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还有就是要看一看过来人的忠告,比如,如果有一位参过禅、修过密、修过净土的而且在这几方面都有成就的大德,那么他的意见,我们是一定要听一听的。这位大德,就是黄念祖老居士。' I5 F4 I) F. ~. L9 ?# x& ]
% _* g, g7 I7 | \
3 a: g/ D" K; n- W. b4 Q6 A- G
4 Q- f- l3 Q1 l4 D: F黄念祖老居士生平简历6 b1 h' P/ ?8 H# g
( ~0 S6 d/ Z6 g9 T1 ~
黄老居士法号莲华龙尊,亦号心示,乐生,别号老念,不退翁。祖籍湖北省江陵县,公元一九一三农历癸丑年三月初六日生于上海。祖上五代单传,代代信佛,至念公一代同胞四人,念公居长,自幼异于常,几不喜嬉戏玩耍,而原跟从舅公︵舅公梅光羲老居士为著名佛教宿德与夏莲居老居士同被尊为”南梅北夏”︶闻熏佛法聆听众多禅宗公案,从小就显示出了超人的志趣,深厚之慧根。
' D: o6 x1 B9 E& n' K 念公性纯孝,七岁丧父,父病危弥留之际,嘱念公寻求往生咒正音传授。梅太老夫人笃信佛法、礼敬三宝,念公常随侍庙中,恭敬念佛,往往至人散后独自一人绕殿经行不已。后来见到多年念佛仍然只求世间福,个人名利之心丝毫不减旁人者,则十分反感,视为迷信以为拜佛无用,曾一度不信佛。
! o9 Y, X' E: b 一九三二年入北平大学工学院学习,性格开朗活跃,学业成绩优异,名列全系榜首,大三暑假中偶读︽金钢经︾至于”无所住而生其心”句,受大震动,觉一次次甘露灌顶,从头至踵,阵阵清凉,久久不已,深切体味到”无住生心”之妙,以凡夫心欲臻此境,除念佛或持咒别无它途,从此深信佛法。" n# q$ Q8 d/ }) w) L! I
毕业后被校方推荐至开滦煤矿工作,身处异地,思家心切,一次梦中觅家,了不可得,与空中问答之际,思想顿□,身处大光明中,初步开悟。. ~, V* P$ c+ ~; f+ I& u
抗战期间,黄老工作于重庆,辗转由同事齐昌鼎老居士寻访到诺那呼图克图嫡传继位弟子王家齐上师,一九四二年初与郑崇武等五人同时皈依王上师,赐三字法号,唯独赐与黄老四字法号,曰”莲华龙尊”。) X' u7 C, t! B* }# k
于重庆求法修持,恭敬刻苦,公务下班后,经常步行四十余里山路听法,深夜返家,几次遇险,均安然渡过,每次传法前,按王上师指示,均日叩百遍以上大头,百日后方予传授,法本手自恭录,于此得到黄老之先父欲求之往生咒正音,并接受了全部阿弥陀无上密法。6 q* q9 w8 Y. A* Y {+ K
一九四三年念老皈依当代禅宗大德虚云老法师,深受法要,直达禅宗巅峰,得无上妙谛。一九四六年皈依白教大德贡嘎活佛,活佛曾多次于北京传授其大法。在一次传法后极高兴地说:”金刚种子撒在了北京”。于交谈中,贡师发现念老颇具”大圆满见”,从此对念老如获至宝地看待,成为贡师最得意弟子之一。其后,又皈依了大宝法王与督嘎上师。& G0 m$ E- g$ p! N# a% a0 o! Q- f3 W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经梅光羲老居士引荐禅净大德夏莲居大师,深蒙奖掖,成唯一入室弟子。夏大师著作宏富,悲智并运,艰苦卓绝,会集︽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黄老亲闻大师讲解此经,直探法要,六十年代初撰写大经玄义提纲一册,呈大师鉴核,得到充分肯定并赞叹具超师之见,嘱托弘扬大经,允其直抒己见,讲解中可任意发挥。尽管如此,黄老不敢稍懈,批注中引经据典,一字不苟。3 Q4 g. w* }/ u% l$ ~; a7 ~
一九五三年,黄老任教于天津大学教授,精进修法持经,一次读到”佛法无多子”公案时,心地豁然开朗,大笑不能自制,继而大哭也不能自止,从大光明中自然流出三段偈子,后恭录两份,分转呈王上师、夏大师。夏大师见后拍案大呼”念组开悟了”!王上师见后说:”汝如是,我亦如是。”其后督嘎上师也印证说:”你可以接受顶礼和传法了,可以收弟子和接受供养了”。2 {0 W/ m1 ?5 A% J5 z, i
一九五九年,王上师圆寂时留下正式遗嘱,将诺那祖师传承衣钵之佛像︵诺那祖师从西藏土牢中脱险时,身上仅带此一尊佛像,别无它物。︶及莲华精舍金刚阿阇黎位传给了黄老,是为红教第三十四代祖师。夏大师并印证说:”实际上国内红、白密与显教大统均归于念公一身”。
- G, T2 z+ S8 J, e5 S" _ 在文革动乱中,黄老数次遇死,均安然持诵,将生死置之度外,完全放下,安然渡过。一次在河南干校驻地遭遇龙卷风袭击,剎时房屋对象一扫而空。众人惊呼奔逃,死伤多人,独黄老直立原地持诵如常,获大飞跃,印证了夏大师悬记:唯艰难困苦备尝之已,方可成就。, N% U0 K+ O; K
文革后,念公发愿完成︽大经解︾,以图上弘下化总报四恩。自一九七九年起闭门谢客,专心注释大经,一九八四年完成定稿,其间稿经三易,一九八七年流通于海内外。其中之甘苦非文字之所能言表者。& g* N' d) F8 C" w/ Y1 ^, N
念师坚持世事克减的原则,将生活减至再减,始终恪守不从佛法营私利,不受顶礼之初愿,拒收一切礼品,实在无法拒绝者,则劝其转赠寺庙,国内讲经一律拒收报酬,不受为讲课所供馔食,国外讲学所得全部捐中国佛协。当有人违背告诫而顶礼时,必定顶礼还报,无论身体如何不适也不废止。念公日课持真言四至五万,修一座以上大法,撰稿中带病忘身,废寝忘餐均非虚誉,实更有甚者。
" P$ W. X5 n. J. v# B% ~. F 念公著作尚有”净土资粮”、”谷向集”、”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心声录”、”大经白话解”前半部,计划中尚有”净修捷要报恩谈”、”禅、净、密三法一昧论”与”随笔”三种,惜众生福薄,未能实现。3 H! R/ Q1 q e; m+ I. H U
终因长年积劳成疾,延误医治,加之寝食减废,为法忘身,于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即壬申年二月二十四日凌晨往生。临终前欲语不能之际,但洒然一笑,全无牵挂。念佛七中,家属与海内外弟子云集,种种祥瑞稀有殊胜,念师最后以身心性命供养大众,作了无言开示,震聋发聩,今众弟子从刻骨悲痛中猛然惊醒,各自获取真实利益,策励精进。. K3 k1 m. \( D8 d: g$ O
7 T% a5 v) X" C' S$ t. l2 R' j
9 g" H8 b* R( J/ ], u
3 V0 ]6 Z$ L/ \+ n1 @' U
0 p+ b7 c: M" H4 W1 a; ~. T" _* [( n* X2 T
% |: A) R4 R" ~, f1 g
2 A: W# Q& {$ ~- g当代佛教大善知识
! t" r% f" N3 U──黄念祖老居士
) x8 W- ]6 W' J$ \7 t # ?9 T% M. _3 g$ i
黄念祖(一九一三──一九九二年)北京邮电学院教授、自然科学家、电学专家,更是一位显密圆通的佛学大通家,当世难得的大善知识,生前曾任北京居士林林长。- s( N+ i1 k0 @ \$ A6 G9 q
1、禅净密兼修,宗说兼备,有修有证,而自行化他以净土为归
. Q5 v5 j0 N o, N+ K 黄老幼年常随母亲梅太夫人听经闻法,并得佛教前辈其舅父梅光羲老居士的陶育,志趣超群。曾皈依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密宗红教大德、莲花正觉王上师及白教大德贡噶上师。抗战胜利后,谒净宗大德夏莲居老居士,成入室弟子。黄老不仅虔修净业,而且参禅开悟,又多年修密法,为红教诺那活佛和白教贡噶活佛的传入,具金刚阿 舍黎资格。上海郑颂英老居士评说:"当今天下,清定上师、法海喇嘛、黄念祖、王治平皆有成就。"( P: v, ^$ l; g$ ~9 ]$ C0 L
为报佛恩、师恩,黄老历时多年遍览群籍,苦心参研,写成《大乘无量寿经解》以及《净土资粮》、《谷响集》、《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心声录》,同时多次在中国佛学院、北京居士林、广化寺和海外讲经弘法。一九九一年以后,老人家自知余光无多,不顾自己八十多岁高龄,赶写《无量寿经白话解》,并坚持完成自己的定课,一日念四、五万佛咒,至少修一座大法,除记数外并随时散念,因此睡眠时间极少。就是与人谈话,他也手掐念珠,边应答,边默持佛号。他的开示见地切实,尤其是关于"净土决不可少"的解答,关于修密方面的解答,恳切而发人深省。现摘录一部分,供大家参学。 l. T3 y& C2 i7 N7 k( N& f
(1)念佛与密法是否可兼修?答:"随自意乐,可兼修、也可一门深入,只修净土。密法可不修,净土绝不可少。诺那活佛当年开示:凡这宁玛法者,无论修何本尊。皆须兼修弥陀本尊,求生极乐净土。我的一些金刚弟兄,多具福慧,修到能在定中看见本尊。祈祷灵验的,不算稀罕,但有些没按诺那活佛教导兼修生西的,不是在晚年瘫痪疯颠,便是在临死时手忙脚乱。我从这些经验中得出教训,故自己老实念佛,也劝别人求生西方。"! k5 ~5 N9 L( a9 g
(2)所谓禅净双修,是各修各,还是融为一炉?答:"禅净双修一般还是各修各,念佛时按莲宗法要念,参禅时按宗门方法参,可互相发明。当年肖元禅师,所修主要在禅宗,后来闭关专持念佛,在念佛中发机而达离念。"" N% g3 z8 t6 ^
(3)修学密法是否一定要依止成就上师?答:"也不能说绝了。只要传承真正,得法得诀,便可修习,便有成就的可能。然而缺了成就上师胜缘的加持指导,密法的密意和殊胜,也就缺了多半。而成就上师岂易遭逢。"0 Q: i8 }9 K% b1 H8 F1 C
2、"不要在吃住上花精力。"
, U; S0 Z+ [; z. L" D "人生极乐是什么?是法乐啊!"念老的生活极其简朴,修持也极严。他有神通,能知未来事,但一般不示人。他曾谈到"念佛功纯之时,其妙境实不可说。"说明他念佛,已亲得受用。念老不收受供养,不取任何人之馈赠,更不求助于任何人,且不讲情面。不受人礼拜,你给他磕一个头,他起码还你一个。他在海外的声望远高于国内,美国佛教徒请他去讲学,他大概是应请赴美归国的中国人中唯一不带回一件洋货的人。# n3 g- y! F5 W6 }: w
念老生前住北京一个拥挤杂乱的四合院内,新建的简陋小房,占据了庭院的空间,连可经行散步的场地也没有,房内长宽不足一丈,书房、卧室、佛堂、客厅都在一处,家俱破旧,比一般老教授更显朴素、清贫。此座四合院是念老私宅,文革中被强占和瓜分,落实政策时,曾叫住房们迁出,房归原主。但要想在北京找一处合适的住房,谈何容易。念老心怀大千慈悲,对主管部门说:"算了,已经住习惯了,而且我所住的也够了,叫大家住吧"。念老的一句话,解决了住户的困境。至今谈及此事,他们都感动不已。海外来访者看他居址窄隘,要出资为他修造精舍,他也谢绝了。
: Q* L8 Y( R' l 老人长年吃素,自己又无心保养身体,家人上班不在家,就用剩菜剩饭烩在一起,吃一碗稀菜粥。就是这碗粥也常常是糊的,老人家一写书,经常忘了炉上烧着的东西。一次老人外孙白真在院中嗅到一股糊饭味,象是外公屋冒出的,立即推开屋门,满屋的烟,但念老专注地写书,竟没有感觉到刺鼻的浓烟。外孙不让他吃这碗粥,他却笑着说:"这饭就很好,不要在吃上花费时间和精力。"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说:"我现在过着神仙般的生活,拿谁的生活跟我换,我都不换。人生极乐是什么?是法乐啊!"( M; n! V! Y- m
3、遗体有奇香,火化有数百粒舍利子。
% ?2 ] ]: r4 M3 o" D' ~" u 一九九二年三月下旬,老人摔跤后,数病复发被迫住院,海内外弟子闻讯要来侍奉,老人回电:"谁也不许来,都在原地念佛"。三月二十六日临终时极为超然轻松地一笑,令人无不感到,他心中没有牵挂,轻爽极了。遗体在家中,由家人和海内外弟子昼夜念佛七日。当时天气高温,无任何防腐措施,然遗体不但无异味,反而有多人闻到奇香。四月七日火化。已是其去世的第十二天,遗体柔软,手指都能活动,体重变轻,时而有奇香。* N7 k. m& k6 U0 {& Z5 I
火化后,随身念珠经大火而不坏,遗骨洁白如玉,并拾得红、黄、白、绿、黑五色舍利三百余颗,比莲宗十二神彻悟禅师的舍利还多。在家人修持得如此成就,就是在古代也是希有难得的。
+ V6 b2 o H8 W" O k$ f 4、"这条路子是走到底了,若能振兴,必须另辟蹊径"。
! h8 f6 l- f$ v+ B' _一九九一年春,中国社科院硕士,四川大学宗教研究院研究生,海法喇嘛弟子,当代弘法健将佛日(俗名陈兵)去拜访念老,谈起几年来佛教恢复元气,青年佛子纷纷涌现,佛教振兴大有希望。满以为老人家会随喜,不料他却失望地摇摇头,感叹说:"青年一代难得明师,难得正见啊!这条路是走到底了,若能振兴,必须另辟蹊径"。"这条路子"是指他终生实践的禅净密合修的路子?抑或泛指中国佛教界现行的修持、弘法路子?甚或中国佛教诸宗的传统路子?也许都是吧。这条路子是祖师先德们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所开避,走到今天这个全新的时代,若不适应机宜,从教义、教制、弘扬诸方面来一番改革,至多只能嗣续不灭,但难得振兴,佛教也难得对整个社会众生发挥其应有的教化作用。这是念老这个在现代社会循传统路子精进修持终身的老一辈大德对传统佛教的总结,也是许多佛子们的共识。令人深受震撼,久久咀嚼不烂!( u- m0 ^1 {) v
+ H2 ?" `# _$ q" }9 i: f% ?, ^; ^. i
. O$ Z" {& A) P- v6 S# l
. V z# A% Y' x& S% _- S& N. @ i7 z3 B
" Y5 U# |2 L9 x! D. K
, F" b+ G* d" ]9 V
4 u, i: e) J# B. D5 w) Y黄念祖善知识事迹简介+ @, g) ], C1 g" V+ d$ M
黄念祖老居士,法号龙尊,亦号心示、乐生,别号老念、不退翁。 Q! _0 A" h) E/ s2 z' L- H
生于一九一三年即癸丑三月初六日。幼早孤,母亲梅太夫人笃信佛教。礼敬三宝,净行超伦,性自纯孝。从小异于常儿无嬉戏恣肆之态,而且勇于承担之责任感,处世中,进退应答无不得体,咸誉其少年老成。常随侍太夫人听经闻法,参谒净宗大德舅舅梅光羲老居士闻习熏陶,志趣超群。有深厚的福德夙根。
) K$ k2 y: S- s( B. ~# A 二十岁于北京工学院学习时(大学期间,学业成绩突出,性格开朗,活泼,擅长排球、滑冰等运动)。第一次读佛典为《金刚经》,深体“无住生心”之妙,受大震动,从始至终多次感觉如醍醐灌顶,身心内外清凉润泽。兴起“以凡夫心致臻此境唯有念佛或持咒”之念,从此对学佛生起大崇敬心。4 E2 y T& D, Q
二十二岁于开滦煤矿工作,一次梦中遍览“家”不可得,忽成一片虚空,初开悟。6 s- X( B" e$ y/ x2 M
抗战时期,于国难之中,学佛益加精诚,曾皈依当代禅宗大德虚云老法师,于密宗皈依红教大德诺那祖师嫡传弟子莲花正觉王上师及白教大德贡嘎上师,后于一九五九年继承莲花精舍金刚阿阇黎位,受王上师衣钵及遗嘱。
+ g/ a3 d6 Z, n" M$ k# P* Y 三十二岁,抗战胜利后,经梅光羲老居士引荐拜谒禅净大德夏莲居大师,深蒙奖掖,成入室弟子,莲公大师出入于儒佛显密禅净各宗,融会贯通,著作宏富,于宗净要旨,穷深极微,艰苦卓绝,会集《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以下称大经),黄老亲闻大师讲解此经,详作笔记,于禅净两宗深得法要,六十年代初撰写《大经玄义提纲》一册,呈大师鉴核,深蒙印可,并嘱托弘扬大经,命可直抒己见,随意发挥讲解。% z/ E5 X3 L3 n) N* D
四十岁时,于天津大学任教授,精诚修法读经。忽一日触机成偈。呈夏大师鉴览,肯定真开悟,称其为唯一心许弟子。呈王上师评鉴,亦确定为开悟无疑。
( i: J G) r; I6 ? 文革动乱中,黄老历经磨炼艰危,而修持无片刻松懈,相反愈加勇猛精进,所获真实利益不可胜记,正如大师悬记“唯艰难困苦备尝之矣,方可成就。”数次遇死,均安定持诵,将生死置之度外,完全放下,安然渡过,尤其一次遭遇龙卷风,周围物件房屋全部扫光,而念师泰然无损,仍直立于原地,获大进展。/ \. N2 P4 l" U& b( [, L* A& C# t/ W
黄老居士素怀传灯之志,弘扬净土之愿,拯救群生之望,也为报佛恩、师恩,遍观众经论,苦心参研、构思酝酿。自一九七九年经二年,闭门谢客,专心注释大经,于一九八一年完成初稿。一九八二年完成二稿,在严重疾病折磨下悲心更切,依然矢志不渝,奋力完成三稿,时为一九八四年、历时六载,竣稿付印,于一九八七年《大经解》流通于海外。黄老以开佛之见,示佛之见。导群生悟佛之见,入佛之见,契理契机,理喻圆融,深入浅出,文显义明。使海内外佛子普沾法雨,深获真实利乐。笔耕著作同时,在中国佛学院及居士林、广化寺多次弘法或开设净宗讲座,第一批著作除《大经解》外,尚有《净土资粮》与《谷响集》第二批著作完成有《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心声录》,尚未完成的有《大经白话解》,计划撰写的尚有《净修捷要报恩谈》,《禅净密三法一味论》与《随笔》等,惜众生福薄,均未能实现。 b" v4 c! ~7 c/ u
自一九八O年以来,黄老多种疾病缠身,本应多加休养调护,但为弘法大事,将个人完全置之度外,一九九O年起为进一步弘法、普被三根,着手撰写《大经白话解》,经常废寝忘餐,同时还慈悲接引、随机设教、终日劳顿,终于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凌晨,示疾往生,临终前欲言不能之时,但洒脱一笑,全无牵挂。
' [" n+ @6 W8 E: A" |8 ~" g 一九九二年四月七日荼毗、遗骨洁白、获五色坚固子百余粒。广化寺观音殿往生堂奉有五色坚固子各一粒供众瞻仰。海内外弟子争先引请供奉。0 V- |3 v* E; I. U d- }
黄念祖老居士,尊为净土宗师,他的遗教随着他的示疾往生,猛然觉醒了大家。从广化寺举办的往生回向法会、京都佛教界四众弟子云集八宝山随喜荼毗法式,观人们至诚敬仰的心情,远远超出仪式所表,大家更加明白了黄老的悲心所示,无常觉照了学修迫切性,很短时间内众多居士表示专修净土,以读诵《大经》为日课,“净修捷要”为晚课,持名念佛为方便,加紧地用功修持。广化寺在历时三年“广化念佛会”的基础上,明确今后的法会,将以《大经》为主题,兼听净土宗经解录音磁带,有志带领在家学众专弘专修净土,与有缘者同圆种智,同生极乐。
) `/ t$ N% T7 B. Q. t8 a6 x$ U 按:黄念祖老居士,大悲觉海中流出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白话解》虽尚未全部完稿,但黄老的亲眷及法缘近者,念众心切,将尽快整理奉献出来。广化寺倡义,北京近水楼台,大家发心随喜,就地生根开花,先得法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