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加拿大外长马凯(Peter MacKay)已经结束了他上任以来的首次北京之行。马凯在北京的三天中会见了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并与新任外交部长杨洁篪交谈了约四个小时。据加拿大媒体描述,马凯“镇定自若”,向他的中国对手提出了一系列影响加中关系的棘手问题。(Creaders.NET 记者专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
1 q" Q6 l' n" o( f+ z. b3 t' g1 l; a0 I& N" J
在马凯于当地时间5月1日上午离京不久,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英文网站即发出消息说,加拿大外长的访问目的在于解决中加关系的“一些敏感问题”;虽然“马凯的到访没有与中方达成立即解决这些敏感问题的协议,但两位外长同意本着向前看的精神,保持和继续中加两国各个级别上的对话与联系”。报道平淡无奇,就连标题也极其简单:“加拿大外长结束首次访华”。 j% |! u; G7 W7 K$ h) o/ L/ ~
, \5 U: n8 L g: F# |
至此,为加拿大舆论所瞩目良久的马凯北京之行暂告一段落。( |9 o2 d& D8 Z) H5 l& E' {9 ^) x
0 t4 C5 U* Z* X/ _6 o& m8 C与中国官方媒体大不相同,加拿大媒体的报道则表现出某种失望和不满。4月30 日,在马凯访问活动尚未结束时,加拿大重要媒体环球邮报接连发表题为“中国在赛利尔问题上拒绝让步”和“北京就囚禁加拿大公民一事态度强硬”的报道并失落地指出,“马凯外长没能使中国政府对此案做出任何让步”。消息还提到马凯当面对杨洁篪表示,加拿大政府对案件的判决“极度失望”。在加中外长会晤结束后的记者会上,马凯说“他所能做的仅仅是使中国政府更好地了解加拿大政府的担忧”。
$ }8 T2 w8 `' m9 A) p# Y" c- V/ ?/ J; _9 J
对加拿大而言,如果马凯北京之行所能做到的就是这个,那恐怕不能说他的出访是“成功的”。(Creaders.NET 记者专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h- X! I B4 |
1 V; v4 W4 Z5 {6 t9 r另据美联社同日报道,赛利尔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加中关系中的“争论焦点”。马凯在谈及赛利尔一案时,称中国方面确证,赛利尔“没有受到非人道主义对待”;中国还同意继续与加拿大展开人权对话。据信加拿大国会将审议关于与中国人权对话的问题。但是,人权对话历来是一种马拉松式的拉锯战,它对解决加中关系的焦点问题很可能“远水难解近渴”。, w `! M9 J& R9 V6 r# a
& ]! K7 Z" N( S. y" ~# e, n; u4 t6 H! |
据一系列加拿大媒体透露,马凯上周四还曾打电话给住在安大略的赛利尔妻子,似乎表现出某种信心。实际上,在动身去北京之前马凯就已经不那么自信了----环球邮报说马凯曾做出“赛利尔一案将不大可能获得重大进展的暗示”。(Creaders.NET 记者专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 s0 \" A$ P2 h \" l2 p/ S0 p9 }. t
0 ^3 R, N( e- X( q8 g0 h h随同马凯访华的加拿大自由党国会议员基斯•马丁(Keith Martin)曾陪同马凯会见中国领导人并参加两国外长会谈。他的具体建议是,加拿大去和中国商谈,在赛利尔做出不再在中国境内进行政治活动的承诺前提下,由中国政府将其永久驱逐出境,从而使其回到加拿大。马丁认为这是一个“能使加拿大保全脸面的作法”。但显然马凯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并在与杨洁篪会谈时提出。马丁于是又说,这一建议可以以加拿大的“学者”或“人权活动家”的名义向中国当局提出。
% ]' n3 P) Q: ~- T5 f
2 n3 `, L# N/ u+ w- A' A+ E
4 G9 h i& J9 A& ~1 z$ c9 |" s/ W/ Y
令旅居加拿大中国同胞特别关注的另外一起事件是,就在加中关系经历困难的严重关头,加拿大媒体于4月30日火上浇油地报道说,加拿大情报部门声称“在潜入加拿大并在加拿大境内活动的外国情报人员当中,中国间谍的人数最多”。联系到日前中国大陆奥运火炬路线问题在加拿大引起的反弹 … 加拿大和中国外交活动的恶性循环,使这个加中关系的多事之春变得越发无奈、绝望,“向前看”似乎更加遥不可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