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8)  鸡蛋( 3)
|
南方长荔枝,若移植到北方,能长树枝就非常好了。不是南方比北方好,而是荔枝的基因只匹配南方的环境。每个人,都有能让自己舒适的固定程序,这些如同荔枝树的特定基因,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才会舒适成长。不同的人,情况不一样,与之匹配的环境也不同,所以具体到每个人,哪个国家更好,那个国家更舒适?答案并非唯一,或者没有答案。当然,共识也有一些,例如加国人口少树多环境保护好;中国人多热闹事业机会多。
% o' v: r3 a# T' L
' j8 @! a/ b6 F+ c* m共识不写了,作为个体来说,我更加喜欢中国。下面写写这一年多感受到的社会负面印象,宏观层面的,多是民主社会特有的毛病。8 o4 M) E* o, W4 A2 k" a; |
9 J/ [# k' C8 k0 d+ N) q+ a8 B
1. 加国社会是一潭热闹的死水: O6 v1 C" e- u# _- p1 O
' \7 u, ]2 k4 k) c9 `9 @
在加国,同一个岗位,工资十年几乎不变。很多人出国前没有意识到这点,比如本人在国内,十年收入翻了十倍不止,而这里,一年加薪2.9%还被羡慕。但我不是吐槽这种平静,那种混吃等死的平静,咱吐槽其它的。知道布朗运动吧?一杯水放面前,看不见水波,水没动吗?实际上水分子在里面欢腾着呢,可大家运动方向不同,宏观上貌似静止,难以看到改变。这就是热闹的死水。
/ q+ I) c4 q/ t; }( f9 O3 \1 x, [9 F9 I! J
加国各种工会,各种宗教团体,各种社区团体,各种党派,就像一个个水分子,依据自己的利益,朝不同方向运动。负责协调工作的从政者永远关注当下的选票而非未来的选票,所以在各团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永远不会去真正平衡大众的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于是大家角力到平衡,平衡的结果可能是谁也动弹不得。
) I8 t; o% M* O# ~/ i. d* _; R7 i
, m% R! l2 Y5 ` L/ A上述说法太写意,问个具体的问题:多伦多交通够堵吧,你们认为这个问题能解决吗?我看是解决不了,别指望能用上新的高速,别指望修出高架,别指望新建地铁。堵吧,多伦多只会越来越堵,五年十年后大家都 要堵疯的时候,政客们会来拯救大家的。注意不是部分人堵疯的时候,而是大家都赌堵疯的时候。& _. G& d$ U3 U! R
0 X# I' @% x% g' }9 h3 N8 K* R海湾河水遍布各区,将大温哥华分割成片,现况是交通并不发达,可温哥华一年才能休几座桥?中国仅修一条宜巴高速,就能架起桥梁138座,这事儿若放加拿大,难度人类与登陆火星差不多吧。为什么,没钱,大基建就得加税,咱的税率已经够高了,“万税之国”的帽子都有了,加税咋行?那么先借钱,然后收费还贷行不?不行!别人家门口的桥不收费,凭啥我家门口这座桥就要收费?咱一样也交税啊。有钱?有钱也不行,当地居民说了,修了桥,交通方便了,会住进更多的人,咱不喜欢。所以你们就天天在路上堵吧,这么堵还往我这儿跑,怨你自个儿脑袋不好使,别怨我不让修。看,怎么着你都没法修。" t5 j" j9 ?# \2 t& ` d& F
; l/ e8 l& }/ Y9 n7 b7 ]3 b
这就是博弈,各团体间的博弈,博弈的结果是动弹不得。
, m X& h/ ?: S
+ Q. b K9 I1 t任何一个行动,都能得到一些选票,但同时也失去一些选票;而不做任何动作,将矛盾转移到群众中,“一些人不愿意修,不是我的错,我已经努力过了,可怜可怜吧,继续投我的票”,反倒可以多得到一些票。
! L) I" P! }; {. r' j. l
- [- ~% m4 ]; F8 t& z( ]) Z5 }/ ~这儿征集意见,那儿征集意见,多热闹啊,可最终人们都在桥上路上堵着呢,死水一潭。
- @8 l+ _5 ^# c; T% p2 S
$ n$ M t6 v. w" g2 w2. 加国利益格局已经稳定,中产=驴子+穷人
/ @8 t! M) g' T" t% q8 s3 s- D3 Q3 k+ [+ L1 D) a
出国前一直以为国外的中产是小富人群,银行里有存款,日子过的虽不奢侈但也相当的从容。多少收入算中产?各位自行判断:2013年加国人均年收入3.9万,年收入前10%的人数出来,他们平均收入8万(没想到我这个收入还是前10%,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叹息)。可实际上,中产收入扣了税等后拿到手的只有6-7成。没房算什么中产?所以中产总要买房的,买房就得贷款。每月要还贷,还得交房产税,汽车保险/油开销等等,所剩无几,形同月光族,就是穷人一枚。) F) _- c0 ^5 h" f
. H; a* R! R6 \/ i
此外,工资年度涨幅一般只有2-3%,即中产收入数十年不会大幅增加。不涨工资无存款,就必须老老实实做二三十年房奴,期间如果失业,各种账单等着付,压力就超大,所以中产只有像驴子一样不停的干活,存够钱每年旅游一趟就是中产唯一的追求。% L- m3 t. Y' v8 P0 N: c/ o9 n
% x1 p; u- |. N" Q! t如果你在国内有个自己的房子,有个脑力工作,尽管你是月光族,恭喜你,按照加国标准,你是中产了。而且加国中产还特羡慕你,因为你不用拿税后工资的一成去交房产税。3 J8 X+ n# g6 \7 |8 g1 O
0 s. O8 t {) N5 x* i5 W2 T中产工资20%-30%交税,税后工资的约10%再付房产税,购物再支付约12%的消费税,也就是说全社会40-50%的中产收入,以税收的形式上缴给了政府,如同佃户每月向地主交租,然后留下本月口粮。
) h1 e5 t& O, H' t2 D
4 E/ O+ Q0 ]1 r1 v' @$ R所以政府是最有钱的人,坐拥40%的社会收入,更重要的是,他是花这笔钱的人,他是商人最大的客户。这些钱在政府的支配下,流向一个个成熟的管道,管道的另外一端是医疗体系,教育体系,基建,社团,公司等等。这钱花的是否合理?没人知道。浪费是另一种贪污,只不过利益输送更加隐蔽更加安全稳定。我看到公园有造价超过一万加币的户外遮阳伞(中国也就两千人民币一个吧);造价10亿加币但不可用的安省健康IT系统,等等。现况是,政府会告诉你,这钱用哪儿了,但你永远不知道是否值得花这么多钱。- D; ?7 Q) |$ @ ]
T7 j7 k9 G( M; Z管道那端的不同体系,也是不同的利益集团,集团内外博弈,已经达到稳定的状态,有多少管道,每个管道分多少,已经确定,因为已经挤不出一分钱来修桥梁。中产在其中的角色,就是当好驴子,不断的产出,维持这些管道的运转。
6 G0 d* Y( a. E
, h- Z* l) I- k中产这种一辈子当驴(67岁才能退休),必须不停工作否则生活品质就会大幅下降的现象,时常让我以为政府专家从宏观角度计算过,佃户交多少租子,来年不会饿死,也不会有钱购买土地,必须干佃户一辈子。
9 J. a1 O6 C' A, j5 t2 s; f" u. R7 c& ^% M# h* Z
中产有没有怨气?现况是欢呼免费医疗的中产,忘记了自己在交税;而交税的时候,想着这税非交不可,还好有余粮生活。再说了,很多中产,也是从管道中获得收入。抱怨?抱怨有啥用?
4 w% i! e2 b8 V% `9 t9 }8 _- m! v: k
所以,在加拿大当中产,只是一头有草吃的穷驴,还得一辈子驴。! ~- l/ M) E$ f) t
4 N# t- O' Y. {) ]9 R; q6 r2 j记住,国外的“中产”,就是“穷人”这个词儿的马甲。
7 ]; ^: m) b I- R8 E& a$ Q+ h4 }+ E$ W- G3 l4 j9 J
3. 寻遍加拿大没有一个气候好的地方* B& i( r3 B& v8 F4 ~+ r
9 ]4 j0 |% C" t8 w0 F9 n* N看着加拿大的地图,找不出一个气候好的地方,到处都是极端气候。几乎占全国半数人口的安大略,半年冬天,数个月得呆在室内;新兴城市卡加里,今年五月还在飞大雪,六月却满树绿枝,可十月又得开始飞大雪;有人要说了,温哥华好啊,冬天不冷。是的,温哥华的冬天不冷,这是加拿大冬天唯一不冷的区域。可是,他有连续半年阴雨天,注意是连续!是半年!阴天!冬日更是黑云层层覆盖恍若在拍灾难片,偶尔露个太阳全城欢呼。这半年树枝上,直面天空的草地上,处处见摩丝—一种是喜阴生长在潮湿环境的植物。
5 @, ?, M& Q) a5 N$ T8 q$ X8 d) S4 R# S! O
不过,如果你喜欢抑郁灰淡的情调,来温哥华吧,分量十足的半年忧郁期。" }* @# U3 R& \* O" N# L7 f
1 \% R \- T, f0 s
4. 加拿大是一个架构在鼓励自私基础上的社会9 {' l, d8 U* w
0 g% W; o" Y- f加国人保护野生动物,包括熊。可是,如果一头熊攻击过人,那么政府一定会尽力找到那头熊,杀死它。我保护你,但我是不可侵犯的,你我的利益并非平等的。3 E: j. q z+ |7 h+ `) X2 {, Y
+ a j* t+ @; h7 m$ d5 [; H为了涨工资,BC全省教师又开始了数年一度的罢工,到现在还没结束,学期末没老师上课,学生都呆家里,当下没人知道暑假后学校是否有老师。这种公共事务人员的罢工,在加国非常常见。他们不关心给社会造成多大损失,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只会拿着自己的业务要挟社会,尽管在很多人看来,他们的薪资待遇已经让人羡慕。
- g" }' E& \+ ]. _. C0 u! c: h$ g t4 S+ d" Z
我理解,加国的逻辑是,人人聚焦自己的利益,那么社会利益就得到了保证。可现实是,老师罢工,学生家长的利益丢失了,得请假在家看小孩;小孩的利益丢失了,没人给他们讲课。
! c8 E* h8 _7 y: v. Y( z5 k3 E: I* w. c! ], m8 a
表面上,加国有各种慈善行动,各种有爱。但是,就像对待熊的态度,我永远是绝对的第一位,我们不是对等的,任何人,任何一个岗位都是如此态度。/ j& C4 _6 k# r: c. M
/ Y' M4 @4 t: f5. 加国政府是没有诚信的政府
& ^% D R" V, @& K$ C, L5 @) q6 T
! m1 k3 z$ p2 [这国家移民政策朝令夕改。你根据今天看到的约定,勾画出一副景象,按照这约定做了各项动作计划,他明天能将约定全部推翻不认账。这个特点很多人多人体会到了,不多写。
) X0 C+ I! F* W; ~" L. H- y$ _! e" |* ?0 |% {5 V' D: W; B
6 加国是可以合法以多欺少的社会
5 t$ ?( V: j. B( q; f% t2 Z5 Q& i4 j) l
新鲜出炉的C-24法案给出,在某些条件下,加国的公民权可以被剥夺。我想,公民若违法,可以关监狱,公民权怎么能够被剥夺呢?可2014年制定的法律,就能有这样的条款。
/ G% v9 A# W8 a5 a0 G( y
/ C9 [ Y& p; y# J1 }久远一点的,有排华法案。% J' g6 V3 G: g/ S1 ^" R, [: k" q
( d- M3 [. D S" z) j( c& y
当前的,还有越来越苛刻的居留权和入籍规则,完全是在压迫没有公民权力但同样纳税的绿卡居民。( {8 X7 j* h/ [0 o; q# U3 d
( l$ i8 A; y3 t$ U0 A4 `8 {" s6 ?这些不合理的法案,都能程序化的通过。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机制,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可是,多数人的观点,只代表多数人的利益,他不代表道德,不代表正义,只代表利益。于是,少数人的利益可以被合法的剥夺。被剥夺了公民权,别喊冤,因为这是法律规定的;也没地儿喊冤,咱加国是法制社会,一切以法律条款为准,况且此法案还规定,被剥夺公民权的人没有任何申述权。
, v. L" M- T; B3 \: q' R4 W5 J0 s: R# n
这是加国的以多欺少机制:立法,执法。4 @3 W8 |- D t8 R5 y
- P5 d" N+ g7 L3 G# j虽然法律条款在多数时候,都以正义的形象出现,但是,民主社会的法律,并不代表正义与道德,它本质上只是多数人的意志与利益的反应,这是由法案产生的程序决定的。法律条款是人定的,设立条款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场。加拿大就是一个以讲利益为根基的社会,只有低层次的是否守法与不守法的概念,高层次的正义与道德观念非常弱化。对比来看,老祖宗以商人逐利而轻商,推行仁德,是很有道理的。! N2 Z8 K7 _1 h" U0 e' e
3 w0 J- ~+ ` f( x7 v3 e9 d3 k! j5 ~
法制社会就一定好吗?被合法但不公平剥夺了权力的人,最多也就获得几十年或百年后迟来的道歉。此时,我觉得中国的信访制度成了优点。
S6 P0 s: p! [; Y* U" q" T: \2 k' N9 f( P3 O) j
我的理解:民主社会的少数服从多数,以及表面上权力的分割,只是一套管理体系,他无关正义/非正义,道德/非道德。就像武器,可以用于救人,但也可以用于杀人,武器本身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属性。所以,别幻想民主社会一定是公平,正义的,别对这体系赋予太多的泡沫,看到这个社会很过分的剥夺部分人的权益时,也别惊讶。因为他仅仅是少数服从多数的体系,而非错误服从正确的体系,并非宣扬仁义的体系。
, U( z1 ~" v" Q8 I" Y6 m/ B# \1 W0 s8 }: o; x& k7 L3 z* b
有人问多数人的选择错了怎么办?这个简单,现况是,若干年后,政府出面口头倒个歉,然后往事就算一笔勾销了。排华法案,土著寄宿学校都是现成的例子,扯远一点,德国人不也这么干的么。$ T* _. X, Y6 p1 u2 M
, z" n* e& d: ?" X啰嗦一点:在这个机制下,政府一定会关注民众的族群结构,主要是人数。因为他需要提前评估,若利益之争涉及族群时,谁会成为少数。
& E2 J* U& v$ l% d0 _
! r0 n1 |: d- V5 P- o+ _! k7. 加国社会极度消极而中国的社会积极进取
\; R/ S2 q7 @3 X
6 V. j. ]( ?/ {# B制度怎么样,我们如何选择,这个话题可以写很长,要扁民主制度,也可以扁很长,本帖只是告别贴,略记录当前的认知,如下。
$ ]" r6 L' {' `, m0 e0 C
% m% }! o0 p/ f; c+ u) g7 r社会制度是社会的行为规范的集合,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抽象,而人的社会行为受经济水平和传统文化思维的影响,所以社会制度是文化与经济状态的体现;社会制度也以法律的形式强制规范人的社会行为,所以社会制度也主动的影响文化与经济。
B3 { S* o; a
9 O) B8 c. i6 R/ `4 y! l6 N我不研究这个,给社会制度下定义可能不准确,但有一点非常肯定:社会制度源于这个社会本身,是社会的一部分,是抽象出的社会行为规则,是文化和经济的体现,他是社会的骨,社会的血脉,他不是单独存在于外的衣服,想换就能换。只有最和谐/匹配的制度,没有最优秀/单独存在的制度,这与“南方长荔枝,北方长树枝”是一个道理,经济与文化,就是社会制度的土壤。
* h5 s) \3 p) K4 d" m8 \/ H2 f6 o1 v; a/ ~: s4 r) w
安省党魁贾斯汀羡慕中国“轻度独裁”的高效,国内五分羡慕加国的“选票”,可我说,北方别种荔枝,南方别种苹果。羡慕羡慕对方,过个眼瘾可以,要真的去套用对方的东西,伤筋动骨可能得几十年,结果还未必好。地球上国家很多,不只你一家。你病几十年,自然又挨打百年。这事儿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各位以其去讨论抗战期间国共各干掉多少鬼子,不如好好讨论为啥西方一战打烂后,建设,又能热热闹闹开二战的时候,中国士兵却连双鞋子都没有。那二十年中国在干什么?我查了下,原来都在民主救国呢,讽刺吧,主观意愿是社会进步,实际结果是社会混乱一贫如洗的大退步(真是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晚清民国初,拿着西方一套,用于中国,然后蛋疼了半个世纪不止,是拿来主义行不通的史实例证。有制度好于没制度,不管什么制度,都远远远远的好于混乱的社会。过去三十多年是中国中国近代史上罕有的不混乱的三十年,惜福吧各位。稳妥的基于现况,优化自己的土地,结出更多荔枝苹果才是王道。
8 J3 z$ h, d s6 \, e5 x# f- O9 e9 d* _4 O7 a
再说了,中国权力体系是开放的体系,你要是对公务员不满,你可以加入他,改进他。加入体系后,你不必刻意去改变别人,谨守你自己的初衷,谨守你的纯真就可以了。
) a3 N+ x+ t: u% o) \# m. I7 H+ [& |- a( n+ Q) b7 _& w
我们经常抱怨社会,抱怨他人,将一切负面归罪于他人。例如文革,很多人归罪于领袖,却从不想想作出那种极端动作的百姓,他们有没有罪?每个人都抱怨工厂污染环境,可你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今天是不是又多用了三个塑料袋儿?只有每个人都反省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寻找他人做替罪羊,社会才能真正进步。! Q7 f+ `+ ?& ]# N# R4 X! d* {
7 Q" d8 s M$ i- x0 V3 I
扯远了。4 e9 h1 [' I8 D1 ~4 K6 w
7 |! j) q) a: i“公共事物应积极进取”。中国属于大政府,政府有强有力的主导权,没钱也能借到钱修路修桥;加国是小政府,一切按部就班,没钱就不修,大家都忍,哪天都忍不住了,好吧,咱们下年加税(都受够了,没人反对加税了),把这路桥修了,这么一趟程序下来,十年过去了。我顽固的认为,多数普通大众忙于一日三餐,眼界十分有限,只空有力量,而无长远的眼光,加上人性本懒和自私,所以靠普通大众来决策,只有等火烧屁股开始疼了才能有结果。因此公共事物的决策,不应过多受非专业人士的影响。
9 H; \8 G1 l) T2 c, y& B
1 |7 x# b6 O- \% D( C% ^但是在加国,决策不但受大众影响,更为不幸的是他很可能只受少数普通人影响。为什么说少数?相比于“得到”选票,政客更关注“失去”选票,不做,可能啥事儿没有;做了,会失去部分选票,此时当然选择不做。这现象导致针对一个公共事物,潜规则是否决票的权重大大高于赞成票。所以在公共事务方面,加国有时候沦为一否决制,这种体系里面,做点儿事情是很难的。写到这里,有人可能反问,少数人真的有这么大权力吗?为啥政府可以拿数百亿加元买军舰,却没钱修一座桥?我没有查询过买军舰的决策过程,我不能回答,所以说我上面的描述仅仅是针对普通公共事务,例如修个桥,修个路,建个地铁啥的。大政府+专业人士,可以保住快速的做正确的事情。而小政府+准专业人士,就是一潭热闹的死水。此外,前面提到少数人可以被欺压,这里又提到少数人可以做否决。矛盾么?不,因为决策权不在百姓手里,民众可以提意见,但决策者只根据自己利益做决策,所以结果不一。
8 u: S( [0 I# U" Q. N; U& s0 |1 v% s5 Q; B
所以相较而言,中国体制更加的积极进取,而加国体制更加消极守成。中国充满希望;而加国充满无望。1 _$ @6 |0 P: a& J8 W
4 m6 ^6 B/ T0 T- b t6 _8. 加国社会是带病毒生长的社会
/ V! ^: \6 J2 X# l; ~# S: p
) m2 k+ B p8 ]5 E f {# R' P+ |在加拿大能发现各种奇怪现象堂而皇之的存在,比如“卖淫合法,嫖客有罪”;比如小学中学生可以自己选定性别;比如hastings大街诡异的吸毒人群;比如光屁股路鸡鸡游行;还有所谓宗教自由下的XX等等。有人欢呼这是自由,可我觉得很多现象是披着自由外衣茁壮成长的病毒。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失控的社会。虽然当下还看不到很危险的局面,但是打着自由的旗号,会不断新生各种病毒,而且各种病毒会继续成长。是否有一天,这个社会将陷入明显的病态?这个可能性完全有。或许当今加国的高税,懒惰,入不敷出,就已经是病态?中国的体系,即使被感染,那也是细菌,可以高效解决,加拿大的感染,来自于其认可的社会基本规则,属于病毒,没法儿清除。
6 ^7 s! M% g3 p; q5 {3 D2 v. ]+ H7 @& g2 R, l/ A' ~4 s
9. 完全不靠谱的医疗系统
4 s4 [+ e3 K1 L; E8 B( y
; F$ c' ^' M x* }. E$ k# D2 H医疗虽然不算社会宏观大面儿,但也是重要的一面,值得关注,所以还是拧出来专门批一顿。
. Y: {6 L: x, f$ Y8 X% O+ W
* P3 X' [' w! G1 y l+ D: T- [急症平均等待时间三小时,有人胃疼,三小时没轮上,轮上看时已经不怎么疼了;医生觉得你不会马上完蛋,贵点儿的检查可能等很久,例如有人等8个月做CT的经历;还有人胃部不适待转专科医生检查,排在四个月后。很多人乐于宣传这个系统的“免费”,对“奇慢”装作没看见。
3 g3 ^' {6 T: |5 Z2 ]& H
D1 i( @" F4 ?7 G这么一个烂系统,仍然有很多人大唱赞歌,主要是看上两点:# a2 F' b7 ^) X* r( |5 N
: Q$ Y( }0 j7 l+ T, M! O: ~
“免费”:虽然不住院时,需要自掏药费,好歹医生出诊是免费的。可是,即便是这种有条件的免费,在其背后,都有政府给医疗机构付账,例如医生的出诊费。政府的钱哪儿来的,税收。所以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 w$ M+ c$ O" ~% z$ t: ]3 p) v3 B
2 ~" D) ]4 O7 F- n" d0 O' l: m“平等”:就算你是总理/富豪,在加国看病也得跟老百姓一样排队。加国没有私立医院,据传是人们不愿意,因为担心私立医院抢走公立医院的资源,使得小民得不到好的医疗服务。于是公立奇慢,私立无门,所以有钱的话,要么回国看病,要么去美国看,否则就一起等啊等啊等啊等。& _+ G( g' s( f
4 s+ J! [; c0 Z5 i- m医疗最重要的不是平等,也不是免费,而是及时。加国这奇慢的医疗系统,有钱无钱大家一起带病等待的系统,与人人平等人人挨饿何其相似,完全不靠谱。
# f+ u8 A% P) U* X# n. C* t2 d2 h3 X
一些朋友建议我坚持坚持,保留身份,在此感谢好意。但是,看到很多这种来来回回的朋友,迷失了,在中国也不习惯,在加国也不习惯,最后尴尬无比。所以,既然知道这里不是我的地儿,就走的干干脆脆吧。
: q; w D4 _" R/ ]$ z i0 D! J" d" p% t% N& v
文化差异,重要程度远超种族差异,文化才是人的根本,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模式,文化的最基本载体,是且仅是语言文字。. v, m: q$ x# x. i$ w
8 T, d k% i, k: A; d, s
各位,这里讲英文,她不是我的国家,再会。
5 [% d$ t' [- z4 Y% A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