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9)  鸡蛋( 0)
|
就在11月12日下午,安省滑铁卢劳里埃大学的不少学生收到了这样一封邮件,邮件里说一位叫David He的大一新生,永远的离开了大家。
4 l! {5 x) m7 k) @ h* w1 b! m& G/ v) _8 f! z
作为大一新生,他选择的校园合作项目让他可以在劳里埃大学和滑铁卢大学读双学位CSBBA。但事与愿违,原本前途坦荡的他,不堪学习课业的重压,最后走向了绝路。: Y) @5 Z- B" k; t+ d* A/ m
, ]& d# }& z3 G5 k% ]% S0 U
有博主解读,滑铁卢CS+劳里埃BBA的学习难度非常大,除了繁重的课业和考试,学生需要在两个校园奔波上课,还需要自己找实习项目。; s; w3 l: b( H
4 t4 ^, W$ {% Z8 J0 r
能够兼顾这些的学生都是能力超群的“神仙”,为了能够不挂科不落下课业,很多学生只能放弃一切自己的课余生活,不参加聚会,没有娱乐时间。
" m' l( |, `1 N5 ]' i' W" ?; n; o* g0 Y, M" ^
不要小看学业的压力,尤其是留学生,背水一战的心态让他们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可能就在人生某个节骨眼上,想不开就在异国他乡结束生命了。# o- Z7 E. y) a# D0 d
- f7 F9 J) X+ S6 W+ x1 e
4 C$ u, Q7 K, [, a# n+ h
9 B( [2 f }/ s/ u4 }
一位网友表示,“我是滑铁卢大学的校友。2017年差一点就自杀了,邻居看到我就报了警。”' I, O8 X; S0 p
7 s0 ]7 y; @8 P. h, E9 G- C有网友说:“当我看到这样的帖子时,我的心沉了下去。这么年轻,这么有潜力...他还只是个孩……虽然我不认识他,但他听起来是一个伟大的人,很多人都会怀念他。”* W$ N8 L% v* ^: h* Y( j) R
+ G! R9 p# B# R& o, ?5 D0 B! d2 B, B有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来评论说:“我毕业于同一专业,我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劳里埃校园学习后回家的路上,有人在我走过后几分钟从同一条街上的另一栋宿舍楼(但更北)跳下。”
$ g. s4 Q/ h/ j5 ~" k5 W8 j3 {9 O' A- l; A; W% X
“有关自杀的消息成了我大学记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 f. i6 u5 J6 Q
7 s& j l4 W S7 W3 |* C! u出国留学,耗尽工薪家庭父母的存款,甚至可能在异国他乡面对重压,一时想不开,走向生命的绝境。这一切,真的值得吗?尤其是想要回国就业的,留学的性价比还高吗?
+ F2 r L& Y+ ^. e( x$ I
2 L0 A7 Q2 T# E海归留学生只有文凭,没有经验,对国内职场的文化也一窍不通。因此,有时候,海外名校毕业但没有工作经验的,找工作时可能要坐相当长时间的“冷板凳”。7 l0 m0 H0 e+ n
x5 E) ^+ s9 W9 A; N: m- a
最近,90后留学生博主小琛日记,算了一笔账:16岁出国,留美8年,花掉268万人民币,然而藤校毕业的她,年薪只有15万。也就是说,要不吃不喝近18年才能挣回学费。
9 B, q/ }) m. E: D5 c( T& Y
9 u _) x5 l6 s/ l5 a. q0 {烧钱也就罢了,殒命真的太让人惋惜。
+ P2 [% G9 s6 d+ c6 B! M* i5 O2 s. a. r- _5 J' k" E J
小红书上某网友也曾经选过双学位,但真正开始上课后,才觉得不适合自己,然后果断转了:“人生道路很长,读什么专业,成绩多少,都没有活得快乐有意义。”
9 D! Q* h" `4 t. D: E: R0 q2 @; b7 U9 X) ^
“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都是很重要却被大家忽略的问题。”1 Q7 E9 B8 c/ U" a# |# l
; E3 e, f5 {+ C _! B* |现在的留学生,大多还是在父母的资助下,支付海外留学的学习、生活成本。想要把钱“赚回来”可能是非常正常不过的想法了。
# _" G! L0 l) s6 \
9 S: f& J1 g2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海归就能一毕业挣大钱吗?”7 o+ E6 A" p* D9 ]) h( m
8 U9 n( S/ [" F& F说到底,海归就业可能比国内本土学生,多了一些海外的经历、见识,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对未来的影响力可能是无穷的。, U1 N- E$ R0 U0 G- F/ M
6 |$ K9 V: x, z8 B% R% j
然而,把时间线拉长到几十年来看,他们的人生,不管堕落或者腾飞,弹性会更大,毕竟“凡走过必有痕迹”,曾经的经历不是白费的,不管是常识还是潜意识,可能会在某些时刻派上用场。
0 c H. ]! m+ _ s7 i" h+ q. B5 j. N" f
除了学生,评论区还有许多家长在反思,是不是自己给孩子增添了更多的压力。
9 T' t4 i" G( q/ v8 m7 M5 z1 E K1 ~& [' ~
有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也是双学位在读,已经大四了,最近也在抱怨学业压力大,他没有想到真实的情况竟然是这样:“我以为他是想偷懒耍滑,前两天还电话督促要上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