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005)  鸡蛋( 11)
|
建立在贸易失衡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宛如庞氏骗局。如果一个国家无法在国外明智投资,那么它首先就不应该赚取贸易盈余! i7 g: ?& P) e2 O. l
1 m% F: V' \7 l, c2 Y! V7 z 要使全球经济运行正常,一个不知道如何对贸易盈余进行明智投资的国家就不该有贸易盈余;一个不知道如何处理利润的企业就不该有高额利润;一个不知道如何理财的人就不该存钱。除非能够明智投资,否则赚钱的能力对世界就是一种伤害。1 _* Y7 O; Q9 V9 ]% t; A C
5 {4 `, q8 T; o5 h* S6 U( j
由于通胀、资产通缩或违约,资金囤积者在这个十年将会遭受困难。这是过去20年资金积累的必然终点。: ~: y3 }0 P* [3 ^ T: ~
0 c. f4 e7 R7 i% m- h7 f6 k0 n m- g
庞氏骗局5 [6 i; u6 `0 v3 _
6 B# |; p- l x6 ? 德国人抱怨希腊人是骗子,窜改账本来借钱。中国抱怨美国欠债成瘾。但是,孤掌难鸣。若非有人响应,希腊人和美国人是无法维持这些坏习惯的。. Z1 s' } K6 K U+ Q
* V7 v& ]8 G [& y% \3 T
人类为了以后的安全或是不时之需而攒钱。但从整体来看,钱还是要花的。如果每个人都想攒钱,那么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了。通过假设工作的人攒钱,退休的人花费积蓄,经济学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率让这两者达到了很好的平衡。这种模式正常运行的条件是人是理性经济人,管理其经济的制度都是相同的。然而假设与现实大相径庭。一些人攒钱的欲望要比其他人强烈得多。这种人通常会集中在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这些钱必须从这些民族或国家流动到其他民族或国家。否则,全球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Y* q0 c: P9 m5 B( R
$ s" i' `: v7 e: H6 R 然而,如果资金从前者到后者的流动效率低下,也就是说后者没有建立赚钱的能力,那么危机就不可避免。因为人总是本性难移,所以危机总是在所难免。
& W+ F% E# i' {0 q3 k u$ m
4 [* ?! n5 e; Y& Y 从2000年到2010年,德国积累了1.64万亿欧元的贸易盈余,中国为1.35万亿美元,日本为5120亿美元。79%的德国贸易盈余直接来自其他欧盟国家。由于中国对德国有贸易赤字,而对其他大多数欧盟国家都有贸易盈余,因此,所有德国贸易盈余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其他欧盟国家。现在情况仍然如此。
/ o H8 `. R3 n' B
( [+ H r5 X6 a! r% c5 P7 @# G 德国累积的盈余跟其他欧盟国家主权债务规模差不多。对于问题重重的欧盟各国,其来自国外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德国的累积盈余。' b8 @1 H6 |- P$ R b7 c" B- p
* H( v4 c Q0 h X5 n+ m 欧元的发行在欧元区创立了一个新的货币环境。资本市场假设成员国经济体不会违背1997年《稳定与增长条约》。市场在条约签订之前便做出如此假设,并使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些国家的利率降低到德国的水平。由于存在其货币贬值的预期,这些国家的利率原先都很高。进入欧元区以后,这种风险似乎已经消失了,因此降低利率是合理的。
i& F$ u$ p' A8 ?3 \1 [( Y3 x
/ K6 d2 `/ B5 u0 g 尽管《稳定和增长条约》限制了财政赤字额,这些国家的私有部门还是可以继续以高利率借钱。高利率使得借钱给它们的人就像消费者看到了大减价一样。当欧元区经济低迷之际,几乎所有人都会违背赤字限制。借贷热潮所引发的高需求,导致从德国进口商品。德国则通过银行体系将盈余转移到借钱的国家。7 x8 B+ k7 z0 ?2 t, `0 F0 s% _8 y
9 f/ G" X8 ]8 {6 K% B
这是一场庞氏骗局。只要德国相信其他国家最终会还钱,骗局就可以维持。而一旦市场信任感消失,骗局就无法再继续。如果没有欧元,这些国家不可能会借到这么多钱,德国也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贸易盈余。9 r5 Q- o1 A# q2 Q; i( l0 ]+ a
: u, ~5 E* L& N" f 德国最好的出路就是由欧洲央行发行货币将损失货币化。这样至少会将损失蔓延给欧元区的所有人。如果德国拒绝这么做,那么欠款所造成的大部分损失都将由德国承担。德国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会挽救欧元,他们也希望欧元能像德国马克一样坚挺,债务人最终也会还钱,但是最终,德国可能还是会选择牺牲欧元。
! z5 U9 P! i, j% D$ O l- a7 M- Z* Z. [8 `
到目前为止,德国一直是最大的贸易盈余国。中国、日本和石油输出国的贸易盈余也相当可观。德国的贸易盈余主要通过循环回到其他欧盟成员国,而中国、日本和石油输出国的贸易盈余却进入美国的国债市场,因为其货币与美元挂钩,而不是欧元。这些国家贸易盈余主要来自美国,所以其贸易盈余要投回美国,以支持本国的汇率政策。: [5 L( w; I8 S4 a( I: j
2 H c Y! ~9 o8 E5 `' w 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对美国国债市场来说是有利的。市场不会像以前那样向欧元区国家提供贷款。这些资金转移到了国债市场。尽管美国的财政赤字比所有遭受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要高,国债收益率却有所下降。因此,上述这些国家似乎比德国拥有更多财富。但是,这些国家和美国的动态关系,恰如德国和其他饱受债务危机所累的欧元区经济体的关系。建立在贸易失衡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宛如庞氏骗局。德国现在的命运可能是中国未来的写照。
* `( [0 ~# n, O# C- Z* G# k; l- \, |% Z
盈余困境 |( O; H! e: @
( L9 O8 q& ^! m& ^0 t; d% _& | 如果一个国家无法在国外明智投资,那么它首先就不应该赚取贸易盈余,否则就会伤及自己和其他国家。首先,很可能在国内产生泡沫,因为贸易盈余对货币供应会造成影响。其次,这会让人们获得傻钱,造成其他国家的泡沫。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做出过明智的投资。
" c' a% r$ ~& s" N$ E& K7 C; r" C3 _+ o3 i5 ^( p& s; D' R
如果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那么储蓄率高的国家最后会拥有另一个国家。但事实上,一个主权国家不可能由另一个主权国所拥有。主权国家总是可以通过将外企国有化和拖欠外债来解决问题。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永远赚取较大贸易盈余,那么它并不聪明。所有为获取贸易盈余付出的努力最后都会化为乌有。
* n# h3 M4 T7 s2 Y" O: C- Y
/ r7 I2 s8 Z% q' ^1 z 对外投资要取得很好的收益,前提是其所投资的国家经济增长,并且不介意与外国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但是这两种条件很少同时满足。这也是长期贸易失衡会造成经济危机的原因。, G3 ~6 x. a- p: K
- ]* Y7 r% S0 b8 C3 F 如果中国要维持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国的投资必须要推动美国经济增长。但是投资于国债不会达到这一目的,因为政府支出效率没有那么高。中国应该进入美国股票市场,以获得更多机会,维持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关系。股市资金可以为公司所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g# ~+ ?# N, e+ `1 G
4 x. c/ H) V, J$ Y9 o; q 否则,美国经济萧条不可避免地导致美联储印钞量越来越大。尽管美国政府可以还清债务,投资者却只会获得贬值严重的美元。
0 @* D0 r" J6 ?8 F8 n
9 ` ^7 ^, `' ]1 r5 q) f 货币不会停滞,需要流通。一群人或一个国家积攒下很多资金时,这些资金将通过再循环转移到愿意消费这些钱的人手中。积累的资金就成了白纸一张,只不过证明了前者是股东或者债权人。长期贸易盈余会导致失败的投资,通过泡沫来创造需求。4 I. A) \) A X: ^" |5 a
" k8 o8 L1 r2 p5 \
因此,如果有谁想储存资金,前提是其必须是非常优秀的投资者。比如,巴菲特就有资格囤积大量的资金,因为其投资富有成果,通过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远超过其投资回报。同理,如果一个国家一直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的贸易盈余,那就必须扪心自问,是否能像巴菲特一样优秀。" D; x( g7 b; l1 _! \
8 |0 R2 a! R, O+ G. f1 L0 } 患在不均
' T: {# y# L, {" Z+ C) ^
- s# `. C6 [3 B+ u q7 I8 ? 世界经济正经历二次探底。金融市场一片恐慌,造成2011年8月的市值减少了10万亿美元。许多权威人士必将提出许多方法,恢复世界经济。但这些办法肯定不会奏效,因其都在刺激需求的临时增加。世界经济的问题在于有钱人不想花钱,想花钱的人却没有钱,比如,贸易顺差国和贸易逆差国,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现金充足的公司和无业工人。
9 f+ n4 `* {( u" b6 D3 a G( J2 a# e2 p8 C
世界上有很多钱,低利率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资金分配过于不均,世界经济因此而无法正常运行。增加货币量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 p7 j% L3 @( E, h! W
- o" d- F7 x) }' a% \9 \ 在大部分经济体中,企业现金充足,但失业率也是居高不下。如果企业对未来预期悲观,不愿投资,其预期就将自我实现,因为高失业率会让经济持续衰弱。全球化加剧了收入不均。仅凭刺激政策是无法解决的。
. f p6 M/ K d2 \
' U, o, X* r) u 陷入困境的全球经济终将通过摧毁账面财富并重新分配给大众的方式来实现再平衡。这些方式主要包括违约、资产亏损、通货膨胀或税收。全球经济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经历相似的挑战。各国都采用自己的方式来实现再平衡。德国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美国则经历了资产亏损和债务违约。
& ]) ~6 Q/ d/ ]: n' i* I2 c
& h" [% q* }/ T' V2 D q 当前债务危机的后果是通胀和在未来几年内出现负利率,同时资产价格将会保持不变或下降。随着时间流逝,通胀会缓解债务人的压力。在某个时间点上,他们可以有更多的钱来消费。我不知道这个过程会持续多久,可能需要十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