不能为了美化抹掉。尤其是具有新闻性质的照片。
- ~$ X0 ]; m4 y! M! u' R3 u& V- I, a. d7 u& \' K5 m5 W
照片处理很多人叫PS,实际上是不贴切的,因为PS是有专指的,就是使用PHOTOSHOP软件来处理照片。PS软件功能过于强大,不但可以无中生有,而且可以随心所欲地调节照片。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然,这需要下很大功夫来学习PS软件)。融会贯通了PS软件你完全不需要出去拍照,可以像画家一样在电脑做出你需要的照片。
& y* o8 n+ J4 H! ]% n. O# Z; |/ R5 l9 G4 c3 g& P
摄影界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照片来与“真正”拍出来的照片在摄影比赛中的不公平竞争,又给这些电脑高手一个发挥的空间,很多摄影比赛都有一个版块叫“创意”。把那些电脑“做"出来或者拍出来进行了深加工的照片定义为“创意”照片。
' l" f1 j8 m9 {' G4 ^5 y6 S4 i
PS软件很难学,我就不会。但并不是说我不处理照片,使用简单软件(比如光影魔术手)适当裁剪、调节色阶、对比度和亮度我还是很熟练的。: K7 m) \4 A% W/ B% r

6 [3 U  Z# w6 t( {以前“摄影家”的胶片照片不处理吗?也是处理的,暗房技术就是对底片进行处理。数码照片刚刚出现的时候“老摄影家”是很反感数码照片处理的,发了不少文章对数码照片处理技术进行批驳。有些觉悟早的“摄影家”就拿暗房技术反驳,一下击中就他们的软肋。
2 y0 q+ |6 H' G+ }7 n9 J; D: W
/ V" v2 Q& X& R( ^8 p数码照片为什么要处理哪?* {! `4 ]) D# B) }' P

. d' _9 S% Z2 j* `9 }) ~+ ^5 o数码照片是把影像信息通过CCD或者CMOS变成数字信息记录的储存卡上的技术,这样记录下的照片通过电脑显示或者直接洗出来就和你眼睛看到的一样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既然通过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和眼睛看到的不一样(也许经过简单处理更接近眼睛看到的景色)。剔除拍照水平的因素,这也是很多人感到“我看到的风景很美,拍出来怎么不美啦”的原因之一。7 |. i+ Z7 k3 M' ]3 e* O

& J# H# b$ M7 a9 f现在的摄影比赛是允许对照片进行简单的处理的,这些处理包括:裁剪,调节色阶、饱和度、对比度等。但在处理照片过程中不能删除照片的原始信息,没有原始信息的照片是不能参加摄影比赛的。# L7 R, K" o! ^5 S4 Z' S' ~5 e1 }' u

% Q1 H+ O" i: A  X$ ?/ d现在去数码照片冲洗店去洗照片店里给客户免费处理照片。如果你的照片如果要去冲洗,千万不要自己在家对照片进行处理,因为你的显示器不标准,在自己的显示器上不错的片子在别人显示器未必也好。尤其是现在的液晶显示器,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几乎没有相同的标准,这也是“苹果”显示器畅销的原因之一。: g2 {, g9 E2 l2 F5 A

7 p$ J9 E' |( q) l/ e既然看到的和拍到的本来就不一样,“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对数码照片不是要不要处理的问题,是怎样处理的问题。! H$ M0 \3 P3 `( c/ f; ^! l8 B( P
' Z* l/ X* M$ l$ h! D$ C
注:把“摄影家”打引号是因为现在“摄影家”太多,当“摄影家”太简单了,是艺术门类里门槛最低的,尤其是出现了数码相机以后。9 u8 C! s+ M" v, f5 j" w

4 n. f. }& Q/ y; j* y- x使用曹广福老师的一幅摄影作品为例,可以比较一下,也许曹老师看到的景色和处理过的差不多哪
鲜花(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more ZT:
; N/ A/ e: M/ J; }; l5 m& d& \$ _; [: f8 G, @! ?
Ps技术是伴随着数码相机出现的一门技艺,俗称数码暗房。现在网络上对于ps有两大门派,一是反ps派,坚决反对后期的ps,基本的观念认为:ps属于画蛇添足,ps后的片子不能反映真实的现实。第二大门派属于流行派,支持ps,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都属于这一派。
! P# K* |4 V$ V- ]0 T- M5 D0 O
4 j' y' ^8 m/ z: \      对于这两个流派,我不想评判孰对孰错,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胶片时代,暗房技巧是高级摄影师才能拥有的技术,现代数码时代,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运用数码暗房技艺,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ps?胶片时代,不同的胶片会有不同的风格,色彩差异性也很强,尤其是反转片,他的的色彩之所以浓郁,也是因为特殊的工艺成分,其反应出来的色彩也是远远超过现实的色彩。
- b3 ]+ K7 \' R; J4 _+ m' |# @" ]$ z4 G. a1 t% g2 e
       我认为:ps是必须的,他只是胶片时代的暗房技艺数码化罢了,但是,我反对过度的ps,尤其是违反摄影现实情况的ps。那么ps到底该怎么做?目的是什么呢?
% N2 {6 Z8 `6 @+ |# C2 E/ d, G; [1 F' G; K9 s
Ps的目的,应该围绕摄影的目的展开,为了更好的展示和表达作者的画面主体,所有的处理技术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画面的中心,很多ps之所以误入歧途,主要是舍本求末了,忘记了自己摄影的初衷和主题。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1:7 V' B6 n1 S' Z0 A8 h* b
现在的摄影因为有了Photoshop让很多人拿起了相机拍了好多也改了好多,把技术完全放到一边了!不管会不会摄影,都敢称自己为“摄影师”?这几届全国影赛不都出现PS后片子撤消奖项的吗!我本人观点,不论拍的好孬,是自己的东西就好,千万别改,这样你的水平才能上个台阶!
8 B5 I% u5 e- J9 {3 v' e6 G' w$ C* M
观点2: + G6 G  B. A% A9 k+ v
这个问题用讨论吗,笑话。我是作暗房出身,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自打有摄影以来,行话说,摄影讲究的是三分照,七分洗。说明后期工作重要性。想当年全国要参展的照片,都要拿到中国图片社来加工,是因为他有一批很有经验的暗房技师。如今数码时代,摄影已经平民化了、电脑后期更便捷了,完美的后期制作,使摄影艺术的升华。任何一个专业摄影大师,拿再专业相机,也不敢说快说快门一按就是好片。摄影只是传达摄影师的感悟,体现摄影师的手法。好的摄影作品肯定要后期加工,不信你去问一问专业摄影家们。原则是后期不能作假,要忠实于原作。
' _& a, c/ x  x, b$ J4 J9 T' a  c5 d  W3 o
观点3:
9 n- p6 ?7 T& @3 m- H) s这个问题有些笼统。是否PS,要根据照片的类型。除了新闻记实图片原则上不应后期PS外,其他类型的照片为了提高艺术价值 ,达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则肯定需要PS。创意类的图片基本上就靠PS来完成。PS不是洪水猛兽。著名的风光摄影大师A.亚当斯就特别重视后期暗房技术。7 R( T3 d+ u/ i) s
6 Q3 E& P. {7 A4 Q+ I& F
观点4:# L8 j( J1 K3 t) [4 U! U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photoshop之类的后期处理软件是必须的,不过有个度的问题。每个摄影大赛,都允许数码片进行曲线、色阶、饱和度的调整。之所以这样,我们不妨来看看原因。$ Z1 t$ K2 B& Y" W+ G
首先,大家应该知道“宽容度”的概念。它是指正确容纳的景物亮度反差的范围。
+ `# O7 i8 f# w7 u3 M以人眼判定黑到白的变化为例,一般可以用9阶(或者叫层次)表示,胶片相机则只能识别7阶,数码相机仅仅识别5阶。这样的话数码相机直接拍出来的宽容度还不到人眼的60%,这也就是大家往往就会发现拍出来的片子是灰蒙蒙的原因。因此,电脑后期处理那是必须的。中国国家地理的大家堂大家可以参看下:“大讲堂实录:冯喆讲数码后期制作”
鲜花(16) 鸡蛋(0)
发表于 2011-7-2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专家就是专家!
鲜花(232) 鸡蛋(1)
发表于 2011-7-2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7-7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这个灰常有道理,今天就找人教我修照片
鲜花(43) 鸡蛋(0)
发表于 2011-7-10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100%赞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9 20:21 , Processed in 0.18056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