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7-9-1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藏法门
& d8 ]" a$ Q7 w5 H$ j& X1、《地藏经》的功能分为二种: 8 d# X1 v) q( \- ~1 b
8 x: y5 M0 J) Z+ D& r' S. k2 h 1.1 《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债主,令其究竟解脱的因果经。人的生灭自无始劫以来皆轮回不已,福报的聚集和修行功德力的累积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读经能使我们明白关于业障的问题如何处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广利有情众生。
0 j% Y3 T. F4 m/ V 1.2 《地藏经》融合了地藏菩萨的大悲愿和诸佛菩萨的见证,最可贵的是,整部经典皆以白话文来叙述佛陀深入浅出的慈心开示。对于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证因缘果报论的不可思议;而初发心者,也可以相应契入地藏王菩萨的教化悲愿。在所有经典中,佛理浅显易懂,又不需要他人来传授的,唯有此部《地藏菩萨本愿经》。 . B% p0 d6 K$ T# I4 M
8 s G) C* P& J, B. k
2、持诵经文注意事项:
$ |! F, `# ]* s& S+ { x% S4 }
, n- e- p# u" [% J7 `" q3 ? 2.1 持诵时必须发出声音,但无须大声朗诵,重以诚心诚意的恭敬心和忏悔心护念之。(注一) 9 `6 Y5 p6 c8 h1 H Y% j7 B
2.2 持诵时,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 \5 M1 e: @( Q* n 2.3 24小时皆可持诵,但每部持诵过程以90分钟为最适当,速度宜不急不徐,切莫过快,否则诵经之功德力将会减少。若以速度取功德则是以贪执心修法,非正法;诵经重点贵于以虔诚恭敬之心相应之。(注二) - y2 R: r `: f' u1 `: w3 G- S2 y
2.4 关于诵经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需奉三柱香,口念:“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称)。持诵经文之中,若间隔一小时以上需要重新恭请。(注三)
* c5 ]0 Z7 ?3 w 2.5 持诵的过程可能会有一些现象,例如:头晕目眩、流眼泪、字体模糊、身体酸软不适、心生疑惑、杂念纷至等,尤以刚开始持诵的第一个月内最为严重。遇此情况者,种种现象乃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作祟所致,应以最忏悔的心,祈求冤亲债主原谅,更要以最勇敢负责的心来圆满现前之因缘果报。
; c* @; @2 |, L4 T. e$ z T: @1 O; \
3、原理:
0 l; `( p0 n6 p8 J! l$ ~. z$ c$ v( ^8 S) }) V/ A% b" r1 M2 ?( ]
人的修行以消除业障、偿还因果债、忏悔恶业为始,之后方能无碍的修法。冤亲债主纠缠是阴阳皆苦的果报;运势不好、事业不顺、夫妻不和、子女乖违、甚至于修行的诸多障碍,几乎全部因为冤亲债主得不到超拨而欲索债所引起。“万法皆因缘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过去世所造的诸恶业为因,今生冤亲讨债为果),若无法超拨冤亲债主,菩提道上必是难上加难,所以每个人应以至少持诵200部以上《地藏经》的功德力,回向因果,超拨个人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得令往生净土,究竟解脱。(注四)
. M- O& u5 _2 T u3 {6 N
8 ^# d' T# t2 ^- J 4、重在回向:
6 a6 R' O* p; D' X$ P2 E' q" N/ {) |0 j: v2 b2 `" K
诵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通常经书上回向十方一切众生的回向偈并非不好,但欲先消除自己的业障,忏悔宿业,还是应先回向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这些众生与你最有缘,最易障碍你、纠缠你。故应首先超拨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之后,自己的业障消除了,修行道上畅通了,你再发心将功德普皆回向十方众生、求生净土。回向文如下: % v* T& n( y" Z6 z3 u9 _, r. l
+ x8 Z0 q1 F \& f3 l1 @, x9 z
回向文(每次做完功德后回向): . N8 q E; t- F" I2 P# l( P6 v6 v$ A
" A5 o0 k; c4 H) ?( X (合掌)弟子×××愿以此所诵《地藏经》×部(或念佛菩萨圣号)之功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 I1 N$ s0 d: C' L! l4 l: C7 M# _ h8 k9 a
注:此回向文是专门指定回向给自己或亲友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不用于做其它的回向。 1 _8 g6 |' S. Z! b
# C) w; d5 C: U) [( E 6 b7 S7 ]0 Q) q4 G$ g$ V- ?- t
9 }0 A+ P! d8 y0 o+ K% { 注一:持诵《地藏经》时最易召感冤亲债主前来听经,这也正是《地藏经》的灵验和殊胜之处,持经发声,正起到为他们开示的作用。
& B7 h1 ? L- d! G8 t6 O 注二:《地藏经》24小时都可以读诵,而净空法师更主张晚上读经,能为更多前来听经的冤亲债主开示,反而功德会更大。(提示:若以功德之心来修法亦非正法,功德不应贪著。)另外,如果读经感应过于强烈,而自己又胆怯,只白天读经亦无不可。读经感应强烈,正暗示着冤亲债主希望被超拔的强烈愿望,也是自己业障深重的表现,我们更应该勇敢精进。很多人因此而不再读《地藏经》,这是完全错误的。
4 c8 X& s/ i8 v2 P4 b& A/ t# K/ c 注三:如果家里没有佛堂或其它原因,不燃香亦可。“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称)仍然要念。
0 {5 }' ^( R& A+ c" w8 B) A 注四:如果发愿至少念诵200部《地藏经》来超拔自己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时(累世的父母也在其中,并且首先受益),最好规定出诵经期限,以尽孝道的心、忏悔的心、虔诚恭敬之心而勇猛精进,容易得到地藏菩萨的感应并种种加持。如果自己工作繁忙、时间不便,可联合家人一起诵经,然后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最忌发愿后不精进,迟迟不能完成,如果你是冤亲,也会怀疑诵经者的诚意了。所以,以尽孝道的勇猛心最易得到诵经的感应。
5 ]- n* `' u0 H$ `5 a0 u1 |! r2 H2 V: C/ v; G9 d/ W x
! n5 v7 Q4 L. k: j# z* j. V
" I, w+ z% J7 T: u9 \: ^9 m9 z, A: a. _0 L
地藏法门的殊胜之处并非局限于此,如何培福修福、如何避祸、如何不堕三恶道、如何超度祖先、如何使生儿育女平安获福、如何外出平安事事如意……等等方面,地藏经中都有详细说明,具体细节可以参照如下文章:
: e' Q. @$ ]% M. f4 A* U; j% \) e- U+ Y6 z" U5 b( J
2 n( z3 y2 I0 A! o
& M, `6 b1 i a2 O/ v) |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愿,自古以来深受僧、俗二众一致崇敬信仰。当代净土宗印光大师,专弘地藏法门,平日教导信众要持念佛号,求生净土时,也殷殷指导学佛人相信因果业报,能检视自己的言行举止,真诚忏悔,努力改过,进而修持五戒十善,以念佛的助行,作为往生西方的资粮。
+ g$ V; Y4 b& G; q6 T1 u2 P 地藏法门的简易修法如下:
+ m w- N5 s* R% R# O0 _) _2 { 一、设相供养:礼请地藏菩萨圣相装框裱褙供养,并于佛前早晚点一柱香礼拜。 , U0 u8 S+ G3 m: u7 Q" h
二、诵经回向:或每天诵经一卷,三日诵完一部,或每天持诵一部。
3 u% @" O8 m/ M+ M+ G 三、称念佛号:专心持诵地藏菩萨圣号,每天至诚千声或万声。
/ c. Q. H- l8 k8 f( `" M8 X9 W4 i& m2 f) z' j6 `: e* \8 {$ V2 Q1 a
在近代高僧大德中,推崇地藏菩萨者为弘一大师。民国十年,为纪念慈母六十冥寿,他敬写“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显见弘一大师追念慈母的孝心,与地藏菩萨为母的孝心吻合。 3 P" H0 M; ]# X8 d9 u0 y% w; v3 }
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说:“《地藏经》中虽未显说往生净土之义,然其他二经则皆有之。《十轮经》云:‘当生净佛国,导师之所居。’《占察经》云:‘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国。’由是以观,地藏法门实与净宗关系甚深,岂唯殊途同归,抑亦发趣一致。”
) k& g* o* w1 S' Y: c1 {1 X1 }, | 上述所说,提及专弘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简称《占察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 ! I" M9 q+ S: @% i$ d( C o
净土宗和地藏菩萨自古以来有很深的因缘,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撰写地藏本愿经序;精通禅、律、天台、净土的九祖蕅益大师,毕生弘扬地藏菩萨并自称为地藏之孤臣;民初印光大师,对《地藏经》尽力弘传流布印经数万册普劝修行者读诵,深信因果报应。 9 G* s0 l/ k3 m
礼拜地藏菩萨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能普度众生,冥阳两利,因此凡修净土法门的人,应注重瞻礼、供养地藏菩萨;而地藏菩萨的慈悲宏愿,更是所有众生所应依止的对象! ! O9 G4 M8 a$ B7 a( @, j" _
; S0 ^# p" }. X$ c. {佛学通讯 2004年第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