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纲楷书(明代). g! b1 E; q+ O2 [& b
/ Z5 n7 F/ }6 d* B- O& P
姜立纲 安廷宪,号东谿,浙江瑞安梅头东溪村人。叔父琨,善书法,由太学生“拔南棘台写题奏”。姜立纲从小天资聪颖,勤奋过人,因家学渊源,7岁以“能书”出名,明代宗时选为奇童,召入北京,命为“翰林院秀才”。 % s; s6 u# u" k0 C+ G . I6 A* M [& @6 j3 J# w3 I: Y# x 姜立纲书法,初学瑞安黄蒙(按,字养正,瑞安人。永乐初以善书召为中书舍人),继学锺繇、王羲之,其后自成一家。擅长楷书,点画雅健,体度浑厚,清劲方正,世称馆阁体,台阁体或诰敕体,在天顺、成化、弘治三代,名噪一时。当时,凡内廷制诰、宫殿碑额,大都出于他的手笔。人皆称其书曰“姜字”,在社会上声誉很高,“人得篇纸,争以为法”(《图绘宝鉴》)。9 t" J9 [5 ~% D$ J5 p
; Y7 O, Y4 h! H/ @9 R6 {' u 姜立纲的书法,不但当时国内有名,就在日本同样享有很高名气。据何乔遴《名山藏》所记,日本国门高十三丈,为求匾额,曾遣使来我国,请姜立纲书写。“立纲为书之,其国人每自夸曰:此中国惠我之至宝也”,这是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友好往来史上的一则佳话。 4 a6 B8 V+ x: B. [2 u6 Y, g5 `# y * _+ U. x8 \% @5 z! t 姜立纲的生前身后,他的书法都曾博得很高的品评,这在明人的笔记作品中屡见记载。如项子京《蕉窗九录》曰:“朱孔肠、姜立纲皆椽史笔也,所谓南路体也”。《书画跋》云:“姜自置身金紫,今遗迹在京都,价亦不减希哲(祝枝山)、履吉(王宠)。效之者多白衣跻显贵”。《野获编》言:“嘉靖间,吾乡有谈相号木泉者,幼而门役,长而伟议,工书,习姜太仆立纲体。入京师,值世庙西内修醮,因得以书供事斋官,大被宠眷,积官工部左侍郎”。《三希堂法帖》收有他的墨迹。0 v7 q( h N5 f8 R9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