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61)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FORD88 于 2015-7-23 06:54 编辑 , Z; X/ S$ ^" V6 n2 Z8 V. m$ l9 P
zwx 发表于 2015-7-23 00:14, E& J Y& \' f) c. K7 u0 @& x6 e
老杨“一树梨花压海棠” 的不伦恋,为千夫所指,不知算不算报,
7 t5 x* Q1 G3 Q; I8 b v( x: H7 ?亲生父亲断绝父子关系,致死不认这个 ...
6 p4 ]3 U0 l7 o
% E; r/ p3 I: D2 W6 P' C; O3 J1. 杨翁结合, 一个愿娶, 一个愿嫁, 明媒正娶, 没有强迫, 碍着谁的事了?
, O$ e R: `7 @4 V 如果说杨是为了性, 一个80多岁的老头还能干几次? 如果80多的老头要解决几次性问题, 犯得着把一个女人娶回家然后遭受"千夫所指"吗?
! E4 Z( d( i. ^! ~4 j; w8 y 有人说是找个(免费)保姆, 老杨难道付不起保姆费? 他要找个18岁的保姆就那么难? 甚至说的更俗一点, 摆3-5万在桌子上, 要求和18岁来一炮, 也可能不会被拒绝. 这些都比娶翁的代价要低得多.( V$ o1 P: b$ N4 P! ?" i# j# z
7 s' a7 G$ z- F5 X {" m" n2. 64年断绝父子关系, 1973年去世.
* K4 F: u6 l7 s6 Y! {$ }8 y- I 都知道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 杨父3次出国都身负国家使命, 劝说杨振宁回国. 杨父是清楚知道国家的实际情况的, 因此估计也不真正希望儿子回来. 最后只好以"断绝父子关系"自保. 那个时候有海外关系, 尤其是美国关系, 捏死一户人就像捏死几只蚂蚁.
+ H, n( B# k5 I' q8 h 杨父也是一个智商极高的人, 芝加哥大学博士. 杨振宁6岁时候和父亲学围棋, 父亲开始的时候让他16子, 后来让他9子, 即使到了1962年(老父死前十年), 父亲还可以让他7子. 可见智商之高, 确非常人. 但是, 他没有成为杨振宁, 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数学教授, 因为有海外留学背景和海外亲属, 一辈子夹着尾巴做人. 杨振宁如果真回去了, 也许一事无成, 也许被整死在牛棚, 也许为原子弹做贡献, 然后和老钱一样发出'亩产万斤'的文章. .....
; s' E( M8 i) P! ^3 H% V" |9 |) Z- c! a7 P0 }) W/ t- Y% i
杨振宁不是一个道德上多么伟大的人, 但他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