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还有
拍拍喷喷就迷糊? 专家称一般5分钟才能致人昏迷
( Y ?8 p, d; A. S% @8 A7 f& ?7 H$ [2 z( @: K
公众关注喷雾迷魂
7 P! B& q0 P3 p' Y5 Q2 a& w6 {5 P, k. K5 D! {
虽然专家们对于有无迷魂药还存在争议,虽然警方否认存在喷雾迷魂抢劫,并多次公开澄清,但近年来有关喷雾迷魂抢劫的传闻却仍然持续不断。+ q T$ z$ E; o$ w; [" v
8 t& d* s7 W* n/ D! w
归纳这些传闻,其情节大都如下:在大街上被人拍了一下肩(或喷了一口烟),随后就被“迷魂”(迷迷糊糊,丧失意识,任人摆布),乖乖按照人家的吩咐回家拿来银行卡,到银行取出钱交给对方,醒来后却啥也不知。" V1 ?9 r+ N/ v/ H
* `5 \; q( n/ E9 L1 R. E0 F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也许和许多人一样,不相信现实中真的存在能在极短时间内让你失去知觉、任人摆布的‘迷药’!”8月29日,翠峰在报道中写道。8 j+ W& C |9 ~! X' L
; \( d9 U. t4 h9 A “我肯定当时我是被人喷了‘迷药’。”8月30日,翠峰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表示,“如果没有被人喷‘迷药’,不可能那么明目张胆地拿我的手机,我都毫无反应;也不可能,旁边的人对我连推带拉、大喊大叫,我也没有一点感觉。”! l. H; `- Q* s
+ b% e* ?/ {4 w& N, J7 A 持续不断的传闻,特别是此次广泛传播的媒体记者亲历迷魂抢劫报道,使越来越多的公众渐渐倾向于相信确实存在“喷雾迷魂抢劫”。羊城网友论坛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超过1/3的网友现在完全相信存在迷魂药,有两成的网友对此半信半疑。
* ^* |$ H. G8 _- S. ] S2 k" O8 s& P, z* J$ A1 J# S& ~/ @
“如果真的有那么厉害的迷魂药,那就太恐怖了!”在保险公司工作的吴正清说,“往后谁还敢出门呀,神不知鬼不觉地给你喷一下,你根本没办法防备呀!”, R3 k0 S; x: Z, X
8 D7 F$ k* i( J. H
“迷魂药”之谜难解6 _( L+ H+ e" r
3 |8 Y* j7 f N# a! v “到底有没有喷雾‘迷魂药’存在,需要有关部门进行验证。”翠峰表示,“但我亲身经历了迷魂抢劫,也买到了能够把大白鼠毒死的‘药’。这些,让我相信确确实实存在‘迷魂药’。”
3 v$ ?( _ h+ v* e* ]1 X$ f! [- D5 X) A* [: [; m% P; X
有关报道刊发后,通过网络迅速得到传播,更多人如同翠峰一样,确信这种“拍一拍、喷一下,就能令人意识模糊、任人摆布”的迷魂药真实存在。
5 U$ R+ D f+ r. e9 [
9 c' S/ p! {' {# H9 M+ r 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到底存不存在这样的药物?广州医学院麻醉学系副主任、广医二院麻醉科主任黄焕森表示,“不管从学界还是从临床看,那些所谓让人闻一下就立即失去知觉的‘迷魂药’根本不存在。”( `3 }; k( N0 f8 ~# t" h
' O$ D; f. T, a 黄焕森介绍,目前临床所用吸入式麻醉药,一般情况下都需要5-6分钟以上才能致人昏迷,即使是浓度非常高的情况下,也需要两分钟以上时间,而且这一效果的前提是必须在麻醉系统回路中(即常说的密封环境)。被麻醉的病人一般会出现昏迷症状,无知觉、无活动,呼吸速度会适当减慢。, w' u# X% I; x' |
3 A; w2 @" p- b' P: V: n
对于用“迷魂药”让人失去知觉、继而被问出银行卡密码等说法,黄焕森认为更不可能。“目前临床医学界尚无能让人无意识、但有活动的药物。国家对于麻醉药物的管制是十分严格的,从医院等各类医疗、医学机构外泄的机会是非常小的。此类药物自制可能性也不大,即使是研究多年的麻醉学专家也难以自己配制。”
6 I; m S2 |9 Z% X
8 E! C0 K4 R4 G! B: Q4 i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麻醉科主任李树人也持同样观点。6 W- N" g! D: q* n: V
7 _- g7 K( J4 h$ y2 m9 N “那是传说中的,从麻醉学的角度来说,没有一种麻醉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李树人说,把吸入型麻醉药倒在毛巾上,捂住人的口鼻,能够使人麻醉。而这种麻醉药,味道往往都很明显,“离身边很远就能闻到刺鼻性气味。” ?) `7 s/ P0 R# }% \5 a+ N
6 @7 ]# B5 R; k% c 李树人表示,那种拍一下就让人迷糊和丧失意识的“迷魂药”,无论是从西医还是中医,无论是从临床医学还是药理学,都不可理解。
% f* ]% S# _) B7 y9 S
4 O6 T4 A0 a% p; P 但著名药理学家、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嵇汝运院士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这种药的机理就在于麻醉神经,从理论上来说可能存在。不过对于目前是否已经存在这样的药物和技术,他未作解答。
$ U. o& [5 S- ^6 Q: I, ?' M8 N/ d% _+ r8 A; n( x
黄焕森的同事,广州市麻醉学会副主委、广医二院麻醉科副主任卢振和教授认为“迷魂药”真实存在。
/ ~; T* d) T7 Z) l0 N* p. {( e' C8 U* O1 D! W# w4 C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曾表示,如果把高浓度麻醉类药物制成气溶剂喷于人的脸部,人一旦吸入,完全不排除10秒内被“迷魂”的可能。这也是目前媒体公开报道中,第一位承认真实存在“迷魂药”的专业人士。' O& W. [& a- l
8 C6 g+ g" u R* M2 B$ g “在现代科学水平上,那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9月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卢振和教授仍然坚持这个观点。她说,医学临床上使用的麻醉剂必须保证绝对安全,而作为犯罪手法,犯罪分子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他们可能采用一些未经批准的麻醉技术和麻醉药品来实施这种犯罪。
, ]) M$ `9 I3 T* l: H
; z* |# x+ K/ r" ] 对于被喷迷药后出现意识模糊、被人控制,她也表示有的麻醉药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临床麻醉过程中也有这样的现象表现出来,只是我们没有加以利用”。5 h4 b! y( p# p
, ?7 a9 R$ x6 A; @ 据报道,8月28日,翠峰他们已将该暗访所获“迷魂药”送往广东省药监局检测;9月2日,他们又把留存的“迷药”样本交给广东药学院的药理专家进行试验,尝试鉴定出“迷药”的功效和药性。与此同时,白云警方也在“加强力量对记者提供的‘迷药’进行技术鉴定”。
y& |7 i# j- ]) t( j! n# n
* }# v# H+ N5 x6 F4 W+ H) V6 A 警方否认存在喷雾迷魂' g- x8 a7 K) B+ F5 y7 d
# c p( u; v3 E. }4 f# i
相对于专家们的分歧,警方态度一直非常明确:存在通过食物、饮料实施的麻醉抢劫;但不存在被人隔空下药迷倒后又被控制意识的“迷魂抢劫”。# b2 O# v% U% L1 M2 z: s7 `
- n& f5 Q! V. e7 \; ~6 y8 w8 }
一位干了十几年刑侦工作的老刑警说,“我搞了十几年刑侦,这种案子一般都是当事人贪心造成被骗。”他说,正常情况下基本没有可能在不和罪犯接触的情况下就被“迷倒”。如果是吃了对方给的东西或者喝了对方提供的饮料等,倒是有可能会被麻醉。/ M5 S% u* ^4 M! r
1 e0 T) G% S6 S6 r9 W$ y8 V 他告诉记者,平时他们也接到过一些所谓的“迷魂药”的报案,但经过调查、询问,最后都基本排除了“中了迷药的情况”。
9 |0 V) C4 W9 T% R! e. S1 D
) N) f( \ |0 e: A/ |) B5 L 另一位基层派出所所长也持相同看法,“如果没有涉及利益,是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的(指隔空被迷药迷倒)。”7 d# }) T4 O8 n
! e; T5 C5 z% z8 ]+ X3 P! y
广州市刑警队有关负责人则明确表示,使用药物使人昏迷有可能,但是否能让人仅失去意识还能正常行动,还需要检验和核实。但使人意识被他人控制,是不可能的。
) M/ G4 N: |5 B9 V: a8 Z; N6 [2 T. [! n" P
他表示,从1993年开始,广州警方就有规定,凡报案说被人控制意识,就属于编造情节,警方不予立案。对此,警方曾在媒体上公布并告诫市民。
8 N) ?9 x' @) `
( T+ D% h, V3 Y0 b 这位负责人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曾有一批香港老人热衷投资,结果上当被骗去钱财,因担心被子女或朋友说愚蠢及责怪,他们就编造说被迷药控制意识。香港警方调查后曾进行披露,香港媒体也曾进行报道。随后珠三角等地也逐渐兴起有关迷药抢劫的传言。
8 m/ b* R& X9 N
6 Q! b1 H1 @: `3 ] l3 u& J/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主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王大为教授证实了广州警方的上述说法。他指出,公安部门接过的案子中,不少人被打劫后都称自己被下了迷药,但根据公安部门的侦查,至今没有一例得到查实。王大为教授表示,警方办案过程中,接触过用麻药害人的例子,但类似的药物一般要下到饮料中,与人体接触才能发挥作用。所谓的被拍一下肩膀、被催眠,之后乖乖取钱送给歹徒,这类方式目前都没有被查实过。4 c6 o) `7 u4 y. g
6 X" b$ [2 q1 n) K" X* r(编辑:卢若情)
, k6 p- Y# n* Z7 R& ~* p, Q* t1 h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 ... dx/200609100166.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