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52)  鸡蛋( 1)
|

楼主 |
发表于 2008-6-1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棋 理 棋 诀5 |( ^# x7 | I I- m: h/ Q
围棋十诀: 不得贪胜 入界宜缓 攻彼顾我 弃子争先 舍小就大9 x. O9 Q; [5 n, q/ m$ [% L0 L" F
逢危须弃 慎勿轻速 动须相应 彼强自保 势孤取和6 L6 q- [1 _+ n q! v( k* m+ X- w
说明: 作者相传有唐王积薪, 宋刘仲甫等多种说法. 最早见载于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标题为《象棋十诀》),明刘仲达《鸿书》、《秋仙遗谱》、《石室仙机》等书均有转载。该诀对后世中外棋界有广泛影响。& r3 k6 y% L$ \0 A2 K
新围棋十诀: 持重勿贪 入界宜缓 相机而攻 扼要而据 弃子取势
# a5 m( B9 M! t0 F! F舍小就大 动须相应 慎勿轻速 彼强自保 先势后地# a, i V3 K% Z- |6 L0 [$ X
说明:20世纪20年代,日本铃木为次郎与我国陶审安讨论,将原围棋十诀改为上面的十诀。改稿的影响远不如原作。
. c3 w0 R# [; Q中央开花三十目 (1)) b4 J8 \2 X8 d; N$ _
在棋盘上,三线以下为“地”,四线以上为“势”。势就是外势。& ^0 Y8 V4 |( [. w; q" a9 P3 s
在棋盘上,“中央”一般是指四线以上的地方。
# Z6 S/ n/ b6 P# |/ o3 Z棋谚说“中央开花三十目”的意思是说:在布局或中盘阶段,在中央一带提取一子的价值很大的。“开花”既提子,“三十目”是形容开花后的具大威力。4 X5 p/ z' S' u0 P& Y" o
. a/ H1 M1 N1 a+ K
棋从断处生 (2): {% e k8 o* k i6 w& Q
棋谚“棋从断处生”的意思是说:切开对方的联络之后,容易造成主动或者乘势行棋的局面。 `$ A0 {$ i7 l5 f( p8 n6 F& z3 x
9 i" a, I" N9 n! F“敌之要点既我之要点” (3)
# m9 A9 e5 d9 K9 z1 |7 q& V棋谚“敌之要点既我之要点”的意思是说:在判断要点时,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走棋,对方必须走的必须占据的点,往往就是我方必须要占据的要点。
) H4 G5 Q" l# P0 ]1 d
8 S9 H; E( r: I' r; o逢方必点 (4)
! D2 d: }" V: z# O, @% ~“逢方必点”又称“形方必觑”,方是一种特定的棋形,当对方走成这种棋型时,我方不管如何“点”它一下再说,不管对方如何应,这着“点”都会达到破坏对方眼位和棋型的目的。
5 S& v" {) Q9 Q: l' C) a. a
8 }/ J. ?# s2 s- g滚打包收俱谨避 (5)% y' q( o+ d6 v; p* b7 J# ]! S/ }
能够把自己的棋打成一团的着法,应该谨慎地避开。
+ _8 q, z- w( G; M; l: M- h) n" v“扑、断、紧、卡”等手断连续用在一起,就是滚打包收。在对杀吃棋时,在攻击对方时是常用手段。
F0 a+ D* c. X/ y( f
7 k# Y, |4 N7 c- n5 C二·一路上多妙着 (6)! [. y& Y7 \: Q
棋谚“二·一路上多妙着”的意思是指:在棋局角部的变化(如死、活、手筋、收官)中二·一这一点往往是要点。
# ?1 _* Z r3 O U# z* \: [: |( l6 o3 d0 E4 l/ |
七子沿边活也输 (7)
0 V0 ] d- X! K“七子沿边活也输”的意思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为了活棋在二路上爬得过多,即使做活也会导致局势的落后。特别是在布局阶段,更不能在二路上爬的过多。5 _/ n; P4 V7 e+ ? @' \
; {0 N$ u o' _2 H( b) _金角银边草肚皮 (8); k" a) m8 x1 v( X8 U$ b1 s: ]0 I
棋谚“金角银边草肚皮”说的是,相同的子数在棋盘的不同部位围取的地域价值是不同的,角上围的最多,边上次之,中腹最不易围空。
2 A3 I% ?2 P4 X9 `; `$ ]. h攻击是最好的防御 (9)
0 t1 d/ w8 m# g; }3 F; L) u棋谚“攻击是最好的防御”阐述的是围棋中以攻为守争取主动的战略思想,一般情况下是防不胜防,这就需要敏锐地发现攻击的目标和时机,只有攻击对手必须救的棋才能达到防御的目的。
8 \: O5 J' f, l& Z2 \
' Y+ y! u8 s3 |* L. s k立二拆三,立三拆四 (10)
7 ]9 p7 c, a# q1 l } b“立二拆三”是指:边上立起二子以后,下一着拆三是比较理想的位置。: Y1 b. N3 h' a
“立三拆四”与此同理,开拆的间隔为四位,比较理想。
/ z# }/ N; w8 `% T" Z6 k p8 S$ \0 j1 ]+ s, R* x/ _
象眼尖穿忌两行 (11)3 P! [' A( P& ^
“象步”是汉子田字字形的棋形,中间的交叉点称为象眼。# r; a: h9 N( L( ?% _, F8 [
“象眼尖穿忌两行”是说:如果对方走在象眼——俗称穿象眼,自己应远一路行棋,不要贴着对方象眼的那步棋走,贴着行棋一般情况下是恶手。
. D0 p$ s+ z7 k) t
, i6 R3 D2 P9 B七死八活 (12)
* I9 u+ l" Y, a7 }在棋盘上二路排列的被对方包围的七个子,对方先动手时,自己就是死棋。如果长到八个子,就是活棋了。对方先动手也杀不死的棋,就是活棋。
: V% \5 _- T- i7 q+ z" o; F6 R& C/ A4 W7 X
矩形补断虎输飞。 (13)0 o$ E$ D. C' {+ O& y m) T& S
棋谚“矩形补断虎输飞”的意思是说:当我方棋型为曲尺形,且需要补断点时,一般情况下采用“飞”的补法比“虎”的补法好。3 q' A% R% J* \6 ^9 G
% J% h- M) y6 r% |5 ]( G" l* ~
凡尖无恶手,凡关无恶手。 (14)" f) N1 k0 u! \
棋谚“凡尖无恶手,凡关无恶手”的意思是说:通常情况下,如果棋子要走向中央,尖和关(跳)均为可行的手段。“尖”比较坚实稳健,“关”出头快但要防挖断。
H- k2 p" r# y7 }2 {7 q. D- ^6 t; W6 e" K, r! J: f6 \2 p: C
围棋十诀: (15)
1 F# i, R6 R. L①不得贪胜 ②入界宜缓7 k" Y H/ J1 g0 A
作者相传有唐王积薪, 宋刘仲甫等多种说法。4 ~; W+ [$ R# G1 f' A' q# r* w
( j) h0 Y( p1 \+ |' Z* Y( s围棋十诀: (16)! `! V7 }. F& e6 \% C: A6 A, y
③攻彼顾我 ④弃子争先
9 P9 c4 n' @$ W& A% Y7 W作者相传有唐王积薪, 宋刘仲甫等多种说法。( W3 t0 h( E) u) M
" b# e! Q" J5 K! @$ a7 X
围棋十诀: (17)
1 B# b3 f* N! j# R: c5 x* v5 I" T9 X/ n) Y; d⑤舍小就大 ⑥逢危须弃 + `- B1 v. Y; S1 h5 C, m0 n% v
作者相传有唐王积薪, 宋刘仲甫等多种说法。& ^: s4 S" D- G
2 E5 }1 m! v! z2 G+ l, t+ T围棋十诀: (18)
* C+ B' ~/ K/ i/ p- K; P⑦慎勿轻速 ⑧动须相应+ F# {: f2 g! |3 \' I- a9 a
作者相传有唐王积薪, 宋刘仲甫等多种说法。# q. [4 ]- i" w! t! E
- _$ x) C J# X# d3 H; Y" T围棋十诀: (19)
" X2 D. Z& }& Y& a+ i- P* `; W⑨彼强自保 ⑩势孤取和
# q7 V# s- b% o0 K2 n$ k( ~作者相传有唐王积薪, 宋刘仲甫等多种说法。+ C' w( M: ~3 ?# t$ f7 Z9 U
7 O/ ?! M3 `0 O- l+ |左右同形走中央 ——20
* j0 k7 [# A3 u! n2 s. w" i0 |9 n% }( A棋谚:“左右同形走中央”的意思是说:当双方或某一方左右的形状一样时,往往中间的对称点就是棋形的要点,也就是双方该走的要点。
: C9 P# |( P# Q! B
( K& d- W+ d2 n' V精华已竭多堪弃 ——21
0 _0 Y7 b" S% U# Q对于跑起来很累,而且没有多少作用的棋子应该舍去,这样往后行棋就不用背上包袱。对于要弃掉的棋子应该加以有效地利用。) g/ _# V1 d! j, Z! P( M: I
; ~1 n3 W# F0 d) G4 n
/ `+ S$ h0 L+ j& n# i5 g2 H取重舍轻方得胜 ——22
& f) `; r* I1 S. S) z! Y当己方有两部分棋受到对方的攻击时,应该营救比较重要的一方,舍去不重要的一方,只有分清了轻重,取舍得当,才能获得全局的胜利。( [6 m' j' m8 e' }$ k ?
; ~6 [ T, d- F0 @0 w
3 p# |# l' Z9 G4 `2 \* P5 x8 e
三路之子送两个 ——23- C5 }( y q4 H1 S8 }
在三路的棋子,因为某种原因而要被吃时,一定要往下再多走一个子,这样可以通过多延长出一口气,来加以利用,一般是在外边打吃包收,形成外势。; o4 D0 z ~; q
; i5 E0 @) x3 z! E9 P
! [, a/ ?) z& m8 F X
二子头必扳 ——242 `" t" _8 \ k: N! D5 \* j5 q
当对方紧贴我方二子时,我方应毫不犹豫地扳住对方。
, h5 L3 |2 F" O u% _7 c+ p8 t7 {% S( e, K& Y8 ^ J; i" X9 [+ z9 ~
" g8 h) ]2 D6 O
压强不压弱 ——25
( ]1 V8 M6 Z& q3 D当对方夹击己方的棋子时,一般情况下应该压靠对方比较强的一块棋,以期望攻击对方比较弱的一块棋。
% C8 W$ c3 |+ }+ K# L) J" A, X
- _- v- v, }8 A7 O, v有眼杀无眼 ——262 ^, |4 k1 T0 w, I$ \4 q
当两块棋对杀的时候,因为公气归有眼一方,其结果是有眼一方因此而气长,将无眼一方杀掉。- i& i& X3 G4 ^* Y
, H: h' E4 O6 B0 F2 q! Y
大眼杀小眼 ——27
/ X- H1 w* R5 H# k# w如果对杀双方的两块棋都有眼,则大眼一方对杀起来有利。因为对杀时大眼的内气就多,另外公气还归大眼一方。内气加公气俗称气长。" D3 A+ X( E J$ N+ q
& C# p0 `/ X9 c, k2 r7 O
. N2 S9 s5 A6 _5 r6 I: j, [( h入腹争正面 ——28
. V. Y2 E4 n) L" O当棋局的焦点转移到中原时,应首先抢占通往中央的道路,这样四通八达,不易受攻。同时要使对方不能畅通的进入中央,为攻击创造条件。2 N l5 S- {7 v6 A
6 L* U5 S4 M4 j4 M/ g
! G/ H% s) J7 s9 V, t- \两处有情方可断 ——298 A. X# M4 w) C$ ?: k2 F
在切断对方的棋以后,可以对其两块进行有效地攻击时,就要切断它。反之切断之后,两块棋没有被攻的危险,切断的子就会成为负担,这样的切断不好。# i' ?/ |- O7 G3 O5 e3 B
, W0 ~; ?& d( H i7 F
1 ^) ^5 V( I8 V三方无应莫存孤 ——301 r& O& i3 A# M2 x2 T& B$ z4 x8 k' O
当棋盘上没有自己棋子的策应时,千万不要留下不安定的孤棋。否则对方攻击起来就会占到很大的便宜,甚至吃掉孤棋。
$ J% h4 G+ J9 b1 R2 p' A o% t
1 Y5 W* `& Y1 V
* K3 }5 o* [3 L, S M3 Q3 L% d棋从宽处拦 ——31
( e9 e! Y! l9 c/ A+ T当对方在自己这边分投时,应该从自己发展潜力较大的一方——棋比较宽的一方拦住对方。避免自己子力重复。. t5 A1 m0 R" d, a7 O' U$ Q! q
5 h& c+ h9 K Z. h) T' Y
: ?, `* t/ v3 ^# r* B盘角曲四,劫尽棋亡 ——32
9 h6 ^, w# i- o5 {! T0 M* X盘角曲四,是一个特殊的劫争。在走成劫争前是曲三,对方无法吃掉,如果吃了曲三就成了死棋,不吃则是双活。当曲三一方在全盘补尽劫材后,在走出盘角曲四打劫杀。被杀方因无处找劫而被吃。所以一般“盘角曲四”棋局完了时,被判为死棋。4 ]* v8 J1 R( D' m. p! F1 V) S
) W/ e0 |! M$ b' l( q
" m. O! [# y! k. b
压强不压弱 ——33$ u! S& v+ `/ C& r/ R
当对方夹击自己的棋时,应该压靠对方比较强的一块棋。在靠压战中走强自己,留着比较弱的那块棋,在合适时给予攻击。 |
|