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8|回复: 0

[前人字画] 清代女书法家书法欣赏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6-3-7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6-3-7 21:59 编辑
7 l) `. U! C4 W  d3 I5 F, b- ?3 @: p- h5 o) B# T; _% D
       清代女书法家书法欣赏
: m% x) L$ E/ g2 a
& ^% T$ g/ Y- w5 x% ?6 P       历代女性文人书家,大多出于乐户与仕女二门,清代亦不例外。乐户不过是艺妓的别称,因为谋生的需要,她们从小就要接受专门的才艺训练,琴棋书画酒色才艺俱佳,为其谋生的基本功夫;而后能有幸与文人士大夫往来结缘,才艺方能更上层楼,得以名流千古。此一阶层,分布于各大都市,而以京都与吴越江淮尤胜,女史柳如是、董小宛等人,更是鹤立秦淮,名著千秋。仕女一门,则赖有官贾家庭的荫庇与书香门第的影响,因自身兴趣的需要,往往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培养,因而才艺得以发展提高。仕女们或隐身民间,或悠游文士,或可跻身宫廷,或叱诧风云,大都能安享艺术人生,如姜淑斋、王端淑、孙云凤、张纶英、吴藻、秋瑾等人即是如此。7 I/ ~) e: L& u& q# U- {- u

5 M- a& Z7 ]8 z$ x+ c       清初之姜淑斋(生卒年不详),名如璋,以字行,别号广平内史,清初胶州人,活动于公元十七世纪,清代康熙年间著名女书法家和诗人,清代女史书法当推其为首。 - M. i0 [: W/ ]( C, O, i
* f% l( q4 N9 N5 O( ~6 E
  柳如是(1618~1664),名隐,后更名是,一字靡芜,号我闻居士,又称河东君。经历了明清易代之际,她10岁时因家庭窘迫被卖入娼寮,因天资聪颖,国色天香,诗文丹青出色,名列“秦淮八艳”之冠。其风神才艺,300多年来世所艳传,于今未沫。 1 O* H: ]; Z1 U- G1 K6 ^" U
  柳如是在琴、棋、书、画、诗词诸方面,都堪称奇绝。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陈寅恪和著名作家郁达夫都对其赞誉有加。柳如是端凝坚劲的书法正是其性情、眼界、心胸的外化和显现。翁同龢对其书法大加称许:“铁腕拓银钩,奇气满纸。”但她的书法艺术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柳如是的书法师承,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称:“河东君所与往来之名士中,李存我尤以工书著称,河东君(柳如是的号)之书法当受存我之影响无疑。”柳如是流传下来的书法主要有《湖上草》和望海楼楹联墨迹,另有少量对联书法。 ( [. m; n4 x- D3 c, H& M6 ~) [+ S
  《题望海楼》为柳如是楷书对联,联语为“日毂行天沦左界,地机激水卷东溟”,深得“初唐四家”中的虞世南、褚遂良法度,并化古为我,自成风格。王端淑多才多艺,工诗文、善书画。画宗倪、米,兼工花卉。画、书、诗外尤长史学。据清代王士禄《宫闱氏籍芝文考略》载,王端淑酷爱读书,自经史及阴符、老庄、内典、稗官野史,无不浏览淹贯,可谓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并“以才情学问自负,欲奄有众长,故诗文诸体,靡不涉笔。”对王端淑的多才,清代福建莆田女画家、女诗人林文贞有诗《自题秋兰便画寄映然子》专门称赞。清代恽珠《闺秀正始集小传》称其天资高迈,尤擅小楷,楷法二王。祝嘉《书学史》将其列为清代女书法家予以介绍。
! l* w% u! f, o' ]/ _1 r
1 M- j. b. K; k  王端淑(约1620—1700),字玉映,号映然子、吟红主人,又号青芜子,明末著名文臣王思任之女,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才女。王端淑自幼濡染家学,书画兼工,清代张庚《画征录》称其工诗文,善画。
3 v6 N5 k& F" i" g# h  王端淑多才多艺,工诗文、善书画。画宗倪、米,兼工花卉。画、书、诗外尤长史学。据清代王士禄《宫闱氏籍芝文考略》载,王端淑酷爱读书,自经史及阴符、老庄、内典、稗官野史,无不浏览淹贯,可谓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并“以才情学问自负,欲奄有众长,故诗文诸体,靡不涉笔。”对王端淑的多才,清代福建莆田女画家、女诗人林文贞有诗《自题秋兰便画寄映然子》专门称赞。清代恽珠《闺秀正始集小传》称其天资高迈,尤擅小楷,楷法二王。祝嘉《书学史》将其列为清代女书法家予以介绍。  i1 }( i& \- [/ V
  王端淑跋《张翀西园风度手卷》题诗,款署:“甲寅(1674)五月,山阴吟红女史玉映王端淑。”钤印:“式好堂、王端淑印、玉映。”翁方纲评之题曰“卷尾题者俱一代知名之士,而女史王玉映益有三绝之能,并称重于艺林者,可不宝诸。”足见其佳。6 c+ J+ C$ Q/ n7 U; c  h: Q4 n
7 R  D7 N2 k2 @+ d
  董小宛(1624—1651),名白,又名宛君,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皆因仰慕唐代诗人李白而取。南京人,因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与秦淮南曲名妓——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等八人,被当时人称为“金陵八艳”。董小宛自小聪颖,八岁时就跟一班清客文人学诗、习书画、作戏、操琴,十三、四岁的时候,琴棋书画莫不知晓,诗词文赋样样精通。 ) ]) s9 X2 p) _/ L# W! w
  董小宛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奇情,还有雅趣。她热衷于食谱研究,通诗文,善书画,尤善画桃花,落笔生姿。小宛画的小丛寒树,笔墨楚楚动人。15岁时作品《彩蝶图》现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书法擅小楷,初习钟繇,转从《曹娥碑》,蝇头小楷工整俊丽,笔精墨妙,精美绝伦。墨迹今已相当罕见,仅金笺纸扇面小楷《秋闺词自作七言诗十一首》。9 t/ n0 L7 g9 Q1 O; V0 j
  《秋闺词自作七言诗十一首》,金笺纸扇面小楷,纵18.5厘米,横51.4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此帧董小宛楷书秋闺诗词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作品,对考证董氏与冒襄的感情经历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细品诗境,感怀伤秋,可感受到在封建礼教重重束缚下一个弱冠女子追求自由的心声。其小楷工整清秀,毫端尽得远古书家精髓。 ( F8 O9 U" H1 B6 R
- ]6 _3 z7 ?# z* x3 K( z
  孙云凤(1764~1814),字碧梧,令宜(春岩)长女,袁枚弟子。能诗,善写花卉。其妹云鹤、云鸾、云鸿、云鹊、云鹃并能诗、画,自幼都聪慧乖巧,同入袁枚门下学诗习词,都成了出类拔萃的角色。雷缙《闺秀诗话》记载,孙云凤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八岁时,父亲以《诗经》句出对:“关关雎鸠”,她立刻应声而对:“嗈嗈鸣雁。”! X" ?5 M+ q6 p2 |2 B; C
  《论希白作字》,孙云凤扇面行书。袁枚《随园诗话》有云:“孙云凤诗既佳,书法亦秀媚。”其书法灵动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闲适,正合于其师袁枚“性灵”之主张。法度相宜,而才情横溢,视为佳构。+ y' {" W2 v- d  G: N, w* n3 b& L: P
7 u* U( G& v+ v* U
       张纶英(1798~?),字婉紃,室名绿槐吟馆。张琦三女,适孙劼。江苏武进人。工书,为包世臣所称颂。性婉柔,体弱若不胜衣,而下笔则刚健沉毅。日本、高丽诸贡使,辄购其书以归。 张纶英善北碑,以郑道昭为法,所书神似唐代书法家李邕。其隶书沉稳稍腴,古朴茂实。笔法篆、真、隶互用。她的魏碑大气磅礴,不斤斤计较于一点一画的得失。但也不是一味的霸悍,而是刚中有柔,体现出女性书法的阴柔之美。赵之谦特别称道张纶英,以为“国朝书家无过阳湖女士张婉钏名纶英,郑僖伯以后一人也”。张纶英书法对赵之谦影响较大。其传世墨迹有《楷书宋庭瑜妻》立轴、隶书四条屏等。
1 ]5 l2 g3 [4 T+ a    《隶书四条屏》,纸本隶书,单条纵116厘米,横30厘米。此书用笔中锋为主,兼用侧锋。行笔则寓圆于方,方圆结合。结体方正,外紧内松,宽博自然。平整之中略取右倾之势,奇正相生。《越缦堂日记》赞其“善学北碑,笔力超劲,备篆隶之法”。5 q' w% ~* Z! V* Q. Z" M" N
   《楷书宋庭瑜妻》立轴,金笺楷书,纵122.1厘米,横29.厘米。此书写于方格金笺纸上,运笔婉转流丽。这件楷书作品可能为通屏中的一条,故只有章而无款。所写的内容也是前代女性文章中的嘉话,作者心手双畅,气势非凡。因她书作传世不多,书学史界在论说清代碑学家的时候,往往对她忽略不提,这是值得反思的。7 F: B2 D* F+ w+ y8 L6 @1 v, d& y
7 x/ y; H' O3 m3 k& y8 H5 E2 N
  吴藻(1799-1862),字苹香,号玉岑子,安徽黟县人,父葆真,字辅吾,向在浙江杭州典业生理,遂侨于浙江仁和(今杭州)。她痛恨封建礼教束缚,创作杂剧〈饮酒读骚〉。剧中主角为“生长名门,性耽书史,自叹巾帼,不爱铅华”的谢絮才,她将自己画为男子,对影读《离骚》痛哭。自然谢絮才即吴藻本人的自我写照。
5 d. u0 A3 z( U1 @. M' h4 }  卒年六十四。著有《香南雪北庐集》、《花帘书屋诗》、《花帘词》、《读骚图曲》。《艺林》、《杭州府志》、《西泠闺咏》、《两般秋雨庵随笔》、《清代闺阁诗人徵略》、《画录识余》等有载。- Z4 Y7 b. b3 c+ R% f* A
      吴藻不仅工诗词,也能书,善画兰。嘉庆一七九六―一八二o)时与朱鲁南(沂)等九十余人,结金陵画社,马掬村(士图)有画社丹青引咏之。其书未入碑学时流,而独步二王帖学一路。其《致沙馥信札》,刚健洒脱不亚须眉,毫无女子纤软柔弱之质,是难得的上乘书作。5 r8 S6 C, b4 U1 g

+ o! S0 D7 @# h* Z7 ?$ O# [) e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睿卿,一作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1877年清光绪三年生于福建厦门。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 I+ f( D- u0 L% g
      秋瑾工诗词,作品宣传民主革命、妇女解放,笔调雄健,豪放悲壮,感情深沉。有《秋瑾集》。秋瑾书法源出欧阳询,字形稍扁,女书的娟秀与内质的刚毅合二为一,书风开张却不失凝重。
& G5 b- ?% F, F7 N3 o' {      《行书诗册》笔力清刚,结字雅正,似有欧字之骨,北海之雄,更有其诗风豪迈雄浑,欣赏其字如睹其人,激昂愤发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殊觉有一股磊落正大之气横陈眼底!/ `! x- L  Y. d3 R* I- U& g7 `( E5 O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作于1904年,秋瑾赴日不久。秋瑾以身许国的决心和敢作雄飞的魄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豪言之峥嵘风骨,撑起的正是词人飒爽的英姿。清绍兴府将此词稿作为“罪状”公布,可见此词革命性之强。笔墨间英气闪耀,气息类鲁公之祭侄文稿,赞为逸品。
2 x* g; e" a/ x; V: H1 p/ H
- ]0 _) n: p9 {& O& r/ M6 y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mdBlVnsXddpS9f5z#rd
清·柳如是《题望海楼》楷书对联.jpg
清·王端淑《跋张翀西园风度》手卷题诗.jpg
清·董小宛《秋闺词自作七言诗十一首》.jpg
清·张纶英《隶书四条屏》.jpg
清·张纶英《楷书宋庭瑜妻》.jpg
清 吴藻 致沙馥信札.jpg
清·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24 01:32 , Processed in 0.11861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