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回复 #38 PTL 的帖子
从不让受救助的人来“办公大楼”
7 m# C* W, c* Q! O9 n5 A7 v" W7 m0 `
2005年的春节,张仁杰分两部分过的,上半部分,他把没回家的几个乞讨的“老奶奶”聚到一起,自己拉着灶具餐具,煮出热腾腾的饺子,和她们一起吃;下半部分,回来陪救助治疗的小文小武一家4口人再吃一次……
/ d* ]: O5 G, o
, l- ]( K# Q. o% q0 G( n5 M 从12岁离家,他6年没回家了。# N$ [& y3 ^* i, w5 q( W
1 w6 f S2 o# E! o “看到拾荒的老太太,我心里很不好受,她们都是奶奶辈的,过年让她们吃上一顿饺子。我爸妈还年轻,我孝敬他们的时间还长着呢!”这是张仁杰在江苏卫视的第一个解释版本。
- P! _$ G/ I) T7 D) m) S1 t" P- D( q% V6 t, s5 |# f' r+ Y
“我没有面子回家。一文不名,到手的钱都捐给了别人,给爸妈许的诺言没有兑现。车票也用钱呢!再有我总不能空手回去,我拿什么给爸妈表示呢?”其实,这个在湖南卫视的解释版本才是张仁杰藏在心里的。
. H! w* w0 [0 r0 j
; H: D+ |+ |. z 他跟爸妈在电话里说的是:“我住的三室一厅,宽敞着呢!”他在宽慰爸妈。
9 D5 c3 e$ w1 k! w0 k) _0 Y: U
" s0 w: A3 i% Q: x, u' A 王雪萍住院手术使张仁杰几乎花光了手里的积蓄。
9 _. v! d; f$ F( Z- \* S& e7 ]9 P$ ~8 c" v7 C A, S: ]8 f# _+ t% {
接着是闻讯而来求助的外地一家4口人,当张仁杰掏钱买票送他们上车的时候,4人齐刷刷地跪在站台上,当时他没落泪,挥挥手。“车开了,我哭了。给他们买票花了2000块钱,我兜里就剩46块钱了。”
7 x6 A, o" A0 j; u
- i; B. w- }' K* P; u8 D 张仁杰的“感恩中国办公大楼”是个二层砖混楼。它的全部意义只是他的“办公室”在这个楼中,说是办公室,其实也是休息室,除了楼道“停车场”放着的那辆“除了铃儿不响剩下哪儿都响”的自行车外,办公室拥有的空间是:长1.8米宽1米70厘米高以上用木板隔开,一个人还能转身,两个人同时进入就要把门敞开。电脑桌20元,电脑300元,都是从 “垃圾市场”上买回来的。
% h9 i- O7 G' J& Y
5 Y+ z& L0 A- u6 r “我看张仁杰哥哥好像总是很疲惫的样子。”王燕的感觉一点都不错,张仁杰白天到处跑,晚上还要巡夜,“看看桥下路边有没有老人,尤其是冬天,会冻死人的”。他救助好多流浪乞讨的老人就是在夜间发现的。一般凌晨三四点回来更新网站内容,然后才是睡觉。# V; d! |+ S" K& z5 j% M+ b
9 K# ^8 }, B/ ?
他从不让受自己救助的人来“办公大楼”,因为他要保持自己基本的体面。“我帮助人的同时,我不要别人同情我。我确实是在欺骗,我在隐瞒我的真实生活状态。如果他们知道我张仁杰连衣服穿都没有,连吃饭都困难,他们愿意接受我的捐助吗?”事实是:1.他的裤子是他从人们捐赠乞丐的物品中“贪污”的;2.他经常备用的叫不出名字的方便面,优点是8毛钱一袋,并且包装袋中有两个面饼。
: @% r2 Q8 L+ L) N0 K0 j+ ~- R# ]3 }% J; v+ Q, m$ A
乞丐朋友们问他名字,张仁杰一般都不告诉,所以大多数就称他“来了”。“看得出来我在他们生活中很重要,我的出现他们也很高兴。” 江苏卫视《服务先锋》栏目主持人赵丹军给张仁杰做了两集的对话,最终也没搞清他这么做的动机,张仁杰说:“当一个残疾的孩子找到我,我能帮助他站起来,这就是我最大的回报,这就够了,不需要说谢谢。”(本报记者 郑建峰)
) \2 g$ D( Q8 s* o! s0 y9 w( \- K1 v; v& @3 }7 X F K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