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 b& c& T* V$ S* f9 y其次,夫妻关系一结束,对方就有结交新朋友,组成新家庭联盟的自由。本地人一般较少为此纠结,他们在尊重对方权利和隐私的涵养气度比我们要好。给对方足够空间,让他/她都尽快重新构筑一个稳定的家,两个人的家庭毕竟在健康,经济,社会安全上比单亲家庭更加有抗危机的能力。相比之下,我的闺蜜离婚后,前夫自己找女朋友可以,但却教唆几岁的儿子凡是看到妈妈家里有男人单独来访的就叫他“滚出去”。孩子当然对父亲言听计从,结果让这位单身妈妈十分的难堪。也认识一位女子,分居后想法设法破解前夫邮件密码,半夜不停打电话骚扰对方。凡是长周末公众假期,就故意安排孩子上门去不走,让他们没有相处的时间和空间。 1 P* X# n; T3 d
+ _: D3 ], b% k* l( ]$ ?/ o7 A
再者,夫妻关系开始出现问题时,只要不出现家暴,本地白人双方的亲友大都采取置身事外,不评论对错不偏帮的态度,推荐夫妻参加婚姻辅导课程,让他们自行解决。换了华人,通常父母手足闺蜜哥们都帮忙出谋划策,火上浇油,促进事态恶化,把两个人的矛盾变成两个家族群体的斗争。孩子们也通常因为各位长辈七嘴八舌干涉多多而倍受情感压力。3 l0 W2 b5 m2 t+ b U, k
4 Q- n/ f% L8 M% r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对接受非亲生子女,做后爸后妈的态度。在对待儿童的时候本地人普遍比较大爱,去贫穷国家地区领养弃婴的,还是以白人为主。本地人的征婚广告里,鲜有列出要求对方无孩。而华人当中无论男女,“无孩”都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亚裔中男性传宗接代,种姓繁衍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不是我的种就是野种,替人养孩子是亏大了。而法律上年幼孩子通常判给母亲作为主要抚养监护人,导致华人单身母亲特别难找到华裔或者亚裔男性作为伴侣。华人女子对做后妈也是同样相当的忌讳,她们认为,后妈就是邪恶阴毒的代名词,就算不被冠以“恶毒”之名,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角色。不到毫无选择的地步,她们不会考虑接受有孩子的男人。 ! n. ?3 L. M) {; N1 j% R 3 I- m) X/ B3 i# R. b法律不外乎人情,分居和离婚协议上只是一张纸,用来约束没有责任感,没有信用的人。除了一些极端个别情况,两人最终分离,不应完全归咎于一方。这个令人遗憾的结局并不否定当初你们的确是真心爱过,也不否定你还是个有责任心的人。当爱已成往事,不管谁辜负了谁,谁亏欠了谁,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仍然不变的是曾几何时你们造就了活生生的孩子,有此纽带,前夫前妻无需成为仇人或者陌路人。 3 k) N6 M0 J& @! _/ A' Q/ ]$ i9 W7 c: k' D. y
为了你自己不成为苦主,为了孩子,收拾心情,互相体谅对方在这场变故中遭受的打击。给对方活路,给对方方便,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吧。与其在痛苦悔恨愤怒哀怨中互相消耗,不如做对现在对未来更有建设性的事情。但时间洗刷了离婚时的挫败悔恨,你回想起自己能够理智大度地处理,你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你自己,都会受益匪浅。/ l( Y; O$ R3 C3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