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6 o) \5 j% }7 N方增先直言,如今年轻人的绘画基本功不够,素描和速写水平比较弱。他主张,学人物画要搞懂人体结构,这是最科学的方法;年轻人学画最好学写实,当然搞前卫艺术那就不要写实的功夫。5 R: s. m! M5 z. x/ {
+ q6 ]2 P0 j2 h g; B! Z
他说,全国美展是以展示写实作品为主的,略微夸张点可以,但不能搞“描画”――“既然五年一次,大家都这么重视,这个问题要解决。不管是毕加索或者表现主义、野兽主义的画,都没有描的。对着照片描,中外绘画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t9 ?( r+ }+ i& P) y. [/ p. ~' x
5 Z+ T2 _3 M$ g2 E画,每一笔都要有分量 F( X. u @: ]1 ^! i% @. `7 a! z& t5 w: p( k
在我们有些人把绘画传统轻弃掉的时候,中国画的精髓却逐渐被国外的美术学者和画家认识、青睐。 7 {2 z! g5 O+ X: i: c/ c * Z; }8 B4 m) _5 T, T6 N方增先提到一位原先在中央美院学习的瑞典女学生,她的中国文人画很有韵味;后来她发现领悟中国画的线条和质感,在杭州的环境中更适合,就专门到西子湖边的中国美院又学了几年。方增先不无感慨:“我们的年轻人,要能有这么的认识和执著该多好。” / b4 y5 J, b K! z- y1 n2 z# \' s+ o2 G1 I9 z+ d* ]6 V& T& o$ T H P
美术吸取外来元素是完全应该的,但不能良莠不分。 & a- s( ]" K3 o( I3 Z4 O7 H8 ]+ a4 M5 Z
方增先斥责有些所谓创作:“颜色随便涂上去,人在画布上滚一滚,甚至叫动物到上面跳一跳……这都是西方的糟粕,我们要有批判的眼光。过去封闭,后来国门打开了,眼花缭乱,五花八门的信息多了,不知道怎么学。西方绘画究竟是怎么发展过来的,要研究,不能东张西望,要有辨别能力,不是样样都有用的。” & z0 ~9 d) x/ W 6 E2 m. m- N7 b \1 c; F方增先主张,中国画的创作、发展要跟中国的环境、现实、文化、历史相结合。他指出:贴近时代、关注民生、尊崇自然,以高水准而且多样化的艺术作品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是中国画家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7 B k# h; b' q4 q! J% f
* s. A; v+ b+ Y- W/ M
方增先告诫年轻一代:“天上不会掉馅饼,搞艺术要全心全意,要沉得住,它好比是马拉松赛跑。画的每一笔都要有分量,有来历,不然会像豆腐渣建筑,基础不牢是要坍塌的。”( m! t b; C7 W* z2 S2 U$ i6 e
* A4 p) D% \9 ? U( Q
题外话:你是画家,不是画匠;你是演员,不是明星;你是作家,不是写手;你是在旅行,不是在旅游……。4 d) J- N9 V4 M* W1 S0 N5 r
) a! Q- v+ B ]; I. F% e5 [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Iift21us8lPonBP3W9YjQ % s* k# L! f3 y b& n2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